中醫「十二時辰養生法」,為你解開健康密碼

2021-01-10 瀟湘名醫

CFIC導讀

8月20日晚,新華社"快看"快手直播間成功上線《神奇的中醫》系列直播節目第五期——尋找中醫的"健康密碼"。

本次直播邀請到東方醫院精準健康管理中心中醫部主任張春燕,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嶽陽中西醫結合醫院中醫內科主任、治未病學術帶頭人張振賢為大家解密中醫的健康密碼,並介紹提升健康管理能力的妙法良方。

什麼是亞健康狀態?針對不同時辰所對應的臟器病症,如何運用"中醫十二時辰養生法"改善亞健康?當下年輕人流行的"朋克養生法"又真的有效嗎?

8月20日晚,新華社"快看"快手直播間成功上線《神奇的中醫》系列直播節目第五期——尋找中醫的"健康密碼"。本次直播邀請到東方醫院精準健康管理中心中醫部主任張春燕,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嶽陽中西醫結合醫院中醫內科主任、治未病學術帶頭人張振賢為大家解密中醫的健康密碼,並介紹提升健康管理能力的妙法良方。

什麼是亞健康?亞健康如何治未病?

東方醫院精準健康管理中心中醫部主任 張春燕

東方醫院精準健康管理中心中醫部主任張春燕主任介紹到,亞健康的範疇很大,例如軀體上的疲勞,心理方面的焦慮、抑鬱以及情感溝通、社交障礙都屬於亞健康的表現。

有數據顯示,中國人口中約有75%的人處於亞健康狀態。關於亞健康與治未病的關係,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嶽陽中西醫結合醫院中醫內科主任、治未病學術帶頭人張振賢主任解釋道,從亞健康到已病,再到病後康復以及防止復發的治療,都屬於中醫治未病的學術範疇,治未病包含了亞健康領域,亞健康也是治未病的前端。

改善亞健康,在於"養"

俗語云,百病不如一防。治未病的關鍵在於"養",流暢的情志、健康的飲食、規律的起居都是最有效的"未病先防"。

張春燕主任表示,中醫最神奇之處就在於因勢利導,遵循"人法自然"的定律,即像自然界的春生、夏長、秋收、冬藏一樣調理身體的氣血循環。

比如,在春夏時節,可以晚睡早起以順應體內陽氣的生發,釋放旺盛的精力;秋冬時節則要注重養藏,收藏陽氣,涵養精氣神。再比如,要提升青少年的免疫力、抵抗力,就要在均衡膳食營養的同時引導孩子釋放天性、發揮潛能,多多鼓勵、讚美他(她),使其順利度過生長發育期並且養成陽光、自信的性格。這些天然的調養作用,是任何藥物都替代不了的。

中醫的養生"十二時辰"

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嶽陽中西醫結合醫院中醫內科主任、治未病學術帶頭人 張振賢

張振賢主任指出,中醫講究"正氣",也就是西醫中抵抗力或免疫力的概念。中醫的望聞問切是為了感知人們五臟六腑的情況,判斷其體質和能量運轉的動態。只有固守"正氣",才能防止體外虛邪的入侵和幹擾。

當下社會生活節奏快、壓力大,許多年輕人存在熬夜、飲食不規律等習慣,嚴重危害身體健康。對此,專家提醒,人體的十二經絡工作時間對應了一天中的十二時辰,如果長期日夜顛倒將導致氣血瘀堵,甚至危及臟腑功能的運行。張春燕主任為大家介紹了中醫的"十二時辰養生法":子時(23點-次日1點)是膽經工作時間,宜入眠;丑時(1點-3點)是肝經工作時間,宜造血;寅時(3點-5點)是肺經工作時間,宜深睡眠;卯時(5點-7點)是大腸經工作時間,宜吐舊納新。專家忠告,

"朋克養生"可行嗎?

針對時下興起的啤酒加枸杞、可樂加黨參、一邊熬夜一邊敷面膜的所謂"朋克養生法",張振賢主任表示,要理解中醫藥膳背後的理論支撐,才能達到理想的調理效果。藥酒是利用了藥食同源的方法,酒中藥材經過特定工序處理才能釋放其藥性,而單純的喝啤酒吃枸杞是起不到養生效用的。其次,食補也應根據不同人的體質"對症下藥"。

張春燕主任建議,與其跟風"朋克養生",不如從良好的日常習慣做起:少食生冷的食物,養護脾胃;高壓職場人士創造一些間歇性的休憩時間,可以睡一刻鐘午覺;高強度腦力勞動者每小時給自己5分鐘時間,放鬆或冥想一下。

"神奇的中醫"系列傳播活動是新華社全新推出的健康養生類節目,本場直播活動由新華社民族品牌工程辦公室主辦,新華社"快看"快手號獨家直播,中國金融信息中心承辦,上海中醫藥大學全程特別支持及指導。

本文來源:陸家嘴金融網

文字:張穗

攝影:趙竟皓

微信編輯:張穗

【來源:陸家嘴金融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一天十二時辰養生法
    凌晨保肝 正午養心 傍晚護腎   在中醫理論中,不僅四季的變換是一個完整的循環,有一套相應的養生理論,一天24小時也是如此。由於古人將一天劃分為十二個時辰,因此這套養生之法又被清代養生家尤乘稱為「十二時辰無病法」。
  • 畲醫畲藥傳統療法、十二時辰養生法……這場講座乾貨滿滿!
    畲醫畲藥傳統療法、十二時辰養生法……這場講座乾貨滿滿!供稿:陳麗晶5月23日,在第四個「全國科技工作者日」即將到來之際,區科協特邀高級中醫康復理療師為全區科技工作者們帶來了一場「乾貨滿滿」的科學養生知識講座。
  • 十二時辰養生背後的科學意義
    原創:方泓隨著此前«長安十二時辰»的熱播,市民們又掀起了中醫養生的熱潮。「天人相應」是中醫學的核心理論之一,認為人體氣血的運行會遵循大自然規律而變化,在不同的季節﹑不同的月份﹑甚至在一天中不同的時段時辰,都存在著「天人相應」,這些節律性影響著機體的氣血盛衰﹑經絡流注﹑以及臟腑強弱,所以傳統中醫倡導人體順應自然而養生。依據12個時辰晝夜陰陽變化規律進行養生,能協調人體與自然之節律,維持氣血陰陽的平衡,實現通經防病之目的。這是中醫天人合一的具體表現。
  • 養生十二時辰,中醫:什麼時辰就該做什麼事,錯了身體就亂套了
    地球自轉一周,就是一個白天加上一個黑夜共計24小時,這是我們目前使用最廣泛的計時時間,但是我們中國自古以來也有屬於自己的計時方法,六十年一甲子,一日分為十二個時辰,這些來自於中國漢民族的智慧結晶《易經》,在中國古代無論是從事哪個行業都必須要精通「五行」,也就自然有了中醫根據時辰來保健養生的方法
  • 藥師佛法門的十二時辰養生法
    藥師佛法門的十二時辰養生法  文:大願法師  子時養膽經法  二三到一點,子時開一天。  子時養生 照顧好膽經  子時是指晚上23點到第二天凌晨1點,是一天中最黑暗的適合,《靈樞·營衛生會》指出:「夜半為陰隴,夜半後而為陰衰。」即是指子時陰氣極盛,過了子時,陰氣轉衰而陽氣始生,此時為陰陽大會水火交泰之際。
  • 十二時辰養生法 寅時是號脈的最好時機
    孫立照,高級中醫養生師,山東廣播電視臺《養生》欄目製片人,中國科普作家協會會員,山東省科學養生協會常務副秘書長,山東省青聯委員。《食品與健康》、《長壽》等雜誌專欄科普作者。   現在我們把一天分為24個小時,而在古代人們則把一天分為12個時辰,也就是兩個小時相當於一個時辰,所以日養生也叫12時辰養生。12時辰和我們的五臟六腑以及經絡密切相關,在這12時辰當中,每一個時辰都有一個經、一個臟腑值班,所以,我們要針對每一個不同的時辰來保養其相對的臟腑。   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依照怎樣的次序鍛鍊經絡才能符合氣血盛衰和經絡運行的規律。
  • 讀懂「十二時辰」(上篇),或可了解眾多健康養生的方法
    古人將晝夜分為十二個時段,而每一個時段都叫一個「時辰」。十二時辰既可以指一天,也可以指其中的任意一個時辰。「十二時辰」是古代的勞動人民根據日間太陽出沒的自然規律、天色的變化以及日常的生產活動和生活習慣進行的歸納總結。「十二時辰」獨創於世,是僅屬於中國人的優雅!
  • 中醫12時辰養生指要,每天這樣安排作息可以健康長壽
    先不要驚嘆或者獻上膝蓋,其實中醫養生在更早的時候,已經總結出了非常細緻完善的,有利於身體健康的,最佳作息規律,只是很少聽說有人能夠像康德那樣,做到極致中的極致。古人對於養生講究天人合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這句大家都耳熟能詳的話,只是其中最簡單的踐行。
  • 養生十二時辰
    「故主明則下安,以此養生則壽……主不明則十二官危,使道閉塞而不通,形乃大傷,以此養生則殃……」心在人體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午時是養心最佳的時機,此時自然界與人體陽氣最盛,陰氣始生,陰陽交接,所以應順應天地的氣機變化,睡個午覺。古人把睡子午覺叫作「盜天地之生機」,可見其意義重大。  健康提醒高血壓患者,在午時不要生氣,不要暴飲,以免中風。
  • 十二時辰養生—子時
    《黃帝內經》載:「夜半為陰攏,夜半後面為陰衰。「指的就是,半夜陰氣由盛轉衰,陽氣由弱漸強。此時為膽經當令,是養膽護陽的最好時間。在中國傳統文化裡,「子鼠」象徵子時陽氣生發的力量,這力量雖小,卻很持久,緩慢的生發。子時與鼠對應,以老鼠強生的繁殖力來比喻。此時不休息,實際上就是讓輪到此時休息的膽經在一天的勞動後,無法完整的進行休息和新陳代謝,大大加重了膽經的負擔。
  •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十二時辰養生法助您健康養生
    巴馬長壽之鄉的老人一年四季就以太陽的起落為標準,每天「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天天如此,習以為常,自然形成規律的作息。古人將一天24小時劃分為12個時辰,每個時辰都會有不同的經脈最旺,當令「值班」, 人體內的經氣就像潮水一樣,會隨著時間的流動,在各經脈間起伏流注。
  • 拉筋方法,易筋經十二式,健身,氣功,易筋經,中醫經絡養生
    中醫康複方法古稱將息法、善後法、調攝法,或稱調理、調治、調養等,除針灸、按摩、氣功、中藥、食療,以及藥物外治的燻、洗、燙、浴、敷、貼、搽等療法外,尚有屬於物理治療範圍的熱療、冷療、光療、聲療、泥療、砂療、磁療、水療等;屬於精神情志治療範圍的以情制情法,文娛、音樂、舞蹈療法等; 屬於作業療法範圍的彈琴、書寫、繪畫等;屬於體育療法的五禽戲、八段錦、太極拳、武術、跑步等。
  • 養生十二時辰:順天時,應物候,安身心
    養生十二時辰:順天時,應物候,安身心 2021-01-02 18:3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十二時辰對應臟腑圖,養生有規律(推薦收藏)
    古代把一天分為了12個時辰,即: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每一時辰相當於現代的兩個小時,所以古代才會有12時辰養生法。
  • 12時辰和中醫五臟關係
    中醫認為強調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認為人應該與一天中的陰陽轉換相對應。在素問中指出在一天之中早晨,陽氣開始生發。日中而上,日暮而收夜半而藏,這種陰陽變化同四時的春生夏長秋收冬藏規律完全一致。所以古人用一天時間分成了12個時辰與之相對應的人體也有12正經,而這12正經同人體的五臟六腑相對應如此一來,我們整個身體就同12時辰緊密聯繫在了一起。根據時辰的不同,我們採用了與之相適應的養生方法。關注每個時辰的養生重點自然就能達到了健康長壽的目的。12時辰對應地支大家知道嗎?分別是子時、丑時、寅時、卯時、辰時、已時、午時、未時、申時、酉時、戌時、亥時△。
  • 中國傳統文化:「十二時辰」的養生之道(下篇),看道家如何養生
    近期的熱劇「長安十二時辰」中的報時官,可算是火了一把,別人在為了生活忙忙碌碌,他依舊淡定的報時。
  • 連環殺手十二宮,你51年前留的密碼被人解開了
    他以此為炫耀的資本,還揚言殺死更多的人,用令人窒息的恐慌淹沒了當時的社會。 根據寫信人對案件細節的描述,警方認定這些信件就來自兇手,但至今沒有抓到那個人,也不知道他究竟是誰。除此之外,十二宮在1969年11月發布的一道340位密碼,也成了多年無人破解的著名難題。
  • 十二時辰經絡養生之道(下篇),讀懂才知道該如何養生,益壽延年
    電視劇「長安十二時辰」中的報時官,可算是火了一把,別人在為了生活忙忙碌碌,他依舊淡定的報時。「巳正,大荒落——」、「戌,萬物滅盡——」。十二時辰早在漢代時,古人就將其取了十二個好聽的名字:「夜半、雞鳴、平旦、日出、食時、隅中、日中、日昳、晡時、日入、黃昏、人定」,又用十二地支來表示,以夜半的23:00-1:00子時,1:00-3:00為丑時,3:00-5:00為寅時,依次進行遞推。 而《黃帝內經》又將十二時辰與中醫的十二經脈相結合,每一個時辰對應著一個經脈,達到傳遞養生的效果。
  • 十二時辰養生法 從早養胃開始
    一年之計在於春,一日之計在於晨,順時養生就這麼容易。   辰時養胃(早上7~9點),此時胃經當令。這個時間人體的胃腸消化吸收最強,是營養輸送到各個器官,滋養臟腑的最佳時刻。辰時也是天地陽氣最旺的時候,氣血流注於胃經,營養豐富的早餐能給胃提供豐富的原料,從而發揮「受納和腐熟水谷」的功能。
  • 立明堂聯合骨科專家推出中醫養生課程,保障大家骨關節健康
    立明堂保養頸椎有妙招,形態形體矯正系列課程化解你的煩惱。很多人覺得頸椎病不是很要緊的病,以為只是簡簡單單的脖子痛。殊不知,世界衛生組織早已將頸椎病列為十大職業病的病種之一。由於頸椎病上接大腦,下接脊柱,一旦頸椎出現問題,危害超乎你的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