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不輕菩薩競是釋迦牟尼的前身,因與「法華」結緣而得佛果

2021-01-09 樂豐老師

今天我們學習《妙法蓮華經》之「常不輕菩薩品第二十」。此品中常不輕菩薩以其一切眾生常無輕視,並常尊重而得名,佛陀宣說往昔為常不輕菩薩時,與《法華經》的因緣。

接經文,爾時,釋迦牟尼佛告訴得大勢至菩薩說:你現在應當知道,如果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能夠受持這部《法華經》,若有誰對他們惡言相加,辱罵誹謗將會獲得極大的罪報,如同前面所說的;而受持《法華經》者所得到的功德,如前已說能獲得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的清淨。往昔過無量無邊不可思議阿僧祈劫前,有一位佛陀,名號叫作威音王如來,他所處的劫名叫離衰,所居住的國土名叫大成。那位威音王佛,在他住世之時,為天、人和阿修羅等眾生說法。他為求聲聞果的人說苦、集、滅、道的四諦之法,以救度他們,出離生老病死等諸苦,達到究竟的涅槃境界,他為求闢支佛果的人講十二因緣之法,為求無上正等正覺的菩薩道的人們,宣講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等六波羅蜜之法,這是最究竟的成佛智慧。

佛說:大勢至菩薩,這威音王佛的住世壽命長達四十萬億哪由他恆河沙劫,威音王佛的正法住世劫數相當於一個閻浮提洲粉為微塵之數,威音王佛的像法住世的劫數,相當於四大部洲粉為微塵所得的微塵總數。那位如來使所有的眾生獲得真正的教益後,即進入涅槃。之後,此佛的正法、像法完全消亡之後,在那國土上又有一位佛陀出世,此佛的名號也叫威音王如來。如此這樣,輾轉出世,一共有二萬億位佛,皆同一名號。最初的那位威音王如來滅度之後,他的正法時期也已經終結,到了像法時代,懷增上慢的比丘擁有強大的實力,那時,有一位修行菩薩道的比丘名叫常不輕。大勢至菩薩,他為什麼叫常不輕呢?這位比丘對一切他所遇到的人,無論是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全都禮敬叩拜、讚嘆,並且對他們說:我深深敬仰你們,不敢有所輕慢,為什麼這樣說?因為你們都在修行菩薩道,將來必會成就佛果。

這位常不輕比丘,並不是僅僅專一的讀誦經典,只是遍行禮拜,甚至遠遠看見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等四眾弟子,他也要特意走上前去,對他們行禮叩拜,稱揚讚嘆,並且說道:我不敢有所輕慢,你們未來畢竟成就佛果,四眾弟子中有人生起不清淨的嗔恨心,惡言惡語的責罵他說:這個沒有智慧的比丘,從什麼地方跑到這裡,自說什麼我不敢輕慢你們,卻為我們授記未來當得作佛,我們不需要這樣的虛妄的授記。如此這樣,經歷了很多年,常不輕菩薩經常被人責罵,但他從來不生氣發怒,仍然一如既往的這樣說:你將來定當成就佛果,他這樣說時,其他人有時會用手杖、木條、瓦塊、石頭等打他。他只好躲避,跑到很遠的地方,但依然高聲的說:我不敢輕慢你們,你們皆當成佛。因為這位比丘經常說這樣的話,所以懷有增上慢的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等便給他取了一個名字叫常不輕。

這位比丘臨終之時,在虛空中,完全聽聞到威音王如來先前說的《法華經》,二十千萬億偈頌都能夠完全受持,因而獲得了如上所述的眼根清淨,耳根清淨,鼻根清淨,舌根清淨,身根清淨,意根清淨等。他獲得這六根清淨後,它的壽命又增加了二百萬億那由他歲,為大眾廣泛宣說這部《法華經》。這時,那些懷有增上慢的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曾經輕賤此比丘並為它起名為常不輕的人,見他獲得了如此大神通力,樂說辯才及大清淨力,因此,他們聽聞這位比丘的說法,全部信受,並跟從他一起修行。這位常不輕菩薩又教化了千萬億眾生,使他們都獲得了無上正等正覺,常不輕菩薩命終之後,他又多次轉身遇到了二千億位如來,這些如來的名號都叫日月燈明。他在這些如來弘法過程中繼續演說這部《法華經》,由於這個緣故,他又遇到了二千億位如來,這些如來的名號都叫做自在燈王佛,在這些如來的弘法過程中,他仍然受持、讀誦、並為四眾弟子演說這部經典。由於這個緣故他又獲得了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的六根清淨,他為四眾弟子說法時,心中沒有任何怖畏。這位常不輕菩薩供養如此眾多的如來,並且都極為恭敬,尊重,讚嘆,種下了很多善根時候,他又遇到了千萬億位如來,又在這些如來的弘法過程中,繼續演說這部經典,終於令功德圓滿,即將證得佛果。

大勢至菩薩,你是怎樣認為的?那時的常不輕菩薩是旁人嗎?那時的常不輕菩薩就是我釋迦牟尼佛的前身。如果我在往世無有受持、讀誦這部經典,不為他人演說,那麼我就不會如此迅速的成就無上正等正覺。在往昔諸如來那裡,受持、讀誦這部經典,並為他人演說,所以才能如此迅速地證得無上正等正覺。那時的四眾弟子,因為以嗔怒心輕視我的緣故,因此,他們在二百億的歲月中,常常無法遇到如來,無法聽聞佛法,無法得見僧眾,並在長達一千劫的時間裡,轉生於阿鼻地獄中,遭受巨大痛苦。等受完了這些罪報之後,他們又再次遇到常不輕菩薩,受他的教化,而走上志求無上正等正覺的道路。

佛說:大勢至菩薩,你是怎樣認為的?那時四眾弟子中經常輕視這位菩薩的人,難道是旁人嗎?他們就是今天法會上的跋陀婆羅等五百位菩薩,師子月等五百位比丘,尼思佛等五百位優婆塞,如今他們已經在志求佛果的道路上,達到了不退轉的境界。你應當知道這部《法華經》對所有的大菩薩都有巨大的益處,能使他們成就無上正等正覺,所以一切大菩薩在如來滅度之後都應當時常受持、讀誦、解說、書寫這部經典。

此一講到此,謝謝大家的閱讀,評論和轉發。

相關焦點

  • 「如來佛」就是釋迦牟尼佛嗎?別再無知了!
    隨緣,結緣,點點「關注」吧!此文「一千一百餘字」閱讀預計需要5分鐘!如今漢地寺院,有心的人都會發現,大雄寶殿內供養的佛像,並不只有一尊。佛經中也說,十方三世有無量諸佛,多過恆河沙數。但是,由於對佛理不甚了解,以致很多人覺得,大殿內供奉的佛像,就是「如來佛」。
  • 恭迎觀音菩薩成道日,免費結緣《妙法蓮華經》精裝版!
    《法華經》全稱《妙法蓮華經》,是佛陀釋迦牟尼晚年所說教法,因經中宣講內容至高無上,明示不分貧富貴賤、人人皆可成佛,所以《法華經》也譽為「經中之王。」 不入法華,不知佛恩之浩瀚; 能受持誦讀此經,不單能破除黑暗、無明,而能消除一切苦難災厄,最重要的是能解除生死痛苦,能渡生死河,到達彼岸。 《法華經》素有「經中之王」之稱。
  • 念釋迦牟尼佛,不念阿彌陀佛,釋迦牟尼佛看到會流眼淚。為什麼?
    極樂世界,身是法性身,居住的法性土,法性不生不滅,沒有變化,有變化就有生滅。極樂世界不生不滅,一切人事物都是不生不滅,無量壽,真的是無量壽。你真搞清楚搞明白,你對於世尊,對於阿彌陀佛感恩。這個感恩的心,感恩的情,說不出的,也是不可思議,真誠的感恩。佛慈悲愛護我們,幫助我們離苦得樂,離究竟苦,得究竟樂,我們的感恩也是無有窮盡。
  • 佛前供花的功德和方法
    有一天,燃燈佛遊於世間,釋迦牟尼佛的前身善慧童子看見一女子手捧青蓮,蓮開五莖,心想蓮花是佛教聖花,而這五莖蓮花更是聖花中的聖品,如此珍貴之物一定要供養給燃燈古佛。於是便花重金買下了青蓮,虔心供養。燃燈古佛被他的虔誠所感動,後來為善慧童子授記曰:「善男子,汝於來世,當得作佛,號釋迦牟尼」即預言其九十一劫後,證悟為釋迦牟尼佛。
  • 法 華 經(042)
    『爾時』:即釋迦牟尼佛演說譬喻品之時。在此品佛陀只對當機者傳授,非對大眾宣說,因要避免眾生起疑惑。摩訶須菩提尊者亦稱為『慧命須菩提』,皆因他續佛慧命,推廣祖師一脈心傳;亦因為他是奉命於大覺智慧者——佛陀,故以『慧命』稱之。在般若法會上,佛要須菩提教化一切眾生及菩薩而繼承如來家業。
  • 佛前供養花果,牢記這兩個字,功德利益無邊!
    提及供養,許多善男信女在寺院或家中禮佛時,都習慣在佛前供養香花水果,香花供養是佛教六種供養的第一位。《金剛經》中有言:「以諸花香,以散其處。」花果供養,花為果之因,經中講以香花供養佛,得相好莊嚴報,那麼,如何才能得到無邊的功德利益呢?我們以花果為例,花朵再鮮豔,果實再甜美,倘若沒有根系的滋養,也難以成就。
  • 念佛為何不念本師釋迦牟尼佛,而是念阿彌陀佛,看了你就知道了
    念佛為何不念本師釋迦牟尼佛,而是念阿彌陀佛,看了你就知道了。我們知道本師釋迦牟尼佛,成佛的世界稱為娑婆世界,也稱五濁惡世。我們這個世界是有六道輪迴的,我們知道釋迦牟尼佛已涅槃了。佛有三身,即法身、報身、應身三種佛身,《華嚴經》上講「一切諸佛身,唯是一法身」。釋迦牟尼佛的是應身佛,就是示現和平常人一樣,有父母,經過十月懷胎,長大成人,修行證果,弘法利生。
  • 今日農曆臘月初一恭逢《本師釋迦牟尼佛加持日》卍
    至誠感恩頂禮十方三世一切諸佛一切菩薩摩訶薩感恩頂禮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回向一切眾生離苦得樂,往生淨土回向世界和平、無有災厄眾生吉祥安泰、得聞正法願一切眾生皆平安喜樂悉皆往生、速證佛果阿彌陀佛>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 圓覺三代祖師:釋迦牟尼佛、文殊師利菩薩、蓮華生大士
    第一代祖師:釋迦牟尼佛 印度迦毗羅衛國淨飯王太子,見眾生苦,感悟出家,證大菩提,人稱「佛陀」(覺者)。弘法四十九年,至七十九歲時,涅盤於拘屍那國之娑羅雙樹間。此世界之佛教各宗各派所有佛法,皆由釋尊傳出,遂共尊為佛教教主。
  • 釋迦牟尼佛是如來佛,但如來佛卻並不只是釋迦牟尼,千萬別混淆
    請您點擊右上角的「關注」,和紅塵一起淨心學習,種諸善根咱們繼續來介紹佛教的人物,這次出場的是終極「BOSS」——佛。大家都知道釋迦牟尼佛,這也是我們所有學佛之人的唯一本師,也是我們這個娑婆世界的教主,甚至在小乘佛法中都不承認有其餘佛的存在,「佛」就是釋迦牟尼的專用稱號。
  • 佛教:佛前供花很重要,佛在世的時候就有,但是不是最殊勝的供養
    佛前供花寓意也很深,花代表的是因,果是表果報,花好,因好,果一定好;果好,因一定好。早期,佛前供花主要採用的是蓮花。蓮花有出淤泥而不染之說,蓮花表示由煩惱而至清淨,因為它生長於汙泥,綻開於水面,有出汙泥而不染的深一層涵義。蓮花表示清淨的功德和清涼的智慧,蓮花與佛教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 佛教:「如來佛」就是釋迦牟尼佛嗎?別再無知了!
    而在許多暫未入佛門的善男信女的心中,都有一尊「如來佛」。比如,我們經常聽到遊覽寺院的觀光者說,大雄寶殿內供奉的佛像,就是如來佛。並且,在很多人看來,如來佛與釋迦牟尼佛似乎就是同一個人,但事實果真如此嗎?首先,可以肯定地說,如來佛並不等同於釋迦牟尼佛。因為,「如來」和「佛」都是尊號,用來指代那些「自覺、覺他、覺行圓滿」的大智慧之人。
  • 這四種人與佛無緣,佛也不渡,希望沒有你!
    相信許多人應該聽過這句話:天雨雖寬,不潤無根之草;佛門廣大,不渡無緣之人。什麼意思呢?就是說雖然佛菩薩慈悲平等,善待、救度一切眾生,但是並不是每一個眾生今生都有善根福德與佛結緣的,不是佛不渡,而是有眾生因緣未到、佛緣尚淺,暫時與佛無緣,這樣的人,你就是再用力度他、點撥他,也是徒勞。
  • 佛教:佛前上供「花果」,這幾點常識,要謹記!
    我們要明白,不論自己供養什麼,佛菩薩是不會用的,所以我們切莫有和菩薩做交易的打算,信佛不是搞賄賂,佛菩薩不會因你供養的多寡或者貴賤而生分別心、區別對待。經典裡說:一切福田,不離方寸;從心而覓,感無不通。我們在佛前供養,不是為了要從佛菩薩那裡換取什麼,而是為了培養我們的慈悲利他心,不再自私貪婪計較吝嗇,當我們的心量越來越大,越來越有慈悲心的時候,會發現自身的福報也在劇增。
  • 法華經心得|關於菩薩契入「佛法無上道」 的種種做法!
    換句話說,是由「有為法」的修持,進一步的走向「無為法」,追求更高的無上道法。所以開始供養「佛法僧」。有些菩薩極盡所能的施予「佛及僧」們,生活所需的物質品,如餚饍飲食、名衣上服、栴檀寶舍、眾妙臥具、…等等。目的是助「佛及僧」衣食無缺,能專心修道弘法。此「助緣」之舉,無意中已播下微妙的因果種子。因為供養「佛與僧」(因),將換得佛與僧的「法施」回饋(果)。
  • 濟源大明寺臘八「福米」免費線上結緣!
    粥結萬緣,福惠大眾2021年1月20日農曆臘月初八是中國傳統臘八佳節也是釋迦牟尼佛成道吉日值此佳節吉日喝一碗熱乎乎的臘八粥無疑是迎新祈福的極好方式也是弘揚佛教慈悲利他的方便之法鑑於近日全國新冠疫情形勢同時,寺院將特製福米與諸位善信免費結緣,願自熬佛粥,蒙佛祝福。臘八由來據佛經記載,佛陀六年苦修,經常是日食一麻一米,乃至七日食一麻米,以致「身形消瘦,有若枯木」。後來在尼連禪河接受牧羊女供奉的「乳糜」,在菩提樹上悟道成佛。
  • 《釋迦牟尼心咒》法布施出去,皆得圓滿!
    浴佛的殊勝功德● 消除業障、清淨本心● 洗去不順、違緣● 得佛陀秘密功德加持●得智慧、好運、健康有時間的師兄可在明日前往當地寺院參加浴佛法會;若是不得空,請多多誦持《釋迦牟尼佛心咒》,與佛陀結緣,為家人誦持求健康平安、為子女誦持求學業進步、為自己、愛人求事業、好運到來,為眾生求遠離災難、幸福安康,如有善願,所求皆得圓滿
  • 佛樂 |《大悲咒》字字皆慈悲,功德無量!
    以此咒隨時隨地可以布施結緣,而況此咒能圓滿世人一切願望並治八萬四千種病,故真正佛子亦每日不可缺此一課也。聽聞大悲咒的三惡道眾生,能離三塗苦;誦持大悲咒的眾生,不會墮落三惡道中。誦持大悲咒,現生中的所求所願都能果遂。但排除不善的人,不至誠的人,以及生少疑心的人。
  • 大方廣佛華嚴經,經題的含義
    《大方廣佛華嚴經》,或稱《雜華經》。中國華嚴宗即依據本經,立法界緣起、事事無礙等妙義為宗旨,是一部很長的佛教經典。常言「不讀華嚴經,不知人間富貴」那麼佛陀所說的這部經典,經題到底有什麼含義呢。我們來了解一下。
  • 佛前供「花果」,這幾點禁忌,千萬要注意!
    比如佛前供花、供果、供水、供燈、供水、供香、供樂等等。有人問,我們給佛菩薩上供,佛菩薩會吃嗎?當然不會,佛菩薩不需要也不缺世人的供養,我們做供養不是和佛菩薩「交易」,佛菩薩也不會因為我們供養得多、好,而對我們有偏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