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雨田:橫跨甲午戰爭和抗日戰爭的漢奸,為害半世紀,81歲被槍決

2021-01-11 騰訊網

古語有云「人之將死其言也善,鳥之將亡其鳴也哀」,在我國數千年的歷史中,出現過很多遺臭萬年的奸賊叛徒,但大多這些人都會為自己的行為羞愧懺悔.

一個人做了一件壞事不難,難的是天天做壞事,並且自己認為心安理得,不以為恥反以為榮,這是很難理解的。

因為「宿命論」觀點影響久遠,善惡有報,蒼天有眼,一個人一旦做下了有悖良知的事,一般都會時刻受到靈魂的拷問而忐忑不安惶惶不可終日。

然而,卻有一部分人,突破了人性的局限,不僅不為自己的罪行懺悔,反而以此為榮沾沾自喜,在小編看來,這幫害蟲已經不配稱之為人了。

近代資歷最老的「漢奸」

自第二次大戰開始,日本帝國主義大舉入侵我國,錦繡河山竟落得千裡焦土,人們處在水深火熱當中,中華文化數千年的傳承險些毀於一旦,在此民族危亡之際,許多人對未來充滿了絕望。

很多人為了自己的身家性命或榮華富貴,選擇和侵略者合作,不惜損害國家和民族的利益,其中劉雨田就是最徹底的一個,是名副其實的「鐵桿漢奸」。

劉雨田外號人稱「劉秧子」,原名叫做劉逢霖,曾化名劉龜山、何文泉,他自己最喜歡的稱呼是龜山松太郎。

我們結合當初的歷史,可以大致分出三類漢奸,第一類是曾經留學日本的人,他們清楚地知道日本和中國差距很大,認為作為一個農業國的中國,是戰勝不了工業國的日本,從而心生絕望,於是當了漢奸。

第二類是一些地痞流氓土匪惡霸,他們這些人不論何時都是政府要剷除的社會毒瘤,為了繼續作威作福,所以選擇投靠了日本人。

第三類就是為了生活或者為了保存家業和日本人合作,所謂的一些維持會或者翻譯官都屬於這類。

而劉雨田與這些漢奸都不同,因為他自甲午戰爭之時就投靠了日本人,出身地主士紳階層,又從小接受正統儒家文化教育,即使做不成官,也應該是一個吃穿不愁的富貴閒人,可是他卻做了人人唾棄辱沒祖宗的漢奸。

翻找劉雨田的履歷,我們可以看到他這個人的一生,出身優越,八歲讀書,苦讀十六載,卻兩次落榜。

他認為自己的不得志,是昏庸腐朽的清政府導致的,於是仇恨滿清朝廷,當時仇恨滿清朝廷的人很多,他們大多選擇了成為革命者,可劉雨田不同,他把對滿清朝廷的怨念,全部轉移到整個中國乃至整個華夏民族上。

恰逢中日甲午戰爭爆發,清政府竟然敗於一直都瞧不上的日本,當時大多數人都已經對中國的未來充滿了絕望。

而當時二十四歲的劉雨田卻自認為從這場戰爭中看到了機會,他拋棄了富足的生活,以強烈的出人頭地建功立業的欲望,投到日本人的懷抱,甘做鷹犬爪牙,成了一個漢奸。

父子雙雙投敵

在1894年,日本登陸莊河花園口,其中的帶路黨就是劉雨田,這時候的劉雨田早就被日本特務機關收買,成為日本侵華軍隊的嚮導。

就是這次經歷讓劉雨田這麼一個鄉間土財主家的富家公子,成了人人畏懼的惡霸,初嘗權力滋味,劉雨田便一發而不可收拾,並且在他的鼓動下,他的父親和家族很快就淪陷了,於是這個漢奸家族成為日軍的輜重隊,專本給日本人籌集和運輸物資。

逃亡日本

自從跟隨日軍嘗到了甜頭,劉雨田就緊隨日軍腳步,在賣國求榮的道路上越走越遠,然而劉雨田的漢奸之路並不順利,戰爭很快結束。

雖然日軍取勝,但是當時日本的國力根本無法佔據中國,隨著《馬關條約》的籤署,日軍退兵了。

這時的劉雨田再也不能依靠日本人的勢力魚肉鄉裡耀武揚威了,甚至他害怕清政府秋後算帳,開始了東躲西藏的生活。

劉雨田自始至終都是一個極其渴望權力,渴望出人頭地的人,正是日本人給了他這個機會,於是就死心塌地一條道走向黑,不久他就逃亡到了日本,準備靜待時機。

在日期間,劉雨田窮困潦倒,甚至連飯也吃不飽,從前錦衣玉食的富貴日子一去不復返,但是他卻從不後悔自己的選擇,一直寄希望於日本能夠重啟戰端。

他先在日本善鄰書院教漢文,後來成了日本陸軍大學漢文教授。最後加入日本國籍,並取名龜山松太郎。

日俄戰爭時期,劉雨田作為日軍顧問,在「籌集軍資」「安撫民心」上為日軍立下很多功勞,並且受到日本天皇的嘉獎,九一八事變後,日軍佔領東三省成立了偽滿洲國,劉雨田更是風光無限,成為漢奸裡的標杆人物。

拋家舍業,派子參戰

盧溝橋事變後,日軍全面侵華,此時的劉雨田已經年近七十,但是仍然不遺餘力地為自己的日本主子效力,對自己的國家和同胞充滿了怨恨。

劉雨田成為了日軍的顧問,還將自己的兩個兒子派去當兵,為了給日軍籌集物資,他將自己的祖輩積攢下的200多間房和1200多畝地(可見其真是家大業大)都變賣掉,並為日軍購買了兩架飛機。

日本政府則將他的故事寫入教科書,成為中日親善的標誌。

我們都知道漢奸往往比他們的主子更可惡,劉雨田更是其中的佼佼者,他為日軍籌措物資,穩定地方,培養間諜,拉攏叛徒,並仗著自己對中國地理地形的熟悉為日軍屢立戰功,得到了日本政府及天皇的多次表彰。

頑抗到底,死不悔改

日本戰敗後,劉雨田想逃回日本避難,但是此時的他,對日本來說,已經沒有了半點利用價值,日本政府理所當然地拒絕了他,於是,年近80的劉雨田開始了東躲西藏的日子。

可惜善惡終有報,上天沒有讓這個老漢奸壽終正寢,他終將迎來人民的審判,在1951年,81歲的劉雨田被抓。

從甲午戰爭他24歲做漢奸起,半個多世紀以來,就不遺餘力的出賣國家和民族,為自己的主子搖旗吶喊,更令人氣憤的是,在他被捕以後,竟然大言不慚毫無悔意,覺得自己這一輩子風風光光榮華富貴沒有白活。

這樣的人,的確突破了一個人的道德底線,終於在1951年9月10日,劉雨田被人民政府執行槍決,結束了其罪惡的一生。

在抗戰時期,中國竟出現了210萬偽軍,比侵略中國的日軍還要多,但是像劉雨田這樣死心塌地為日軍賣命半個世紀的漢奸也是絕無僅有的。

隨著近年來一些「精日分子」爆紅於網絡,可見愛國主義教育仍然任重而道遠,前事不忘後事之師,我們要提高警惕,防止劉雨田這種人再出現。

相關焦點

  • 中國頭號大漢奸,為日本效力57年,直到86歲才被槍斃!
    抗日戰爭時我國出了很多漢奸,名氣最大的當屬汪精衛,但今天小編要說的這個人比汪精衛還要可恨,他從事漢奸長達59年。一直死心塌地的為日本人賣命的張本政。1894年,甲午戰爭爆發初始,張本政就投靠了日本特務高橋騰兵衛,從此走上了漢奸之路。也正是因為他的引路,才讓日軍輕而易舉地攻進旅順,並於城破後殺害無辜同胞2萬餘人。 日軍攻佔旅順口後,張本政跟隨高橋藤兵衛進去往威海和煙臺。在此期間,由於他的「貢獻突出」, 高橋藤兵衛開始重用他,不光讓他參與日本的海運貿易,還把財產交給了張本政管理。
  • 1951年武漢處決漢奸,李克農為何會在刑場高呼:槍下留人?
    抗日戰爭時期,有很多喪心病狂的漢奸,他們不顧祖國的利益,投靠到敵人那邊,做了很多對不起同胞的壞事。1945年,日本天皇宣布投降,國內的漢奸頃刻間崩潰,被有關部門陸續抓起來遭到嚴懲。因為戰爭時期數量較多的緣故,直到建國後還有許多漢奸等待處決。
  • 抗戰時的漢奸,曾跑到日本下跪認錯,如今卻被拍成抗戰英雄
    凡是對歷史有一點點了解的人,都知道在上個世紀,我們的民族曾遭受過一場卓絕的苦難,那就是曾見在我們神州大地上,發生過的十四年抗日戰爭。國家危難,神州陸沉,無數能人志士都挺身而出,在風雨飄搖中上演了一出可歌可泣的紅色革命歌劇。他們的演出直到如今還在我們眼中和心裡迴蕩,他們的故事也激勵著我們的一代又一代人。
  • 甲午戰爭之後,日本選擇戰爭之路,全民支持的根本的原因是什麼
    甲午戰爭之前,日本一直處於隱忍狀態,戰爭之後,日本選了通向戰爭之路,其根本的原因是什麼呢?日本對外戰爭,絕大部分都是與中國發生的,因此就有人認為,日本就是想佔領中國。如果這樣理解,小編只能說,有點片面了。如果日本只有這一個目的,二戰後期,為何將戰線擴大到東亞地區呢!
  • 與甲午戰爭、抗日戰爭有關
    司馬遷堅持大一統歷史觀和民族觀,將黃帝民族共祖的地位典籍化,上承「百家雜語」,下啟二十四史,對於國人自稱「黃帝子孫」起了關鍵性的作用。但是,真正廣泛使用「炎黃子孫」這個稱呼的,是在甲午戰爭以後;為什麼距離文明史近4000年之後,我們才自稱「炎黃子孫」呢?
  • 民國第一「大漢奸」活到61歲,他死後貌美如花的妻妾去哪了?
    後期思想明顯退變,於抗日戰爭期間投靠日本,在南京成立偽國民政府,淪為漢奸汪精衛原籍是浙江山陰(今浙江紹興),祖父以上的墳塋都在紹興。其祖父汪雲(1786~1844),字縵卿,號曼亭,系道光二年(1822)舉人,曾在紹興中過舉人,後選授遂昌縣訓導,對當地教育事業頗有貢獻。至父親汪瑎時,舉家遷往廣東番禺。
  • 如果甲午戰爭大清帝國打贏了,亞洲格局會變成什麼樣?
    甲午戰爭一般指中日甲午戰爭。中日甲午戰爭(日本稱:日清戰爭,朝鮮半島稱:清日戰爭,西方國家稱:Sino-Japanese War/第一次中日戰爭),是19世紀末日本侵略中國和朝鮮的戰爭。按中國幹支紀年,戰爭爆發的1894年為甲午年,故稱甲午戰爭。明治維新的日本開始。
  • 甲午戰爭時期,數十萬清軍為何沒有數萬臺灣義軍消滅的日寇多
    也就是說,在整個甲午戰爭中,清軍消滅的日軍才一千多人,中日的傷亡比簡直高的嚇人。而在不久後臺灣軍民自發組織的抗日運動乙未戰爭中,臨時拼湊起來的數萬臺灣義軍和日軍血戰五個月,竟然消滅了4000多名日軍,還擊斃了日本天皇的叔叔、近衛師團長北白川宮能久親王和近衛第二旅團長山根信成,整個乙未戰爭中日軍的傷亡超過3.2萬人,遠遠高於甲午戰爭中的傷亡。
  • 甲午戰爭復盤:假如戰爭晚5年爆發,大清還會有勝算嗎
    甲午戰爭可以說是很多國人們心中永遠無法解開的一個結,這個心結甚至比晚40年後的抗日戰爭讓人心痛,抗日戰爭時期的我們在弱勢的情況下,擊敗了不可一世的日軍,而且從此之後中國開始真正的崛起。而相反甲午戰爭則恰恰相反,不僅是以前的「小老弟」日本正式趕超大清成為東亞第一強國,更將大清推向了覆滅的深淵。復盤這次戰爭,有的人說這是日本預謀已久的一場戰爭,如果雙方都準備好了,拉開架勢,或者將時間往後拖5年,當時學習西方大搞洋務運動的大清政府不一定輸給剛剛完成維新變法,經歷過國內戰爭的日本,畢竟當時日本的國力還是無法和大清抗衡。
  • 為什麼有人說,清朝之亡,並非亡於辛亥革命,而是甲午戰爭?
    為什麼有人說,清朝之亡,並非亡於辛亥革命,而是甲午戰爭?明實亡於萬曆?清亡於甲午戰爭?關於明朝的滅亡,史學界有種說法,叫「明亡實亡於萬曆」。萬曆即明神宗朱翊鈞,明朝第十三位皇帝。朱翊鈞是明穆宗朱載垕第三子,隆慶二年(1568)三月十一日被立為皇太子,正位東宮。隆慶六年(1572年),明穆宗駕崩,10歲的朱翊鈞即位,年號萬曆,在位48年,是明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
  • 真假存疑但可告慰124年前甲午戰爭
    這場戰爭不但深刻影響了中國近現代史的走向,而且開啟了日本半個世紀蠶食、侵略中國的進程。以史為鑑,是我們對於中日關係經常說的一個詞。但是維護國家權益不受侵犯,保證國家發展進程不被打斷,光說是肯定不行的。豐島海戰爆發124年後的2018年7月25日,國內論壇上出現了一張照片,表明了中國的決心。
  • 張文木:關於甲午戰爭的大歷史總結——兼論古田會議的劃時代意義
    85年前的古田會議,是黨對軍隊絕對領導這一根本原則和制度得以確立的開始。對於「黨指揮槍」的戰略意義,張文木教授在本文中作出了精闢論述。本文原載於《光明日報》2014年8月6日11版,原題為《關於甲午戰爭的大歷史總結——兼論古田會議的劃時代意義》,觀察者網特此轉載,以饗讀者。】 1894年的中日甲午戰爭及其結局,對後來的遠東政治影響是深遠的。
  • 《舉起手來》反應了長達8年的抗日戰爭中國人民不屈不撓
    影片講述了一九四五年日本侵略軍已經瀕臨戰敗的前夕,郭大叔和女兵小劉等為首的正義力量與偷運我國珍貴文物的日軍,在一艘貨輪上展開了智謀與勇氣的拼殺。這部電影中的每一個小結,都讓人開懷大笑。比如電影中的兩個小男孩,日本鬼子讓他們去裝水。你知道他們裝了什麼?還是讓我來給你說吧!
  • 專家:日借甲午戰爭斷送中國現代化?不敢苟同
    新加坡《聯合早報》2月8日文章 原題:嚴孟達:甲午再現風雲 2014的甲午年再來,很多人在去年早已迫不及待地聯想到120年前的甲午戰爭(正式宣戰於1894年8月1日,清光緒二十年,日本明治二十七年),而我卻聯想到上世紀60年代初看《甲午風雲》這齣戲的情景;像我這一代的老華校生和「建國一代」的多數人當中,這齣戲埋藏了他們往昔的一段民族感情和民族仇恨
  • 張文木:關於甲午戰爭的大歷史總結
    甲午,對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具有特殊的含義,在我國近代史上也具有特殊的含義。」[1]1895年的「甲午戰爭」及其結局,對後來的遠東政治影響是深遠的。甲午戰爭的研究不能就事論事,不能僅僅從技術和細節比較中孤立地研究這場戰爭,而應將這場戰爭放在此後半個多世紀的大歷史中來考慮,因為這期間發生了翻天覆地變化的不僅是日本,更有中國乃至整個亞洲。
  • 我國最牛「漢奸」:吃喝日本的還娶日本女人,用8個字滅2萬日軍
    導語:在中國人的眼中,漢奸這種反派人物是非常令人憎恨和厭惡的。但是我們也都聽說過另一個身份,那就是臥底,很多時候漢奸和臥底只在一念之間。我國史上有這麼一位「漢奸」,在抗日戰爭時期為日軍做翻譯,吃日本人的、喝日本人的,甚至娶日本女人為妻,可是他卻被國人當作英雄,他僅用了八個字,就挽救了一場戰役,並且滅了兩萬名日本士兵,他就是夏文運。中國最牛的「漢奸」夏文運,出生於1905年12月28日,是大連人。他家境優越,從小在國內一所高級學校裡學習,成績優異。
  • 甲午戰爭,堅持打下去會有勝算嗎
    1867年,明治天皇即位,這年他十六歲。別看年紀不算大,可他登基沒多久便在《天皇御筆信》中宣稱「開拓萬裡波濤,宣布國威於四方」。可見其野心有多大,也正是在他的帶領下,日本走向了明治維新的道路,為27年後的的甲午戰爭打下了基礎。
  • 汪精衛怎麼從辛亥革命的英雄,變成了遺臭萬年的漢奸?
    後期思想明顯退變,於抗日戰爭期間投靠日本,在南京成立偽國民政府,淪為漢奸。1944年在日本名古屋因「骨髓腫」病死。汪精衛怎麼從辛亥革命的英雄,變成了遺臭萬年的漢奸?汪精衛當年刺殺攝政王載灃被抓可能就已經耗盡最後的熱血了,被袁世凱從監獄中放出來後迅速蛻變,可以說優柔寡斷、貪生怕死的性格被放大影響了他的一生。
  • 新中國十大悍匪:圖二有三不殺,圖五槍決時大笑,圖七5個情婦
    新中國十大悍匪:圖二有三不殺,圖五槍決時大笑,圖七5個情婦一:白寶山。一個在中國刑偵史上有坐標地位的殺人犯,1958年11月6日出生於北京,1982年12月因多次盜竊被判4年有期徒刑,後來改判15年,使白寶山產生報復社會的心理。入獄期間殺害兩名獄友,因為沒有證據沒有加刑。
  • 1960年,四川一71歲女老師被捕,隨後被槍決,她是誰?
    軍部掌握軍事權,並且不受其他機構的限制,可以隨意徵兵和發動戰爭。 為了轉嫁國內危機,日本法西斯決定執行很久以前就制定了大陸政策,開始入侵我國的東北地區。為了尋找入侵藉口,日本人說自己的士兵丟了,要來中國軍營尋找,遭到中國陸軍的反抗。之後兩個支部隊發生槍戰,918事變正式爆發了。 在東北,中國陸軍全力反對日本侵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