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語有云「人之將死其言也善,鳥之將亡其鳴也哀」,在我國數千年的歷史中,出現過很多遺臭萬年的奸賊叛徒,但大多這些人都會為自己的行為羞愧懺悔.
一個人做了一件壞事不難,難的是天天做壞事,並且自己認為心安理得,不以為恥反以為榮,這是很難理解的。
因為「宿命論」觀點影響久遠,善惡有報,蒼天有眼,一個人一旦做下了有悖良知的事,一般都會時刻受到靈魂的拷問而忐忑不安惶惶不可終日。
然而,卻有一部分人,突破了人性的局限,不僅不為自己的罪行懺悔,反而以此為榮沾沾自喜,在小編看來,這幫害蟲已經不配稱之為人了。
近代資歷最老的「漢奸」
自第二次大戰開始,日本帝國主義大舉入侵我國,錦繡河山竟落得千裡焦土,人們處在水深火熱當中,中華文化數千年的傳承險些毀於一旦,在此民族危亡之際,許多人對未來充滿了絕望。
很多人為了自己的身家性命或榮華富貴,選擇和侵略者合作,不惜損害國家和民族的利益,其中劉雨田就是最徹底的一個,是名副其實的「鐵桿漢奸」。
劉雨田外號人稱「劉秧子」,原名叫做劉逢霖,曾化名劉龜山、何文泉,他自己最喜歡的稱呼是龜山松太郎。
我們結合當初的歷史,可以大致分出三類漢奸,第一類是曾經留學日本的人,他們清楚地知道日本和中國差距很大,認為作為一個農業國的中國,是戰勝不了工業國的日本,從而心生絕望,於是當了漢奸。
第二類是一些地痞流氓土匪惡霸,他們這些人不論何時都是政府要剷除的社會毒瘤,為了繼續作威作福,所以選擇投靠了日本人。
第三類就是為了生活或者為了保存家業和日本人合作,所謂的一些維持會或者翻譯官都屬於這類。
而劉雨田與這些漢奸都不同,因為他自甲午戰爭之時就投靠了日本人,出身地主士紳階層,又從小接受正統儒家文化教育,即使做不成官,也應該是一個吃穿不愁的富貴閒人,可是他卻做了人人唾棄辱沒祖宗的漢奸。
翻找劉雨田的履歷,我們可以看到他這個人的一生,出身優越,八歲讀書,苦讀十六載,卻兩次落榜。
他認為自己的不得志,是昏庸腐朽的清政府導致的,於是仇恨滿清朝廷,當時仇恨滿清朝廷的人很多,他們大多選擇了成為革命者,可劉雨田不同,他把對滿清朝廷的怨念,全部轉移到整個中國乃至整個華夏民族上。
恰逢中日甲午戰爭爆發,清政府竟然敗於一直都瞧不上的日本,當時大多數人都已經對中國的未來充滿了絕望。
而當時二十四歲的劉雨田卻自認為從這場戰爭中看到了機會,他拋棄了富足的生活,以強烈的出人頭地建功立業的欲望,投到日本人的懷抱,甘做鷹犬爪牙,成了一個漢奸。
父子雙雙投敵
在1894年,日本登陸莊河花園口,其中的帶路黨就是劉雨田,這時候的劉雨田早就被日本特務機關收買,成為日本侵華軍隊的嚮導。
就是這次經歷讓劉雨田這麼一個鄉間土財主家的富家公子,成了人人畏懼的惡霸,初嘗權力滋味,劉雨田便一發而不可收拾,並且在他的鼓動下,他的父親和家族很快就淪陷了,於是這個漢奸家族成為日軍的輜重隊,專本給日本人籌集和運輸物資。
逃亡日本
自從跟隨日軍嘗到了甜頭,劉雨田就緊隨日軍腳步,在賣國求榮的道路上越走越遠,然而劉雨田的漢奸之路並不順利,戰爭很快結束。
雖然日軍取勝,但是當時日本的國力根本無法佔據中國,隨著《馬關條約》的籤署,日軍退兵了。
這時的劉雨田再也不能依靠日本人的勢力魚肉鄉裡耀武揚威了,甚至他害怕清政府秋後算帳,開始了東躲西藏的生活。
劉雨田自始至終都是一個極其渴望權力,渴望出人頭地的人,正是日本人給了他這個機會,於是就死心塌地一條道走向黑,不久他就逃亡到了日本,準備靜待時機。
在日期間,劉雨田窮困潦倒,甚至連飯也吃不飽,從前錦衣玉食的富貴日子一去不復返,但是他卻從不後悔自己的選擇,一直寄希望於日本能夠重啟戰端。
他先在日本善鄰書院教漢文,後來成了日本陸軍大學漢文教授。最後加入日本國籍,並取名龜山松太郎。
日俄戰爭時期,劉雨田作為日軍顧問,在「籌集軍資」「安撫民心」上為日軍立下很多功勞,並且受到日本天皇的嘉獎,九一八事變後,日軍佔領東三省成立了偽滿洲國,劉雨田更是風光無限,成為漢奸裡的標杆人物。
拋家舍業,派子參戰
盧溝橋事變後,日軍全面侵華,此時的劉雨田已經年近七十,但是仍然不遺餘力地為自己的日本主子效力,對自己的國家和同胞充滿了怨恨。
劉雨田成為了日軍的顧問,還將自己的兩個兒子派去當兵,為了給日軍籌集物資,他將自己的祖輩積攢下的200多間房和1200多畝地(可見其真是家大業大)都變賣掉,並為日軍購買了兩架飛機。
日本政府則將他的故事寫入教科書,成為中日親善的標誌。
我們都知道漢奸往往比他們的主子更可惡,劉雨田更是其中的佼佼者,他為日軍籌措物資,穩定地方,培養間諜,拉攏叛徒,並仗著自己對中國地理地形的熟悉為日軍屢立戰功,得到了日本政府及天皇的多次表彰。
頑抗到底,死不悔改
日本戰敗後,劉雨田想逃回日本避難,但是此時的他,對日本來說,已經沒有了半點利用價值,日本政府理所當然地拒絕了他,於是,年近80的劉雨田開始了東躲西藏的日子。
可惜善惡終有報,上天沒有讓這個老漢奸壽終正寢,他終將迎來人民的審判,在1951年,81歲的劉雨田被抓。
從甲午戰爭他24歲做漢奸起,半個多世紀以來,就不遺餘力的出賣國家和民族,為自己的主子搖旗吶喊,更令人氣憤的是,在他被捕以後,竟然大言不慚毫無悔意,覺得自己這一輩子風風光光榮華富貴沒有白活。
這樣的人,的確突破了一個人的道德底線,終於在1951年9月10日,劉雨田被人民政府執行槍決,結束了其罪惡的一生。
在抗戰時期,中國竟出現了210萬偽軍,比侵略中國的日軍還要多,但是像劉雨田這樣死心塌地為日軍賣命半個世紀的漢奸也是絕無僅有的。
隨著近年來一些「精日分子」爆紅於網絡,可見愛國主義教育仍然任重而道遠,前事不忘後事之師,我們要提高警惕,防止劉雨田這種人再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