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有一種學說叫五行學說,在五行中以赤、黃、青、白、黑為代表,舉凡戰場之上皆有令旗,這些令旗則是以這五種顏色為象徵,如「青紅黑白旗,按東南西北四方」,其中又以赤色最為盛行,皆有肅殺莊嚴之意。
在今天的人看來,赤色與紅色、朱色很多時候是可以劃等號的,從色澤的感官度上來看,這三種顏色只是存在文字上的表達不同,而沒有本質上的區別。那麼,事實真的如此嗎?在中國古人眼中,赤、朱、紅真的是一種顏色嗎?
《東周列國志》中有很多關於赤、朱、紅的不同表達,正是從這些不同的表達中,我們或可分辨出來,這三種顏色其實還是有區別的,除了在用途上的不同,即便是其本身的色澤上或也有很多其他不同。
「車上站著兩個人,臂掛朱弓,手持赤矢,向著宣王聲喏曰:吾王別來無恙?」,這裡赤、朱同在,赤色或是略淡,而朱色澤要略深,這也才有對比度的存在,要是兩種顏色完全相同,即便搭弓射箭,很可能對手也很難看得出射箭之人是在有所行動。但有一點是相同的,則是赤、朱同在,皆有殺伐之意。
「班中又走出一員少年將軍,面如傅粉唇若塗朱,頭帶束髮紫金冠,身穿織金綠袍」,這裡的朱色蘊於臉色之中,則顯是有些活氣。不過這種形容詞也是很大程度上是用在戰場之將軍身上的,也有殺伐之意。
當然,也有用朱色來形容美男子的,如「諸兒生得長身偉幹,粉面朱唇,天生的美男子」,如「望見異人,生得面如傅粉,唇若塗朱,雖在落寞之中,不失貴介之氣」,可見朱色更顯生氣得多。也即是說或許即便代表肅殺之氣,朱色也還是能代表些微的生氣。或正是因之於此,說雕梁畫棟之時,大多有朱蘭玉砌之說,朱色也被用來形容莊嚴之建築。
如「築高臺於淇河之上,朱欄華棟,重宮復室,極其華麗,名曰新臺」,如「四圍朱欄曲檻,憑欄四望,市井俱在目前」,如「不見文公視朝,來至公宮詢問,只見朱扉雙閉,門上掛著一面免朝牌」,如「中間高軒一區,朱欄繡幕,甚是開爽,此乃宴客之所」,要「美人登朱樓,憑欄而立,自下望之,飄飄乎天仙之步虛矣」,天子諸侯,名臣良將,宮苑妃嬪,諸如等等,皆喜歡朱色之樓。
因有朱樓之說,便是可能讓天下諸侯們皆有崇尚之意,即便是貴族之家也對朱色有所嚮往,便是在生活中的物件之中裝裱了朱色。如「取金盤收其涎沫,置於朱校之中」,如「公車千乘,朱英綠縢」,如「朱漆獸皮,皆車飾也」,如「排列著朱盤玉盂盛牲歃盟之器」,也即是說如果不是在很莊重嚴肅的場合,朱色是不能隨便用的。
朱色不能隨便用,那就自然要與平凡人家有所區別,最好的辦法當然就是上升到鬼神之意上,有「桓公睜眼看之,似人非人,似獸非獸,約長一尺有餘,朱衣玄冠,赤著兩腳」,或是「其大如轂,其長如轅,紫衣而朱冠」,或「秦若使人被其發,以朱絲繞樹,將奈之何?」這裡的朱色則是與鬼神有關,大致是充滿黑色調的。就比如趙國的趙無恤就很是聰明,充分利用了朱色的鬼神之意,如「竹中有朱書二行:告趙無恤,餘霍山之神也,奉上帝命,三月丙戌,使汝滅智氏。」
跟朱色相比,赤色或是就要低一個檔次,《東周列國志》中洋洋灑灑數十萬字,其中朱色用來形容宮室樓宇,用來形容美男子的多,大多用在了莊重或肅殺之事上,而赤色用的則是在羞恥難為之事,如「長萬面頰發赤,羞變成怒,兼乘酒醉,一時性起,不顧君臣之分」,如「子華麵皮發赤,汗流浹背,遂辭歸鄭」,如「姜氏不覺面赤曰:為妹的怎管哥哥睡處,言之可笑」,如「靈公不覺慾火上炎,面頰發赤,向孔寧曰:卿何策使寡人與夏姬一會?寡人誓不相負」,如「懿公諱弒舍之事,聞殺子之語,面頰發赤,嘿然無語」。
可見,赤色與朱色相比,用的範圍更為廣泛。但赤色之莊重仍是還在,比如「朝中服赤芾乘軒車者,三百餘人,皆裡巷市井之徒,脅肩諂笑之輩」,雖是說要貶低之時,大多不用朱色而要用赤色,可朝中名臣戰將,還是以著赤色之服為榮耀的。至於「一日誅殺七百餘人,渭水為之盡赤」,還有「左軍面左,亦百二十行,皆赤輿、赤旗」,或是「山上飛龍赤旗飄颭」,赤色的肅殺之意也還是保留了的。
除此之外,赤色的鬼神之意也是尚存,如「孔子觀之曰:此麟也!視其角,赤紱猶在,識其為顏母昔日所系」,如「蕭史取出赤玉簫一枝,玉色溫潤,赤光照耀人目,誠希世之珍也」,如「望見赤光長十餘丈,雷聲殷殷然」,諸如此類說明即便就是朝野之中,赤色也還是能代表某種鬼神的意思。
再來說紅色,跟朱色、赤色相比,紅色的肅殺之意和鬼神之意也是還在,如「楚將公子側、公子嬰齊分路追逐,殺得屍同山積,血染河紅」,如「只見成得臣、鬥勃卸去禮服,內穿重鎧,腰間各插小紅旗一面」,還有如「吾家二郎,夜來夢紅日照於草堂,果有貴人下降」,如「產下一兒,產時紅光滿室,百鳥飛翔」,大致上都是在戰場和鬼神之事上才用的。
如「有紅衣小兒,到於市中,教吾等念此四句」,如「有紅袍小將追魯侯至急」,如「周人所進猛犬,名曰靈獒,身高三尺,色如紅炭」,如「碑旁豎立紅旗一面,旗竿約長三丈有餘」,可見紅色更多的就是描繪「小」了。至於「熒變火星,是以色紅。今日亡國之謠;乃天所以做王也」,紅色與朱色、赤色相比,用途上要低得多、少得多了。
如朱色、赤色用在帝王將相之中的事情,紅色也是還有,但相對就要少得多了,如「平王聞秦女之美,麵皮通紅」,如「每日相與浣紗於江,紅顏花貌,交相映發」等,紅色用來形容美女子的則要比朱色、赤色更多,後世所說紅顏可能源自於此。
如此來看,朱、赤、紅這三種顏色,在中國古人眼中,雖皆有莊重、肅殺之意,都可用於戰場、鬼神之上,但其中之不同也是顯而易見,或應是朱色大於赤色,赤色又大於紅色了。
朱色之中,或有神聖之意,即是視之有光彩,因此天子諸侯、宮室樓院皆能用之,其間天子貴族之氣。而赤色,更多用在對話之時,尤其是形容內心之感情的為最多,視之雖無光彩,可至少讓人感覺其神聖之意還在,人臣武將皆能用之。最後的紅色,則更多用在悲觀之事上,或是女子之事上,中國古人說「紅顏禍水」,也跟此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