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赫魯雪夫訪華,談話觸及我國底線,毛主席霸氣回擊

2021-01-09 史書傳音

說起中國與蘇聯的關係,在一些人的印象裡,蘇聯都是以「老大哥」的身份自居,給中國提供了許多的援建項目,而在另一部分人的印象裡,蘇聯又是有著險惡一面的鄰國,覬覦著我們的港口與領土。這是因為兩國之間的關係確實有著幾分的難以捉摸。

從最早的建交到互助再到最後的決裂,這背後的幾十年裡又有怎樣的風雲變幻,而中蘇關係開始決裂的徵兆是在1958年發生的一次訪華事件,這一年蘇聯的領導人赫魯雪夫訪華,提出了一些在他們看來十分正常但卻實打實觸及我們國家底線的要求。

毛主席聽後霸氣的拒絕了蘇聯方的要求,此後中蘇關係開始走下坡路,那這些要求是什麼呢?蘇聯又為什麼會提出這樣的要求呢?毛主席又為何會直接霸氣回擊呢?

毛澤東

1958年的訪華

其實1958年赫魯雪夫的的訪問地最開始並不是中國,而是前往美國解決發生在中東地區的問題,他之所以臨時秘密訪問中國是因為蘇聯大使尤金帶來的一席話引得毛主席氣憤不已,為了安撫情緒、解決問題,赫魯雪夫才會特意改變行程,來訪中國。

而這件事的根源要追溯到再早些時候。1958年,蘇聯研製的核潛艇已經初具規模,做好了下海的準備,但是還有一個重要的問題擺在他們面前。

那就是核潛艇雖然有著近乎無窮的動力,但仍舊需要與陸地上的各方面配合,而想要有良好的配合就需要與陸地有穩定的溝通,否則單獨行動的核潛艇,只是廣闊大洋上的一葉孤舟。

赫魯雪夫

長波發射電站作為那時最適宜建設的幫助核潛艇的設施,自然在蘇聯的準備計劃之中。以蘇聯那時的能力,建設一個長波發射電站完全不是問題,真正的問題的是應該建設在哪裡。距離自己國家太遠了,是鞭長莫及。

而在自己國家內建設又意義不大,信號微弱不足以支撐與核潛艇的溝通任務。最後經過考慮,他們決定在中國與印度中選擇一個來建設長波發射電站。

這一提議被迅速送到了赫魯雪夫那裡,他果斷地否定了在印度建設的方案,因為那時兩國剛剛建交,不適宜提出這樣的要求,所以赫魯雪夫選擇了中國,因為中國與蘇聯同為社會主義國家又有著較為親密的關係,在他的觀念裡,中國應該不會拒絕這次的提議。

赫魯雪夫

於是在這一年,蘇方向中方致函,表示了建設長波發射電站的意向。他們在公函中表示,建設長波發射電站的資金由蘇聯出百分之七十,中國出百分之三十,最後所有權歸蘇聯所有。

在毛主席的批示中,毛主席表示可以接受在中國華南地區建設大功率長波發射電站,但必須由中國全部出資。在這一問題上,雙方出現了分歧,其實這也是關於長波發射電站所有權的爭奪,出資多的國家自然擁有長波發射電站的所有權。

那為什麼中國要爭奪長波發射電站的所有權呢?主要是因為,長波發射電站的所有權決定了長波發射電站基地的駐兵權。

長波發射電站並不是我們印象中小巧的手持電臺的模樣,而是一個佔地巨大的電臺基地,這就註定了會有所有方的軍隊駐紮在此,如果蘇聯方全部出資建設的話,也就意味著在中國內部會有蘇聯的駐軍。

毛澤東

除此之外,所有權也意味著在將來的某一天,一旦兩國之間出現問題,那麼長波發射電站是存是留,也將由長波發射電站的所有國來決定。

而赫魯雪夫在收到毛主席的批示後,並未對所有權問題作出變更表示,只是表示願意與中方各出一半的資金。正因為如此,雙方對此問題僵持不下,遲遲沒有定論,最後建設長波發射電站的計劃也就被擱置了下來。

直到兩個月後,因為中國需要建設海防力量,所以向蘇聯請求了援助,希望能幫助組建海上艦隊。赫魯雪夫知道機會來了,準備舊事重提,但他並沒有直接表達這樣觀點,而是派遣蘇聯大使尤金到中國訪問,提出了建設「海上共同艦隊」的方案。

有了「共同艦隊」,也就需要「共同長波電臺」,所以在中國建設屬於蘇聯的長波發射電站的願望也就能順利成真,只是他沒想到,尤金帶回的不是喜訊,而是毛主席一席霸氣的回擊。

赫魯雪夫與毛澤東

「我們如果要搞合作社你們幫忙,我們如果要辦海軍你們就不幫忙。」

「要合營,一切都合營,陸軍空軍、工業、農業、文化教育都合營,可不可以?」

「你們只搞了一點原子能,就要控制,就要租借權。」毛主席霸氣的發言震懾住了尤金,他只好向赫魯雪夫報告了這件事,剛準備動身前往美國的赫魯雪夫馬上改變行程,來到中國。

在他與毛主席的談話裡,毛主席更是直接質問赫魯雪夫:「什麼叫共同艦隊?你真正地講你想要幹什麼,共同艦隊,誰的艦隊?是歸你指揮,還是歸我指揮?」

這樣的一席話讓赫魯雪夫大為震驚,立即解釋說,是尤金錯誤地轉達了他的意思,自己並沒有任何想要破壞中國領土主權獨立自主的意圖。最後經商議決定由中國建設海軍艦隊與長波發射電站,蘇聯可以提供資金上的幫助。

經歷過這次事件,讓全世界都明白了一件事,那就是中國的主權獨立自主、不可侵犯,即使是在於自己關係好的國家面前,也不能放棄自己一絲一毫的主權,這讓全世界都明白了中國的底線在哪裡,可也讓中蘇關係開始逐漸走起下坡路來。

毛澤東

蘇聯的要求和中國的底線

那蘇聯為何會提出這樣的要求呢?其實道理很簡單,由於軍事力量的強大,使得蘇聯成了與美國相對立的一極,這也讓蘇聯的眼中放不進其他的國家。

雖然在很多方面蘇聯都幫助過中國,兩個國家也以兄弟相稱,但真正的兄弟怎麼會損害另一個人的主權並且不斷挑戰他的底線呢?足以見得在那時蘇聯眼中,中國並沒有多強大。

其實世界上很多國家的人,都無法理解毛主席的做法,在他們中的一部分看來,用部分領土的控制權與駐兵權換取軍事、技術的支持也是情理之中的事,甚至有些國家還十分樂意參與到這樣的交易中,那為什麼中國不可以呢?

那是因為,中國最敏感的一根神經就是領土主權問題。這並不是中國太小肚雞腸,而是在中國的歷史中被侵略與奴役的經歷太過慘痛,這讓主權問題成為了與中國交涉最後的底線。

赫魯雪夫

從近代開始,中國因為種種內外原因成為了許多國家侵略的對象。在1840年,英國發動了鴉片戰爭,最後的結局以中國戰敗,籤訂喪權辱國的《南京條約》。

這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從那時開始,割地賠款成了清政府與其他國家政權交涉的日常,無數白銀流入他國,各種珍寶被侵略者掠奪損毀,原本是祖先一輩輩用血淚爭下的江山,卻一塊塊的白白送給他人。

這是中國歷史上最為恥辱的時光,而也正是這些其他國家沒有的經歷,讓新中國將自己的底線放在了主權上。

其實這次訪華事件已經不是中國與蘇聯第一次就主權、領土、駐兵權等問題產生分歧。早在1949年初時,蘇聯方就曾多次致電中國政府,要求劃江而治,不要再內鬥,應該國共和談。

赫魯雪夫

這樣的舉措背後是因為國民黨一方曾以土地為好處請求過蘇聯的幫助,可見從那時起,蘇聯就對中國的領土與主權有著自己的打算。

直到抗美援朝戰爭爆發,中國通過這次戰役讓全世界都知道了自己的實力,讓他們明白自己並不是依附於其他實力的平庸小國,而是一個領土與主權不可侵犯的國家。這之後的中蘇交好,因為蘇聯認識到了中國的實力,也願意同這樣的國家交好。

而這也是後來中國能夠將領土與主權作為自己交涉底線的原因之一,只有強大的國家才能夠有自己在交涉上的話語權。

在紛繁複雜的國際形勢面前,國與國之間不會存在永遠的朋友與敵人,只有永遠的利益。無論蘇聯做出何種要求,他們永遠都將自己國家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無論是建設長波發射電站,亦或是爭奪長波發射電站的所有權都是如此。

毛澤東與赫魯雪夫

而中方在交涉時也是如此,必須將自己國家的利益放在首要地位,那麼領土與主權就成了最不能被侵犯的部分。

儘管在很多方面,我們都曾接受過蘇聯方方的幫助,但在祖國的主權問題面前,任何事都不容退步。這是中國人用自己的血與淚拼搏出的土地,沒有任何人可以在新中國的手裡再不平等的取得一分一毫。

毛主席作為新中國的開國元勳,自然更加珍視這來之不易的奮鬥成果,所以即使是「老大哥」蘇聯提出這種不合理的要求,他也會用霸氣的言論回擊,不給他們留一絲餘地,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可以越過中國的底線。

相關焦點

  • 1958年,熟諳軍事的毛主席,為何提前洩密金門炮戰的消息?
    1958年8月23日新加坡,《南洋商報》發布了一則消息:金門即將發生炮戰。  金門,即是中國福建省廈門海面上的金門島,  彼時正在已敗退臺灣的蔣介石手中  ,被建設成了"反攻大陸"的前沿陣地,遍地碉堡火器,是不折不扣的前沿陣地。
  • 歷史上的今天1954年9月29日赫魯雪夫訪華
    歷史上的今天1954年9月29日赫魯雪夫訪華 2013-09-02 09:48 來源:網際網路資源 作者:
  • 1957年莫斯科會議,毛主席發言時說了什麼,讓赫魯雪夫特別惱火?
    蘇共二十大以後,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由一個具有約束力的機構領導和指揮的歷史結束了,取而代之的是召開共產黨國際會議,而這正是毛主席的創舉。所以,在莫斯科會議上,毛主席成為了最引人注目的人物。不管是在接待規格、住宿條件還是與會發言講話上,毛主席和中國代表團都享受了最高規格。
  • 1958年中蘇關係裂痕初現:毛澤東與赫魯雪夫對罵
    在我的回憶中,我清楚地記得是在中國開展「總路線」、「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之後,即1958年夏天,那時候我在蘇聯駐華使館工作。那年尤金大使因健康原因已暫調離北京,莫斯科新派來的臨時代辦阿波羅希莫夫告訴我,蘇共中央第一書記赫魯雪夫即將率領蘇聯代表團來北京。代表團成員中還有蘇聯外交部長葛羅米柯。蘇聯外交部特發來電報,指定我屆時作為蘇聯代表團的首席翻譯,陪同赫魯雪夫與中國領導人會談。
  • 毛澤東評價中印邊境反擊戰:這一仗,最少可維持中印10年的和平
    (圖 |麥克馬洪線與傳統習慣線)1958年,尼赫魯向我國總理周恩來致函,恬不知恥地提出了片面主張。1959年,西藏上層的武裝分子發動了武裝叛亂,印度又從中作梗。而後,印度又參照中國政府,提出要將在中國在中段、東段、西段的12.5萬多平方米的土地收入自己的版圖之內。當時,中國方面為了顧全大局,並沒有對印度爭鋒相對。
  • 1965年胡志明訪華,想和毛主席換拐杖,毛主席:不換,你的太漂亮了
    1965年,胡志明先生訪華,來到長沙拜見毛主席,兩人交談過後,心情舒暢地拄著拐杖一同散步。看著毛主席那根走到哪兒帶到哪兒的竹拐杖,胡志明先生突然詢問,能否用自己的這根拐杖來交換。
  • 1976年,毛主席為何邀請下臺的尼克森訪華?
    1972年,美國總統尼克森正式訪華,開始了中美關係正常化的進程,世人稱之為「破冰之旅」。那麼,時隔4年之後,1976年尼克森受毛澤東邀請訪華就較鮮為人知了。當時,尼克森已經因為「水門事件」辭職,在美國聲名狼藉,是一位「很不光彩」的總統,這時候毛澤東為什麼還要邀請他訪華,其中有何背景和意義?
  • 25萬志願軍駐紮朝鮮五年,1958年,毛主席為何提出撤軍
    韓戰在1950年爆發以後,經過近三年的艱苦戰鬥,中美雙方終於在1953年籤訂了停戰協議。
  • 1953年蘇聯援華,為何1958年中蘇反目?毛澤東的堅持
    02 赫魯雪夫上臺1953年3月史達林突發腦溢血,搶救無效而死亡。由於史達林在臨終前並沒有指定下一任繼承人,蘇聯就陷入了一場權利的鬥爭,各路政治家野心勃勃,試圖問鼎最高權力寶座。1953年9月,經過一場場政治博弈,最終被選為蘇聯的執政黨的是一個名不經傳的叫做赫魯雪夫的人物。
  • 毛主席設想、周總理關注,新中國北京「第一宮」卻是最低調的
    「要給少數民族建一個宮」早在「十萬火急」的通知下達前,民族文化宮的設想,就由毛主席提出了。1951年,毛主席在中央政治局會議上提出,我國是個多民族國家,新中國成立後,每年都有許多少數民族同胞來首都參觀訪問。建一座民族文化宮,不但可以作為各民族大團結的象徵,而且還可以作為少數民族同胞活動的中心。
  • 盤點領導人的英語水平:周總理最警覺,毛主席發明了一個英文詞
    例如周總理年輕時分別到過日本、法國、英國、德國學習;朱德36歲赴德國留學;鄧小平曾在法國勤工儉學長達5年之久。所以,他們都有較高的外語水平。在今天看來,他們身為新中國的開國元勳,身上一定有著常人無法企及的閃光點,外語綜合能力就是其中之一。周總理幹了幾十年的外交工作,除了英語說的很好外,也懂一些法文、德文、日文,後來他還學了俄文。
  • 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毛主席為何決定放棄向日本索賠?
    在中日甲午戰爭後,作為戰勝國的日本從我國清政府手中,以《馬關條約》的形式,掠奪我國戰爭賠償兩億兩白銀。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我國在長達14年的反日侵略戰爭中,中華兒女付出了巨大的犧牲,卻在戰爭結束後,作為戰敗國的日本,沒有向二戰主要戰勝國之一的我國賠償,這是怎麼回事呢?下面小編就為大家逐一分析我國未獲戰爭賠償的前因後果。
  • 1958年,為何蘇聯突然跟我國翻臉呢?
    其中最典型的就是蘇聯對我國的翻臉,二戰後我國一直將蘇聯視為老大哥,而且堅定的支持蘇聯,對西方北約的對抗和博弈,可以說那也是親密無間的。但是在1958年,當時的蘇聯突然對我國交惡,使得世界格局發生深刻改變,最終間接導致了蘇聯的走向解體。為此很多人至今都不明白,為何1958年,蘇聯突然對我國翻臉呢?其實原因沒那麼簡單,無非只有五個字。
  • 他是開國將軍,遭錯誤批判58年補授中將,毛主席親自為其辯解
    在我國的開國將軍中,有不少的傳奇故事,其中有位開國將軍出身醫學世家,與毛主席同名,因毛主席的錯誤判斷遭錯誤批判,「文革」蒙冤又是毛主席親自為其平的反,不僅名字相同,他與毛主席的緣分還真是不淺,1958年補授中將,他就是賀誠將軍。
  • 中國大事記:1958年
    「大躍進」  1956年我國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建立起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同時,1957年又成功完成了「一五」計劃,開始進入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的新時期,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可謂凱歌行進。
  • 1959年中印首次武裝衝突,蘇聯再次偏袒印度的背後,隱藏了啥
    由此來看1959年中印首次武裝衝突,蘇聯再次偏袒印度的背後,隱藏了什麼? 1959年印度不僅將麥克馬洪線範圍之內的中國領土據為己有,更是越過所謂的麥克馬洪線修建哨所,而其中一處便坐落於朗久地區。
  • 1972年,毛澤東留給中國無盡遺產
    老徐(微信公眾號:明天軍事)採訪知道的信息,1972年,電子工業部找到四川長虹,給他們兩個產品彩電和電腦,軍轉民二選一。長虹選了彩電,他們認為彩電是娛樂消費產品,市場可能最快爆發。另外1958年長虹建廠時,曾經研製出黑白電視機,樣機還在倉庫裡。中國計算機的發展歷程是這樣的。
  • 與處女座相處,有哪些不能觸及的底線?
    主筆:Miya 無論脾氣多麼好,心胸多麼寬闊的人都有著自己的原則和底線。有時候對人表現得大度,那可能是源於一個人的修養。但並不代表這個人沒有脾氣,不代表他們會一而再再而三地遷就你。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想要延續的長久,想要相處得好,那也是要基於互相尊重基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