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中國與蘇聯的關係,在一些人的印象裡,蘇聯都是以「老大哥」的身份自居,給中國提供了許多的援建項目,而在另一部分人的印象裡,蘇聯又是有著險惡一面的鄰國,覬覦著我們的港口與領土。這是因為兩國之間的關係確實有著幾分的難以捉摸。
從最早的建交到互助再到最後的決裂,這背後的幾十年裡又有怎樣的風雲變幻,而中蘇關係開始決裂的徵兆是在1958年發生的一次訪華事件,這一年蘇聯的領導人赫魯雪夫訪華,提出了一些在他們看來十分正常但卻實打實觸及我們國家底線的要求。
毛主席聽後霸氣的拒絕了蘇聯方的要求,此後中蘇關係開始走下坡路,那這些要求是什麼呢?蘇聯又為什麼會提出這樣的要求呢?毛主席又為何會直接霸氣回擊呢?
毛澤東
1958年的訪華
其實1958年赫魯雪夫的的訪問地最開始並不是中國,而是前往美國解決發生在中東地區的問題,他之所以臨時秘密訪問中國是因為蘇聯大使尤金帶來的一席話引得毛主席氣憤不已,為了安撫情緒、解決問題,赫魯雪夫才會特意改變行程,來訪中國。
而這件事的根源要追溯到再早些時候。1958年,蘇聯研製的核潛艇已經初具規模,做好了下海的準備,但是還有一個重要的問題擺在他們面前。
那就是核潛艇雖然有著近乎無窮的動力,但仍舊需要與陸地上的各方面配合,而想要有良好的配合就需要與陸地有穩定的溝通,否則單獨行動的核潛艇,只是廣闊大洋上的一葉孤舟。
赫魯雪夫
長波發射電站作為那時最適宜建設的幫助核潛艇的設施,自然在蘇聯的準備計劃之中。以蘇聯那時的能力,建設一個長波發射電站完全不是問題,真正的問題的是應該建設在哪裡。距離自己國家太遠了,是鞭長莫及。
而在自己國家內建設又意義不大,信號微弱不足以支撐與核潛艇的溝通任務。最後經過考慮,他們決定在中國與印度中選擇一個來建設長波發射電站。
這一提議被迅速送到了赫魯雪夫那裡,他果斷地否定了在印度建設的方案,因為那時兩國剛剛建交,不適宜提出這樣的要求,所以赫魯雪夫選擇了中國,因為中國與蘇聯同為社會主義國家又有著較為親密的關係,在他的觀念裡,中國應該不會拒絕這次的提議。
赫魯雪夫
於是在這一年,蘇方向中方致函,表示了建設長波發射電站的意向。他們在公函中表示,建設長波發射電站的資金由蘇聯出百分之七十,中國出百分之三十,最後所有權歸蘇聯所有。
在毛主席的批示中,毛主席表示可以接受在中國華南地區建設大功率長波發射電站,但必須由中國全部出資。在這一問題上,雙方出現了分歧,其實這也是關於長波發射電站所有權的爭奪,出資多的國家自然擁有長波發射電站的所有權。
那為什麼中國要爭奪長波發射電站的所有權呢?主要是因為,長波發射電站的所有權決定了長波發射電站基地的駐兵權。
長波發射電站並不是我們印象中小巧的手持電臺的模樣,而是一個佔地巨大的電臺基地,這就註定了會有所有方的軍隊駐紮在此,如果蘇聯方全部出資建設的話,也就意味著在中國內部會有蘇聯的駐軍。
毛澤東
除此之外,所有權也意味著在將來的某一天,一旦兩國之間出現問題,那麼長波發射電站是存是留,也將由長波發射電站的所有國來決定。
而赫魯雪夫在收到毛主席的批示後,並未對所有權問題作出變更表示,只是表示願意與中方各出一半的資金。正因為如此,雙方對此問題僵持不下,遲遲沒有定論,最後建設長波發射電站的計劃也就被擱置了下來。
直到兩個月後,因為中國需要建設海防力量,所以向蘇聯請求了援助,希望能幫助組建海上艦隊。赫魯雪夫知道機會來了,準備舊事重提,但他並沒有直接表達這樣觀點,而是派遣蘇聯大使尤金到中國訪問,提出了建設「海上共同艦隊」的方案。
有了「共同艦隊」,也就需要「共同長波電臺」,所以在中國建設屬於蘇聯的長波發射電站的願望也就能順利成真,只是他沒想到,尤金帶回的不是喜訊,而是毛主席一席霸氣的回擊。
赫魯雪夫與毛澤東
「我們如果要搞合作社你們幫忙,我們如果要辦海軍你們就不幫忙。」
「要合營,一切都合營,陸軍空軍、工業、農業、文化教育都合營,可不可以?」
「你們只搞了一點原子能,就要控制,就要租借權。」毛主席霸氣的發言震懾住了尤金,他只好向赫魯雪夫報告了這件事,剛準備動身前往美國的赫魯雪夫馬上改變行程,來到中國。
在他與毛主席的談話裡,毛主席更是直接質問赫魯雪夫:「什麼叫共同艦隊?你真正地講你想要幹什麼,共同艦隊,誰的艦隊?是歸你指揮,還是歸我指揮?」
這樣的一席話讓赫魯雪夫大為震驚,立即解釋說,是尤金錯誤地轉達了他的意思,自己並沒有任何想要破壞中國領土主權獨立自主的意圖。最後經商議決定由中國建設海軍艦隊與長波發射電站,蘇聯可以提供資金上的幫助。
經歷過這次事件,讓全世界都明白了一件事,那就是中國的主權獨立自主、不可侵犯,即使是在於自己關係好的國家面前,也不能放棄自己一絲一毫的主權,這讓全世界都明白了中國的底線在哪裡,可也讓中蘇關係開始逐漸走起下坡路來。
毛澤東
蘇聯的要求和中國的底線
那蘇聯為何會提出這樣的要求呢?其實道理很簡單,由於軍事力量的強大,使得蘇聯成了與美國相對立的一極,這也讓蘇聯的眼中放不進其他的國家。
雖然在很多方面蘇聯都幫助過中國,兩個國家也以兄弟相稱,但真正的兄弟怎麼會損害另一個人的主權並且不斷挑戰他的底線呢?足以見得在那時蘇聯眼中,中國並沒有多強大。
其實世界上很多國家的人,都無法理解毛主席的做法,在他們中的一部分看來,用部分領土的控制權與駐兵權換取軍事、技術的支持也是情理之中的事,甚至有些國家還十分樂意參與到這樣的交易中,那為什麼中國不可以呢?
那是因為,中國最敏感的一根神經就是領土主權問題。這並不是中國太小肚雞腸,而是在中國的歷史中被侵略與奴役的經歷太過慘痛,這讓主權問題成為了與中國交涉最後的底線。
赫魯雪夫
從近代開始,中國因為種種內外原因成為了許多國家侵略的對象。在1840年,英國發動了鴉片戰爭,最後的結局以中國戰敗,籤訂喪權辱國的《南京條約》。
這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從那時開始,割地賠款成了清政府與其他國家政權交涉的日常,無數白銀流入他國,各種珍寶被侵略者掠奪損毀,原本是祖先一輩輩用血淚爭下的江山,卻一塊塊的白白送給他人。
這是中國歷史上最為恥辱的時光,而也正是這些其他國家沒有的經歷,讓新中國將自己的底線放在了主權上。
其實這次訪華事件已經不是中國與蘇聯第一次就主權、領土、駐兵權等問題產生分歧。早在1949年初時,蘇聯方就曾多次致電中國政府,要求劃江而治,不要再內鬥,應該國共和談。
赫魯雪夫
這樣的舉措背後是因為國民黨一方曾以土地為好處請求過蘇聯的幫助,可見從那時起,蘇聯就對中國的領土與主權有著自己的打算。
直到抗美援朝戰爭爆發,中國通過這次戰役讓全世界都知道了自己的實力,讓他們明白自己並不是依附於其他實力的平庸小國,而是一個領土與主權不可侵犯的國家。這之後的中蘇交好,因為蘇聯認識到了中國的實力,也願意同這樣的國家交好。
而這也是後來中國能夠將領土與主權作為自己交涉底線的原因之一,只有強大的國家才能夠有自己在交涉上的話語權。
在紛繁複雜的國際形勢面前,國與國之間不會存在永遠的朋友與敵人,只有永遠的利益。無論蘇聯做出何種要求,他們永遠都將自己國家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無論是建設長波發射電站,亦或是爭奪長波發射電站的所有權都是如此。
毛澤東與赫魯雪夫
而中方在交涉時也是如此,必須將自己國家的利益放在首要地位,那麼領土與主權就成了最不能被侵犯的部分。
儘管在很多方面,我們都曾接受過蘇聯方方的幫助,但在祖國的主權問題面前,任何事都不容退步。這是中國人用自己的血與淚拼搏出的土地,沒有任何人可以在新中國的手裡再不平等的取得一分一毫。
毛主席作為新中國的開國元勳,自然更加珍視這來之不易的奮鬥成果,所以即使是「老大哥」蘇聯提出這種不合理的要求,他也會用霸氣的言論回擊,不給他們留一絲餘地,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可以越過中國的底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