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讀亭——《那一世》倉央嘉措

2021-01-21 垣曲廣播電視臺

文 | 倉央嘉措 /讀 | 喬榛 / 圖 | 網絡

那一世——倉央嘉措那一日,我閉目在經殿的香霧中,驀然聽見你頌經中的真言;那一月,我搖動所有的經筒,不為超度,只為觸摸你的指尖;

那一年,

磕長頭匍匐在山路,

不為覲見,

只為貼著你的溫暖;

那一世,

轉山轉水轉佛塔,

不為修來世,

只為途中與你相見

那一刻

我升起風馬,不為乞福

只為守候你的到來

那一天

壘起瑪尼堆,不為修德

只為投下你心湖的石子

那一夜

聽一宿梵唱,不為參悟

只為尋找你的一絲氣息

那一瞬

我飛羽成仙,不為長生

只為佑你平安喜樂

那一日,那一月,那一世,那一年……

只是,為了那一夜

我忘卻了所有

拋卻了信仰,捨棄了輪迴

只為,那早已失去舊日的光澤

曾經在佛主面前哭泣的玫瑰

喬榛,著名配音朗誦藝術家、導演。上海人。生於1942年11月17日。1965年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表演系,同年入上海電影製片廠任演員。1975年任上海電影譯製廠演員、導演。

來源:丁香花開的聲音

編輯 | 申彬宏

審核 | 高海鵬

吳雷生

譚翌陽

監製 | 張亞平

總監製 | 譚紅平

相關焦點

  • 倉央嘉措最美的一首情詩《那一世》,令人心醉,感人至深,贊成嗎
    我心中的世上最美情詩,當屬雪域之王-倉央嘉措的情詩,尤其他的《那一世》美輪美奐、感人至深,讓人心醉,一起來看看。倉央嘉措倉央嘉措,1683年出生於西藏南部門隅納拉山下一個普通的農奴家庭,作為一代格魯派宗都的他,父親與母親以及世代先祖都篤信寧瑪派。寧瑪派僧人可以戀愛結婚,而格魯派才主張禁慾。
  • 淺談歷史著名詩人倉央嘉措《那一世》與現代詩人吳順珍《這一世》
    胡金全評知名詩人吳順珍詩歌《這一世》讀詩歌《這一世》,不禁讓人想起西藏著名詩人倉央嘉措那一首著名的詩歌《那一世》。那一刻,我升起風馬,不為乞福,那一月, 我搖動所有的經筒,不為超度,只為觸摸你的指尖。在倉央嘉措的內心裡,一直有一個青梅竹馬的姑娘在自己的內心裡,魂牽夢繞。因為在倉央嘉措看來世間所有的一切,都比不上愛情與家人的陪伴與守望。《那一世》中,那一天、那一月、那一年、那一世,那一夜、那一月、那一年、那一世、那一瞬,回往反覆,給人以「百轉千回」、「繞梁三日」的感受。這位被譽為世間最美的情郎用自己曼妙的筆與玲瓏的心將世間的愛情描繪的悽美動人。
  • 倉央嘉措:覆我之唇,掩我一世孤涼
    倉央嘉措:覆我之唇,掩我一世孤涼 作者:竺子 來源:花落有聲文苑 編輯:一夢芳菲 ID:dreamflymf
  • 倉央嘉措《那一世》
    那一刻 我升起風馬,不為祈福 , 只為守候你的到來 ;那一天 我閉目在經典香霧中 , 驀然聽見 , 你誦經中的真言 ;那一月 我搖動所有的轉經筒 ,不為超度 , 只為觸摸你的指尖 ;那一年 我磕長頭匍匐在山路
  • 《那一世》作者並非倉央嘉措,聊聊這些誤傳已久的名人名言
    倉央嘉措系列有關古代詩詞的話題在十年以前一度非常流行,那時候安意如的書還很暢銷,微博上的自媒體人非常喜歡分享倉央嘉措和納蘭容若的經典名言、愛情故事。然而,有關倉央嘉措的詩歌有不少都是誤傳,並非他本人所寫,甚至包括那首家喻戶曉的《那一世》。
  • 被誤讀的「倉央嘉措」
    記得第一次聽到倉央嘉措的名字是2007年進藏的時候,在布達拉宮一個很普通的塑像前聽到一位導遊朗誦的一首據說是「六世達賴喇嘛」倉央嘉措在邂逅美女瑪吉阿米時的情詩:那一天,我閉目於經殿香霧中,驀然聽見你頌經中的真言;那一月,我搖動所有的經筒,不為超度,只為觸摸你的指尖;那一年,磕長頭匍匐在山路,不為覲見,只為貼近你的溫暖;那一世,轉山轉水轉佛塔
  • 墾利區文化館朗讀亭:靜心朗讀 感受文字的力量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高汝敏 苟金鈴 東營報導  為加快數字文化館建設,讓市民在忙碌的生活裡靜下心來,用朗讀表達自己的內心情愫,感受文字的力量,近日,墾利區文化館安裝了朗讀亭供市民免費使用
  • (夏雲)(詩畫配)倉央嘉措三首情詩
    倉央嘉措,六世達賴喇嘛,是西藏歷史上著名的詩人、政治人物。一生寫了很多細膩真摯的詩歌,最為經典的《倉央嘉措情歌》,其中不少詩歌被編為歌曲,為後人廣為傳唱,昨天晨練,手抄他的三首情詩。視頻 倉央嘉措《那一世》那一刻,我升起風馬,不為乞福,只為著守候你的到來;那一日,我閉目在經殿香霧中,驀然聽見你頌經中的真言;那一夜,我聽了一宿梵唱,不為參悟,只為尋你的一絲氣息;那一月,我搖動所有的經筒,不為超度,只為觸摸你的指尖;那一年,我磕長頭在山路,不為覲見,只為貼著你的溫暖;那一世,轉山轉水轉佛塔啊
  • 倉央嘉措,倉央嘉措:你的情詩就是宗教
    倉央嘉措趕上了一段特殊的歷史情況,所以他被雪藏在家近14年。在正式成為六世達賴喇嘛時,倉央嘉措已經是情竇初開的小夥子,做了黃教的達賴喇嘛,倉央嘉措對於種種清規戒律繁文縟節,難以適應。要倉央嘉措遠離世俗,不近女色,接受森嚴的教規,這對於倉央嘉措來說,很難。相傳,倉央嘉措在入選達賴前,在家鄉就有一位美貌聰明的意中人。他們終日相伴,耕作放牧,青梅竹馬,恩愛至深。
  • 盤點那些年與倉央嘉措有關的好歌曲與劇目
    西藏人相信若有人正在吟唱美妙的音樂,那他定是被女神附身並賜予他奇特的力量。歌曲《那一世》《那一世》是影視演員朱子巖的首支單曲,其實它的歌詞出自上述朱哲琴專輯《央金瑪》中的歌曲《信徒》,詞作者系著名音樂家何訓田,歌詞中表現出對宗教與愛情的雙重執著和內在的矛盾衝突。
  • 不飛遙遠的地方,只到理塘就回:丁真的理塘,有倉央嘉措的詩意
    是的,這首詩的作者就是被人稱作: 浪漫情歌詩人倉央嘉措。有人說這是他生前寫下的最後一首詩。在大部分人的認知裡,了解理塘也是從倉央嘉措的故事和詩裡得來的。據說,西藏三大寺的僧人們從這首詩中得到啟示,到康巴地區理塘尋找到了轉世靈童藏傳佛教七世達賴。許多人都多多少少讀過倉央嘉措的詩,讀他的詩是因為,他是個既多情又浪漫的情種。
  • 《倉央嘉措+納蘭容若+李清照+李煜》詩詞傳
    ——倉央嘉措《十戒詩》殘雪凝輝冷畫屏,落梅橫笛已三更,更無人處月朧明。我是人間惆悵客,知君何事淚縱橫,斷腸聲裡憶平生。——納蘭容若《浣溪沙》《那一世》《長相思》是兩位詩人的成名作品,可惜的是,兩位身負絕世天才的少年,一個止於30歲,一個止於26歲,一個站在了詞的巔峰,一個站在了詩的巔峰,
  • 倉央嘉措很經典的8首詩句,寫出痴情,看你知道幾句?
    「多情和尚」倉央嘉措:最經典的8首詩,道盡一生痴情……中國的詩歌文化源遠流長,從唐朝的詩歌開始,到宋詞,再到現在,歷史長河中湧現出了無數的詩人。在這些燦如星河的詩人當中,倉央嘉措無疑是十分獨特的一位。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倉央嘉措生於西藏南部門一戶農奴的家庭中。
  • 西藏|倉央嘉措:世間安得兩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
    我在佛前苦等百年,只為求你這一世的告別。愛人苦,不愛更苦;求緣苦,不求更苦。」愛是什麼?叫人日思夜念,叫人肝腸寸斷,叫人魂牽夢縈,叫拉薩最大的王,深陷其間,甘做拉薩街市上的平凡少年。1702年,倉央嘉措在扎什倫布寺拒絕受戒,向五世班禪要求還沙彌戒返俗,並拒絕受比丘戒。未果。後瑪吉阿米離開拉薩,遠嫁故鄉。「曾慮多情損梵行,入山又恐別傾城。世間安得兩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
  • 倉央嘉措絕美之作,短短8首詩句寫盡一生痴情,看你知道幾句?
    倉央嘉措一生都在與情糾纏,與佛糾纏,情與佛之間不斷徘徊。倉央嘉措的一生很短暫,短暫到只有21年,倉央嘉措的一生也很長,長到300多年來人們還懷念他,倉央嘉措的故事很動聽,也很悽涼,我帶你走進倉央嘉措的世界。在這些燦如星河的詩人當中,倉央嘉措無疑是十分獨特的一位。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倉央嘉措生於西藏南部門一戶農奴的家庭中。
  • 倉央嘉措的4首詩,寫滿深情與命運,讀來無不落淚
    ——西藏民歌那一世那一天我閉目在經殿的香霧中驀然聽見你頌經中的真言那一月我搖動所有的經筒不為超度,只為觸摸你的指尖那一年磕長頭匍匐在山路不為覲見,只為貼著你的溫暖那一世轉山轉水轉佛塔不為修來世,只為途中與你相見
  • 倉央嘉措翻譯詩賞析:在那東山頂上,升起皎潔月亮
    在高原之上,在那東山頂上,升起了皎潔的月亮,你看你看那月亮的臉。天上一輪才捧出,人間萬民仰頭看。但是倉央嘉措站的角度絕對比普通人更有優勢,因為他是布達拉宮的新王。月亮在世界各國的歷史神話當中,都被比喻成慈祥的母親或者純潔的少女。因為她皎潔,聖潔而光亮。這是一種仰望的姿態。
  • 「情僧」倉央嘉措,年僅24歲的活佛,一首情詩卻被傳唱300多年
    大多數人認為倉央嘉措最經典,也是最讓人記憶深刻的,便是下面這首:曾慮多情損梵行,入山又恐別傾城。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七言四句,總共28個字,卻把倉央嘉措的愛情表現得淋漓極致。如果拋開倉央嘉措的故事,這首詩就算是放在文化鼎盛的中原也堪稱一絕。這首詩並沒有特別華麗的辭藻,卻把愛而不得的矛盾刻畫地入木三分。
  • 再見了,倉央嘉措
    我微微一笑,大大方方走過去,發現他從書堆裡撿起了一本倉央嘉措的詩集愛不釋手,我笑著問他,你喜歡倉央嘉措的詩?他回頭看到來的人是我,衝我嘿嘿一笑,兩顆虎牙露了出來,有些可愛,點了點頭說了聲是,便掏錢買下了那本書。我看了看眼前的書,拿起一本《李太白集》遞給他推薦說,這本也不錯哦,我男神的詩集。
  • 倉央嘉措一句「不負如來不負卿」驚豔了時光,其實上半句更美
    ,但是他給後人留下了很多唯美的情詩,所以人們將他稱為「痴僧」,尤其是那句「不負如來不負卿」將痴情寫到了極致。倉央嘉措於公元1683年3月1日出生於西藏南部門隅納拉山下一個農戶家庭,那是康熙二十二年,但是其出生的第二年就被西藏攝政王第巴·桑結嘉措認定為達賴的「轉世靈童」,他的命運也從此改變,公元1701年,倉央嘉措陷入拉藏汗和桑結嘉措的權利衝突之中,四年後被廢除了六世達賴的稱號,公元1706年在押解的途中圓寂,這時的他才23歲,他一生的傳奇皆因佛起,最後因情落,雖說短暫,卻也驚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