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細分析恆星在銀河系空間裡的分布情況,可以描繪出銀河系的結構

2020-11-15 百家號

銀河系是太陽系所在的恆星系統,包括1200億顆恆星和大量的星團、星雲,還有各種類型的星際氣體和星際塵埃。恆星是構成銀河系的主要天體,仔細分析恆星的位置和距離,得出各類恆星在銀河系空間裡的分布情況,可以描繪出銀河系的結構;仔細分析各類恆星在空間裡的運動情況,還可以看出銀河系作為一個整體的運動。在晴朗無月的夜晚,可以在恆星背景上看到一條銀河。用望遠鏡看銀河,可以看出它是由無數恆星聚在一起形成的。銀河的存在表明,銀河系的大部分恆星集中在一個扁圓的盤形空間裡。如果我們能夠從銀河系外很遠的地方來看銀河系,那麼,銀河系看起來將和我們今天在望遠鏡裡所看到的河外星系NGG4565一樣。當然,這要求我們在銀河系外所處的地方是在銀河系的對稱面(稱為銀道面)上,這時我們看到的是銀河系的側影。如果我們所處的地方不是在銀道面上,而是視線和銀道面成六七十度的傾角,那麼,我們看到的銀河系將和仙女座大星雲(即M31)一樣。仙女座大星雲是離銀河系最近的河外星系之一,和銀河系差不多一樣大,結構也很相似。

100多年來,經過許多天文工作者的反覆研究,現在已經確定銀河系的結構大致包括銀盤、銀暈、銀核和旋臂幾個部分。銀盤直徑約10萬光年,厚度平均6000光年。銀盤的中部最厚,達1萬光年左右;邊緣較薄,太陽所在處厚度約為5000光年。太陽離銀河系中心約33000光年,離銀盤邊緣17000光年,所以是比較靠近邊緣的。太陽很靠近銀河系的對稱面,在對稱面之北離對稱面只有26光年。

銀暈是一個以銀河系中心為中心的大致球狀部分,在其內恆星的空間密度(每單位體積內的恆星數)比銀盤裡小得多。事實上,銀暈裡恆星的空間密度是向外逐漸減小的,所以不容易定出銀暈的邊界。銀暈的直徑在10萬光年以上。銀河系的中心是在人馬座方向,銀河經過人馬座和天蠍座的部分最亮,恆星最多。在銀河系中心部分,恆星的空間密度最大,形成了一個大致球狀的核球,銀核就在核球的中心,銀核為扁球形,赤道半徑約30光年,極半徑約20光年。銀核中心處又有一個更小的核中之核,稱為內核心,半徑只有1光年左右。在銀核周圍有一個又膨脹又旋轉的環,其外徑約980光年,寬約230光年;膨脹速度130千米/秒,旋轉速度50千米/秒。銀核發出一種同步加速輻射,在無線電波段、紅外波段和γ射線波段都觀測到了這種輻射。在銀核周圍還觀測到好幾個發出熱致輻射的射電源,它們很可能是主要由電離氫原子即質子所組成的電離氣體雲,而且很可能是從銀核拋射出來的。

銀河系有2條(1對)或許更多的旋臂。用光學方法可以在太陽之外(離銀河系中心——銀心——比太陽更遠)觀測到2段旋臂。其中一段相當大一部分在獵戶座,稱為獵戶臂;另一段相當大一部分在英仙座,稱為英仙臂。用射電天文方法還可以觀測到旋臂的更多部分。旋臂是星系的重要特徵,它的起源一直到今天仍然是還未解決的問題。銀河系裡的恆星分為2類:星族Ⅰ和星族Ⅱ。星族Ⅰ又分為3個星族:極端星族Ⅰ,包括O型和B型星、超巨星、造父變星、金牛T型變星,以及銀河星團;中介星族Ⅰ,包括A型星和有發射線的M型矮星;盤星族,包括G,K,M型主序星和行星狀星雲。星族Ⅱ也分為2個星族:中介星族Ⅱ,包括芻藁型變星,等等;極湍星族Ⅱ,也稱為暈星族,包括天琴RR型變星、亞矮星和球狀星團。銀盤裡主要是星族Ⅰ的恆星,這其中,極端星族Ⅰ的恆星絕大部分在旋臂裡。銀暈裡只有星族Ⅱ的恆星,在銀盤的中心部分也有星族Ⅱ的恆星。更準確些說,星族Ⅱ恆星在銀河系裡作球狀分布,它們在銀河系中心部分空間密度最大,越往外密度越小。盤星族和中介星族Ⅰ恆星作盤狀分布。極端星族Ⅰ則主要在旋臂裡。星族Ⅱ恆星的總質量佔銀河系質量的20%,盤星族和中介星族I佔70%,極端星族I佔10%。銀河系裡的星際氣體和星際塵埃也基本上都在銀盤裡,而且集中在銀道面近旁,厚度只有500光年左右。氣體平均密度為2×10-24克/釐米3,大部分聚成星際雲。

對大量觀測資料進行的分析表明,整個銀河系在自轉著,但自轉速度在離銀心不同距離處不一樣,對各個星族也不一樣。在銀河系中心部分,恆星密集,各點都具有同一個轉動角速度,線速度和離中心的距離成正比。離開中心往外,自轉速度的增加很慢,到離中心約25000光年處,自轉速度達到最大值,以後又減小。太陽所在處的自轉速度是250千米/秒,太陽在大致正圓的軌道上繞銀心轉一周需要2.5億年。在太陽外面,自轉速度緩慢地減小。以上所說的是對各星族和各類恆星平均而言的轉動情況。事實上,各星族的轉動情況相差很多。星族Ⅰ恆星是在接近於正圓的橢圓軌道上繞銀心轉動,軌道面對銀道面的傾角較小。

星族Ⅱ恆星則在偏心率很大的橢圓軌道上繞銀心轉動,而且軌道面傾角很大,所以它們有時走到銀心附近,有時走到離銀心很遠的地方。星族Ⅱ的這種運動情況,說明了星族Ⅱ恆星的球狀分布,也是銀河系中心部分星族Ⅱ恆星最多的一個原因。就公轉情況來說,星族Ⅰ恆星就好比太陽系裡的行星,而星族Ⅱ恆星好比彗星。除了繞銀心公轉以外,由於彼此間的萬有引力相互作用和形成時出現的一些原因,恆星彼此間也作相對運動,就像一個氣團裡的分子那樣。相對於鄰近的恆星,太陽以19.5千米/秒的速度朝武仙座裡一點運動著。

文章到這裡就結束了,喜歡小編本篇文章的話請給個贊哦,關注小編可以看到更多精彩的文章哦。

相關焦點

  • 銀河系中發現了591顆「博爾特」恆星
    銀河系中,大多數恆星以每秒幾十至上百千米的速度運動,它們雖然比飛機每小時1000千米或人造衛星每秒10千米的速度快得多,但是在一類被稱作高速星的恆星面前卻黯然失色。  高速星是「跑」得很快,甚至能夠「逃離」銀河系的恆星,它們像田徑賽場上的「飛人」博爾特,是恆星中名副其實的「運動健將」。
  • 科學家發現了連接銀河系恆星的巨大結構,那會是什麼?
    「拉德克利夫波浪」是沿著距離地球最近的銀河系螺旋臂發現的,黃點代表太陽。當觀察夜空時,觀星者會尋找銀河系最著名的星座,如獵戶座,英仙座還有人馬座;但隱藏在視線之外的是一個將恆星形成的巨大苗圃連接在一起的巨大的波浪結構,在銀河系磁碟上下延伸了數萬億英裡。
  • 哪個星系離銀河系最近?它跟銀河系有什麼關係?
    關於這個問題,先來大致了解一下銀河系的結構與我們在銀河系中的位置。銀河系是一個直徑為10至20萬光年、恆星盤平均厚度約為2千光年的棒旋星系。我們的太陽系離銀河系中心大約2.6萬光年,距離銀道面大約100光年。出了銀河系之後,就是廣闊的星系際空間,其中分布著不計其數的星系。
  • 在我們的銀河系中,離群的行星比恆星更多
    一項研究顯示,與我們所在銀河系的恆星相比,有更多的不受約束自由飄蕩的行星存在,它們與任何恆星都沒有聯繫。美國宇航局即將推出的南希-格雷斯-羅曼太空望遠鏡計劃預計將發現大量的此類行星。流氓行星的藝術概念圖。研究者認為在我們所在的銀河系中,這樣遊蕩的行星比恆星還要多。在我們的銀河系中大約有1000億到4000億顆恆星。
  • 銀河系裡有多少個太陽,也許不超過30億顆!
    銀河系裡只有一個太陽,甚至全宇宙也只有一個太陽!不過咱今天討論的是廣義上的太陽,也就是恆星!恆星被定義為是一團引力作用下聚合在一起的熾熱等離子體!但這隻形容出了恆星的外觀卻沒有描繪出它的內核,所以我們有必要重申一下!
  • 銀河系邊緣發現數千顆來自其他星系的年輕恆星
    來源:新浪科技銀河系邊緣發現數千顆奇特的年輕恆星,很可能它們源自大小麥哲倫星系,是銀河系之前不斷吞噬的結果,最終這對矮星系將被銀河系完全吞噬。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1月15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銀河系正在扼殺一些星系,並且此前銀河系已吞噬了這些星系的部分恆星。
  • 銀河系中也有山峰和河流?這些壯麗的恆星形態到底是怎樣形成的?
    現在,研究人員正在進行測試,尋找這背後的原因,他們還考慮到了來自銀河系外部的力量,然而,真正的原因可能就來自於銀河系本身。科學家將銀河系描述為一個棒旋星系——本質上這種星系的形狀就像一個單面朝上的雞蛋,恆星分布呈風車狀,但在更小的尺度上,星系的區域「地形」中隱藏著更多的細節。
  • 中國天文學家最新發現591顆高速星 其中43顆將飛出銀河系
    中科院國家天文臺 孔嘯 繪製中新網北京12月25日電 (記者 孫自法)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25日發布消息說,該臺李蔭碧、羅阿理、陸由俊、趙剛等科研人員利用中國郭守敬望遠鏡(大天區面積多目標光纖光譜天文望遠鏡,英文簡稱LAMOST)和歐洲空間局蓋亞(Gaia)空間望遠鏡最新發現591顆高速星,其中43顆能夠擺脫銀河系引力束縛,未來將飛出銀河系。
  • 天文學家發現新宇宙巨型結構,銀河系也屬於其中的一部分!
    此前這片區域正處於銀河系的背面,星系發出的光線導致科學家從未觀測銀河系背面的情況,研究人員通過星系之間相互的運動軌跡和紅移檢測,最終發現許多星系都在某個範圍內運行的奇怪現象,在這片區域由無數的星系、恆星、天體聚集成一個橫跨14億光年的高密度星系團,而且銀河系所在的處女座超星系團也是這個星系團的組成部分,只是南極牆的核心到底是什麼還存在爭議,目前提出了至少3種結果。
  • 銀河系有多大?銀河系在宇宙中心嗎?
    銀河系圖銀河系直徑依據歐洲南天天文臺的研究報告,估計銀河系的年齡約為125億歲,當宇宙產生後銀河系也就出現了。大麥哲倫星雲銀河系中心的恆星多為白矮星,周圍幾十萬光年的區域分布著十幾個衛星星系,銀河系通過緩慢地吞噬周邊的矮星系使自身不斷壯大。迄今為止銀河系直徑大約為10萬光年(太陽系直徑約為4光年)。
  • 從「星震」看銀河系前世:已誕生100億年,與宇宙年齡相當
    星震學是通過測量恆星外部的亮度變化來分析恆星內部的,而克卜勒太空望遠鏡具有高靈敏性,對亮度的變化十分敏感。在天文學中,關於銀河系星盤中的恆星分布年齡數據一直與模型不符,但是天文學家並不清楚是哪裡出現了差錯。
  • 蓋亞「宇宙探索機器」:銀河系有18億顆恆星!
    來源:新浪科技迄今為止,蓋亞太空望遠鏡已繪製出18億顆恆星的精確位置,並掌握其中大多數恆星與地球的精確距離,以及它們的空中運行狀況。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12月7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目前,歐洲蓋亞太空望遠鏡最新觀測發現銀河系恆星數量達到18億顆,這一最新恆星目錄被稱為「終極天空之書」。
  • 究竟是什麼力量將銀河系掰彎?天文學家可能找到了答案!
    去年,兩項獨立的研究深刻地改變我們對銀河系的認識。兩個不同的研究小組通過分析不同的觀測數據,得出一個相同的結論——銀河系盤面並不平整,邊緣區域存在嚴重翹曲。事情大概是這樣的:去年2月,在一項發布在《自然-天文學》上的研究中,由中國天文學家和澳大利亞天文學家組成的研究小組率先宣稱銀河系是彎的。研究人員詳細分析了1399顆造父變星,構建出它們的三維分布圖,發現它們的分布呈現一定規律——離銀河系中心越遠,就越偏離銀河系盤面。這暗示著銀河系奇妙的翹曲結構。隨後,波蘭華沙大學的天文學家進行了更深入的研究。
  • 銀河系中隱藏著一個容納大量星系的新宇宙結構
    據外媒BGR報導, 天文學家近日發現了一個新的宇宙結構,它可能容納了數量驚人的星系、恆星和行星。這個結構現在被稱為「南極牆」( South Pole Wall),它位於一個被我們的銀河系所遮擋的區域內。 這一發現是利用顯示星系運動的數據,在從地球可見的空間區域內進行的。
  • 在銀河系當中,有沒有不圍繞任何恆星公轉的行星?
    天文學估計,在我們銀河系中,至少有十億顆的流浪行星,它們不屬於任何恆星系統;甚至在我們銀河系之外,也會存在很多不屬於任何星系的行星。 一顆恆星的引力影響範圍是有限的,比如在太陽系和半人馬座三星之間,就有著廣袤的星際空間,在這些星際空間中,就會存在流浪行星,流浪行星不圍繞任何恆星公轉。
  • 蓋亞數據顯示可能是人馬座星系與銀河系的碰撞促進了太陽系的產生
    位於西班牙特內裡費的卡納裡亞斯天體物理學研究所的一名研究人員託馬斯·瑞茲-蘿拉,在一份聲明中表示,「當我們研究蓋亞關於銀河系的數據時,發現恆星形成增加的三個時期分別在57億年前、19億年前和10億年前達到峰值,這與人馬座通過銀河系圓盤的時間相對應。」
  • 科學家繪製銀河系中光能分布圖:理解星系形成過程
    研究人員利用複雜的電腦計算追蹤銀河系中光子的運動軌跡,從而製成了這張分布圖。他們希望此次研究有助於弄清銀河系的組成、以及螺旋星系中恆星的形成過程,該研究還分析了恆星發出的光線如何控制高能光子伽馬射線的產生。
  • 太陽系位於銀河系的什麼位置?
    我們生活在銀河系內,眾所周知,銀河系是一個螺旋星系。確切來說,它是一個旋棒星系,這意味著銀河系可能有兩個主要的旋臂,加上一個中央棒,而直到近期天文學家才對後者有所了解。在這廣袤的螺旋結構裡,太陽和太陽系內的行星位於哪裡呢?銀河系大約10萬光年寬,我們的位置距離星系中央大約2.5萬光年。
  • 銀河系最大的恆星有多大?
    在偌大的太陽系中,太陽的質量佔到了99.8%, 其體積是木星的1000倍,而木星的體積是地球的1300倍,可想而知太陽的體積有多大,甚至可以容納130萬個地球那麼大。如此看來,地球在太陽的面前就真的如同螻蟻一般大小了 。
  • 太陽系處於銀河系的什麼位置,銀河系又處於宇宙中的什麼位置?
    下面我們就來看看科學家給出的解釋!但是銀河系中心的恆星非常密集,根據相關的資源,我們知道銀河系中心的恆星非常多,至少都是太陽系所在區域的好幾萬倍,而在最中心的位置,這個比例可以達到100萬倍之多,從這方面來看,我們可以形象的認為,太陽系是處於銀河系的郊區,相對於銀河系的其它位置來說,太陽系還是屬於偏僻地區的,現在我們知道了太陽系的位置,那麼銀河系又是處於宇宙的什麼位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