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河系中也有山峰和河流?這些壯麗的恆星形態到底是怎樣形成的?

2021-01-09 前瞻網
銀河系中也有山峰和河流?這些壯麗的恆星形態到底是怎樣形成的?
 Connor Feng • 2019-09-07 14:29:27 來源:前瞻網 E3901G0

都在用的報告小程序

寫文章、做研究、查資料【必備】

微信掃一掃,我知道了

蓋亞(Gaia)任務最近對銀河系中的10億顆恆星進行了一個的天體調查。他們發現了一些壯麗的天體特徵,比如由恆星組成的山脈、拱橋和河流。(圖片:ESA/Gaia/DPAC, CC by sa 3.0 IGO)

對於我們來說,夜空看起來可能就像是隨意散落的恆星,但天文學家了解到,在銀河系的某些區域,恆星聚集的方式與地球上的一些特徵非常相似——例如溪流、波浪、拱橋和山脊。

地球上的許多特徵都是由地質構造活動造成的,但科學家們並不確定到底是什麼造成了銀河系的這些恆星特徵。現在,研究人員正在進行測試,尋找這背後的原因,他們還考慮到了來自銀河系外部的力量,然而,真正的原因可能就來自於銀河系本身。

科學家將銀河系描述為一個棒旋星系——本質上這種星系的形狀就像一個單面朝上的雞蛋,恆星分布呈風車狀,但在更小的尺度上,星系的區域「地形」中隱藏著更多的細節。

自2013年以來,歐洲航天局(European Space Agency)一個名為蓋亞(Gaia)的任務就開始對銀河系進行一次普查,旨在對超過10億顆恆星進行編目。利用2018年4月公布的另外5.5億顆恆星的位置和運動精確測量數據,天文學家現在可以從新的維度來探索銀河系。

雖然這些星系探索任務發現了新的星系區域,比如那些山脊和拱橋,但科學家們一直無法完全解釋這些恆星結構的成因。由澳大利亞雪梨大學天文學家領導的一個小組決定嘗試在計算機模型中模擬重現他們在恆星中看到的一些特徵。

研究人員集中研究了銀河系中的一系列八座「山脊」,它們像山脈一樣相互摺疊在一起。蓋亞的數據顯示,這些山脊夾在銀河系盤面的中間層,而且每個山脊的頂端都有一些獨特的恆星。利用另一項分析恆星組成的任務的數據,他們注意到所有的這些恆星都有與太陽有著相似的組成元素,由於元素組成可以暗示恆星的年齡,這就告訴了研究人員這些年輕的恆星並不像老恆星那麼分散,這有助於研究人員理解這些「脊線」的形成。

關於這些「脊線」和其他特徵的形成理論可以分為兩類:內部影響和外部影響。一些理論認為,星系的內部機制是形成這些星系形態的關鍵。例如,引力相互作用可能會產生共振波,使較小的物質團塊變成更大的物質團塊。另外,星系中恆星、氣體和塵埃之間的摩擦也可能會導致這些形態特徵的產生,就像洗衣機裡的衣服在清洗過程中會因為摩擦而糾纏在一起一樣。其他理論認為,一些外部特徵穿過星系的話——例如另一個小矮星系——也會導致恆星出現摺疊形態,(想像一下你在走過地毯時拖著腳,地毯也會摺疊起來。)

研究小組利用計算機模擬了這些內部和外部影響過程,看看是否可以在不同的條件下重現恆星的形態分布。他們發現,恆星的這些「山脊」形態,和模擬受到星系內部影響的獨立區域的模擬結果要更為相似,研究人員把這個內部影響過程稱為相位混合,在這個過程中,由於螺旋臂隨著時間的變化,多個恆星群會逐漸混合,就像調雞尾酒的時候朗姆酒和可樂也會混在一起一樣。此外,這些「山脊」中的年輕恆星也證明(與更老的恆星相比,年輕恆星分散的時間更短),這些恆星形態是受到了附近一種力量的影響。而模擬被路過星系的引力影響的區域,則顯示出比銀河系實際「山脊」要高得多的「山脊」。

雪梨大學天文學家、這篇新論文的第一作者Shourya Khanna說,「山脊」的高度「有可能是區分內部和外部過程的一種方式」。

不過這些模擬還是存在著一些限制的。研究人員還沒有在模擬中加入氣體的因素,這可能會影響結果。研究發現證據表明,附近的一個星系曾經穿過銀河系。研究表明,這種外部的相互作用可能是恆星「河流」產生的原因,而星系內部的影響——比如相位混合——則更可能是「山脊」的成因。由於還有許多恆星有待分類,蓋亞可能會為天文學家提供更多關於塑造銀河系驚人形態的力量的線索。

羅切斯特大學的天文學家愛麗絲·奎倫(Alice Quillen)沒有參與這項研究,但她說:「我們目前比較了解的銀河系區域非常接近太陽,但即將發布的蓋亞任務數據應該會讓我們擴大這個區域的規模。」

科學家們已經將他們的發現發表到預印平臺arXiv,還提交到《皇家天文學會月刊》等待發表。

本文來源前瞻網,轉載請註明來源。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若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聯繫: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與廣告投放請聯繫: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

相關焦點

  • 在我們的銀河系中,離群的行星比恆星更多
    一項研究顯示,與我們所在銀河系的恆星相比,有更多的不受約束自由飄蕩的行星存在,它們與任何恆星都沒有聯繫。美國宇航局即將推出的南希-格雷斯-羅曼太空望遠鏡計劃預計將發現大量的此類行星。流氓行星的藝術概念圖。研究者認為在我們所在的銀河系中,這樣遊蕩的行星比恆星還要多。在我們的銀河系中大約有1000億到4000億顆恆星。
  • 天文學家在銀河系中發現8292個恆星流
    瞥了一眼下面的圖片,我們不難發現銀河系裡有大量的恆星。天文學家表示,銀河系中充滿了恆星流,但其中一個恆星流裡面似乎有近500顆恆星。 天文學家在一項新的研究中,在銀河系中發現了8292個恆星流。顧名思義,恆星集群出現在星群中,而這些流則形成了線性模式,被天文學家們命名為Theja,它原來指的是希臘的視覺和天光女神。
  • 天文學家在銀河系中發現一個龐大的恆星家族
    本文轉自【cnBeta.COM】;瞥了一眼下面的圖片,我們不難發現銀河系裡有大量的恆星。天文學家表示,銀河系中充滿了恆星流,但其中一個恆星流裡面似乎有近500顆恆星。天文學家在一項新的研究中,在銀河系中發現了8292個恆星流。
  • 形成於80億年前!銀河系發現最大恆星團
    科學家發現在距離地球1.3萬光年的位置距離了大量的恆星,它們形成於80億年前,這些恆星數量佔據銀河系中恆星數量的絕大部分,在80億年前,這裡也是銀河系中最大的恆星團集聚地。  地球所在的太陽系位於銀河系獵戶座旋臂上,這裡處於銀河系的郊區、外圍,我們遠離了中心附近的龐大恆星集群,也遠離了銀河系中最大的黑洞人馬座A。
  • 銀河系中發現了591顆「博爾特」恆星
    12月26日,記者從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獲悉,該臺研究人員在大天區面積多目標光纖光譜天文望遠鏡(LAMOST)和蓋亞望遠鏡(Gaia)數據中新發現591顆高速星,其中43顆或能擺脫銀河系引力束縛,未來將飛出我們的銀河系。
  • 科學家繪製銀河系中光能分布圖:理解星系形成過程
    研究人員利用複雜的電腦計算追蹤銀河系中光子的運動軌跡,從而製成了這張分布圖。他們希望此次研究有助於弄清銀河系的組成、以及螺旋星系中恆星的形成過程,該研究還分析了恆星發出的光線如何控制高能光子伽馬射線的產生。
  • 天文學中的星座、星系、恆星系、行星系和星系旋臂,該怎樣區分?
    宇宙是時間和空間的集合體,雖然我們人類生活在宇宙中,但是宇宙對於人類來說是一個神秘的存在,人類自誕生以來就一直對宇宙進行探索,隨著科技水平的不斷提高,人類對於宇宙的認識也不斷深入。在天文學方面,有許多的名詞,比如星座、星系、恆星系、行星系和星系旋臂等等。
  • 我們的太陽到底是什麼恆星?
    如你所知,我們的太陽就是一顆恆星。它是距離我們最近,也是我們最為熟悉的恆星,但它仍只是一顆恆星。在浩瀚宇宙中,存在著無以計數的恆星,天文學家們已經能夠分辨出具有不同形態、不同大小、不同金屬含量以及不同年齡的各種恆星了。
  • 銀河系邊緣發現數千顆來自其他星系的年輕恆星
    發表在《天體物理學雜誌》的兩篇最新論文指出,銀河系邊緣發現數千顆奇特的年輕恆星,很可能它們源自大小麥哲倫星系,是銀河系之前不斷吞噬的結果,最終這對矮星系將被銀河系完全吞噬。這些恆星在銀河系遙遠的角落非常顯眼,因為這個區域近期沒有形成很多的新恆星,而不像在更活躍、更密集的星系中心,這裡大部分可用燃料已耗盡,同時,分析表明這些來自其他星系的恆星相對年輕。
  • 在銀河系當中,有沒有不圍繞任何恆星公轉的行星?
    天文學估計,在我們銀河系中,至少有十億顆的流浪行星,它們不屬於任何恆星系統;甚至在我們銀河系之外,也會存在很多不屬於任何星系的行星。 流浪行星 我們太陽系中有八大行星和許多矮行星,以及不計其數的小行星,這些行星都受到太陽引力的約束,與太陽一起組成了穩定的恆星系統;以奧爾特云為界的話,太陽系半徑大約1光年,當前距離太陽最近的恆星系統是半人馬座三星,與地球距離4.2光年。
  • 仔細分析恆星在銀河系空間裡的分布情況,可以描繪出銀河系的結構
    銀河系是太陽系所在的恆星系統,包括1200億顆恆星和大量的星團、星雲,還有各種類型的星際氣體和星際塵埃。恆星是構成銀河系的主要天體,仔細分析恆星的位置和距離,得出各類恆星在銀河系空間裡的分布情況,可以描繪出銀河系的結構;仔細分析各類恆星在空間裡的運動情況,還可以看出銀河系作為一個整體的運動。在晴朗無月的夜晚,可以在恆星背景上看到一條銀河。用望遠鏡看銀河,可以看出它是由無數恆星聚在一起形成的。銀河的存在表明,銀河系的大部分恆星集中在一個扁圓的盤形空間裡。
  • 銀河系中最孤獨恆星寶寶:距離最近天體上千光年
    網易科技訊 7月29日消息,據每日郵報報導,在銀河系遙遠的地方,有一顆堪稱最孤獨的恆星寶寶,它距離最近的天體也有上千光年之遠。這顆恆星誕生只有100萬年,甚至還沒有人類的歷史久遠。但是它正經歷井噴式增長,隨著它快速成長,內部噴出的物質正進入周圍的氣體和塵埃中。這顆恆星名為CX330,美國宇航局錢德拉X射線天文臺2009年首次發現它。這顆恆星周圍有大量溫暖氣體環繞,肯定是恆星爆發產生的熱量所致。這顆孤獨的恆星看起來很像FU Orionis,它是1936年到1937年3個月的爆發形成的新恆星。
  • 銀河系中雖有2000億顆恆星,可90%的恆星都沒太陽的質量大
    太陽,相信大家都很熟悉,曾經一段時間我們以為它是宇宙的中心,實際上它只是一顆恆星。太陽只是銀河系中一顆普普通通的恆星,如果說不普通,因為它是銀河系內已知唯一孕育了生命的恆星系統。銀河系真的很大,直徑大約為10~20萬光年。
  • 河流水系形態之向心狀水系和放射狀水系
    河流是溼地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們人類最為熟知的溼地資源,自古以來「逐水草而居」是人類聚落選址的理想位置,河流對於人類來說有著供水、航運、發電、養殖、旅遊等多種功能。全球河流的數量極為龐大,當然河流在地區間的分布也是極不均勻的,有的地方河網密布,而有的地方則是無流區。
  • 銀河系中最大的恆星是哪個?距離地球多遠(盾牌座uy)
    目前人們知道的銀河系中體積最大的恆星是盾牌座UY,它主要位於盾牌座,是一個紅超巨星。根據計算和測量它的半徑大約為太陽半徑的兩千倍,而體積更達到了太陽50億倍之多,確實是比較驚人的。下面和晨哥一起了解下吧。 銀河系中最大的恆星
  • 中國科學家在『獵戶座』星雲附近發現新的移動星群,對銀河系的形成...
    ,天文學家表示,該移動星群的發現,為研究銀河系旋臂密度波驅使恆星聚集、從而觸發星雲坍塌的可能性提供了觀測證據,對於理解銀河系的形成、結構和演化具有重要意義。 這個新發現的移動星群總共含206顆成員星,其中74顆是主序前恆星,也就是中心氫尚未點燃的原恆星。 那麼請問什麼是原恆星呢? 在恆星演化過程中處於極早期階段的天體。
  • 我們的銀河系中有一系列令人震驚的真正奇怪的恆星
    這是我們見過的最快的恆星之一。在銀河系中,有幾個這樣的失控的「超高速」恆星,但很少有起源像J0002一樣清晰的恆星。它是脈衝星,是一種快速旋轉的中子星,它是一顆超新星爆炸後,一顆大質量恆星的坍塌核心。它是從最近的超新星爆炸的膨脹雲中彈出的,它刺穿了爆炸的外殼後留下了一條痕跡。超新星是如此強大,以至於它把恆星踢了出去,並將其送入銀河系。
  • 銀河系恆星怪胎榜:有一個恆星竟可能比宇宙早8億年誕生
    在我們銀河系中,像這樣奇怪的恆星也有很多,讓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這些星際怪胎。速度需求:PSR J0002+6216我們不確定這顆名為psrj0002+6216的恆星要去哪裡,但我們知道它正在那裡快速前進。它以每秒1130公裡(700英裡)的絕對驚人速度行駛。它能在六分鐘內從地球到達月球。它是我們見過的最快的星星之一。
  • 天文學家耗費十年時間創造銀河系10億顆恆星圖
    這幅令人驚異的圖像顯示銀河系恆星形成區的詳細信息  【搜狐科學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天文學家耗費十年時間耐心地觀測銀河系的恆星,終於成功地創造了這幅令人驚異的銀河系10億顆恆星圖。  科學家把北半球和南半球的兩架望遠鏡拍攝的紅外光圖像進行整合,創造了這幅圖。英國和智利的天文學家收集數據,愛丁堡大學和劍橋大學的研究團隊然後對這些數據進行處理和存檔。
  • 科學家發現了連接銀河系恆星的巨大結構,那會是什麼?
    「拉德克利夫波浪」是沿著距離地球最近的銀河系螺旋臂發現的,黃點代表太陽。當觀察夜空時,觀星者會尋找銀河系最著名的星座,如獵戶座,英仙座還有人馬座;但隱藏在視線之外的是一個將恆星形成的巨大苗圃連接在一起的巨大的波浪結構,在銀河系磁碟上下延伸了數萬億英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