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學家耗費十年時間創造銀河系10億顆恆星圖

2020-11-24 搜狐網
這幅令人驚異的圖像顯示銀河系恆星形成區的詳細信息,科學家把北半球和南半球的兩架望遠鏡拍攝的紅外光圖像進行整合,創造了這幅圖。

  【搜狐科學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天文學家耗費十年時間耐心地觀測銀河系的恆星,終於成功地創造了這幅令人驚異的銀河系10億顆恆星圖。

  科學家把北半球和南半球的兩架望遠鏡拍攝的紅外光圖像進行整合,創造了這幅圖。英國和智利的天文學家收集數據,愛丁堡大學和劍橋大學的研究團隊然後對這些數據進行處理和存檔。他們現在已經把這幅圖提供給世界各地的科研機構,並希望這將改變科學家開展今後研究工作的方式。愛丁堡大學物理學和天文學學院的尼克·克羅斯博士(Dr Nick Cross)說:「這幅令人難以置信的圖像給了我們一個新的視角看銀河系,說明我們可以從廣闊的太空中獲得更多意義深遠的新發現。

天文學家利用紅外線輻射,而不是可見光,使他們能夠看穿銀河系的塵埃。

  該研究團隊對這些數據進行處理、歸檔和公布,讓其他科學家免費使用數據,以一種非常具有成本效益的方式做天文研究。克羅斯博士說,關於十億顆恆星的歸檔信息被稱為「Vista數據流系統( Vista Data Flow System)」,將讓科學家在進行今後的研究時不需要產生進一步的數據。網上公布的圖像今天在在曼徹斯特的全國天文學會議上展示,讓我們從地球的角度來看銀河系平面。

  這幅圖結合了在夏威夷的英國紅外望遠鏡和智利的Vista望遠鏡的數據。天文學家利用紅外線輻射,而不是可見光,使他們能夠看穿銀河系的塵埃,記錄銀河系中心的詳細信息。(尚力)

相關焦點

  • 天文學家在銀河系中發現8292個恆星流
    瞥了一眼下面的圖片,我們不難發現銀河系裡有大量的恆星。天文學家表示,銀河系中充滿了恆星流,但其中一個恆星流裡面似乎有近500顆恆星。 天文學家在一項新的研究中,在銀河系中發現了8292個恆星流。顧名思義,恆星集群出現在星群中,而這些流則形成了線性模式,被天文學家們命名為Theja,它原來指的是希臘的視覺和天光女神。
  • 天文學家在銀河系中發現一個龐大的恆星家族
    本文轉自【cnBeta.COM】;瞥了一眼下面的圖片,我們不難發現銀河系裡有大量的恆星。天文學家表示,銀河系中充滿了恆星流,但其中一個恆星流裡面似乎有近500顆恆星。天文學家在一項新的研究中,在銀河系中發現了8292個恆星流。
  • 中國天文學家新發現銀河系兩處「恆星搖籃」 (1/2)
    中國天文學家新發現銀河系兩處「恆星搖籃」 (1/2) "← →"翻頁
  • 蓋亞「宇宙探索機器」:銀河系有18億顆恆星!
    來源:新浪科技迄今為止,蓋亞太空望遠鏡已繪製出18億顆恆星的精確位置,並掌握其中大多數恆星與地球的精確距離,以及它們的空中運行狀況。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12月7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目前,歐洲蓋亞太空望遠鏡最新觀測發現銀河系恆星數量達到18億顆,這一最新恆星目錄被稱為「終極天空之書」。
  • 銀河系中也有山峰和河流?這些壯麗的恆星形態到底是怎樣形成的?
    蓋亞(Gaia)任務最近對銀河系中的10億顆恆星進行了一個的天體調查。他們發現了一些壯麗的天體特徵,比如由恆星組成的山脈、拱橋和河流。(圖片:ESA/Gaia/DPAC, CC by sa 3.0 IGO)對於我們來說,夜空看起來可能就像是隨意散落的恆星,但天文學家了解到,在銀河系的某些區域,恆星聚集的方式與地球上的一些特徵非常相似——例如溪流、波浪、拱橋和山脊。地球上的許多特徵都是由地質構造活動造成的,但科學家們並不確定到底是什麼造成了銀河系的這些恆星特徵。
  • 銀河系邊緣發現數千顆來自其他星系的年輕恆星
    來源:新浪科技銀河系邊緣發現數千顆奇特的年輕恆星,很可能它們源自大小麥哲倫星系,是銀河系之前不斷吞噬的結果,最終這對矮星系將被銀河系完全吞噬。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1月15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銀河系正在扼殺一些星系,並且此前銀河系已吞噬了這些星系的部分恆星。
  • 中國天文學家最新發現591顆高速星 其中43顆將飛出銀河系
    這是自第一顆高速星發現以來,天文學家一次性捕獲高速星最多的研究發現,也將人類此前歷時15年使用多個望遠鏡發現高速星的總量(550餘顆)翻了一番,使目前發現的高速星數量突破1000顆,從而極大擴充了高速星的研究樣本。中國科學家完成的這一重要天文發現及其研究成果論文,近日已由國際知名天文學術期刊《天體物理學報增刊》(ApJS)在線發表。
  • 銀河系恆星誕生新發現 或源自與人馬矮星系「近距離接觸」 (2/2)
    銀河系恆星誕生新發現2/2) "← →"翻頁 天文學家通過分析太陽周圍半徑
  • 天文學家估計:銀河系中存在60億顆類地行星
    銀河系中存在60億顆類地行星?如果這是真的,這將大大超出我們的認知。但是這個數字,並不是我們看起來那麼簡單。銀河系擁有超過4000億顆恆星,即使存在60億顆類地行星,他們也將廣泛分布在銀河系的各個角落,彼此相距甚遠。這個數字是由一項最新研究成果提出來的,這項研究的共同作者,是來自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的米歇爾·庫伊莫託和傑米·馬修斯。
  • 這顆長住銀河系的恆星,竟來自大熊座
    最近,我國天文學家就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一顆來自大熊星座的恆星,帶著它全星系的所有成員長期駐紮銀河系。難道,星系之間也會互派特使嗎?藉助中國天眼以及相關恆星光譜分析儀,我國天文學家發現銀河系有一個身份極其特殊的恆星系。經過充分的數據分析,科學家發現這顆恆星及其行星系統所包含的兩種元素嚴重超標。這兩種元素分別是鎂和鐵。在銀河系的恆星系中,這種現象幾乎不存在。
  • 蓋亞數據顯示可能是人馬座星系與銀河系的碰撞促進了太陽系的產生
    這個被稱為人馬座的星系,在過去的60億年裡至少有3次撞擊過銀河系的圓盤。天文學家推測可能是某一次這樣的碰撞導致了太陽系的形成。 1994年,天文學家首次發現了人馬座,它是一個環繞銀河系的衛星星系。在環繞銀河系運行的過程中,人馬座被銀河系的引力拉得更緊,並不斷撞擊環繞銀河系的恆星、氣體和塵埃盤。
  • 究竟是什麼力量將銀河系掰彎?天文學家可能找到了答案!
    事情大概是這樣的:去年2月,在一項發布在《自然-天文學》上的研究中,由中國天文學家和澳大利亞天文學家組成的研究小組率先宣稱銀河系是彎的。研究人員詳細分析了1399顆造父變星,構建出它們的三維分布圖,發現它們的分布呈現一定規律——離銀河系中心越遠,就越偏離銀河系盤面。這暗示著銀河系奇妙的翹曲結構。隨後,波蘭華沙大學的天文學家進行了更深入的研究。
  • 在我們的銀河系中,離群的行星比恆星更多
    一項研究顯示,與我們所在銀河系的恆星相比,有更多的不受約束自由飄蕩的行星存在,它們與任何恆星都沒有聯繫。美國宇航局即將推出的南希-格雷斯-羅曼太空望遠鏡計劃預計將發現大量的此類行星。流氓行星的藝術概念圖。研究者認為在我們所在的銀河系中,這樣遊蕩的行星比恆星還要多。在我們的銀河系中大約有1000億到4000億顆恆星。
  • 天文學家發現銀河系正在蠶食一個鄰近星系(圖)
    圖中紅色區域為大犬矮星系 新華網倫敦11月4日電(記者曹麗君)由法、意、英、澳4國天文學家組成的一個國際研究小組日前發現了迄今距離銀河系最近的一個星系。計算機模擬顯示,銀河系目前正一點點「蠶食」它這個弱小的「鄰居」,以壯大自己的「勢力」。 天文學家將這個位於大犬星座方向上的星系命名為大犬矮星系。該星系距離太陽系約2.5萬光年,距銀河系中心4.2萬光年。而1994年發現的距離銀河系最近的人馬矮星系距銀河系中心5萬光年。
  • 銀河系中發現了591顆「博爾特」恆星
    12月26日,記者從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獲悉,該臺研究人員在大天區面積多目標光纖光譜天文望遠鏡(LAMOST)和蓋亞望遠鏡(Gaia)數據中新發現591顆高速星,其中43顆或能擺脫銀河系引力束縛,未來將飛出我們的銀河系。
  • 銀河系的元老——球狀星團|星系|蛇夫座|恆星_網易訂閱
    2020-12-17 20:46:52 來源: 姿勢分子knowledge 舉報   圖中展示的是
  • 銀河系恆星數千億顆,為什麼發現的行星只有幾千顆,哪種更多?
    有人問:已觀測到的恆星有數千萬顆,但行星只有數千顆,為何都說行星更多?系外行星構想圖已經發現的系外行星有數千顆,沒有發現的還有很多很多。所謂系外行星,不是指銀河系外行星,而是指太陽系外行星。太陽系本來不是一個星系,只是一個恆星系統,為了敘述方便,在這裡把太陽系外行星成為系外行星。
  • 銀河系中雖有2000億顆恆星,可90%的恆星都沒太陽的質量大
    太陽,相信大家都很熟悉,曾經一段時間我們以為它是宇宙的中心,實際上它只是一顆恆星。太陽只是銀河系中一顆普普通通的恆星,如果說不普通,因為它是銀河系內已知唯一孕育了生命的恆星系統。銀河系真的很大,直徑大約為10~20萬光年。
  • 盤點錢德拉望遠鏡10年照片:創造之柱孕育恆星
    老鷹星雲是許多新生恆星的搖籃,它能夠「孵化」出大量恆星並滋養它們。圖中大多數明亮X射線源自新生的恆星。 2.超新星遺蹟仙后座A  仙后座A(Cassiopeia A)是位於仙后座的強射電源,也是與1572年11月11日丹麥天文學家第谷發現之超新星SN 1572(即第谷新星)相關的超新星遺蹟。它是銀河系內中已知的最年輕的超新星遺蹟。現在該遺蹟仍在膨脹中,據哈勃望遠鏡測定其物質以每小時5000萬千米的速度向外膨脹。而仙后座A也是錢德拉X射線天文臺1999年啟用後首個拍攝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