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中國共產黨新聞網,作者:肖甡,原題:《王震與解放軍進駐新疆》。
新疆和平解放是新疆近現代史上最偉大的事件,也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戰爭史上的重大事件之一。王震作為進軍新疆的主要領導人之一,為新疆和平解放作出了重要貢獻。
主動請纓去新疆
1949年3月,黨的七屆二中全會在河北省平山縣西柏村召開、中央委員彭德懷和中央候補委員王震出席會議。王震在會上發言表示:「我們要到最艱苦的地方去!到新疆去!」期間,王震將請願率領部隊到新疆去的報告遞交給毛澤東主席。毛澤東問王震:「革命的目的是什麼?」王震回到:「奪取政權搞建設!」毛澤東說:「準確地說,就是要發展生產力。」毛澤東還請王震看京戲《紅娘》,邊看邊對他說:「一個戲裡缺了哪個人物都不行。這個戲裡的紅娘很聰明,她會做團結工作。你到新疆去就要當紅娘,做漢民族和少數民族間的紅娘,為各族人民服務。」並叮囑王震:要「發揚紅軍不怕遠徵難的革命精神,英勇奮戰,克服任何艱難險阻,解放新疆,完成統一祖國的大業。」同時,朱德、周恩來、任弼時、彭德懷、賀龍和中央其他領導同志,就解決新疆問題,也同王震進行了親密交談。
王震從華北歸來後,先後在第一野戰軍前委擴大會議和第一兵團二軍黨的活動分子會議上傳達黨的七屆二中全會決議。王震對二軍軍長郭鵬說:「我請求前委批准我們到邊疆去,你看怎麼樣?」郭鵬答道:「沒問題,如果去西南,那就去西康、西藏;如果在西北,那就到青海、新疆。」王震爽快地說:「對!總的思想是一個,越困難越好,越艱苦越光榮。」二軍專門作出《關於接受二中全會的決議精神決定》,號召全體指戰員「以高度的戰鬥熱情和艱苦精神,準備接受到任何邊疆——青海、新疆、西康、西藏去肅清反動殘餘匪軍,推翻一切反動統治,解放和守衛每一寸國土的神聖任務。」
進軍大西北
西北野戰軍從1949年2月起改稱第一野戰軍(簡稱「一野」),彭德懷司令員兼政治委員,張宗遜、趙壽山任副司令員,下轄6個軍,總兵力11.6萬人。為適應解放大西北的需要,中央軍委決定,將華北野戰軍第十八兵團、十九兵團撥歸一野建制,由晉入陝,參加解放西北的作戰。5月下旬,中央軍委向各野戰軍發出向全國進軍的部署,令一野於年底以前佔領蘭州、寧夏、青海;次年春夏佔領新疆、準備兵分兩路:一路由彭德懷率領部隊解放並經營新疆;一路由賀龍率部入川,配合第二野戰軍解放四川、貴州、西康諸省。
根據中央軍委命令,一野下達了殲滅青海馬步芳部、寧夏馬鴻逵的動員令,吹響了向大西北進軍的號角。為適應形勢發展的需要,6月中旬,一野新組建第一、二兵團。第一兵團由王震任司令員兼政委,轄第一、二、七軍;第二兵團由許光達任司令員、王世泰任政委,轄第三、四、六軍。7月上旬,華北第十八、十九兵團等近20萬人已全部到達西安、三原地區,使一野兵力增至12個軍35個師共34萬人,連同地方部隊總兵力已達40萬人。人民解放軍在西北戰場上的實力超過了國民黨軍隊,為解放大西北創造了有利條件。
國民黨在西北地區的總兵力約40萬人,分布於西北5省,其中西安綏靖公署主任胡宗南部14個軍13萬人,主力布防陝中及渭水流域;青寧「二馬」(即西北軍政長官公署代理長官青海馬步芳部、副長官寧夏馬鴻逵部)等共5個軍14萬人,分別駐防甘肅、青海、寧夏3省。青寧「二馬」為保住甘、青、寧老巢,糾集青馬「隴東」、「隴南」和寧馬「援陝」3個兵團,在馬步芳之子馬繼援統一指揮下,聯合胡宗南部5個軍共20餘萬人,在寶雞地區大舉反撲。6月下旬,一野將企圖反撲西安之胡、馬聯軍1.3萬餘人殲滅。陝中戰役解放西安和陝中廣大地區,殲敵共3.5萬餘人,為聚殲胡宗南集團創造了良機。隨後,一野於7月對胡宗南部發起總攻,經過扶風郿縣戰役,共殲滅胡宗南部4個軍4.3萬人,解放了8座縣城和八百裡秦川西部廣大地區,造成西進殲滅青寧「二馬」的有利態勢,使西北戰場的形勢發生根本變化,從而加速了解放大西北的進程。
8月下旬蘭州解放後,王震率領第一兵團向青海進軍,於9月5日解放西寧。王震即宣布第一軍留駐青海,第二軍經甘肅河西,準備向新疆挺進。為防止敵人退至新疆帶來後患,9月中旬,一野發起甘肅河西戰役。第二兵團在許光達、王世泰的率領下,沿蘭新公路向河西走廊進軍。王震率第一兵團第二軍由西寧北進,翻越海拔4000多米高的祁連山,以驚人的毅力,戰勝風雪嚴寒,直插甘肅北部,於9月20日與第二兵團在張掖會師。幾路大軍日夜兼程,沿途克服重重困難,揮戈西進,席捲河西走廊。當第一兵團沿著河西走廊西進時,王震豪情滿懷地賦詩一首:「白雲罩祁連,烏雲蓋山巔,草原秋風狂,凱歌進新疆。」
蘭州、西寧解放後,國民黨新疆警備總司令陶峙嶽於9月23日派第八補給區司令曾震五到酒泉,同解放軍進行試探性的談判。曾震五會見王震時,表示接受解放軍的和平條件。同時在曾震五的勸說下,國民黨西北軍政長官公署副參謀長彭銘鼎、河西警備總司令參謀長湯祖壇等率國民黨西北殘部3萬人,於24日在酒泉起義,接受人民解放軍改編。當晚,傳達王震的命令:駐高臺、酒泉一帶的國民黨軍隊原地待命,聽候改編,並確保玉門油礦的安全。27日,王震、許光達等率領第一、二兵團進駐酒泉,直接領導起義部隊的接收改編工作。
第一兵團進入河西重鎮酒泉後,繼而攻佔嘉峪關外的玉門,接管了玉門油礦。接著佔領安西、敦煌。河西追殲戰,歷時19天,行程1600公裡,共殲敵和改編國民黨軍4.1萬人,直叩新疆大門。至此,青海、寧夏、甘肅3省全部解放。第一野戰軍前委完成了進軍新疆的部署,新疆和平解放指日可待。
[page]
新疆和平解放
在大軍壓境下,國民黨新疆軍政當局內部分化加劇,形成兩派:一派是以陶峙嶽為代表的愛國力量,包括新疆省政府主席包爾漢、新疆省政府秘書長劉孟純、新疆警備副司令兼南疆警備司令趙錫光、新疆警備司令部參謀長陶晉初等,主張和平談判,接受中共提出的和平方案;另一派是反動勢力,內有整編第78師師長葉成、整編騎兵第1師師長馬呈祥、整編第78師179旅旅長羅恕人、原阿山專員烏斯滿等,反對和平談判,堅決與人民為敵。
鑑於原國民黨西北軍政公署長官兼新疆省政府主席張治中在新疆有較大的影響,早些時候,毛澤東、周恩來於5月初委託留在北平(今北京)的國民黨和談首席代表張治中經綏遠向新疆轉發電報,勸導陶峙嶽、包爾漢?沙赫德拉等。努力維持新疆政局穩定,適時走和平起義的道路。據此,7月間,包爾漢和劉孟純、屈武等就一起商量並同意和平解放新疆。8月,陶峙嶽在焉耆與趙錫光密商率領部隊起義之事,商定起義成功之後,部隊如數交解放軍。這些行動,給新疆和平解放帶來了極為有利的契機。
在一野加速西進的同時,為促成新疆和平解放,中共中央委派正在蘇聯的鄧力群為中共中央聯絡員,於8月中旬由莫斯科抵達新疆伊犁,同三區革命領導人會見,傳達中共中央的關懷和指示,並邀請包括三區在內的新疆各方面派遣代表出席即將在北平召開的新政協會議。鄧迅速架設電臺,溝通了三區與中共中央、一野之間的直接通訊聯繫。9月初,陶峙嶽和包爾漢?沙赫德拉等開會討論和平起義問題,表示「一致同意接受我方和平條件」,並「保證對我不做任何抵抗,讓我和平接受,他們正做接交的準備。」
根據毛澤東的指示及新疆軍政當局準備與解放軍和平談判的意向,9月10日,彭德懷作為中共中央負責代表,在蘭州與新疆當局談判和平解決新疆問題。同一天,張治中根據毛澤東的授意,在北平致電陶峙嶽、包爾漢·沙赫德拉,勸勉他們當機立斷,舉行起義,正式宣布與在廣州的國民黨政府斷絕關係,歸向人民民主陣營。
9月15日,鄧力群從伊犁秘密飛抵迪化,同陶峙嶽、包爾漢?沙赫德拉等晤談。鄧力群轉達了張治中的指示以及黨中央和毛澤東的慰問與鼓勵,進一步闡明了和平解放新疆的主張和政策。17日,陶峙嶽、包爾漢?沙赫德拉復電張治中表示:「在保障國家領土、維護本省和平及避免軍隊無謂犧牲之三原則下,選擇時機、和平轉變。」
但是,反對起義的葉成、馬呈祥、羅恕人等人卻圖謀暴動,策劃拘捕主和派的劉孟純、陶晉初、屈武等人。後經陶峙嶽和曾震五的多日懇談勸阻,事態才平息下來,並將他們送出南疆去了印度,從而為新疆和平解放掃清了道路。
在一野強大軍事攻勢的威懾和中共和平政策的感召下,陶峙嶽、包爾漢?沙赫德拉等於9月25日、26日分別通電起義,鄭重宣布:與國民黨廣州政府斷絕關係,服從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領導,接受毛澤東主席提出的和平條件,維持地方秩序,聽候命令處理。新疆宣告和平解放。28日,毛澤東、朱德復電陶峙嶽、包爾漢:「我們認為你們的立場是正確的」,「此種態度符合全國人民的願望,我們極為欣慰。希望你們團結軍政人員,維持民族團結和地方秩序,並和現正準備出關的人民解放軍合作,廢除舊制度,實行新制度,為建立新新疆而奮鬥。」
遵照一野前委的指示,第一兵團做好了兩手準備:一面力爭和平進軍新疆,一面不放鬆戰鬥的準備。9月28日,一野前委發出進疆的部署:「二軍將要解放北疆之哈密、奇臺、迪化與伊寧自治區,與蘇聯領土聯接。六軍將進軍南疆之吐魯番、焉耆、庫爾勒、阿克蘇、和闐、于闐。」王震考慮到進軍南疆比進軍北疆的任務更艱難,第二軍應擔負更艱巨的任務,於是向前委建議改變原來進軍地區的部署。一野前委批准了王震的建議,決定以第二軍為左路軍,進軍南疆;以第六軍為右路軍,進軍北疆。
率部進駐新疆
1949年10月初,王震來到酒泉。隨後,彭德懷也來到酒泉。王震一到就忙碌起來,指示全軍抓緊進軍新疆的各項準備。5日,王震主持召開了第一兵團團以上幹部參加的黨委擴大會議,會上,王震作了關於進軍新疆各項政策的報告;彭德懷就進軍新疆各項政策和注意事項作了重要指示。為了勝利完成進疆任務,王震還翻閱了大量歷史資料,對歷史上張騫出使西域,班超駐守重鎮,唐玄奘去西天取經,左宗棠部進疆路線等,都進行了認真研究,為進疆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
10月6日,陶峙嶽一行也到達酒泉,同彭德懷、王震、許光達等會晤並匯報有關部隊和地方實際情況。陶峙嶽表示和平誠意,並請求人民解放軍儘快入疆。在王震主持下,雙方商定了新疆起義部隊改編方案與人民解放軍進軍新疆事宜。起義部隊的改編方案,是按照解放軍統一編制而決定的,一切待遇,與解放軍毫無差異,番號定為第二十二兵團。這次酒泉會談,揭開了新疆和平解放的序幕。
隨後,第一兵團在酒泉舉行進疆誓師大會,王震宣讀了向新疆進軍的命令,宣布10月10日開始向新疆進軍。此時,新疆省臨時政府特派屈武等率領代表團趕到酒泉,準備迎接人民解放軍進疆。
王震率領的進疆部隊第二、六軍近6萬人,以蘇聯航空公司40架飛機和一野500輛汽車為主要運輸工具,從10月10日起,部隊由酒泉、玉門、安西地區分別以空運、車運和徒步行軍方式,向新疆進發。進疆先遣隊第一兵團戰車營500餘人於20日進駐迪化,各族各界約兩三萬人到郊外數十裡歡迎解放軍的到來。
11月6日,王震率領第一兵團部由酒泉飛抵迪化。11月下旬,彭德懷、張治中等也從蘭州到達迪化。並同王震一起,親臨檢閱了與第一兵團勝利會師的三區民族軍及起義部隊。
12月17日,新疆省人民政府成立,包爾漢?沙赫德拉任主席。同時成立新疆省軍區,彭德懷兼司令員和政委,王震、陶峙嶽、賽福鼎?艾則孜分任第一、二、三副司令員。19日,陶峙嶽起義部隊共6萬人,正式改版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十二兵團,陶峙嶽任兵團司令員,王震兼政治委員,下轄1個軍和2個騎兵師。12月20日,三區民族軍正式改編為人民解放軍第五軍。1950年1月19日,西北軍政委員會正式成立,彭德懷任主席,習仲勳、張治中任副主席,王震等41人為委員。截至1950年3月底,第六軍進駐北疆哈密、吐魯番、迪化、伊犁等地;第二軍進駐南疆庫爾勒、阿克蘇、喀什、莎車、和闐等地,解放了新疆全境,並接管了千裡邊防。按照彭德懷司令員的話說:「這是軍事史上的一大奇蹟。」
新疆和平解放和人民解放軍進疆,是新疆歷史上的一件大事,開創了新疆歷史的新紀元。這對於民族團結、鞏固國防,建設新新疆及大西北,都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