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裡理髮死舅舅,霍去病能去病,民俗藏著的華夏精神

2021-01-17 昭烈名臣

中華民族是一個歷史文化悠久燦爛的民族,同時也是一個災難深重的民族,但每一次的災難面前,我們表現出來的那種樂觀積極的精神,總是讓我們的民族充滿了韌性。

國民性是一個經常被提起的話題,但是很多文章都忽略了我們國民性中的一個基本面,有些東西分析的太深反而忽略了最淺顯也是最基本的東西,這種基本面就是我們的國民性中帶有一種天然的樂觀情緒,這種情緒才是我們國民性的基本面。

華夏文明骨子裡有一種積極的樂觀的向上的精神,這種精神乍看上去,似乎不深刻不精緻,甚至有些膚淺,但正是這種骨子裡透出來的樂觀向上精神,才使得我們民族一次次戰勝苦難,一次次從災難中走出來。

這種精神雖然是我們最基本的內涵,但他往往變現為一些我們不易察覺的東西,甚至是有些看起來略顯荒唐的看法,比如說我們的一些民俗,但正是這些民俗裡藏著我們民族最倔強的那一部分精神。

(1)霍去病不去病

如果從文化心理來區分的話,中國儼然分為兩個陣營,一個是文化精英(偽精英),一種則是普通大眾,在很多事情上,文化精英總是站出來指責普通大眾的荒誕和無知,並且把這種指責當做是自己優越感的最集中表現。

一個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網上盛傳的霍去病塑像被人摸得鋥光瓦亮,就因為那個去病兩個字,老百姓把他當做是一種美好的期許,總是愛摸上一摸以此來沾沾喜氣。

但是這件事總是在網上拿來說事,一些文化精英總會說,霍去病明明就不是什麼好兆頭,霍去病年紀輕輕二十四歲就病死了,拿他當做是「去病」的保佑簡直就是諷刺,就因為名字裡有去病兩個字就被人追捧,這樣的民眾簡直太無知了。

這種批評的聲音一出來,往往會得到很多網友的贊同,大家紛紛點讚,表示自己與那些無知的大爺大媽們不是一個陣營的,直到這次疫情出來之後,大家熱說的詞彙還是霍去病辛棄疾,但是這一次批評的聲音似乎是弱了一些。

為什麼會這樣?這就要說到這件事情的本質了,沾沾喜氣這種東西到底靠不靠譜。

周武王要伐紂,於是算了一卦不吉,於是姜子牙說凡是皆有人定,卦象不可信,於是堅持伐紂,終成八百年之偉業。

姜子牙不信卦象,可是古代民間對於佔卜算卦的需求依然很旺盛,這是因為凡是來算卦的,心中必定是有拿不定主意的事情,所以想找到一種能讓自己安心的辦法。

求神拜佛的人未必不知道自己拜的是一個泥塑的或者其他什麼材質塑的東西,但是依然還是很多人虔誠的跪拜。

家家戶戶都愛貼這尉遲恭也秦瓊作為門神的年畫,誰不知道他們兩個早就死了千年之久,靠他們能庇佑我們嗎?

而且當年這兩個人之所以被選做門神就是明確的說到了不信鬼神,唐太宗一生徵戰無數殺人無數,到了晚年老做噩夢,於是派這兩個人守護,這兩個人明確說了自己不怕鬼也不信什麼鬼神:

唐太宗不豫寢門外拋磚弄瓦、鬼魅號呼,六院三宮夜無寧刻。太宗懼,以告群臣。叔寶奏曰:「臣平生殺人如摧枯,積屍加聚蟻,何懼小鬼乎! 願同敬德戎裝以伺。」太宗可其奏,夜果無警。

如此豪邁之言語,也就只有久經沙場的老將能夠說出來,此二人成為門神就算當年再神勇,以上的話也不過是出自《三教源流搜神大全》等後人附會之說,但這依然擋不住他們升格為門神。

這就是一種需要,一種人類與生俱來的需要,你說摸霍去病低級,那又有什麼是高級的呢?

事實上,如果你堅持走高端路線,你終於一天也會像撫摸霍去病那樣去撫摸別人,因為一定會有讓你無能為力的東西,在別人眼裡不過是小菜一碟而已。

我們民族就是願意沾沾喜氣,就是愛湊熱鬧,大多數人就是會選擇性的不會思考的那麼深刻,因為我們熱愛生活,生活是具體的,生活不是哲學,生活說不出那麼多的道理,做了也就做了,所以摸摸霍去病本質上跟真的去抱抱佛腳並沒有什麼區別,沒有高下的區分。

但是很多中國畫裡表現的不都是中國的審美是陶淵明式的寧靜之美嗎,那只是文人的審美,真正的大多數審美並不是寧靜的而是喧鬧的,不是思辨的而是生活的,之所以會有這樣的錯覺,是因為文人寫了太多的書,總是嚮往淡薄寧靜的氣氛,但真正的生活卻很少寫出來,因為那樣「不高級」,實際上不高級的熙熙攘攘熱熱鬧鬧,人與人的接踵摩肩喜氣洋洋才是大多數人生活的真實狀態。

我們就是熱愛生活的民族,很多事沒工夫去那麼較真,因為還有美好的生活在等著,哪有時間去較真這事兒到底靈不靈,到底行不行。

(2)正月裡理髮死舅舅

對於現代人來說,有些民俗簡直荒唐的有些可笑,比如下面這句人盡皆知的屬於:正月裡理髮死舅舅,這簡直就是完全的無釐頭。

但是這麼一個風俗的背後也是有一段故事的,當然也不止只有一種解釋,最容易被接受的說法是民國二十四年出版的《掖縣誌·卷二·風俗

聞諸鄉老談前清下剃髮之詔於順治四年正月實行,明朝體制一變,民間以剃髮之故思及舊君,故曰『思舊』。相沿既久,遂誤作『死舅』。

原來死舅不過是思舊的一種誤傳,這種解釋是目前能夠找到的相對比較靠譜的解釋,當然也有別的解釋,對於古人而言,何時理髮也是一件大事,因為在古人的眼裡很多事做起來都是要合乎天道的,比如古代殺人要在秋冬,因為秋冬天有肅殺之氣,春夏天是萬物復甦生長的季節,應當順應天理來辦人事。

關於頭髮的問題,我國古老的典籍《黃帝內經》也有記載:

「被發緩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殺,予而勿奪,賞而勿罰,此春氣之應,養生之道也;逆之則傷肝,夏為實寒變,奉長者少。」

翻譯過來的意思就是,在理髮這件事情上,春天的這三個月,應該讓頭髮自由生長,而不該剪斷;應該讓頭髮鬆散地披在肩上,而不該扎得太緊。違反這個規則,就會傷到肺。

這種古老的對於生命與宇宙自然互動的東方智慧,很有可能也是沿襲相傳的正月裡不理髮的一種說法,很多習俗你如果真的追究起來或許並不能找到明確的起源和答案,但背後隱藏著的,卻是我們民族的那種精神。

我們總是會把有某些有非常深刻到底的東西,給他變的特別生活化,讓他乍看起來毫無道理,但是你如果細品,裡面的味道含義雋永。

就拿這個正月裡理髮死舅舅的說法來說,他可能來源於「思舊」的大義,也可能來自《黃帝內經》的古老智慧,不管是哪一種,其背後的道理都不是三言兩語能夠說的清的,但我們總能把他生活化,把他具體化,哪怕是忘了他的來由,依然在我們的生活中有著一席之地。

(3)天地之大德

熊十力是我國非常著名的哲學家,新儒家的代表人物,但是年輕的時候熊十力卻是醉心於佛學,並且師從當時的佛學大師,在佛學方面的造詣也非常高。

甚至熊十力這個名字十力,本身也是佛教用語,意思的具有十種力用,運十力以摧魔,弘四等以濟俗,可見熊十力曾經是多麼的篤信佛學,但最終熊十力還是從佛學陣營裡跳了出來,投入了儒家的懷抱,這種體驗過兩種不同思維模式的人,更能說的清兩種文化的差異。

在談到為何傳釋為儒的時候,熊十力說過自己是從「天地之大德曰生」這句話中悟出了人生的終極奧秘和華夏文明的終極文化密碼。

生生不息之為生,天地之間最大的德行在於育化萬物,在於孜孜不倦的滋養著生命,這是我們中華文化最原始的密碼,也是對我們民族精神最深刻的解讀。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這話說出來我們的心聲,那種隱藏在我們文明最深處的東西,其實就是這種對生命的熱愛,那種蓬勃向上的精神才是我們民族最初的內核,大禹治水精衛填海,夸父追日女媧補天,這些熱情奔放的基因最後都匯成了我們文化的語碼,牢牢印刻在我們民族的基因裡面。

不管歷經多少磨難,中華民族那種不服輸不低頭,那種堅韌不拔的毅力總是能夠讓我們最終戰勝各種苦難,最終屹立不倒。

總結:二月二龍抬頭,在民間我們可能有很多習俗,一時我們可能並不能完全明白他的含義和來龍去拜,但這些都不要緊,只要我們有一顆對生活熱愛的心這就足夠了,因為正是這種對生活的熱愛,才是我們所有文化最核心的東西,勝的過大多數的理論分析。

只有熱愛生活才能讓我們的生活變的更美好,不用擔心膚淺什麼的,因為所有膚淺的背後,都有著深刻的文化基因在支撐。

相關焦點

  • 正月不理髮,理髮死舅舅?實為「思舊」
    在我國很多地方都有這樣的說法,正月不理髮,理髮死舅舅。人們大多會在年前把頭髮剪短,避開正月這段時間,從二月二龍抬頭開始,再進入新一輪的理髮高峰期。對於這個說法,有人不當回事一笑了之,但也有人把它當作一種禁忌,嚴格遵守。
  • 正月理髮死舅舅?大家都誤會了!
    我們都知道中國漢族有正月裡不理髮的習俗,並且說正月理髮死舅舅。這就是人們常說的「正月不剃頭,剃頭死舅舅」。那正月理髮真的死舅舅嗎?當然不是真的了。那這個說法又是怎麼來的呢?我來給大家講兩個故事。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貧窮的理髮匠,要過年了卻沒有錢給舅舅買禮物。
  • 「正月理髮,死舅舅」的來歷
    在我國廣泛流傳著這樣一句話叫「正月裡理髮,死舅舅」,於是在臘月底或是二月初,理髮店裡的人是非常多的,而自己頭上的頭髮怎麼和舅舅的生死扯上關係了呢?這句話就什麼樣的科學依據嗎?下面就給大家介紹一下:
  • 正月理髮真的死舅舅嗎?
    「正月不讓理髮」是我們從小聽到大的,家裡的長輩會告誡我們:正月理髮會死舅舅,等到了二月初二再剪頭!這種說法靠譜嗎?說法一:統一頭型,便於管理滿人入關滅了明朝後,為了加強對漢人的控制,對漢人理髮釆取「剃光一圈留中間、扎辮子」的方式,統一頭型。
  • 盤點春節民俗幾大禁忌:正月理髮死舅舅 不宜婚嫁吃稀飯
    2015年2月27日訊,咱們中國人,從小到大就被父母耳提面命,但凡衰敗不吉的東西,都不能出現在喜氣祥和的新春佳節裡。But why?不少年輕人也許會問。近日,本報記者採訪民俗專家,和大家一起聊聊,正月裡的這些「禁忌」。
  • 臨沂正月為什麼不能剪頭髮 正月剃頭死舅舅誰說的
    春節前很多理髮店都非常忙碌,人們都趕在正月到來去理髮。至於為什麼要這樣做,有一個很好笑的理由。中國民間有正月裡剃頭死舅舅的說法,萬一正月裡去理髮,舅舅很有可能性命不保。這當然是一種迷信的說法。正月不剪頭髮的來歷是什麼呢?   舊時民俗禁忌甚多,「正月裡不許剃頭」即為一例。
  • 民俗正月不理髮是為什麼?只是因為滿清政府的一條命令
    大部分地區現在都有一種民俗,「正月理髮死舅舅」。在正月小視頻更有一大堆的剪頭髮朝舅舅要紅包的視頻。那麼,正月理髮死舅舅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第一次剃髮令滿清的剃髮令並不是一蹴而就的。在入關之前就做了小範圍的嘗試,並且大獲成功。
  • 正月剃頭死舅舅?
    一、如果你在正月剪了頭髮,適逢舅舅真有個頭疼腦熱的。沒有人會認為那是甲流幹的,它只是個間接兇手,在全家人道德的天平裡,真兇只有一個。所以,如果你舅和你還有一些超越血緣的特殊關係,那你就更不敢剪了。因為不論你是科學家,還是引領世界的精英人士,在這個神秘的黑魔法「正月剃頭死舅舅」面前,你都會屏蔽九年義務教育教給你的唯物主義,身不由己地掉入迷信的漩渦。在這個正月裡,頭皮屑裡都是舅舅的味道。儘管後腦勺頭髮扎脖頸子,前劉海兒快戳瞎雙眼,但偏偏就有人告訴你,黑魔法親測有效。我不敢向黑魔法抗爭,但我替一些同志惋惜。
  • 正月為什麼不能理髮?與舅舅無關,真實原因會讓你選擇尊重傳統
    一則發生在2015年正月的舊聞讓筆者至今記憶猶新,事情大致是這樣的:長春市民姜先生為了春節後能夠精神抖擻地去上班,特地剪了頭髮,結果被舅舅知道後,兩人發生衝突,親人差點因此鬧僵。舅舅氣憤地說:「正月不剃頭,剃頭死舅舅,你怎麼能正月裡剪頭髮呢?」
  • 正月裡剪頭死舅舅原來是這麼來的,和舅舅無關,和愛國有關
    每年農曆十二月份的時候,中國就會出現一個奇怪的現象,就是到處都是理髮的。本人的親身經歷每年的十二月份理髮店都會趁機漲價,即使這樣,理髮的人還是非常的多。而之所以出現這種現象是因為我們有一種說法,正月裡剪頭死舅舅。所以大家都在正月到來之前趕緊的去剪頭髮。
  • 民俗解讀:正月裡不理髮的禁忌是個誤會?
    作者:劉宏宇都說正月裡不能理髮,否則犯忌。犯什麼忌呢?會有人具體告訴你——對舅舅不好。所謂「正月理髮妨舅」。如果您自己就是當舅舅的,那直接就「妨」了自己。所以,正月裡,舅舅們的相關警惕性,會很高。但這個完全是誤傳!北京俏皮話形容,叫「我說前門樓子,您說胯骨軸子」,不挨著!
  • 為啥有些人正月死活不理髮,原來因為它?
    啷哩個啷哩個啷,閒言碎語咱不講,今天歡顏的狗尾草給大家介紹介紹,為啥正月不讓理髮?常言道:正月不理髮,臘月不搬家。這句老話流傳非常久,不管農村還是城市,大家還保留正月不理髮的說法。其實,道理很簡單,民間俗語講「正月剃頭死舅舅」。
  • 為什么正月裡不讓理髮,其實並不是死舅,主要是還有這一層意思
    生活中總是說正月裡不能理髮,其原因竟然是思舊(死舅)。有的地方從古至今,一直流傳著這樣的說法。特別是農村下,老一輩的人。正月裡總是千叮囑,萬囑咐。叫自己的子孫們正月裡千萬不要理髮。不然家裡就會死舅舅這一說法。其實,這種說法是有由來的。
  • 農村習俗正月不剃頭,為什么正月不能理髮?跟舅舅又有什麼關係?
    想必大家都聽過,"臘月不搬家,正月不剃頭"這句農村俗語,為什么正月不能剪頭髮呢?還有正月剃頭死舅舅的說法,這種說法又是從什麼時候流傳下來的呢?跟舅舅又有什麼關係呢?正月是一年的開始,之所以一開始有正月不理髮這個說法,原義是新的一年一開始不要忘了去年的辛苦和經驗,是思舊的意思。
  • 正月裡剃頭死舅舅,到底是什麼意思?正月剃頭,真的會死舅舅嗎?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總會聽到「正月剃頭死舅舅」的說法,正月裡剃頭,真的會死舅舅嗎?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正月剃頭死舅舅」的來歷。「正月裡剃頭——死舅舅」實際上是一句歇後語,其中的「死舅」諧音「思舊」,「思舊」指的是思念明朝。
  • 俗語:「正月不理髮,臘月不搬家」,老祖宗這話啥道理
    俗語「正月不理髮,臘月不搬家」,你聽說過嗎?其中有何深意。現在也有非常多的人遵守這個老祖宗留下來的傳統,那它究竟是什麼意思呢?究竟有沒有道理呢? 一、正月不理髮
  • 俗語「正月不理髮,臘月不搬家」,是為何?老祖宗這話有何講究?
    在他救母的這個過程中,最大阻力便是自己的親舅舅二郎神,所以有網友在討論沉香應該如何迅速救母成功的時候,熱度最高的回覆是「只要沉香在正月裡去理髮就可以了」。為何說「沉香在正月裡理髮,就可以成功救母」呢?因為古老相傳「正月理髮死舅舅」,二郎神正是沉香的親舅舅,於是從理論上來說,只要沉香在正月理髮就可以成功幹掉二郎神了。
  • 農村老話說:「正月不理髮,臘月不搬家」啥意思?是何道理?
    引言:村裡小鄭,就因為正月理髮,被他舅舅撞上了,一巴掌呼過去,把小王都打蒙了。小鄭不服,就找母親理論。他母親告訴他說:「正月不理髮,臘月不搬家」,他犯了忌諱,這是老講究,雖然沒有嚴謹的科學性,但是要入鄉隨俗,要不然被人笑話不懂事!
  • 「正月不理髮,臘月不搬家」,農村這些講究你知道多少?有道理嗎
    農村有不少看不見摸不著的規矩,這些規矩有些非常有道理,有的現在看來則非常無稽,雖然有些非常無稽,但由於各種原因導致了這些規矩的流傳,形成了口頭語讓人們能簡單直接記住,於是就誕生了俗話這類東西。但是,我們看一句話或某件不成文的規矩時,要明白它有沒有道理,還得去追溯它的來源,就是這句話為什麼會產生,這種講究是怎麼出現的,然後再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以及對農村事物的理解去判斷有沒有道理。像是這句「正月不理髮,臘月不搬家」,我們初看這句話時都會會心一笑,因為這句話裡的講究幾乎是全國性的,特別是正月不理髮,幾乎所有地方都有這個規矩。
  • 「二月二,龍抬頭」 今日理髮好日子
    據了解,每年的農曆二月二,各地的理髮店通常會迎來客流高峰,除了討吉利外,在一些地區還有「正月不剃頭」的原因;與剃頭的火爆相比,年輕人在吃上的傳統則越來越淡了。為什麼這天是「剃頭日」?農曆二月初二,春回大地,正是作物播種的時節,大地渴求雨水的滋潤。龍在中國文化裡是主宰風雨的祥瑞之物,俗語裡有「龍不抬頭天不雨」一說,因此龍抬頭是復甦和吉祥的象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