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世宗柴榮有什麼功績?如果當年柴榮沒死,還會有陳橋兵變嗎?

2021-01-09 策神歷史

15歲參軍,24歲當將軍,33歲就成為皇帝,39歲去世。在位6年受萬民愛戴,無一人指責。中國三千年封建君主制,上百位有名號的皇帝。即使功績如漢武帝,英明如唐太宗,有明太祖的氣魄,康熙帝的謀略。也不見得能得到所有百姓的稱讚,或多或少都會有些敗績。

周世祖柴榮,後代史家稱他為「五代第一明君」。 在位六年,他精煉軍隊,裁汰冗弱、招撫流亡、減少賦稅,使後周政治清明、百姓富庶,中原開始復甦。其中他舉行的滅佛運動,因為當時的寺廟太多修佛像用掉大量的銅鐵,所以他在全國實施滅佛運動,可士兵根本不敢去做,他就親自拿著斧頭去砸到佛像。砍奪佛像就讓大多數的人們回歸生產,回收了諸多的銅鐵用於生產用具。使國家的財力,勞動力得到大的的提升。

在經濟方面,他獎勵農耕,興修水利,減輕賦稅,由於自己是商人出生,所以特別懂得百姓的困難之處,他非常體恤百姓。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貨幣戰。當時周國的強大主要靠經濟的發展,在經濟領域,柴榮在那個時代居然就懂金融手段,他通過大量發行貨幣使大量財富從他國流入周國,就像現在的美元。為了造銅錢,還頒發了「禁銅令」每家存銅不能超過五斤。如此舉措讓後人都為之驚嘆。

軍事國防方面,後周在四面處戰的地方,周圍都是敵人。柴榮是個有雄才大略的人,他給自己定三十年的大業規劃,十年開拓天下,十年修養百姓,十年天下太平!之後他南徵北戰。在西邊他打敗了後蜀,奪取秦、鳳、成、階四州,向南邊他功退南唐,拿下了江北、淮南一共14州,從他以後就在也沒有漢人敢打燕雲十六州,直到明太祖朱元璋一統天下。在北邊打敗了契丹這一個一直來的大患,一連拿下二州三關。朱元璋是這樣稱讚他的:「三代之王有其時而能為之,漢文有其時而不為,周世宗則無其時而為之者也「。

在政治策略方面,採用連坐法整治官吏,大興文教,糾正科舉中的錯誤。讓所有的百姓都可以通過科舉考試來做官,把官員的權利關在了制度的籠子裡,保證了為官的勤廉。他也賦予文武百官充分的話語權,沒有人因為說錯了話得罪了人而被殺。創造了一個高效率,敢作為的政府機構。

柴榮還有許多的曠世功績,的確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能在六年內做到如此多的事情,實在讓人敬佩!

公元959年,周世宗柴榮不幸病逝,當時年僅七歲的周恭帝繼位。我們都知道,君少必定導致國家政治不穩定。手下的將領必有造反的心思所在,特別是掌握了軍權的殿前都點檢、歸德軍節度使趙匡胤。

於是便發生了後來的陳橋兵變,宋太祖趙匡胤黃袍加身,在東京外的陳橋發動兵變,回城之後逼少帝禪讓帝位,定都開封,改國號為宋。開啟了宋王朝歷史帷幕。

之後宋一統南方,可以說趙匡胤是在後周的基礎上統一了我國中原一帶,如果柴榮不死,那麼他一定是可以做到這一切的。也就不會有後來的陳橋兵變了。不過命運就是命運,歷史發展註定是誰來稱帝非人力所以改變。你是怎麼看的呢?

相關焦點

  • 如果當初柴榮沒死,還會有後來趙匡胤的陳橋兵變嗎?
    公元960年,趙匡胤在陳橋驛發動了兵變,七歲的周恭帝被迫退位,後周就此被大宋所取代。但是在一年前,趙匡胤還是一名忠心耿耿的將領。在柴榮病重的時候還乞求上天保佑他的皇帝,可是為何在柴榮逝去僅僅一年,趙匡胤就迫不及待的稱帝了呢?如果當初柴榮晚死幾年,還有趙宋嗎?
  • 趙匡胤陳橋兵變後,周世宗柴榮的兒子們下場如何?
    總體來說,宋太祖趙匡胤陳橋兵變後,對周世宗柴榮的子嗣眷屬待遇還是不錯的,並沒有恩斷義絕或趕盡殺絕。歷代趙官家的對柴氏後人也都不薄,柴氏世襲王位也相安一隅,從未謀反。
  • 若後周世宗柴榮察覺了趙匡胤有反意,有能力阻止陳橋兵變的發生?
    這個時候的趙匡胤已經羽翼漸滿,兵權在手,就算周世宗柴榮察覺到了趙匡胤有反意,也沒有能力組織陳橋兵變的發生。在公元960年,後周禁軍統帥趙匡胤在陳橋驛發起兵變,藉助黃袍加身,率軍進入開封,脅迫周恭帝禪位,奪權了皇位,經過十餘年的南徵北戰,結束了封建軍閥割據的局面,建立了大宋王朝。
  • 趙匡胤奪了周家的天下,周世宗柴榮七個兒子結局如何?
    文/王國棟公元960年,趙匡胤陳橋兵變,奪取了後周江山,建立北宋王朝。然而對於後周世宗柴榮的家人,如何處置成了一大難題。周世宗柴榮一生共有七名兒子,長子柴宗誼,次子柴宗誠,三子柴宗諴都在柴榮生前被後漢隱帝劉承佑所殺,分別被追封為越王、吳王、韓王。
  • 從周世宗柴榮的身上得到的歷史教訓:治國要有一套合理的制度
    這個最後出現並值得圈點的人物就是周世宗—柴榮。周世宗柴榮(看過[水滸傳]的都知道,傳說梁山好漢中的小旋風柴進就是其後裔)是五代十國時期,後周太祖郭威的養子(故亦稱郭榮),其生父是郭威的皇后柴氏之兄—柴守禮。郭威、柴榮都來自民間,深知百姓疾苦。掌權後,知道怎樣做事才能得到百姓的擁戴。特別是柴榮,當上皇帝後,獲得很不錯的評價。
  • 後周柴榮與趙匡胤有什麼關係?為什麼說柴榮是趙匡胤最崇拜的人?
    後周世宗柴榮五代時期後周第二位皇帝,宋太祖趙匡胤是北宋開國皇帝,在悅史君看來,這兩個人的關係非常複雜,需要深入分析。柴榮,是後漢樞密使郭威的義子,十五歲時便隨著郭威徵戰殺場。趙匡胤,洛陽的軍人家庭出身,二十一歲離家,尋求建功立業之路。
  • 柴榮主張先解決契丹,為何趙匡胤不跟隨柴榮的步伐,而是先南後北
    其實從形勢上來看,如果趙匡胤真的採用柴榮的主張是真的機會不大,因為柴榮時期的契丹是大遼最為衰弱的兩個時期,此時的契丹是由遼穆宗主持大局的,他在歷史上被稱為「睡皇帝」。這個人愛喝酒不愛女色,一喝酒就愛撒酒瘋然後睡覺,導致遼國的朝政日益衰敗,所以就有了睡皇帝的稱號,要不是後來繼位的遼景宗有幾把刷子那麼遼國可能會提前一百多年就滅亡了。
  • 周世宗柴榮姓氏疑雲
    民間有一種說法,認為林士弘的後裔改為柴姓,五代十國時期的後周世宗柴榮即林士弘的十世孫(一說十二世孫)。 傳十世為柴榮,五代十國時期,後周開國皇帝郭威無子,死後傳位給妻子柴氏的侄子柴榮。 柴榮死後,傳位給年僅七歲的兒子柴宗訓,柴宗訓在位半年左右,被迫禪位趙匡胤。 趙匡胤御賜其母子丹書鐵券,即免死牌,即使是犯罪也不加刑。
  • 趙匡胤當皇帝之後,這樣對待柴榮的美貌妻子,不愧為一代明主
    柴進劇照  「誓書鐵券」就是傳說中的免死金牌。周世宗柴榮雄才大略,可惜天不假年,才38歲就病死了。  一個強勢人物的生死,對歷史進程有巨大的影響。如果老天再給柴榮二十年的時間,天下真有可能回歸一統。  後周顯德七年(960年),陳橋兵變後,柴榮之子周恭帝柴宗訓被迫禪位於趙匡胤,趙匡胤感念柴榮的恩德,對其子嗣還不錯。有人會問,柴榮的皇后是絕代佳人,趙匡胤對她又是如何處置的呢?
  • 後周世宗柴榮與北宋宋太祖趙匡胤相比,誰的能力更強?
    周世宗合格嗎?就個人能力和個人努力來說,周世宗堪稱優秀。但就交出的答捲來說,柴榮留下的後周天下,就非常不合格。原因不是他無能、也不是他不夠努力,而是死得太早。老天就沒有給他十年時間開疆拓土。如果能給柴榮十年時間,周世宗能夠完成中原統一的時代任務嗎?他可能比趙匡胤更有效率。但不是因為能力,而是因為時間。
  • 都說如果柴榮不死,就能統一北方,但柴榮有個死穴,很多人沒看見
    宋朝建國以後,又被北方少數民族遼夏金蒙輪番欺負(先是和遼夏兩國都籤訂了不平等的條約,接著又被金佔去了半壁江山,再接著被蒙古滅國),所以,後人對後周皇帝柴榮就頗多懷念。都覺得,如果趙匡胤沒有通過陳橋兵變,侵奪後周的江山的話,柴榮很有希望實現真正的大統一。
  • 周世祖柴榮有多厲害?為何趙匡胤如此崇拜他?
    後周世宗皇帝柴榮是一代雄才大略的人物,但僅僅活了38歲(921-959)就去世。他在位時間只有六年,滿腔的熱血抱負尚未得到施展。如果後周世宗柴榮能夠多活十年,建立那樣的不世之功業也未嘗不可以。出身不同,柴榮經歷更加豐富,趙匡胤學識更加系統商人出身的柴榮,祖上常年居住在邢州堯山(現河北隆堯縣)柴家莊。
  • 周世宗柴榮滅佛的故事
    郭威在位三年就死了,皇位由養子柴榮繼承,這就是著名的周世宗。周世宗(公元921年—公元959年),河北邢臺人。他相貌偉岸,精通騎射,粗通文墨,性格內向,是皇后柴氏的內侄,郭威很喜歡他,把他收為養子,並繼承了皇位。繼位後,柴榮滿懷雄心壯志,大力改革,成績卓著。軍事上:嚴明軍紀,賞罰分明,裁汰老弱,募天下壯士,軍隊精壯。政治上:嚴禁貪汙,懲治失職的官員。
  • 柴榮作為一代明君,為啥不提防趙匡胤造反,只能說柴榮看走了眼
    五代十國是中國歷史上篡位最嚴重的一個亂世,皇帝的位置都是大臣篡來的,後周最為五代時期最後一個中原政權,後周的皇帝柴榮深知不處理好臣子,自己的後代也守不住這創下的基業。柴榮臨死的時候,也作出一系列措施防止自己手底下的大臣篡位,但是柴榮剛死不到一年,大周的天下就變成了大宋的天下,那麼柴榮死之前就沒有防備趙匡胤嗎?
  • 後周太祖郭威,為何要傳位給柴榮一個外姓人?
    因為父死子繼或兄終弟及這兩種皇位繼承方式在他這裡都行不通的,當時他已經沒有兒子或者兄弟來繼承皇位,只能選擇養子柴榮。後周太祖郭威,小名郭雀兒,乃是五代十國時期的風雲人物,五代中後周的開國之君。其一生堪稱傳奇!郭威小時候很慘,父母早亡,由姨母撫養成人!成人之後,參軍入伍,憑藉著一身武藝在軍中逐漸混出了點名堂。
  • 「五代第一明君」柴榮為什麼39歲就突然離世?有什麼貓膩嗎?
    後周世宗柴榮(921年-959年),是五代時期後周皇帝,在位六年。邢州堯山柴家莊(今河北省邢臺市隆堯縣)人,祖父柴翁、父柴守禮是當地望族,從小在姑丈郭威家長大,因謹慎篤厚被郭威收為養子,年輕時曾隨商人頡跌氏在江陵販茶,對社會積弊有所體驗。史載其「器貌英奇,善騎射,略通書史黃老,性沉重寡言」。
  • 如果給周世宗柴榮30年時間,能建立像漢唐一樣的大一統王朝嗎?
    關於周世宗柴榮的早逝,很多人認為,剛則易折。縱觀柴榮的一生,無論多麼艱難的挑戰、兇險的處境,卻從未妥協、從不屈服,剛儔無雙、遇強更強正是他一生的信條,難道真的是因為剛則易折,不能休養生息,暫停腳步嗎?公元954年,周世宗繼位的第一年頭,便面臨北漢的挑戰,當時的北漢具有遼國的幫助,柴榮則是養子登基、國內軍政不穩,這是柴榮稱帝後遇到的第一次挑戰,也是他人生最為兇險的挑戰。
  • 趙匡胤黃袍加身後,柴榮的7個兒子下場如何?
    在這種歷史背景下,手握軍事大權的趙匡胤發起陳橋兵變,在眾人的擁護下「黃袍加身」,奪取了後周江山,建立北宋王朝。歷代帝王對待前朝皇室遺留者,向來方式不一,有「趕盡殺絕」以絕後患的,有分官賞銀以求安穩的,那麼,趙匡胤是如何對待後周世宗柴榮的家人呢?
  • 趙匡胤曾在皇宮發現柴榮幼子,群臣勸他斬草除根,駁回!
    他從前深受郭威、柴榮父子的信賴,十餘年間被委以重任,直到柴榮英年早逝,契丹和北漢聯軍來勢洶洶,才發動陳橋兵變,可以算作是時勢造英雄。若非如此,趙匡胤應該還是忠心耿耿的臣子。柴榮是郭威養子,本人極有才華,登基六年間勵精圖治,有著統一天下、為百姓開太平盛世的雄心壯志,被後世史學家稱為「神武雄略,乃一代之英主也!」
  • 趙匡胤和柴榮,就「一丟丟」的差距,卻永遠無法超越
    要說趙匡胤這個人,我不得不佩服,雖然他是靠兵變奪來的政權,但從後來看,他還是有治國平天下的真本事的,絕不是投機取巧。很多人把宋朝「積貧積弱」的後果歸咎到趙匡胤制定的「重文輕武」政策上,其實,這真是冤枉他了。太祖說:我只是想讓社會恢復到正常的秩序,我可沒讓咱們的士兵都去下苦力、當炮灰。事實上,趙匡胤時期的宋軍是非常強大的,是從宋太宗開始,宋軍才開始每況愈下的。這說明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