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慶商店遭受兵禍最嚴重的還是1938年日軍佔領安慶時的轟炸、搶劫和屠殺。
為了迅速佔領武漢,推翻國民黨政府,安慶成為日軍的必攻之地。1938年5月29日,日軍下達攻擊安慶的命令,日軍侵佔安慶主要用飛機和軍艦轟炸炮擊沿江軍事目標以及民房,沿江商店、住房一半以上被炸毀。進城後,大肆燒殺。
安慶較為繁榮的街道——西門正街被戰火焚毀,在日軍進入城區前,城區市民紛紛逃亡,十室九空,而一些不法分子趁機搶劫商店、住戶,城內一片狼藉。日軍進城時,屠殺百姓達200餘名。之後安慶被日軍控制七年多,從各個方面控制了安慶城區。政治上,推行「以華治華」的政策,通過各種為政府機構來建立為政權。首先通過收羅漢奸組織了「維持會」,招安順民,恢復市場秩序,籌辦軍隊給養等等。
1939年2月,成立了懷寧縣公署,1940年改為汪記懷寧縣政府,其下設立四科,另有警務、稅務、勞工、教育、電話等局。軍事上,除佔領安慶城區外,周邊重要鄉鎮如華陽、望江、樅陽、貴池等地都相繼被日軍佔領。
除了正規部隊外,收編流邁的軍隊組成第一方面軍獨步兵第十一團。這些軍隊多次進行掃蕩,對社會發展造成嚴重阻礙。經濟上,日軍積極推行「以戰養戰」的策略。成立「中日協統委員會」,開設數十家日本洋行,控制安慶市場;發行大量軍用票和聯銀券,用來搶購軍需品,如糧食、土特產、軍事工業原料等,但隨著戰爭的不斷擴大,為了獲得更多的物資,日軍通過濫發這些票券來達到目的,造成通貨膨脹,對市場經濟造成了嚴重的傷害。
並且,為了控制當地人民以及抗日活動,日軍嚴格控制經濟命脈,對人民日常必需品實行軍事管控,對食鹽、西藥、布匹、紙張、五洋百貨等物資進行封鎖禁運。文化上,與其他佔領區一樣,實行奴化教育。設立「宣撫班」、「安慶新報」、「安慶大民會」等文化機構來宣傳和教育。對普通學校和各類文化機構安插日本人士,以日語教員或顧問的身份監視和幹涉這些地方,尤其重視對兒童的奴化教育。
1914年到1938年淪陷之前的安慶得到了一定的發展,也是解放前安慶工商業者的「黃金時代」,但是被抗日戰爭所中斷:日軍進攻安慶前,大量工商業者關歇廠店,丟棄財務,流亡後方或鄉下;日軍進攻安慶時,轟炸造成了沿江商店和民房半數以上被毀,進城後大肆搶劫屠殺,被殺百姓數不勝數,並且偽憲兵隊為了完成日軍的「中國軍」名額和討好日軍獲得更多的利益,時常誣陷普通民眾,以作充數,濫殺無辜。而直到抗戰勝利之前,安慶工商業的命脈,全操縱在日軍特務機關和日本洋行之手,對糧食、食鹽、布匹等日需品,控制的極為嚴格,不許國人擅自經營。這個時期的安慶城市發展幾乎是停滯的,除了日本軍隊掌握的企事業發展外,正常的社會發展和秩序都處於極其不正常的狀態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