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老人親歷南京大屠殺:跪下磕頭才保住命

2020-11-28 人民網

昨天是南京大屠殺80周年紀念日,也是第四個國家公祭日。全國多地舉行悼念活動,其中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舉行國家公祭儀式。

曾在地窖中躲過殺戮,當時長沙年紀最大的南京大屠殺倖存者戎瑞霞去年離世。著名旅美畫家李自健曾登門拜訪戎瑞霞,並以其為原型創作了一幅油畫《憶》,被李自健列為其祖母系列作品中最重要的一幅,如今河西的李自健美術館裡,《憶》緊挨著懸在那幅最著名的《南京大屠殺》旁邊。80年前的今天,是戎瑞霞黑色記憶的起點……

2014年12月10日,長沙市雨花區社會福利中心,戎瑞霞回憶起往事,鼻翼輕顫。李健攝

人物

戎瑞霞,南京大屠殺親歷者。曾是長沙年紀最大的南京大屠殺倖存者

1937年12月,日寇攻陷南京,懷孕的她和家人在地窖中躲過屠殺。

長沙是戎瑞霞的第二故鄉。1947年,她隨丈夫到湖南定居,膝下3女。

2016年11月27日凌晨,長沙市雨花區社會福利中心五樓護理房裡,戎瑞霞在她101歲生日的這天凌晨過世了。

(↓↓↓戎瑞霞生前採訪。來源:三湘都市報2014年)

日寇的鐵蹄蹬碎城門時,狼煙四起,恐懼如狂風般向她襲來。

「怕!怎麼不怕?他們一來,我們都要躲起來。」老人的門牙早已脫落,回憶往事情緒激動時,她的眉毛擰成一團,舌尖在微張的嘴裡抖動,許久才說出話來。

「好多鄰居都被殺咯!我哥也差點被殺了。」即便77年過去,她昔日的疼痛仿佛仍未癒合。

家庭離散

白髮,皺紋,背微駝,老人對故鄉南京的回憶,在煙霧中開始。

12月10日,長沙市雨花區社會福利中心,戎瑞霞並未和平日一樣上桌打麻將。簡單整潔的小房間裡,她邁著緩慢卻沉穩的步子,打開抽屜,拿出一根煙,點上。

「都說我能活這麼大歲數很好。哪裡好?經過這麼多事,我就想隨老公一起走了。」她深吸一口,煙霧升起,往事開閘。

戎瑞霞出生於南京貧苦人家,家中姐妹三人,她排第二,「姐姐嫁到了安徽,我嫁在本地,妹妹嫁得離我夫家不遠。」

1937年,日寇攻入南京。那年戎瑞霞22歲,和丈夫結婚4年,肚裡正懷著第一個孩子,住在新街口程閣老巷。

戎瑞霞說,父親叫「戎正聲」(音),畢業於黃埔軍校。

「當時,聽說日本人進城了就要殺光全城的人,尤其是殺男人,好多人都搬走了,我老公也走了。」戎瑞霞回憶,當時丈夫是司機,為公家開車。日軍攻入南京前,「公家人」撤至湖南,丈夫也一併撤退入湘。

「公家的人也要我一起走,但家裡一屋子人要照顧,有我老公的奶奶、老母親、哥嫂,也有侄兒、侄女,我還懷著毛毛,走不得。」戎瑞霞被迫和丈夫分開。

離散的不僅是戎瑞霞一家。當時,路上的行人都步履匆忙,城北的居民往城南搬,城裡的往鄉下搬,或索性全家遷往外省。日本人攻入南京城後進行大屠殺的那段時間,戎瑞霞和自家姐妹失去了聯繫。

這場分別,直到十年之後才在湖南重逢。

黑暗地窖

「那時,很多人說日本人進城了就會殺人屠城,我們都要想辦法躲起來。」日軍攻進城前,戎瑞霞和家人就已藏身在自家的地窖裡。

戎瑞霞回憶,上個世紀初,南京居民的住房底下一般都有一個地窖,大概1米多高,用來儲存雜物。「人在裡面是不能站起來的,但可以坐著,也能爬。」

地窖很黑,也很潮溼。為不被日本人發現,地窖的出口處被戎瑞霞家人用爛簸箕、稻草等破爛的東西掩飾起來。戎瑞霞回憶,為了保命,那時全家人白天都在地窖裡或坐或躺,除了必要的對話外,通常保持沉默。「肚子餓了,我老公的娭毑就會一個人爬上去做飯,做好後我們再爬上房去吃。」

一般情況下,家人們並不會安安心心地吃上一頓飯,「總要聽著街上的動靜,一有聲音,馬上放下碗筷進到地窖裡。」

日本人進城,大屠殺隨之開始。

那段日子,戎瑞霞和家人也一直躲在地窖裡,不敢上街。等天黑了,才爬上房間睡覺,「蠟燭都不敢點」 。

地窖並不安全,驚險時常發生。一天,幾個日本人走進戎瑞霞家中,沒發現人影。

「他們也曉得我們都有地窖,所以只要看到地板上有洞,就用槍上的刺刀刺進去。」戎瑞霞和家人聽見腳步聲,嚇得縮成一團,大氣都不敢出。隨之而來的是刺刀的一通亂刺。她拖著日益沉重的身子,和家人一起四處亂爬,躲避刺刀。

「身體不方便也沒得辦法,得活命。」幸運的是,刺刀並未刺傷人,戎瑞霞和家人躲過一劫。聽著漸行漸遠的腳步聲,戎瑞霞狠勁地吸了幾口氣。

摸繭殺人

戎瑞霞曾天天祈禱「鬼子進城」只是傳言。不久後,炮彈聲漸近,噩夢降臨。1937年12月,日本人拿著刺槍進了城。

「日本人把人抓去,看手上有沒有老繭,有就是抓過槍的;看腦殼上有沒有箍印,有就是戴過軍帽的,殺了好多人喲。」 戎瑞霞回憶。她丈夫的哥哥也差點死在日本人的刺刀下。

「他們把大哥抓去,摸他的手,說有老繭,就說他當過兵,要殺他。」戎瑞霞回憶,娭毑不斷給日本人磕頭, 「腦殼都磕出血了,才把人救下。」

但很多人因繭被殺。「鄰居也被殺了,多得很。」戎瑞霞不去看,也不敢去看。但「又有人被殺了」的消息,常傳入耳朵。

即便藏在地窖的時日多,戎瑞霞也難免需要上街。以往,她都會精心打扮一番,「抹胭脂,塗些口紅,穿件漂亮襖子,這是過去時興的打扮。」

日本人來後,戎瑞霞出門都不敢打扮,總低著頭,走得飛快,不在外多停留。

戎瑞霞的小女兒汪珍珠曾多次聽母親提及當時的場景。「那時日本人奸淫擄掠,無惡不作。女的一般要裝成男人,要麼把頭髮剪短,要麼盤起來塞進帽子裡,臉上抹些鍋灰,襖子穿大一點,不讓日本人發現她們是『花姑娘』。」

磕頭保命

大屠殺後幾個月,日本人開始「安民」。

為生計,戎瑞霞家人在自家門前支起一個小煙攤,賣些香菸、白砂糖等物品。

日本人卻不斷上門。「他們什麼都不管,用槍託子一把將煙攤子掀翻,又把家裡看上眼的東西都拿走,『哐哐哐』,不要的都砸碎,看不慣就打人。」眼瞅著情形越來越不對頭,戎瑞霞和家人哆嗦著身子,跪下來磕頭,才能保住命。

隨後,日本人在南京開辦了一家被服廠,戎瑞霞生下大女兒後,被迫到被服廠工作,「一個月領30斤糧。」

再過了八九年,戎瑞霞和大女兒被丈夫接到湖南一起生活。她一直懷念著南京昔日的熱鬧和繁榮,「新街口熱鬧得很,各種大戲園子,好多人在賣東西。」她微撅起嘴巴,眼裡透出一股子光彩,「幾十年了,不曉得那裡是什麼光景咯。」

戎瑞霞的外孫女曾留學日本,這曾激怒老人,她一度不同意外孫女出行。「她受過日本人的苦,自然不願意孫女去留學。」汪珍珠解釋。

「說真的,有些恨,人是無法放下的。」戎瑞霞搖了搖頭,此後,再不言語。

101歲生日當天離世

在史海中浮沉了整整一個世紀後,長沙年紀最大的南京大屠殺倖存者戎瑞霞,2016年11月27日,在她101歲生日的這天凌晨過世了。與百歲生日時盛大的宴會相比,老人的辭別簡單又寧靜,宛如貫穿她一生的處世風格。

2016年9月中旬,戎瑞霞摔了一跤後被趕來的子女送往醫院,隨後身體一天一天惡化。

2016年11月27日凌晨4點,還沒等到每隔一個小時就會響的鬧鐘提醒,躺在母親一旁的汪珠珍自己醒了過來。她一手捏緊母親,一邊將臉貼近母親感受體溫的變化,這時,她發現母親眼睛微張了一些,心裡咯噔吃了一驚。凌晨5點,痛卻沒有吭一聲、只會對護理人員說「謝謝」的戎瑞霞,安靜地離開了這個世界。

2016年11月29日中午,從殯儀館接回母親的骨灰後,一家人聚圍成兩桌談起工作聊到生活,再論到這位世紀老人「平凡而偉大」的一生,兵荒馬亂的歲月在菜餚蒸騰的熱氣中漸漸消逝。(據三湘都市報)

(責編:羅帥、曾璐)

相關焦點

  • 河南農村90歲老人過生日,親人跪下給他磕頭,兒孫滿堂太幸福了!
    河南農村90歲老人過生日,親人跪下給他磕頭,兒孫滿堂太幸福了!#農村#來自河南安陽的路帥帥,給攝影師發來了一些照片,照片是前段時間拍的,當時是他的爺爺過生日,他和親戚拍攝的照片。路帥帥說,老人身體好,他們和親戚朋友特別的開心,一直盼著爺爺90歲生日這一天,大家能夠湊到一起,熱熱鬧鬧給爺爺辦一下。照片中間帶著生日帽子,繫著紅圍巾的老人,就是老爺爺。最左邊的小夥子,就是路帥帥。路帥帥說,他們在當地算是一個大戶人家了,親戚也很多。「我大伯家兩個兒子一個女兒,兩個孫子兩個孫女,一個外甥。我二伯家一個兒子,兩個女兒,三個外甥女,一個外甥。
  • 日本質疑南京大屠殺死亡人數 事實是數字少算了
    1937年12月13日,侵華日軍侵入當時的中國首都南京,實施長達40多天滅絕人性的大屠殺,30萬生靈慘遭殺戮。對於這樣的表述,幾乎每一個中國人都耳熟能詳,你可以忘記戰爭史上的無數次屠城事件,卻無法不對來自外族的滅絕式屠殺痛心疾首。
  • 七七事變爆發76周年 南京新認定10位大屠殺倖存者
    昨天,共有10位老人獲得南京大屠殺倖存者證書,最大的93歲,最小的76歲,「他們每個人的親身經歷都是最好的歷史教科書,都將永久性地成為館藏展覽。」據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館長朱成山介紹,南京大屠殺倖存者是歷史的「活人證」,但隨著時間的推移,近年來不少老人相繼去世,目前在世的不到200人,平均年齡超過80歲,大多數年邁多病。
  • 兩名青年冒死保存「南京大屠殺」證據,劊子手才得以被正義宣判
    小編帶你了解更多歷史故事 1937年12月13日, 日本法西斯佔領了國民政府首都南京, 在華中方面軍司令官松井石根和第6師團師團長谷壽夫等窮兇極惡的日本法西斯分子指揮下, 全副武裝的日軍對我手無寸鐵的南京軍民進行了長達6周慘絕人寰的大屠殺, 共計殺害我中國同胞30餘萬人,史稱「南京大屠殺」。
  • 但請記住,今天不是「南京大屠殺紀念日」!
    現在很多人會說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殺紀念日」但小編要糾正他們:「不對,今天不是南京大屠殺紀念日。」「今天是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日。」這些老人是南京大屠殺的倖存者也是這場曠世暴行的見證者如今這個群體的人數越來越少但是他們代表的歷史在我們的心中越來越清晰紀念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
  • 南京大屠殺是哪一年發生的?2019年南京大屠殺幾周年
    南京大屠殺是哪一年發生的?2019年南京大屠殺幾周年  南京大屠殺(Nanjing Massacre)指1931至1945年中國抗日戰爭期間,中華民國在南京保衛戰中失利、首都南京於1937年12月13日淪陷後,在華中派遣軍司令松井石根和第6師團長谷壽夫指揮下,侵華日軍於南京及附近地區進行長達6周的有組織、有計劃、有預謀的大屠殺和姦淫、放火、搶劫等血腥暴行。
  • 日本史學界如何看南京大屠殺
    ②南京大屠殺由此廣為人知。…[詳細]戰後,國民政府曾設專門機構調查大屠殺,蔣親自呼籲民眾配合抗戰勝利後,國民政府曾命各收復區調查「歷年遭受敵人屠殺案件」及因日軍暴行而死傷的人口。具體到「南京大屠殺」,當局先後成立了三個專門的調查機構。
  • 南京大屠殺倖存者謝桂英:劫後重生的她和日本教師有段暖心情誼
    九旬高齡的謝桂英,說起南京大屠殺會哭,說起這些年來與日本友人松岡環的情誼也會抹眼淚。 泱波 攝(從「九十後」到「九零後」 和平之聲歷久彌堅)南京大屠殺倖存者謝桂英:劫後重生的她和日本教師有段暖心情誼中新網南京12月11日電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最嚴重的時候,松岡環老師給我們寄了一批口罩,給我的那包上還仔細寫上了我的名字。」九旬高齡的謝桂英,說起南京大屠殺會哭,說起這些年來與日本友人松岡環的情誼也會抹眼淚。
  • 南京大屠殺已過去83年,為什麼我們必須年復一年地祭奠?
    下面這張照片就拍攝自靖國神社,他們把「南京大屠殺」稱之為「南京事件」。「中日關係應該是由歷史和現在構成的,南京大屠殺應該是歷史中最重要的一部分。」一個曾給他國帶來血腥苦難的國家,如果想繼續前行,就必須認真對待和正視歷史。2015年10月9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宣布,中國申報的南京大屠殺檔案被列入《世界記憶遺產名錄》,該結果引起日本的強烈不滿。
  • 拜年磕頭的講究磕幾個 臨沂拜年需要磕頭的注意了
    每年春節拜年都是非常重要的一項活動,不少網友苦惱的是拜年還要磕頭。的確,對現在很多年輕人來說磕頭有些為難,而在我們臨沂農村,很多地方還是有著磕頭拜年習俗的。   其實磕頭也只是一種隆重的拜年方式,入鄉隨俗向長者致敬沒有什麼的,如果糾結違背當地的禮儀反而不好看,當然現在和以前也不一樣,如果不是那麼講究,磕不磕也要分情況。   出去磕頭一般是一大家子人一塊,年長的、輩分高的在前面,小輩兒的在後面。也有的地方是是男子一幫、女子一幫,好友一幫。也有的老人說,媳婦要磕頭,閨女不用磕頭。
  • 1957年教材已現「南京大屠殺」 現在中小學都學
    熱帖  以前教科書中沒有「南京大屠殺」?  昨天,被眾多網站轉載的《曾「消失」的南京大屠殺》稱,南京師範大學歷史系教授經盛鴻也經歷了沒有南京大屠殺的歷史教育。  昨天,他透露,在他的印象中,1979年前大陸歷史課本中,沒有關於「南京大屠殺」的任何記載,「比如1958年版《中學歷史教師手冊》『中外歷史大事年表』中,1937年內容只有『日軍侵佔上海,國民政府遷都重慶』簡單記述,全然不提『南京大屠殺』……直至1979年版中學歷史書中,『南京大屠殺』一詞才首次列出。」
  • 南京大屠殺80周年:拉貝和羅森後人「再回首」
    原標題 南京大屠殺80周年:拉貝和羅森後人「再回首」  約翰·拉貝,《拉貝日記》的作者;喬治·羅森,「羅森報告」或「羅森檔案」的撰寫人。  兩位德國人,見證南京大屠殺,一些場合被稱作「南京好人」。
  • 南京大屠殺發生後,他從南京帶走10壇血土,多年後才知歹毒用意
    最直接的震撼是南京大屠殺期間美國記者的報導,「隨著日本佔領下關,發生了國防軍的大規模屠殺,屍體被混入沙袋,堆積起來,形成一座6英尺高的小山。」南京大屠殺發生後,國際上一片罵聲,日本政府則悄悄召回松井石根擔任內閣成員。松井石根離開南京時,從南京大興鎮帶走了十壇血(混合了中國人的血)。他想要什麼?在東京以南的靜岡縣伊豆山,有一座觀音廟,名為「興亞觀音院」,裡面有一尊觀音。
  • 1937南京記憶:80年前,一位民國警察的經歷令人心碎
    1937南京大屠殺是近代史上最慘痛的一場浩劫,數萬侵華日軍在古老的南京城內進行了長達六周的大屠殺,我30多萬同胞在這場浩劫中殉難,日軍在古老的南京城門外,在長江江畔製造了多起喪盡天良的大屠殺,成千上萬的俘虜!無辜平民倒在了血泊之中,曾經美麗繁華的南京城變成了日軍發洩獸行的醜惡場所。
  • 南京大屠殺紀念日:12月13日,我們永遠不會忘記
    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殺紀念日,這一天我們永遠不會忘記,不管日本會否承認這一次大屠殺,毋庸置疑,這一天始終提醒著我們勿忘國恥。1937年12月13日,侵華日軍在蓄謀已久下給南京市民帶來了一場長達六周的災難,他們在這裡屠殺,姦淫,搶劫,讓南京市民處於恐懼當中。
  • 南京大屠殺國家公祭日反映國家敬畏平民生命
    原標題:南京大屠殺國家公祭日反映國家敬畏平民生命 明天迎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 黨和國家領導人將出席公祭儀式 今年12月13日是首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當天上午,黨和國家領導人將出席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舉行的國家公祭儀式。
  • 國家公祭南京大屠殺的意義:銘記伸張正義之艱難
    1937年12月13日,侵華日軍攻陷南京城,在華中方面軍司令官松井石根和第6師團師團長谷壽夫等人的指揮下,日軍在南京對中國戰俘和居民進行了長達6周慘絕人寰的大屠殺,30餘萬無辜的中國人死於日軍的屠刀之下。這樣滔天罪行和暴行當然每個直接犯罪者都負有法律和道德的責任。然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在認定南京大屠殺的罪惡事實和懲治有關罪犯方面卻歷經曲折,至今餘波不斷。
  • 南京,曾經的民國夢,中國四大古都之一。82年前遭受大屠殺的噩夢
    雞鳴寺是南京最古老的梵剎之一,位於南京市玄武區雞籠山東麓山阜上,又稱古雞鳴寺,始建於晉朝,有「南朝四百八十寺」之首的美譽。入寺送香三柱,佛教氣息濃厚,據說求姻緣也很是靈驗。順著櫻花大道一路走去,可至雞鳴寺附近保存最完整的明城牆。城牆之後,正是聞名於世的玄武湖。老門東是南京古色古香的一片建築群,燒餅、糖人、風箏……感受著南京傳統的居民生活的同時,能在這吃到幾乎所有的南京特色小吃。
  • 八旬老人棺材本被盜含恨離世 竊賊墳前磕頭謝罪
    八旬老人棺材本被盜含恨離世 竊賊墳前磕頭謝罪   河南兩名盜賊竄至竹山縣,將一名老人的2萬多元「棺材本」盜走,老人一病不起,含恨離世。
  • 南京大屠殺公祭儀式時間幾月幾日 2019年國家公祭日多少周年
    南京大屠殺公祭儀式哪一天開始?2019年國家公祭日多少周年?近日,南京市人民政府官網發布《關於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儀式有關事項的通告》。通告稱,2019年12月13日上午將舉行國家公祭儀式活動。2019南京大屠殺公祭儀式時間及活動安排  通告指出,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