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的石壁牆上,用中英日等多國文字鐫刻著「遇難者300000」,它向世人昭示日本侵略者的罪惡,也讓國人銘記曾經遭受的屈辱與傷痛。
然而,這場浩劫發生之後的八十年裡,不斷有人以種種「理由」質疑死難者是否達到30萬之多。特別是日本右翼勢力,他們通過所謂的「精確考證」,提出20萬人、10萬人、5萬人、3萬人乃至3000人、47人等結論。
誠然,死難者數字的消長並不會影響對日軍罪惡行徑的定性;但是,這種質疑行為的根本意圖是,企圖以人數的「不精確」和「不客觀」,來證明事實認定的「不精確」和「不客觀」,進而將南京大屠殺由客觀事實定義為被害者主觀建構的「被害記憶」,從而否定大屠殺事實的存在。
因此,對南京大屠殺死難者人數的捍衛,不僅關乎歷史事實,更關乎民族尊嚴。
1937年12月13日,侵華日軍侵入當時的中國首都南京,實施長達40多天滅絕人性的大屠殺,30萬生靈慘遭殺戮。對於這樣的表述,幾乎每一個中國人都耳熟能詳,你可以忘記戰爭史上的無數次屠城事件,卻無法不對來自外族的滅絕式屠殺痛心疾首。
一國之首都,數十萬血肉百姓被有計劃地屠殺。那些天,侵華日軍把南京城變成了大地上不設圍牆的「奧斯維辛」。
但南京大屠殺到底死了多少中國人?
中國政府公布的南京大屠殺死亡人數是30萬人,日本作家村上春樹卻在新書《刺殺騎士團長》裡說是40萬,村上幹嘛還要在中國官方公布的死亡人數上面增加10萬?
那麼,南京大屠殺的死亡人數到底是10萬、30萬還是40萬?這些死亡人數是怎麼統計出來的?村上春樹的40萬到底靠不靠譜?
具體數字為何難統計
日本人不會每殺一個人就登記造冊,最終匯總成為一個南京屠殺總死亡人數數據(這是在給自己的罪行留證據,日本人肯定不會這麼做)。中國軍民當時處於束手就擒狀態,官僚行政體系崩潰,同樣沒有辦法直接統計被屠殺的同胞人數。
這麼一來就麻煩了,關於南京大屠殺沒有一個直接的統計數據說明總體的死亡人數。後來的調查統計只能通過一些親歷者的描述、估計以及間接證據,去推測總體的死亡人數。
這些親歷者靠譜嗎?基於個人的見聞估算的數字,只是盲人摸象,嚴重受制於本人的認識局限。一個生活在南京城鼓樓地區的居民,能見到的不過是周邊幾百米範圍內的屠殺情況,他沒法掌握整個南京城的情況。
報紙上的零星報導無法提供統計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