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質疑南京大屠殺死亡人數 事實是數字少算了

2021-01-13 中華網

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的石壁牆上,用中英日等多國文字鐫刻著「遇難者300000」,它向世人昭示日本侵略者的罪惡,也讓國人銘記曾經遭受的屈辱與傷痛。

然而,這場浩劫發生之後的八十年裡,不斷有人以種種「理由」質疑死難者是否達到30萬之多。特別是日本右翼勢力,他們通過所謂的「精確考證」,提出20萬人、10萬人、5萬人、3萬人乃至3000人、47人等結論。

誠然,死難者數字的消長並不會影響對日軍罪惡行徑的定性;但是,這種質疑行為的根本意圖是,企圖以人數的「不精確」和「不客觀」,來證明事實認定的「不精確」和「不客觀」,進而將南京大屠殺由客觀事實定義為被害者主觀建構的「被害記憶」,從而否定大屠殺事實的存在。

因此,對南京大屠殺死難者人數的捍衛,不僅關乎歷史事實,更關乎民族尊嚴。

1937年12月13日,侵華日軍侵入當時的中國首都南京,實施長達40多天滅絕人性的大屠殺,30萬生靈慘遭殺戮。對於這樣的表述,幾乎每一個中國人都耳熟能詳,你可以忘記戰爭史上的無數次屠城事件,卻無法不對來自外族的滅絕式屠殺痛心疾首。

一國之首都,數十萬血肉百姓被有計劃地屠殺。那些天,侵華日軍把南京城變成了大地上不設圍牆的「奧斯維辛」。

但南京大屠殺到底死了多少中國人?

中國政府公布的南京大屠殺死亡人數是30萬人,日本作家村上春樹卻在新書《刺殺騎士團長》裡說是40萬,村上幹嘛還要在中國官方公布的死亡人數上面增加10萬?

那麼,南京大屠殺的死亡人數到底是10萬、30萬還是40萬?這些死亡人數是怎麼統計出來的?村上春樹的40萬到底靠不靠譜?

具體數字為何難統計

日本人不會每殺一個人就登記造冊,最終匯總成為一個南京屠殺總死亡人數數據(這是在給自己的罪行留證據,日本人肯定不會這麼做)。中國軍民當時處於束手就擒狀態,官僚行政體系崩潰,同樣沒有辦法直接統計被屠殺的同胞人數。

這麼一來就麻煩了,關於南京大屠殺沒有一個直接的統計數據說明總體的死亡人數。後來的調查統計只能通過一些親歷者的描述、估計以及間接證據,去推測總體的死亡人數。

這些親歷者靠譜嗎?基於個人的見聞估算的數字,只是盲人摸象,嚴重受制於本人的認識局限。一個生活在南京城鼓樓地區的居民,能見到的不過是周邊幾百米範圍內的屠殺情況,他沒法掌握整個南京城的情況。

報紙上的零星報導無法提供統計數據

相關焦點

  • 日本史學界如何看南京大屠殺
    最典型的案例,莫過於將曾救助難民的歐美友人,指責為「美國鬼子點名,日本鬼子執行」,如金陵大學教授貝德士,即被指「參與了當時南京的大屠殺。據他回憶,「可以說我一直在南京求學,但我們的老師從來不講南京大屠殺,教科書也不提,任何中國近現代史的書籍都不提。」⑤及至1982年,日本發生篡改教科書事件,稱南京大屠殺發生的原因是「中國軍隊的頑強抵抗」。
  • 南京大屠殺已過去83年,為什麼我們必須年復一年地祭奠?
    日本官方,至今仍在試圖扭曲真相。在日本的靖國神社,不僅供奉著侵華戰爭中罪行累累的甲級戰犯,甚至還歪曲歷史,美化日軍的罪行。下面這張照片就拍攝自靖國神社,他們把「南京大屠殺」稱之為「南京事件」。日本外務省對此表示「極為遺憾」,並通過駐華大使館向中國外交部提出抗議。日方質疑中國提供檔案材料的真實性,他們不僅主張中國提交的照片「並非南京大屠殺的照片」,還否認遇難人數超過30萬人。
  • 國家公祭南京大屠殺的意義:銘記伸張正義之艱難
    1937年12月13日,侵華日軍攻陷南京城,在華中方面軍司令官松井石根和第6師團師團長谷壽夫等人的指揮下,日軍在南京對中國戰俘和居民進行了長達6周慘絕人寰的大屠殺,30餘萬無辜的中國人死於日軍的屠刀之下。這樣滔天罪行和暴行當然每個直接犯罪者都負有法律和道德的責任。然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在認定南京大屠殺的罪惡事實和懲治有關罪犯方面卻歷經曲折,至今餘波不斷。
  • 南京大屠殺紀念日:12月13日,我們永遠不會忘記
    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殺紀念日,這一天我們永遠不會忘記,不管日本會否承認這一次大屠殺,毋庸置疑,這一天始終提醒著我們勿忘國恥。1937年12月13日,侵華日軍在蓄謀已久下給南京市民帶來了一場長達六周的災難,他們在這裡屠殺,姦淫,搶劫,讓南京市民處於恐懼當中。
  • 1957年教材已現「南京大屠殺」 現在中小學都學
    1963-1968年,經盛鴻就讀於南京大學哲學系,上世紀70年代末,他入南京大學歷史系讀中國近現代史研究生,是文革後最早的一批研究生,「可以說我一直在南京求學,但我們的老師從來不講南京大屠殺,教科書也不提,任何中國近現代史的書籍都不提。」  質疑  網友找出當年課本:有這段歷史!
  • 南京大屠殺是哪一年發生的?2019年南京大屠殺幾周年
    南京大屠殺是哪一年發生的?2019年南京大屠殺幾周年  南京大屠殺(Nanjing Massacre)指1931至1945年中國抗日戰爭期間,中華民國在南京保衛戰中失利、首都南京於1937年12月13日淪陷後,在華中派遣軍司令松井石根和第6師團長谷壽夫指揮下,侵華日軍於南京及附近地區進行長達6周的有組織、有計劃、有預謀的大屠殺和姦淫、放火、搶劫等血腥暴行。
  • 日本擔心什麼?日媒炒作「南京大屠殺紀念日,中俄展現團結」
    撰文:小王近期,日本媒體報導了一篇文章,內容有關於中俄兩國在南京大屠殺日展現團結的話題。而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殺83周年紀念日,回顧一下歷史可知,南京大屠殺反映了日本侵華的事實。在這場南京大屠殺的哀悼活動中,俄羅斯駐華特命大使傑尼索夫也出席了該活動,並他還熱切地表示:「俄中兩國都熱愛和平,同時也是在二戰中遭受最多磨難的兩個國家。」隨後傑尼索夫還提及中國領導人提過的口號「不忘初心」,兩國政府的做法似乎在共同警告日本。因此作為俄駐華大使的傑尼索夫前來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不是一時興起,而是在特殊的節日表達兩國人民之間同樣的心情。
  • 但請記住,今天不是「南京大屠殺紀念日」!
    現在很多人會說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殺紀念日」但小編要糾正他們:「不對,今天不是南京大屠殺紀念日。」「今天是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日。」這些老人是南京大屠殺的倖存者也是這場曠世暴行的見證者如今這個群體的人數越來越少但是他們代表的歷史在我們的心中越來越清晰紀念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
  • 南京大屠殺倖存者謝桂英:劫後重生的她和日本教師有段暖心情誼
    九旬高齡的謝桂英,說起南京大屠殺會哭,說起這些年來與日本友人松岡環的情誼也會抹眼淚。 泱波 攝(從「九十後」到「九零後」 和平之聲歷久彌堅)南京大屠殺倖存者謝桂英:劫後重生的她和日本教師有段暖心情誼中新網南京12月11日電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最嚴重的時候,松岡環老師給我們寄了一批口罩,給我的那包上還仔細寫上了我的名字。」九旬高齡的謝桂英,說起南京大屠殺會哭,說起這些年來與日本友人松岡環的情誼也會抹眼淚。
  • 1937年12月13日 南京大屠殺紀念日
    1937年12月13日,侵華日軍華中派遣軍司令松井石根統率上海派遣軍和第10軍,侵佔南京後,立即對手無寸鐵的南京市民以及放下武器的被俘中國軍人,實施血腥大屠殺,時間持續6個星期之久。南京大屠殺事件,是日本帝國主義在侵華戰爭期間製造的一起慘絕人寰的暴行,是日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所犯下的無數暴行的最集中、最突出的一例;是震驚中外的特大慘案。日軍在這次屠殺中,其屠殺規模之大,受害人數之多,實為人類歷史所罕見。我被俘軍民遭日軍集體屠殺有單耀亭等19萬餘人,零散屠殺屍體經慈善團體掩埋的有劉廣松等15萬多具,被害總數達30萬以上。
  • 南京,曾經的民國夢,中國四大古都之一。82年前遭受大屠殺的噩夢
    南京大屠殺紀念館但是,還有一處地方是千千萬萬的人都難以忘懷的地方,那就是——南京大屠殺紀念館。其選址於南京大屠殺江東門集體屠殺遺址及遇難者叢葬地,是為銘記侵華日軍攻佔南京後製造的慘無人道的南京大屠殺的暴行,是中國唯一一座有關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的專史陳列館,也是國家公祭日主辦地。
  • 七七事變爆發76周年 南京新認定10位大屠殺倖存者
    昨天,共有10位老人獲得南京大屠殺倖存者證書,最大的93歲,最小的76歲,「他們每個人的親身經歷都是最好的歷史教科書,都將永久性地成為館藏展覽。」據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館長朱成山介紹,南京大屠殺倖存者是歷史的「活人證」,但隨著時間的推移,近年來不少老人相繼去世,目前在世的不到200人,平均年齡超過80歲,大多數年邁多病。
  • 甲午戰爭期間旅順大屠殺背景事件經過介紹
    旅順大屠殺是一場發生於1894年11月21日中日甲午戰爭期間,日軍在中國旅順進行的大屠殺。但是此最高人數的可信度受到質疑,因為戰爭時期的旅順人口僅有約6000人(將衛戍部隊包括在內則為13000人)。但是質疑也忽視了兩個客觀事實,就是當時的人口統計,是以丁(15歲到45歲的成年男子)為單位,而不是人。同時,中國厲有隱瞞人口,逃避徭役的傳統。這個六千人如果採用的官方統計(日軍不可能一佔領就統計人口),極有可能是丁,而不是人。
  • 兩名青年冒死保存「南京大屠殺」證據,劊子手才得以被正義宣判
    小編帶你了解更多歷史故事 1937年12月13日, 日本法西斯佔領了國民政府首都南京, 在華中方面軍司令官松井石根和第6師團師團長谷壽夫等窮兇極惡的日本法西斯分子指揮下, 全副武裝的日軍對我手無寸鐵的南京軍民進行了長達6周慘絕人寰的大屠殺, 共計殺害我中國同胞30餘萬人,史稱「南京大屠殺」。
  • 長沙老人親歷南京大屠殺:跪下磕頭才保住命
    昨天是南京大屠殺80周年紀念日,也是第四個國家公祭日。全國多地舉行悼念活動,其中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舉行國家公祭儀式。 曾在地窖中躲過殺戮,當時長沙年紀最大的南京大屠殺倖存者戎瑞霞去年離世。
  • 國際觀察|又到8·15,日本戰敗75年,歷史記憶不容湮滅
    本文轉自【新華社】;新華社東京8月14日電(記者姜俏梅)2020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75周年。 對亞洲人民而言,「8·15」是在歷史記憶中永遠無法磨滅的特殊數字。日本發起的侵略戰爭給亞洲各國人民帶來了深重災難,僅中國就在抗日戰爭中遭受了3500萬人員傷亡和6000億美元經濟損失。
  • 加議會首現「南京大屠殺聲明」 華裔議員呼籲將12月13日設為紀念日
    關慧貞的這一舉動,是加拿大歷史上首次有議員在聯邦議會就南京大屠殺發表聲明,以及呼籲加拿大政府將12月13日設立為南京大屠殺紀念日。上一次日本在二戰中的暴行被加拿大聯邦議會提及是2007年。當時,與關慧貞同屬新民主黨的華裔議員鄒至蕙提出動議,要求加政府向日本施壓,促使日本向所有受害者「正式和真誠道歉」。該動議在加議會獲得一致通過。
  • 2019南京大屠殺國家公祭日由來
    》》》推薦閱讀:2019是南京大屠殺多少周年?南京2019國家公祭日直播時間入口12.13國家公祭日的全稱是: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主要是為了祭奠誰南京大屠殺中的死難者和所有在日本帝國主義侵華戰爭期間慘遭日本侵略者殺戮的所有死難同胞(包含慰安婦)。
  • 學生公開懸掛旭日旗,南京師範大學回應:已批評教育
    有網友發出疑問,南京師範大學的學生究竟出於什麼原因會在會展中展出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國時所使用的旭日旗。19日晚9點,面對廣大網友的質疑,南京師範大學官方微博對此次爭議事件做出了回應,稱本月14日,在一次國際交流展會活動中負責日本展位的學生在布置展會時出現了疏忽,誤將「旭日旗」當作了日本國旗,並將其展示了出來,當天主辦方便發現了旗幟問題,該學生也撤下了旗幟並在網絡上進行了認錯和公開道歉。
  • 83年前,在南京大屠殺中比賽殺人的兩個日軍,最後的下場怎麼樣?
    導語:中國和日本之間的民族仇恨,是我們需要謹記的,雖然現在大部分的年輕人對於當年的歷史了解得越來越少了,但是這並不代表著我們可以遺忘這段歷史。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83年前,在南京大屠殺中比賽殺人的兩個日軍,最後的下場怎麼樣?1937年,中華民國在「南京保衛戰」中節節敗退,繼而南京遭遇淪陷,日本軍官松井石根和谷壽夫指揮士兵們攻進了南京城。日本士兵端起槍,拿著刺刀對準了城中無辜的百姓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