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迢迢牽牛星》牛郎織女隔河相望而無法相聚,他們有幾個孩子
迢迢牽牛星 [1]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 [2] 。纖纖擢素手 [3] ,札札弄機杼 [4] 。牽牛星:俗稱牛郎星,是天鷹座的主星,在銀河南。[2]皎(jiǎo)皎:明亮的樣子。河漢女:指織女星,是天琴座的主星,在銀河北,與牛郎星隔銀河相對。河漢:銀河。[3]纖纖:纖細柔長的樣子。擢(zhuó):擺動。素:潔白。[4]札(zhá)札:象聲詞,織機聲。
-
迢迢牽牛星這首詩,只是在寫七夕、寫牛郎織女嗎
牛郎織女是我國流傳下來的最經典的愛情神話傳說,它和孟姜女哭長城、梁山伯與祝英臺、白蛇傳構成我國民間四大傳說。牛郎織女體現在文學作品上,最早與愛情無關,它們只是兩個星宿而已。比如在《詩經·大東》上出現,它們還是一種星體。
-
2013年自考《大學語文》詩詞《迢迢牽牛星》解析
《迢迢牽牛星》 背誦本詩,識別《迢迢牽牛星》是「古詩十九首」之一;概括並記憶本詩的情感內容;依據《古代抒情詩的閱讀和欣賞》一文所提供的知識,認知詩詞的基本抒情方法和主要表現手法。 這是一首抒寫愛情的五言古詩。
-
牛郎和織女本是兩顆小星星,如何發展為戀人到夫妻的曲折故事
再有幾天,就是七月七,傳說這是牛郎織女相會的日子,因為牛郎織女這個動人的愛情傳說,現在,中國人往往把七夕當作中國的情人節。大家都熱熱鬧鬧的過情人節,都知道情人節是因為牛郎和織女,但是對於情人節的起源,卻鮮有人知。牛郎和織女本來是兩個星座名稱,是怎麼一步步發展成戀人,夫妻的呢?
-
牛郎和織女,故事起源,漲知識
跂彼織女,終日七襄。」這裡的牽牛和織女是兩個星宿名稱。牽牛星即「河鼓二」,在銀河東邊。織女星又稱「天孫」,在銀河西邊。兩個星宿隔著銀河遙相對望。詩經到了漢代的《古詩十九首》第十首《迢迢牽牛星》提到:「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
-
牛郎和織女的愛情故事,為什麼會成為七夕節的主角
牛郎和織女的故事最早被記載的文獻是《詩經小雅大東》,書中寫道:「彼織女,終日七襄。雖則七襄,不成報章。彼牽牛,不以服箱。」這段話的意思是說織女星像分開兩隻腳,一天七次行進,雖然如此,也不能織布成紋;那明亮的牽牛星,也不能用來駕車。描述天體運行的史書《史記天官書》中寫道:「其北河鼓,河鼓大星,上將;左右,左右將」、「其北織女,織女,天孫女也」。
-
今天七夕節,牛郎織女的愛情故事是怎麼形成的
上述詩句裡的大意是說天上的織女星,坐在織布機旁,無心織絹,卻一心一意地想著銀河對岸的牽牛星,而為之眷念不已。從這裡可以想見,在西周時代,就有了牛郎與織女愛情故事的想像與傳說。這項記載準確他講是從「古詩十九首」中獲得靈感,其中的一首描寫《迢迢牽牛星》:「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纖纖擢素手,扎扎弄機杼。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
民間流傳的牛郎織女的傳說是什麼樣的?遠比古籍中收錄的內容精彩
育出了關於織女與牛郎的神話故事牛郎織女傳說的歷史非常悠久,其中跟這個故事有關的天河,即「雲漢」,在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待詩經》裡面,就已經有了記載:「倬彼雲漢,為章天下。而現在所知,關於牛郎織女傳說的最早文字記載,是見於東漢應劭所著的《風俗情湘在柳通一書中:「織女七夕當渡河,使鵲為13橋。」
-
古聞新解丨牛郎和織女見一面有多難你造嗎?
14光年即意味著,織女向牛郎拋個媚眼,也得14年後牛郎才能收到,如果隔著銀河喊話,也需要...呃,不好意思,聲音沒法在真空中傳播。所以秦觀當年寫道「兩情若在長久時,又豈在朝朝暮暮。」意思是只要有感情在,又何必每天膩在一塊兒呢。
-
牛郎織女的神話如何形成的?牛郎的真名叫什麼
跂彼織女,終日七襄。雖則七襄,不成報章。睆彼牽牛,不以服箱……」意思就是「雖然天上有銀河,光亮照耀著。鼎足三顆織女星,一天七次移動,即使織女星每天七次的移動,卻也織不出錦布;同樣的三顆牽牛星呢,也不能拉車載重物」。這首詩本身就是形容當時統治者對人民的壓榨和勞役,體現了人民的困苦、怨恨的無奈。
-
「牛郎織女」的傳說是怎麼來的?
「織女」3星則位於牛宿的北部,其中的「織女一」星是全天第五亮星,僅次於「大角」星,因此又常直接稱為「織女星」。古人還觀察到,每年七月夜間的星辰在天空最為明亮,牽牛、織女二星相距又較近,且以織女星最亮。上述星星的構圖想像和命名過程,體現了中國古人以農耕為主的視角特徵。
-
牛郎織女堅貞的愛情,兩情若是久長時,有豈在朝朝暮暮
不料天帝查知此事,派王母娘娘壓解織女回天庭受審,老牛不忍他們妻離子散,於是觸斷頭上的的角,變成一隻小船,讓牛郎挑著兒女乘船追趕。眼看就要追上織女了,王母娘娘忽然拔下頭上的金釵,在天空劃出了一條波濤滾滾的銀河。牛郎無法過河,只能在河邊與織女遙望對泣。
-
織女纖雲弄巧,牛郎飛星傳恨
銀河的東西兩岸,各有一顆閃亮的星星,隔河相望,遙遙相對,那就是牽牛星和織女星。在農曆七月初七這一天是人們傳統俗稱的七夕節,也有人稱之為「乞巧節」、「七橋節」、「女兒節」或「七夕情人節」,是中國傳統節日中最具愛情浪漫色彩的一個節日。
-
牛郎與織女:凝刻在漢畫像石中的美麗與憂愁
數千年來,「牛郎織女」牽動著中國人的心。不僅是烏鵲搭橋磨去了它們頭上的羽毛,如果七夕之夜下雨,也一定是牛郎織女相見又分離落下的眼淚。這是多麼動人的傳說。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跟隨張道一教授邊讀漢畫,邊看看牛郎織女這一浪漫故事千百年來的演繹吧。牛郎織女是我國膾炙人口的一個神話故事。古人觀察天象,將牽牛星和織女星人格化而演繹成為一對夫妻。
-
《迢迢牽牛星》上了小學課本,牛郎織女的愛情適不適合小學生?
七夕是中國最傳統的節日之一,本來是中國民間對星宿崇拜衍化而來。後來嫁接了「牛郎織女」的民間神話故事,成為了「愛情」的載體,從而變成了中國最原始的「情人節」!而中國古代的文人墨客大多都是多愁善感的,他們最為擅長的便是用吟詩作賦來抒發各種情感。
-
牛郎織女是哪個朝代的 在詩經中早有記載
牛郎織女的愛情故事相信每個人都會知道,他們的故事給七夕情人節增添了很多神話色彩,那麼大家知不知道牛郎織女是什麼時候的? 「織女」、「牽牛」二詞見諸文字,最早出現於《詩經》中的《大東》篇。詩中的織女、牽牛隻是天上兩個星座的名稱,它們之間並沒有什麼關係。
-
七夕古詩詞幾千首,您最喜歡哪一首?
,關於七夕愛情故事傳說,最晚在東漢到南北朝時期就已經形成,這從南北朝眾多的詩詞中就可以看出。古人嚮往浪漫的愛情和甜蜜的生活,因而自古以來對七夕節詠嘆的詩詞歌賦文章等,俯拾皆是,不勝枚舉。據不完全統計,僅僅唐宋以前保留下來的詩詞就有3000餘首。而在這些眾多的詩詞歌賦中,有不少膾炙人口的優美詩句,千古傳頌,成為經典。
-
盈盈一水間 脈脈不得語 流傳二千年的牛郎織女寄託對愛情的嚮往
牛郎織女的故事在中國和日本都是深受人們喜愛的民間故事。《詩經·小雅·大東》:「維天有漢,監亦有光。跂彼織女,終日七襄,雖則七襄,不成報章。睆彼牽牛,不以服箱。」這裡出現的織女、牽牛倒不是我們現在牛郎織女故事的主角,而是天上的牽牛星和織女星。
-
毫不相干的兩顆星星,咋就變成了牛郎織女的傳說?
在詩句裡,「牽牛」與「織女」,只是居於天空中的星團,完全沒有人的靈性和感情,更遑論會有什麼愛情。除了《詩經》,《夏小正》亦有織女星的記載。不過,織女星的作用,只是用來「定四時」而已。當時,織女星是北方天空很亮的一顆星,所以被視為四時更迭的時間基準。從中看不出任何有關人或情感的線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