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迢迢牽牛星》牛郎織女隔河相望而無法相聚,他們有幾個孩子

2020-11-29 袁白菜

迢迢牽牛星 [1]

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 [2] 。

纖纖擢素手 [3] ,札札弄機杼 [4] 。

終日不成章 [5] ,泣涕零如雨 [6] 。

河漢清且淺 [7] ,相去復幾許 [8] ?

盈盈一水間 [9] ,脈脈不得語 [10] 。

【注釋】

[1]迢(tiáo)迢:遙遠的樣子。牽牛星:俗稱牛郎星,是天鷹座的主星,在銀河南。

[2]皎(jiǎo)皎:明亮的樣子。河漢女:指織女星,是天琴座的主星,在銀河北,與牛郎星隔銀河相對。河漢:銀河。

[3]纖纖:纖細柔長的樣子。擢(zhuó):擺動。素:潔白。

[4]札(zhá)札:象聲詞,織機聲。機杼(zhù):織布機上的梭子。

[5]章:織物上的紋理。此句借用了《詩經·小雅·大東》篇中的詩句:「跂彼織女,終日七襄。雖則七襄,不成報章。」

[6]泣涕句:此句借用《詩經·邶風·燕燕》中的詩句:「瞻望不及,泣涕如雨。」零:落。

[7]且:又。

[8]相去:相離,相隔。復幾許:又有多遠。

[9]盈盈:水清澈的樣子。一水:指銀河。

[10]脈(mò)脈:含情相視的樣子。

【提示】

一、牛郎織女的故事,在漢代就已經流傳。班固《西都賦》有「左牽牛而右織女,似雲漢之無涯」的句子,南朝蕭統《文選》中《洛神賦》的注中也有引文:「牽牛為夫,織女為婦,牽牛織女之星各處一旁,七月七日乃得一會。」《迢迢幸牛星》借用神話傳說,通篇描寫牽牛織女隔河相望而無法相聚的痛苦,把本來無情的兩個星宿寫得如同人間被活活拆散的思愛夫妻。表面上字字在敘寫天上織女的思念之情,實際句句在抒發人間思婦的離愁別恨,採用浪漫主義的想像,表達的卻是東漢時期動蕩社會中遊子和思婦的現實痛苦。

二、全詩一共十句,其中六句都用了疊字詞語。疊字的運用,既增強了節奏的美感和音韻的協調,又自然而貼切地表達了物性與情思。

相關焦點

  • 迢迢牽牛星這首詩,只是在寫七夕、寫牛郎織女嗎
    恐怕把它們真正擬人化,並賦予這個故事愛情色彩的,可能是《古詩十九首》中的」迢迢牽牛星」。此詩誕生時間,可能是在東漢末期。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遺憾的是,真實的作者已無法考證。當然也有可能是集體修改創作,不便署名。漢朝那個時候的詩歌基本上是樂府詩,它們是配樂而歌,所以詩中疊字較多,有民歌特色,讀起來朗朗上口,韻味悠長。詩中首句牽牛星是男性,因而用」迢迢」以示其一生勞碌奔波,勤勞辛苦;在銀河對岸的女子,用」皎皎」形容其皮膚白皙,體態輕盈。
  • 《迢迢牽牛星》上了小學課本,牛郎織女的愛情適不適合小學生?
    後來嫁接了「牛郎織女」的民間神話故事,成為了「愛情」的載體,從而變成了中國最原始的「情人節」!而中國古代的文人墨客大多都是多愁善感的,他們最為擅長的便是用吟詩作賦來抒發各種情感。當古人的這種「特長」和「七夕」相遇的時候,自然而然地迸發出無限的創作靈感。
  • ...描寫織女思念牛郎的詩句是 《迢迢牽牛星》中最能體現牛郎織女...
    《迢迢牽牛星》中描寫織女思念牛郎的詩句是「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意思是(她思念牛郎,無心織布),因此一整天也沒織成一段布,哭泣的眼淚如同下雨般零落。  《迢迢牽牛星》  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  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
  • 毫不相干的兩顆星星,咋就變成了牛郎織女的傳說?
    織女劇照銀河兩隔,含情脈脈到了漢朝,由於牽牛星和織女星本身就有「神話基因李善注曰:「昆明池有二石人,牽牛織女象。」看來,牽牛已以「人形」出現,並和織女具有對等的地位。但此時,他們還是天上的神,只不過是多擁有世上男女一樣的形軀而已。
  • 「牛郎織女」在七夕是什麼位置關係?
    上周度過了「七夕」節,這個節日以及其「中國情人節」的稱呼,源於它背後的神話故事——《古詩十九首 · 迢迢牽牛星》中寫道:「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終日不成章,涕泣零如雨。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這段裡已具有牛郎織女故事的基本輪廓。在故事當中,相愛的牛郎和織女受到天神的阻撓,用銀河將他們分開,只能在每年七夕之際相會。
  • 牛郎織女的神話淵源:四大民間傳說皆為纏綿悱惻的愛情故事
    縱使地位懸殊、神仙阻擾,也無法斬斷這繾綣情思。兩廂廝守、一年一會,縱是隔河相望,情意卻也似這迢迢銀河般綿長。 純潔的愛情固然動人,可是牛郎織女的故事源自何處?歷史上有這樣的真人真事嗎? 「牛郎」「織女」本是從星宿名「牽牛星」和「織女星」衍化而來。《詩經·小雅·大東》云:「維天有漢,監亦有光。
  • 2013年自考《大學語文》詩詞《迢迢牽牛星》解析
    《迢迢牽牛星》  背誦本詩,識別《迢迢牽牛星》是「古詩十九首」之一;概括並記憶本詩的情感內容;依據《古代抒情詩的閱讀和欣賞》一文所提供的知識,認知詩詞的基本抒情方法和主要表現手法。  這是一首抒寫愛情的五言古詩。
  • 「牛郎織女」的傳說是怎麼來的?
    《焦林大鬥記》載:「天河之東,有星微微,在氐之下,謂之織女。」織女星是天琴星座裡最亮的恆星,故人們(觀星象者)對她的關注勝過牽牛。在東漢時,牛郎織女星在人們的描述中變成了正式的夫妻(參見古詩十九首之一「迢迢牽牛星」),七夕和烏鵲搭橋的傳說也開始出現。
  • 《迢迢牽牛星》
    古詩十九首之一(漢)佚名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纖纖摸素手,札札弄機杼。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 牛郎織女的沂源「傳」
    織女洞所在的大賢山位於河西,牛郎廟和牛郎官莊位於河東,隔河相望。今年因為疫情,遊人減少,景區前邊的小路兩邊,不少牛郎官莊的村民、孩子在休息玩耍。 織女洞位於大賢山臨河的峭崖上,即所謂的「燕子崖」,這也是當地「燕崖鎮」名稱的由來,洞口寫著「織女仙洞」四個醒目的大字。
  • 《古詩十九首》中唯一一首七夕詩詞,寫盡了牛郎織女的悽婉愛情!
    下層文人從仕無門,受盡飄零輾轉之苦 ,《古詩十九首》就在這樣的背景下誕生,表述著他們的境遇和感受。《詩經.小雅.大東》中便已經有牛郎織女的出現,不過是以星的姿態出現在詩歌中,但是隨著社會文化的不斷發展,牛郎織女成了神話故事裡的兩個人物,帶著悽婉的愛情重新走進詩人的筆下,《古詩十九首》中的這首《迢迢牽牛星》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之一。
  • 璀璨的夏季星空,牛郎織女隔河相望
    夏季是個美好的季節,在6-8月份也是觀看星空的好時候。我國自古就對星空非常熟悉,現在還有人總結出一些星空歌夏夜銀河天上流,河中天鵝任遨遊。河西織女彈天琴,河東牛郎駕天鷹。夏季璀璨的銀河和夏季大三角在八九點鐘的時候抬頭仰望星空,美麗的銀河橫跨天際,銀河的兩邊牛郎星(也叫河鼓二、天鷹座α星)和織女星(天琴座α星)隔河相望,再加上天津四(天鵝座α星)構成了著名的夏季大三角。而且這是一個直角三角形,很容易辨認。
  • 不必慶祝七夕,牛郎織女不會團聚的
    (牛郎還是個單親爸爸) 不,他們見不到面。 牛郎織女的雛形最早記載在《詩經 小雅 大東》:「維天有漢,監亦有光。跂彼織女,終日七襄。」這裡的牽牛和織女是兩個星宿名稱,隔著銀河遙相對望。
  • 七夕和牛郎織女傳說的歷史溯源
    在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小雅·大東》篇中有:「跤彼織女,終日七襄。雖則七襄,不成服章;睨彼牽牛,不認服箱。」,《爾雅·釋天》:「河鼓謂之牽牛。」,這是最早關於牽牛星和織女星的記載,然而當時並未形成神話。
  • 「牛郎織女」演進史
    浪漫悽楚的傳說「牛郎織女」的故事深入人心,不過這一浪漫故事也經歷了千百年來的演繹。古人觀察天象,將牽牛星和織女星人格化而演繹成為一對夫妻。他們隔銀河相對,每年七月七日才能相會一次,是悲是喜,可想而知。東漢文學家班固的《西都賦》裡就有:「臨乎昆明之池,左牽牛而右織女。」其中,牛郎、織女於七夕相會的情節已清晰可見。至東漢,文學作品中又增加了對女主人公因被迫分離而造成的痛苦的描寫。如《古詩十九首》中的《迢迢牽牛星》詩:「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終日不成章,涕泣零如雨。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 山海經星獸系列,二十八星宿中的牛郎織女傳說!
    這一篇,就來說說二十八星宿中有著牛郎織女傳說的牛宿和女宿。牛宿全名叫做牛金牛,包含著牛郎星(牽牛)和織女星, 代表牛郎一方的是三顆星,叫做河鼓三星,就如同傳說中牛郎和一雙兒女一樣。牛郎織女之間的愛情故事可謂家喻戶曉,老少皆知,每年在農曆的七月初七,蹭著七夕節的熱鬧,年輕男女在這一天走上街頭,勇敢地追尋屬於自己的愛情。
  • 民間流傳的牛郎織女的傳說是什麼樣的?遠比古籍中收錄的內容精彩
    七夕節,因為有了「牛郎織女」的傳說,平添了許多神秘而浪漫的色彩。不過,七夕節的形成也不全都是受神話故事的影響。其實,它還有很多傳說以外的因素。七夕節最早的起源,與古人對自然天象和時間的崇拜有關。由於織女星與牽牛星分別為銀河兩側的兩顆極亮的星星,所以二者在上古時期就受到人們的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