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風而行的道家神仙列子,曾閉關三年悟道,他一句話講透道的真相

2021-01-09 簡詩歌
列子御風而行

引子

列子學道的資質好,也擁有一個好老師壺子。可惜列子卻朝三暮四,希望找到更加強大的老師,甚至準備去投靠一個善於看相的巫師。壺子為證明自己的道,與巫師進行了四次「鬥法」,取得了完勝。下面的故事,就發生在上述事情之後。

列子閉關三年

然後列子自以為未始學而歸,三年不出。為其妻爨,食豕如食人。於事無與親,雕琢復樸,塊然獨以其形立。紛而封哉,一以是終。

列子本來認為自己學得不錯,等看到巫師和老師的鬥法,才發覺老師這樣深不可測;而自己跟隨老師學了這麼久,卻只學到了皮毛,一點兒老師的精髓都沒有體會到。列子很慚愧,於是回家了。閉關三年。乾脆不學道了,那玩意兒,玄之又玄,我這麼笨,學業學不來。不如老老實實過日子吧!

衝虛真經

不起分別心

這三年,列子經歷了最尋常的生活。為妻子做飯,吃粗茶淡飯,在他眼中,吃豬肉就和吃人一樣,說明什麼呢?對食物沒有了分別心。為妻子做飯的行為代表什麼呢?代表男女平等,對性別沒有了分別心。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對於飲食、男女都沒有分別心,說明他不知不覺之間進步了,見道了。

於事無與親

列子這三年,是怎麼對待事情的呢?「於事無與親」,對待事情,也沒有必然要做的,非常討厭的,無所謂喜歡不喜歡、愛做不愛做,想做、該做就去做了。這是不執著,對事情沒有了分別心。老子說:「天道無親。」天道是公正無私的,不偏頗。佛家強調萬事不執著,不要抓住不放。

列子卷宗

雕琢復樸

「雕琢復樸」,人剛生下來的樣子,是嬰兒,最初的形態,是樸實純樸的。然而經過人生的磨礪,人變得複雜。這個過程,就是雕琢。如同一塊頑石,被雕刻成了藝術品,一張白紙,被畫成了一幅畫。藝術品好不好?畫好不好?在道家來看,不好。道家推崇先天、原始的樣子,一塊頑石、一張白紙,渾然天成,正是天道生出的純天然藝術品,比所謂的人類後天藝術品要高明得多。復樸,就是返本還原,回到最初的樣子。

遊遍大好河山

萬法歸一

與道家的「雕琢復樸」類似的,孔子有四大法寶「毋意、毋必、毋固、毋我」,一切事情,不要主觀、不要必然、不要固執、不要有我。而佛家也有四相「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儒釋道殊途同歸,萬法歸一,此言不虛啊。

今人乘虛御風

純粹地活著

「塊然獨以其形立」,活著就是為了活著。很純粹,沒有其他的目的。人生意義是什麼?人生到底有沒有一個目的?道家認為,沒有什麼所謂的目的,活著就是活著,純粹地活著,這才是道家未經雕琢的嬰兒狀態。然而很多人都愛強加一個目的意義,仿佛這樣才是真正的活著,殊不知這是對自己純樸原始狀態的一種「雕琢」。一經雕琢,就不再純樸;世事紛紛擾擾,色聲香味觸法,封閉了你的眼耳鼻舌身意。「一以是終」,終生不得解脫。

仙山雲霧飄渺

有心即雕琢

因此,莊子認為,人就應該簡簡單單地活著,不要把那些並不高明的思想煩惱,強加在自身,也不要後天給自己確定一個目標、固定一個人格;人如果用一個格子把自己限制住,就是形成人格,等於一個先天囹圄、監牢。而善惡是一把雕琢人生的刻刀。不管是有心之善,還是有心之惡,只要有心,都是一種對於生命的損害。

相關焦點

  • 《齊善鴻講道德經》是悟道的智慧之作,距離真正的道,還有多遠?
    提到《道德經》,大家都知道這是一部道家的經典。是道教的祖師爺老子所創,一部《道德經》是每一個悟道之人必備的讀物。有一首歌唱出了道心,也唱出了道德經在修道之人心中的重要地位,對,這首歌就叫做《道心》。齊善鴻研究道德經,寫出了一本《齊善鴻講道德經》,他把道德經裡的八十一句話,分為八十一章,進行精講,拆解了老子的智慧,從讀懂到會用,並用之解答現代管理、教育理念以及日常生活的困惑。很多人認為道德經是道家的經典,和我們老百姓沒有關係,但是他們卻不知道,這本道德經,已經走出了國門。
  • 道家不講因果與來世,因果與來世來自佛家,道家只道承負和今世
    而道教不講因果與來世,是講究承負和今生。《道德經》云:「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承負者,前輩後輩相承負也,即「前人種樹,後人乘涼;前人惹禍,後人遭殃;前輩行善,今人得福;今人行惡,後輩受禍」。好比沙漠植樹造林,雖我輩未成享受到森林,但後輩卻能享受到。也好比古時大臣,禍到,必家族牽連。
  • 道家的幾個修行層次
    《列子仲尼篇》續:道家的修行每一種文化的形成,都少不了兩個方面,一是時間的積累,二是實踐和磨礪,有的文化會變得越來越圓滿,有的文化猶如流星划過天際,只留給後人一些想像。春秋戰國時期的諸子百家,是那個時代自成一家的人之總稱,包括:孔子,孟子,老子,莊子,列子,關尹子,鄧折,公孫龍,墨子,鬼谷子,孫子,惠子,韓非子等。
  • 《列子》古代氣功大師展示各種面相,嚇跑相面大師
    壺丘子林,鄭國人,壺丘氏,名林,是春秋末期傑出的道家人物,是列子的老師之一。壺丘子不僅是思想家,還是養生家、氣功大師。下面講一個壺丘子林師徒二人與神巫季鹹的典故。有一個巫師從齊國來到鄭國,名叫季鹹,能知曉人的生死壽命、災禍福祿,算的年、月、旬、日準得如神。
  • 《列子》八句經典名言,值得你反覆咀嚼
    《列子》八句經典名言,值得你反覆咀嚼列子是戰國時期道家學派的傑出代表人物,著名的道學者、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教育家,《列子》他的著作,被歸入道家類。今天我們來了解一下列子所著的《列子》吧。一、人而無義,唯食而已,是雞狗也這句話的意思是一個人如果沒有最基本的義的話,那麼他就跟雞和狗沒有什麼不同的了。所以呢,我們在做人方面上,義是很重要滴。二、吞舟之魚,不遊枝流;鴻鵠高飛,不集汙池這句話的意思是那些能夠吞噬一整隻大船的魚,是不會選擇在江河的支流中遊泳的,而那些能夠翱翔萬裡的鴻鵠,是不會在汙濁的棲息地停留的。
  • 列子的81次讀書會——楊朱故事
    《列子黃帝篇》續:楊朱故事這篇講一個春秋戰國時期道家一個有名的人物楊朱。原文:楊朱南之沛,老聃西遊於秦。邀於郊,至梁而遇老子。老子中道仰天而嘆曰:「始以汝為可教,今不可教也。」楊朱不答。至舍,進溶漱中櫛,脫履戶外,膝行而前,曰:「向者夫子仰天而嘆曰:『始以汝為可教,今不可教。』弟子欲請夫子辭,行不間,是以不敢。
  • 南懷瑾老師:這四條是道家的信條,也是最高的真理
    這四條是道家的信條,也是最高的真理本文摘錄自 《列子臆說》【楊布問曰:「有人於此,年兄弟也,言兄弟也,才兄弟也,貌兄弟也;而壽夭父子也,貴賤父子也,名譽父子也,愛憎父子也。吾惑之。」楊子曰:「古之人有言,吾嘗識之,將以告若。不知所以然而然,命也。今昏昏昧昧,紛紛若若,隨所為,隨所不為,日去日來,孰能知其故?皆命也。
  • 道家三品論:上品道,中品道,下品道,原來最好還是無為
    最初把道家與道教略略地整理成為系統而加以批評的是梁劉勰的《滅惑論》。他在書中提出道家三品論,既上品道,中品道和下品道。在書中,他推崇老子的清淨無為,著書論道,理靜歸一,化本虛柔,評為上品道。中品道為追求長壽升天,煉養丹田,服食藥方。最下品是道教迷信,利用符籙,謊稱地仙,招搖撞騙,好色貪財,利用騙術,姦淫婦女。
  • 中國神話中的五大神樹,第二可悟道,第一能長生
    中國神話中的五大神樹,第二可悟道,第一能長生中國古代神話中,萬物皆可修仙成精。神界除了神仙還有很多神樹,比如就有被稱為神樹的樹,樹木的生命一般都遠超人類,所以樹木成神也就不奇怪了。中國神話中有五大神樹,它們分別都是什麼,一起開看看吧!
  • 道家修真入門:起於道生一陽處,明了陰陽之制化!
    道家功法,從北五祖、南五祖,至七真師祖,已有一套完整的性命雙修功法,既是金液還丹,也是九轉還丹法。其功理功法是以陰陽的造化,用清、濁、動、靜、降本流末,而生萬物的原理,以成順逆顛倒之法。順去生人,逆來生仙。生仙也有十月懷胎,三年乳哺,九年調嬰。
  • 道家莊子一語道破天機,頓悟者前途無量
    莊子:神仙也是凡人做,只怕凡人心不堅莊子一針見血指出,「是非之彰也,道之所以虧也」。隨著是是非非出現、越來越多,是非越彰顯,道就越不彰顯。人與道的距離,變得越來越遠。天人合一的中國文化,也不斷被毀棄。莊子:乘雲氣,御飛龍這裡,莊子提出了自己的觀點,就是取中道而行之。儒家《中庸》的庸,出自《莊子》一書,因此許多人都認為,《中庸》是受到莊子思想啟發所作。
  • 釋迦牟尼佛,悟道前和悟道後,有何不同?
    佛法,是一門修心的法門,所以說,一個人,悟道以後,心一定會發生改變,但外在或許不會有太多的改變,就好像一個修行人,悟道前,每天砍柴、挑水,在他悟道後,依然會每天,挑水、砍柴。釋迦牟尼悟道前與悟道後,在行為上,沒有太大的改變,唯一不同的,是他在悟道後,生活中,多了一項講經說法,在金剛經的開篇就提到過:佛在舍衛國,與大比丘眾住在一起,午時該吃飯了,世尊披上袈裟,手持缽盂,並在城中挨家挨戶化緣,化緣完畢後,返回到住處,收好袈裟和缽盂,洗淨腳,整理好座位,然後去打坐。
  • 它的作者列子是怎麼想的?
    在中國古代神話故事裡面,精衛填海寓意著百折不撓持之以恆的精神,而愚公移山在現在人看來也是讚揚一種不屈不撓持之以恆的精神,然而,歷史上愚公移山的作者列子,最初的寫這個故事的時候,可沒有想到過沒自己所寫的這篇寓言故事它的寓意會是要求人們做事情要不屈不撓持之以恆的。
  • 【曾仕強講易經的智慧】(127)旅卦上 行旅之道
    【曾仕強講易經的智慧】(一百二十七)旅卦上行旅之道 【曾仕強講易經的智慧】(九)坤卦上 陽極成陰 【曾仕強講易經的智慧】(九十五) 夬卦上 決其當決
  • 道家功法入門指引!
    道家功法,從北五祖、南五祖,至七真師祖,已有一套完整的性命雙修功法,既是金液還丹,也是九轉還丹法。其功理功法是以陰陽的造化,用清、濁、動、靜、降本流末,而生萬物的原理,以順逆顛倒之法。順去生人,逆來生仙。生仙也有十月懷胎,三年乳哺,九年調嬰。丹經有云:「煉己無限,修仙有程。」煉己者即是從築基到煉己,期限不定,而因人而異。修仙有程者,即是十二年,稱為一紀飛升。
  • 【曾仕強講易經的智慧】(127)旅卦上 行旅之道​
    【曾仕強講易經的智慧】(一百二十七)旅卦上行旅之道 【曾仕強講易經的智慧】(九)坤卦上 陽極成陰 【曾仕強講易經的智慧】(九十五) 夬卦上 決其當決
  • 人要活得有趣一點,道家思想就很耐琢磨
    在之前,它是喜馬拉雅平臺上的一部暢銷音頻課,上線三年,連續三年位居有聲暢銷書訂閱第一。在此之前,我在線下小範圍講《道德經》的課程,講了八年。我一直沒想明白,課程搬到線上,怎麼會有這麼多讀者來聽?這是我內心的一個困惑。直到今日,和中華書局總編輯顧青先生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