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列子學道的資質好,也擁有一個好老師壺子。可惜列子卻朝三暮四,希望找到更加強大的老師,甚至準備去投靠一個善於看相的巫師。壺子為證明自己的道,與巫師進行了四次「鬥法」,取得了完勝。下面的故事,就發生在上述事情之後。
列子閉關三年
然後列子自以為未始學而歸,三年不出。為其妻爨,食豕如食人。於事無與親,雕琢復樸,塊然獨以其形立。紛而封哉,一以是終。
列子本來認為自己學得不錯,等看到巫師和老師的鬥法,才發覺老師這樣深不可測;而自己跟隨老師學了這麼久,卻只學到了皮毛,一點兒老師的精髓都沒有體會到。列子很慚愧,於是回家了。閉關三年。乾脆不學道了,那玩意兒,玄之又玄,我這麼笨,學業學不來。不如老老實實過日子吧!
不起分別心
這三年,列子經歷了最尋常的生活。為妻子做飯,吃粗茶淡飯,在他眼中,吃豬肉就和吃人一樣,說明什麼呢?對食物沒有了分別心。為妻子做飯的行為代表什麼呢?代表男女平等,對性別沒有了分別心。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對於飲食、男女都沒有分別心,說明他不知不覺之間進步了,見道了。
於事無與親
列子這三年,是怎麼對待事情的呢?「於事無與親」,對待事情,也沒有必然要做的,非常討厭的,無所謂喜歡不喜歡、愛做不愛做,想做、該做就去做了。這是不執著,對事情沒有了分別心。老子說:「天道無親。」天道是公正無私的,不偏頗。佛家強調萬事不執著,不要抓住不放。
雕琢復樸
「雕琢復樸」,人剛生下來的樣子,是嬰兒,最初的形態,是樸實純樸的。然而經過人生的磨礪,人變得複雜。這個過程,就是雕琢。如同一塊頑石,被雕刻成了藝術品,一張白紙,被畫成了一幅畫。藝術品好不好?畫好不好?在道家來看,不好。道家推崇先天、原始的樣子,一塊頑石、一張白紙,渾然天成,正是天道生出的純天然藝術品,比所謂的人類後天藝術品要高明得多。復樸,就是返本還原,回到最初的樣子。
萬法歸一
與道家的「雕琢復樸」類似的,孔子有四大法寶「毋意、毋必、毋固、毋我」,一切事情,不要主觀、不要必然、不要固執、不要有我。而佛家也有四相「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儒釋道殊途同歸,萬法歸一,此言不虛啊。
純粹地活著
「塊然獨以其形立」,活著就是為了活著。很純粹,沒有其他的目的。人生意義是什麼?人生到底有沒有一個目的?道家認為,沒有什麼所謂的目的,活著就是活著,純粹地活著,這才是道家未經雕琢的嬰兒狀態。然而很多人都愛強加一個目的意義,仿佛這樣才是真正的活著,殊不知這是對自己純樸原始狀態的一種「雕琢」。一經雕琢,就不再純樸;世事紛紛擾擾,色聲香味觸法,封閉了你的眼耳鼻舌身意。「一以是終」,終生不得解脫。
有心即雕琢
因此,莊子認為,人就應該簡簡單單地活著,不要把那些並不高明的思想煩惱,強加在自身,也不要後天給自己確定一個目標、固定一個人格;人如果用一個格子把自己限制住,就是形成人格,等於一個先天囹圄、監牢。而善惡是一把雕琢人生的刻刀。不管是有心之善,還是有心之惡,只要有心,都是一種對於生命的損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