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控的校園霸凌,把家長也逼成了野獸?

2021-01-09 澎湃新聞

原創: 說姐 精英說

編者按:「校園霸凌」是一個每每提起就讓家長膽戰心驚的詞語,那些校園角落裡的暴力可謂是不少人的童年噩夢,甚至一生難以走出的牢籠。你的孩子是否遭遇過似有似無的「校園霸凌」,作為家長該如何應對?校方又如何處理?

本文作者作為一線教育工作者,在一次次家校溝通中她意識到,一方面校方需要足夠重視、防範於未然,同時家長也需要保持理智、從家庭教育做起提前教會孩子遇到不同情況的正確行動,因為「每一個孩子的行為,很可能就是一個家庭的縮影」。

01

上個月一個周末,有位女孩子的媽媽在微信上發了長長的一段話給我。

她說:「老師,我女兒回到家跟我說,她在學校裡被男同學摸了屁股,是狠狠地揉捏。我作為一個小學女生的母親,我為我女兒受到的侵犯而感到憤怒。」

緊接著,那位媽媽繼續寫道:

「現在小小年紀就這樣了,以後不知道要發展成怎麼樣?小孩子的性教育是不容忽視的,不知道男孩子的家長有沒有教孩子什麼是隱私部位!我希望你能重視這件事情,不然我就直接去找男孩子家長,這也不是你希望看到的吧?」

圖片來源:Google

我想這樣一段話放在網絡上,必然會一片譁然。「低齡女童在學校被同學侵犯」,當這樣的標題出現在網絡,隨之而來的必然是炮轟學校不作為、批判男孩父母沒家教……

和網絡上大多數的父母一樣,在接觸了網絡巨浪般的負面新聞報導後,可能任何一位媽媽在聽說女兒受到「不公待遇」的第一反應,都會將「孩子們之間的吵架都是惡意的」、「老師都是不負責任的」……種種信息迅速聯繫在一起。

在一個被「公認」的社會氛圍渲染下,態度強硬迅速發聲,是這位母親能夠保護自己女兒不受傷害的最「有力」途徑。而我也緊急調取監控,把當天在場的小朋友逐一、分別叫到辦公室,讓他們把那天發生的事情複述一遍給我聽。

圖片來源:Google

孩子們口中的經過大同小異,唯一的差別是,小女孩一直強調男同學捏了自己的屁股,我問道:「男孩子的手是不是一直放在你的屁股上?」

女孩說「是的」。

我又問:「手一直放在你屁股上,你沒有大喊大叫也沒叫他拿開?」

女孩沉默,開始不說話。

圖片來源:Google

而在另一邊,男孩的說法和其他在場小朋友完全一致,卻和女孩的表述有很大出入。

隨後經過調取走廊和過道的監控,小女孩終於在吞吞吐吐中,說出了另一番和其他同學表述類似的情況。

圖片來源:Google

原來事發當天,小女孩因為在廁所洗手臺潑了男孩一身水(老師已經批評教育),於是被心裡鬱悶的小男孩故意推擠了一下,男孩手的部位剛好在女孩子胯骨附近。

小朋友做事不顧後果,更不懂分寸,對於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們來說,他們的確不太撒謊,但是也可能放大傷害,以取得老師和家長的憐愛。

02

雖然真相只是虛驚一場,但類似的事情不少。

不久前,我們班還有個媽媽大半夜給我打電話,說自己女兒被同學們孤立,被一個班幹部長期毆打,希望老師關注這起校園暴力事件。

我一聽就嚇懵了,怎麼會有這樣的事情。

圖片來源:Google

事後我開始在課間觀察,小姑娘在教室裡朋友並不少,下課的時候都是扎堆一起玩的,問了幾個小女孩都說跟她是好朋友。

其中,唯一跟「毆打」相關的,是她跟班幹部有過兩次吵架,但兩個人只是相互吵鬧,跟家長所說的「被長期毆打」相去甚遠。

圖片來源:Google

像這樣將事情放大的家長還有很多,但平心而論,作為家長急切的心情完全可以理解。當人們成為父母,必然會本能地擔心孩子在學校受到傷害。再加上網際網路上眾多校園霸凌新聞的渲染,就變得更加敏感,深怕自己的孩子成為校園暴力受害者。

駭人聽聞的校園暴力事件的確存在、並且數量不小,更需要我們每一位的小心謹慎。

但人們卻忘記了當一個事件被投射放到網絡上,在不了解事實真相的情況下,人們的情緒很容易被點燃,而後失去了理智。

圖片來源:Google

在孩子面前不放大情緒,耐心溝通搞清事情的原委,這同時保護了每一個孩子的自尊和情感。輿論它能使社會更加重視校園暴力,讓一些黑暗的角落得以被照亮,但是同時也會讓人被網絡暴力傷害得千瘡百孔。

另一方面,誠然校園暴力非常值得全社會關注,但絕不僅僅只是老師的職責。

一個孩子成長,需要三方面的教育:社會教育,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可悲哀的是,現在就剩下了一個「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和家庭教育,幾乎都不見了。

圖片來源:Google

03

不知大家還記得,不久前上饒男孩被同桌爸爸砍死的事件?

時間回到2019年5月10日,上饒五小一位家長衝入學校,當著全班小朋友的面,連捅了一名3年級小學生十幾刀,導致這名小學生搶救無效死亡。

圖片來源:Google

事情的起因是這樣,小學三年級女孩何某的爸爸在微信群裡警告同班男生劉某,稱他已經欺負女兒一年之久,自己以後會天天在校門口堵他,叫他小心一點。

圖片來源:Google

劉某的爸爸和班主任隨後分別留言,說第一次知道這件事,會溝通處理,並相約第二天去學校解決。

劉某的爸爸第二天的確送兒子來到了學校,但是班主任告訴他,對方家長是瘋子沒法溝通叫他離開。

圖片來源:Google

緊接著,何某的爸爸怒氣衝衝來到老師辦公室沒有見到人,於是提著十多釐米長的匕首一路衝進教室,捅了小男孩劉某十三刀,刀刀致命,送到醫院已經救不回來。

而看到這裡,比事件本身更駭人的是。

這場極端激烈的處理方式竟在社交網絡上得到了一片叫好。面對這樣一場人性的慘案,一眾網民卻早早放起了煙花,把小男孩的死變成了一場網絡狂歡。

校園霸凌確實可惡,但僅僅從一張微信截圖中,網友們就開始了無盡的「鍵盤狂歡」,在網上肆意攻擊已經死去的男孩。

「女孩被霸凌了,有血性的父親就應該這樣做!」

「連霸凌都不反抗,這是什麼社會!」

……

圖片來源:微博截圖

甚至有人說這個爸爸是見義勇為,把這件事和印度電影《一個母親的復仇》聯繫在一起,將一個十歲的小男孩類比一群十惡不赦的強姦犯,更極端的有人說自己會連班主任一起殺了。

這大概是我覺得最可怕的地方,當一群成年人以群體暴力的方式去對待施加校園暴力的孩子(暫且不論事情真相到底如何的情況下),你們誰也沒親眼見過小男孩作惡,卻理直氣壯說他罪有應得。

在這場狂歡背後,網民早已大不關心真相到底如何,兩個小孩之間到底有沒有上升到霸凌的程度...他們隔著網絡,給更多徘徊在理智邊緣的人遞去一把刀:你沒錯,他該死的,殺死他,殺死他!

圖片來源:Google

04

我們很希望看到「善有善報」,但是我們更愛看「惡有惡報」。

蔣勳的《孤獨四講》中提到,菜市口有劊子手殺頭的時候永遠不缺人圍觀,就是因為人們對於暴力其實有著本能的渴望,這種渴望就是:雙手捂著眼睛而從指縫之間偷窺。

心理學有一個很有名的「羊群效應」,通俗來講就是我們常說的「從眾效應」,意思就是人們會追隨大眾所同意的,自己並不會思考事件的意義。

圖片來源:Google

當有人站出來以正義的名義要求懲罰傷害施加者的時候,人們都會跟著附和,甚至為了證明「傷害施加者」是惡人的事實,而不斷添油加醋、要求嚴懲。

當然,若有人讚揚某個人的時候,人們又會搜集各種細節來讚揚他(她),當生活中的種種被放在網絡上的時候,這種從眾就加劇了。

圖片來源:Google

除了以從眾的方式尋求歸屬感和安全感,人們還習慣於以暴制暴。

很多哲學家、文學家和社會學家在研究人類的道德觀後發現,「惡有惡報」和「群起而攻之」的觀念,並不只是成年人的惡意,其實這些特性孩子們身上都有。

舉個例子,如果我在教室裡批評了甲同學今天忘記做值日,隨即會有一串孩子舉手告狀甲同學前幾天也忘記過做值日,甲同學還忘記過交回家作業,甲同學還打碎過同學的杯子……

圖片來源:Google

我們可以說孩子是沒有惡意的,但在懲罰犯錯者這一點上,和上述為懲罰發聲的大人如出一轍。我有的時候也很困惑,因為分不清這樣的行為是刻在人類基因裡的,還是需要教育和道德去修正的。

人們可以把老師不負責、學校不管事掛在嘴邊,但是你們又知不知道,老師再努力也改變不了一個孩子0到3歲,在父母那裡學到的一切。

教育,是一場深入靈魂的遠行,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永遠的底色,它帶給孩子品格、和習慣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而父母是這底色最重要的繪製者。

我們去看任何一個人的縱貫一生的命運,無論是偉大的人物也好,平凡的人物也好,最終決定命運的,往往是他最本初的、內在的、來源於家庭教育的那些品質。

圖片來源:Google

很多犯罪,都是源於模仿。

當毫無人性可言的惡性殺人事件被吹捧為父愛如山的壯舉,就會有越來越多為愛扭曲的父母走上這條路;當父母遇到事情習慣性用拳頭解決,他們的孩子在學校裡也常一言不合就揮拳頭……

也許辱罵男孩子和學校的人們都以為自己是在為正義發聲,但是當為正義呼號的同時要求懲罰「不道德」,就陷入了「人性的殘忍」。

我們有沒有想過,恰恰是成年人間暴戾的態度,也直接或間接影響了我們的孩子?

作者: 檀,90後人民教師,喜歡閱讀,喜歡說話。精英說是全球精英、留學生的聚集地。每日發布海內外前沿資訊,這裡有留學新知、精英故事及美國街頭訪問,全方位為你展現真實的海外生活。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讓我們一起對「校園霸凌」說:不!
    「校園霸凌」是在當今社會中比較常見常見,但是比較難以徹底解決的一個問題。「被霸凌者」們通常被「霸凌者們」排擠或者是言語傷害,更嚴重的甚至受了肢體攻擊。這次我要介紹的遊戲就是一個關於「校園霸凌」的故事。封閉自己,只為了等待另一半的出現接下來談談劇情,校園生活沒有什麼比培養同學間關係來還得重要,因為長相被同學霸凌的「臼井幸」成為了學校的幽靈學生,除了同班同學以外,其他班級的學生幾乎沒有真正看過她的廬山真面目,甚至就連師長都鮮少知道這名學生的存在。
  • 「我也曾是校園霸凌的受害者。」
    文丨Mikky明@bigfun社區你有經歷過校園霸凌嗎?無論是肢體霸凌,言語霸凌還是冷暴力,相信很多人都經歷過校園霸凌。無論是親身體會,還是親眼得見,在我們的學生時代,校園霸凌這種事情就像趕不走的幽靈一樣盤旋在我們頭頂的天空。
  • 那個被校園霸凌的女孩,跳樓自殺了
    但如果你單純地以為校園霸凌這種事只會在中小學出現,那就大錯特錯了。9月19日,中國民用航空飛行學院的一位女大學生,因為受不了校園霸凌和森嚴的等級制度,在網上曬圖吐槽。截圖顯示,學校的學姐們給學妹們立了許多「規矩」。
  • 初三女生被初一女生霸凌!央視新聞給出7大建議,能避免校園霸凌
    「校園霸凌」,又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霸凌者囂張跋扈令人憤怒,被欺凌者弱小無助讓人同情。2021年1月5日晚,重慶萬州第三中學被曝出現校園欺凌事件。一名初三女生被一群初一女生狂扇耳光,還被拍下視屏。同時拍攝者不僅輕鬆戲謔,更是大言不慚不斷自嘲:「好久沒有校園霸凌了,這是我在萬州第一次欺凌,是我不夠社會還是你太社會?」
  • 《少年的你》直擊校園霸凌:你以為的玩笑,卻隱藏著巨大的殺機
    被霸凌者面對霸凌,他們無論怎麼選擇,好像都避免不了悲劇的發生~1、面對校園霸凌,選擇隱忍面對校園霸凌,大部分被霸凌者選擇了隱忍,《少年的你》裡面的胡小蝶、一開始的陳念還有陳念的那個男同學,他們都選擇隱忍,認為忍過了高考前最後的一段時間,他們就解脫了,但胡小蝶最終還是選擇了自殺,陳念也被一而再再而三的霸凌。所以,隱忍真的有用麼?
  • 被校園霸凌的那個人後來怎麼樣了?
    全世界只有不到3 %的人關注了思弩你真是個特別的人校園霸凌事件一波又一波,從未停止......在每個人的校園時光裡都那麼幾個「小霸王」,無論是受害者還是旁觀者都會有一段不美好的回憶。而在這個網絡快速發展的時代,校園暴力好像失去了原有的遮羞布,受害者的消息也頻頻被爆。
  • 秦昊因女兒被欺負落淚:當孩子遇到校園霸凌,家長應該如何解決
    孩子被欺負家長應該快速反應1.幫助孩子分析「欺凌,霸凌」的本質與界限首先幫助孩子分析,他是不是惡意的要傷害你,就像那個親暖暖的小男孩兒,是因為喜歡暖暖,但是只是不會正確的表達。像有的小朋友搶玩具發生了衝突,主觀上是搶玩具,而不是打人,出於自我保護,但是方法選的不對。但是不代表不是惡意,就不管,只要孩子感覺到不舒服了,就要警惕了。
  • 校園霸凌現象該如何處理?
    校園霸凌問題怎麼解決是一個難題,就在昨天有網友爆料,河南省一名12歲的女孩被4名同班男同學收「保護費」。河南省鶴壁市趙先生的孫女還在上小學,每周回家一次。趙先生外出打工,回來時發現存放在柜子裡的3500元錢,不翼而飛了,恰巧口袋裡的700元錢回到家後也不見了。
  • 女兒遭校園霸凌坐輪椅,到底如何解決這幫「混小子」?學學唐僧吧
    【解決校園霸凌,家長老師應該學唐僧,三個關鍵詞:執行力、緊箍咒、常念經】廣東東莞李女士在1月6日爆料,女兒被同班男生霸凌,他故意拖拽女兒的板凳使其摔傷,導致韌帶撕裂,至今做輪椅。校園內的霸凌,原因太多了,但光知道原因沒有用,就像你知道很多道理,依然過不好這一生,我們知道太多的原因,卻依然管不住,所以,校園霸凌問題,就是家長和老師執行力出現了問題!(還是要說一下原因)
  • 專訪校園霸凌受害者:怎樣走出陰霾?
    整個世界,都存在校園霸凌。這則視頻採訪的女主角是一位韓國女生。你難以想像,鏡頭前這位沏咖啡,眯著眼笑的女生,曾經因為受到校園霸凌而幾欲自殺。女生叫Jeong,咖啡師,校園霸凌受害者。「霸凌普遍存在,但沒有很多人會願意談這個話題。」當被問到為什麼會願意接受這個採訪時,Jeong說:「我確信現在還有人正在遭受霸凌。
  • 面對「校園霸凌」,孩子該默默承受還是學會反擊?父母該適時教育
    文丨小熊娃媽媽(文章原創,版權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家長們可不要覺得校園暴力離自家的孩子很遠,據統計2015年,法院一審統計的校園暴力的事件達到了一千多件,這裡面還有很多是法院沒有觸達到的案件。
  • 2019財年日本校園霸凌事件高達61萬起,創歷史最高紀錄
    2019財年日本校園霸凌事件高達61萬起,創歷史最高紀錄 新華社東京10月23日消息,日本文部科學省最新公布的調查結果顯示,2019財政年度在日本全國公立及私立的小學、初中、高中等學校被認定為校園霸凌的事件高達61
  • 遭到校園霸凌的女孩,年少時的噩夢將會伴隨她們一生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2017年發布的《校園暴力和欺凌》顯示:全球每年有2.46億學生因被欺凌而痛苦。2018年,最高人民法院發布《校園暴力司法大數據專題報告》,11.59%的案件受害人死亡。這是一串冰冷的數字。但在數字的背後,卻代表著一些生命的凋零。但諷刺的是不管是欺凌者還是受害者,都是學生。
  • 為何在校園霸凌事件中,學霸極少被霸凌者盯上?有人道出了真相
    在網上,幾乎每隔一段時間,大家就能看到有關於校園霸凌的新聞,但是實際情況是,每天都在發生校園霸凌事件。而那些廣受網友關注的事件,只是其中較為嚴重的而已。到如今為止,校園霸凌事件仍沒有得到有效的控制方法,而那些受到霸凌的被害者同學們,不只是身體上受到了傷害,更嚴重的是心理的傷害。
  • 河南12歲女生遭校園霸凌?輔導班負責人電話不接,見面開車就跑!
    隨著社會的發展,在校生中的早熟行為也越來越多,其中也存在著校園霸凌事件。校園霸凌可能會扭曲孩子們的心靈,嚴重者更會使被霸凌者抑鬱輕生,參與霸凌行為者三觀、品德在成年後也會出現多多少少的不正。從調查數據上來看,2020年「兒童侵害問題」相關搜索熱度同比上漲195%,「校園霸凌」位居兒童侵害問題搜索第一位,並在9月1日開學後熱度激增81%。這就需要家長,教師,社會做到高度重視。趙先生的孫女楠楠今年12歲了,上小學五年級,由於家離學校的距離太遠,所以就安排楠楠在學校附近的輔導班吃住,每周回家一次。就在不久前,趙先生工作回家,發現他放在箱子裡的3500元不見了!
  • 遇到校園霸凌該如何反擊?這個姑娘堪稱標準答案!
    網絡上到處都在談論「學習霸凌」,更多的是校園霸凌的信息。 對於被欺負的孩子,除了同情,應該多想想如何處理這種事情。
  • 15歲少女遭校園霸凌,被蒙眼狂扇耳光:活在「地獄」裡的孩子,活該被人欺負?
    經歷校園霸凌的人,明明正當盛年,卻發覺人生恍如廢墟。1校園霸凌離孩子並不遙遠事實上,校園霸凌的事件並非個例,而是無時無刻在我們身邊上演著。另外,幫媽強烈建議,家裡有條件的家長,適當讓孩子學拳擊、跆拳道等課程。不僅強身健體,還能較好的讓孩子規避外界的傷害,讓孩子有「不好惹」的能力。
  • 在十二星座中,心疼,這四大星座最容易被校園霸凌!
    校園霸凌是許多人在讀書時代都經歷過或親眼目睹過的事情,如今關於校園霸凌的新聞也並不少見,甚至有愈演愈烈的趨勢。面對校園霸凌,反擊和拒絕才能避免被霸凌。心智尚未成熟的中小學生們,相對容易對與眾不同或者個性較為軟弱的同學進行霸凌。下面讓我們一起看看哪幾個星座最容易被校園霸凌。
  • 被校園霸凌刺傷3人是正當防衛嗎?
    事件焦點:  1.多人困鬥一人,屬於校園霸凌,受到校園霸凌持刀自衛,屬於正當防衛嗎?2.他們在廁所打架的性質簡單定性為校園霸凌,我不懂,我的經驗告訴我這就是約架。只不過是明顯有失公允的約架!  一方人多勢眾,手多眼雜;而另一方,只有小蔣一人。
  • 動漫中那些曾經受到校園霸凌的角色,唯有坂本成功下克上
    歡迎來到新一期的拾部次元,近日有日媒報導去年10月不上學的初中生、小學生跌破歷史記錄,有人說不願意上學的原因說白了就是校園霸凌得不到解決,事實上動漫中也經常出現受到校園霸凌的角色。西宮硝子西宮硝子是《聲之形》的女主角,因為聽力有障礙而經常受到班上同學的孤立和欺負,其中最為代表的就是男主角石田將也,小學時候直接和同學們一起欺負她直至硝子退學,不過後來因為硝子的退學而輪到石田將也被欺負,兩人都因為校園霸凌的事而有了輕生的念頭,不過最後又在對方身上找到存活下去的勇氣,及時聽不見也沒法說話,但最後通過相互理解就能夠得到救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