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莫妮卡工作室 - 我在那一角落患過傷風Instrumental
哈莫妮卡工作室你永遠都不會知道,和你在一起上課的學生,會是什麼人。
這世上從來沒有什麼模板,人與人之間都是完全不同的,涉世未深的學生,同樣如此
有人的地方,就是一個社會。有人的地方,就會存在歧視。在學校,亦是如此。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2017年發布的《校園暴力和欺凌》顯示:全球每年有2.46億學生因被欺凌而痛苦。
2018年,最高人民法院發布《校園暴力司法大數據專題報告》,11.59%的案件受害人死亡。
這是一串冰冷的數字。但在數字的背後,卻代表著一些生命的凋零。
但諷刺的是不管是欺凌者還是受害者,都是學生。
校園霸凌,根本不是你我想像的那樣,只是個微博上的熱門話題。
尤其是,那些受到霸凌的女孩。
比起男生,她們又少了一些反抗的勇氣和方式。
2017年,一名年僅13的女孩在遭到霸凌後輕生。在她的遺書上寫道:「如果沒有人欺負我,我還能活得更久一點」。
而下面我要說的,是曾經一個血淋淋的事實。
在初中時代,一名女孩容貌並不是太好。
可沒想到,僅僅只是因為這樣的原因,她卻遭到了痛徹心扉的霸凌。
從初中開始,每當她走進教室,或者是出現在了其他學生們的面前,總會被惡意的嘲笑。
到了後面,甚至會變成了「XX,偷兒娃,強姦XXX」。
偷兒娃,是四川一帶罵人用的方言,你可以將其視為「偷人」。
而至於這句話前面的「XX」和後面的「XXX」,卻有著天大的不同。
前面的這個"XX"是被調侃的學生的名字,在這裡可以用任何一個學生的名字。因為這僅僅只是調侃。
而後面的「XXX」,是那一名遭到校園暴力的女孩名字。
前面的「XX」隨時都在改變,因為只需要隨便找一個調侃的對象就行了。這往往,是那些欺凌者的朋友。
而「XXX」,則貫穿了整個初中時代。
被調侃的對象有很多,但被霸凌的對象可能永遠只有一個。
高中的某一年,我再次遇到了她。
出於好奇悄悄跟在她的身後,默默看著她走進了和初中完全不一樣的教室。
這是一個全新的環境,之前那種聲音,應該不會再出現了吧?
而當她剛走進教室時,山呼海嘯一般的嘲笑再現。
「XX,偷兒娃,強姦XXX」。
而她,卻好像早已習慣這種嘲笑,安靜找到自己的座位,坐下。
透過窗戶,我看到了一種完全不屬於十五六歲少女的坦然。
亦或者說是一種習慣,是無法反抗的沉默。
而到後面我才知道,在初中時代霸凌她的一部分學生,
到了高中,和她分到了同一個班。
霸凌繼續。
很難想像,在被成年人認為最為純真的學生時代,居然會出現這麼惡毒的語言。
很多女孩遭到校園霸凌的原因,卻完全是隨機的。
相貌、身材、家庭背景、性格、交往能力、來自於農村、姓名,都會成為受到霸凌的理由。
甚至有些女孩受到霸凌,完全是因為欺凌者覺得不爽而已。
小孩子的惡,是源自人性裡最單純的惡意。往往欺凌者聚集在一起,向比他們更弱的人施以暴力。
但可怕的是,如果被霸凌的是女孩,她們往往更缺乏反抗的能力。
一旦教師和家長不以為意,那麼等待著被霸凌的女孩的,也許真的只有一死了之了。
慘劇,也就此發生。
對受到霸凌的女孩,欺凌者的施暴手段有很多。
使用武力、言語上的欺凌、造謠、扔掉受害女孩的書、甚至是拍受害女孩的裸照...
所有我們能想到的和沒想到的,都可以成為施暴的手段。
人性本惡,學校和家庭,是教不好的。
可讓人難以置信的是,即便當慘劇發生之後,一些欺凌者也完全不會認為,是他們造成的。
若真有人被他們霸凌而死,他們可以改名換姓、換學校,甚至完全不用承擔任何責任。
而其實更可怕的是,一些對校園霸凌冷眼旁觀的學生。
如果你看到卻不出聲,了解卻不援助,你也不過是校園暴力的施暴者而已。
有人問,那些小時候一直被欺負的女孩,長大後都怎麼樣了?
知乎上有這樣一個回答。
畢業後,她得了很嚴重的抑鬱症和中度的人格解體。極其厭惡男性和同齡的女性,走在街上會避開所有穿校服的行人,甚至不敢抬頭看他們。任何有當年施暴者特徵的人都會讓她眼前發黑。經常會夢見自己和施暴者呆在同一個空間裡,夢裡嚎啕大哭的求助每一個路人,但是每一次都沒能在醒之前走出那個空間…… 年少時的校園陰影已經深入骨髓,就算是不去觸碰,也會偶爾的跑出來,然後輕易的擊敗她的生活。她說最讓人難過的不是得了什麼病要吃什麼藥,而是整個人變得善妒又刻薄,內心只剩下陰暗面,不相信任何善良和美好。
也許這就是校園暴力最可悲的事情,很多人都在拼命自救,但是往往一生都走不出陰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