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運通丁磊:新能源車企不必盲目比拼續航裡程

2020-12-01 財新

  【財新網】(記者 劉雨錕)盲目增加純電動汽車的續航裡程沒有必要,目前造車新勢力的做法或增加自重和成本,或減少電池壽命。10月23日,華人運通董事長丁磊在其品牌戰略發布會上發表上述觀點。

  初創車企華人運通控股有限公司(下稱華人運通)成立於2017年8月21日,註冊資本2.5億元。工商信息顯示,丁磊在其中持有股份20%,為公司大股東。

  因為電池技術導致的性能限制,裡程焦慮是新能源汽車的問題之一。各車企推出的產品逐年增加續航裡程,當前主流車型普遍在400公裡之上,但車企還在繼續探索挖掘續航潛力。

相關焦點

  • 新能源車補貼新政出爐 小型代步車好日子到頭了
    「由於競爭激烈,幾乎沒有車商把補貼退坡的壓力轉嫁給消費者,自掏腰包補貼消費者的車企不在少數。」業內人士稱。走訪:新能源車終端售價未有明顯變化補貼政策調整後,消費終端的價格有什麼變化?近日,家住南昌紅谷灘翠苑路的市民劉女士告訴記者,「我之前看上了一輛比亞迪新能源車,現在補貼增多了,是不是車子更便宜了?」
  • 充不進電,裡程狂掉…寒潮下你的新能源車還好嗎
    這幾天的新能源車主們,頗有一種「欲雪車先知」的無奈——隨著氣溫下降,愛車續航縮水。一啟動,表現裡程就要掉一大截,空調加熱更是耗電大戶,放不開手腳。感受最深的,恐怕要數開新能源車的網約車司機了,有幾位網約車司機租來的車,乾脆直接「罷工」了!
  • 2018或取消地方補貼,新能源車企路在何方?
    原因無他,目前自主品牌大部分都依託於高額的補貼,在2018年純電動乘用車補貼也將進行整改,對高續航、電池能量密度大,耗電量低的優質車型增加補貼力度,對於續航能力弱的車型進行補貼減少甚至取消補貼。扶持高端車型,網際網路造車能否扛起對決「特斯拉」的大旗雖然目前熱門的北汽EC系列銷量喜人,基本在近幾個月都處於破萬的銷量。但其補貼力度無疑佔據了重大原因。
  • 續航裡程竟有這麼大區別 誰更具參考意義?
    隨著各大車企在新能源汽車方面的投入越來越大,電動汽車在技術上有了顯著進步,車輛的續航能力也在不斷提升,最大續航裡程達到400km甚至500km的車越來越多。
  • 華人運通高合汽車獨家冠名斯巴達勇士賽 突破極限 想往更高
    [EV知道新聞]日前,華人運通與斯巴達勇士賽大中華區獨家運營商盛力世家聯合宣布,豪華智能純電品牌高合汽車將獨家冠名2021年斯巴達勇士賽,開啟新賽季徵途,助力勇士們突破極限,「想往更高」。據悉,2021年高合斯巴達勇士賽將在全國10多個城市舉辦40多場比賽,預計吸引超過14萬人次的勇士參賽。
  • 特斯拉再次召回;這家車企剛成立就融資100億;華為堅稱不造車
    2、華為內部文件曝光:不造整車,而是聚焦ICT技術11月25日,華為內部網站心聲社區刊出了一份名為《關於智能汽車部件業務管理的決議》的內部文件,文件重申:華為不造整車,而是聚焦ICT技術,幫助車企造好車,成為智能網聯汽車的增量部件提供商。該文件獲得了任正非的籤發。
  • 2020年新能源車補貼標準退坡10%
    《要求》中提出,新能源乘用車補貼前售價須在30萬元以下(含30萬元)、300公裡工況續駛裡程以上,為鼓勵「換電」新型商業模式發展,加快新能源汽車推廣,「換電模式」車輛不受此規定。《要求》中明確指出,從2020年起,新能源乘用車、商用車企業單次申報清算車輛數量應分別達到10000輛、1000輛;補貼政策結束後,對未達到清算車輛數量要求的企業,將安排最終清算。
  • 補貼退坡,2020年新能源車企的日子會更好一些嗎?
    新能源車在國內的興起發展,可以說是一部十分精彩的劇情。與國外新能源汽車發展主要依靠市場手段調整,以政府干預為輔的形式不同,我國正好相反,前期一直是由政府主導,到了後來才逐漸放權,慢慢交到市場和消費者手中,在這種情形下,新能源車的發展不免會出現一些不可思議的現象,比如騙補。
  • 風口上的新能源車,還能飛多遠?
    政策面角度,從2001年開始就有一個非常長的政策導入期;2013-2016年是通過補貼將產業做大做強的階段,因為補貼比較多,也出現了一些企業騙補的行為;2017年國家政策開始對補貼進行收緊,希望通過補貼的傾向性提高整個產業鏈的技術含量,比如提高動力電池的續航裡程、能量密度等等技術型指標;2019年之前這個產業是從產業導入到加速增長,然後再到優化結構的過程。
  • 2019廣州車展前瞻:將「新四化」進行到底,今年新能源車型佔半邊天
    作為國內4大車展之一,廣州車展到2019年已經舉辦17屆了,對於這個接近年終的集中展示平臺,無論是造車新勢力還是老牌車企都非常重視。本次,我們鈦媒體就在2019年第17屆廣州車展即將開幕之際,為廣大網友準備了一份觀展指南,從參觀到亮點一一為大家進行梳理。「新四化」成主旋律,新能源車型佔據半壁江山當前,中國汽車產業正迎來一場全新的技術革新浪潮。
  • 增程式電動對比混合動力,續航裡程誰更有優勢
    十年前,電動汽車開始出現在消費者的視野中,隨著全球變暖和環境的惡化,相關部門對汽車排放的檢查和規定越發嚴格,小排量甚至零排放成為新的宣稱口號,一些車企加入了製造電動汽車的陣營中,但在10年前,電池容量密度非常低,續航裡程完全無法滿足長距離出行的需求,一般電動車的續航在100公裡以內,而像日產聆風等熱銷電動車的續航也僅僅為
  • 續航1000km是不是噱頭?
    頭頂「中國第一家赴美IPO的造車新勢力」光環、被稱為投入造車事業的「網際網路新貴」,和2019年的非議纏身相比,2020年的蔚來和李斌,都已從谷底起飛。但這些數量放在龐大的中國新能源市場,目前而言還是存在較大的局限性,什麼時候真的發展到各地的換電站像加油站一樣密集,而且不局限於某一個品牌汽車時,新能源車企的好日子才算是真正的到來了。
  • 月銷3萬5的五菱宏光MINI EV,是中國車企的悲哀?
    但是銷量火爆的五菱宏光MINI EV,不值得我們狂歡,它賣得越火,越說明中國車企的悲哀。1、銷量第一的民族品牌?公開資料顯示,五菱全稱上汽通用五菱,雖然名字上看起來像一個合資品牌,但其實無論從股份佔比、核心技術、品牌所屬等方面看,五菱都是一個名副其實的民族品牌。多年來,五菱始終堅守始終堅守「人民需要什麼,五菱就造什麼」的信念,服務於最廣大的勞動人民群眾。
  • 12月即將上市新能源車型
    隨著新能源車型逐漸增多,人們的選擇範圍也越來越廣,從微型車到SUV,從400km續航到600km+續航的車型我們都可以買到。即使進入到「坎坷」的2020年也有不少新能源車到來。
  • 為何很多車企紛紛邁向碳中和?
    一時間,「碳中和」便成為各大車企爭相追捧的目標,前有大眾「2050年完全實現碳中和計劃」、保時捷祖文豪森工廠在製造純電動跑車Taycan的過程中實現碳中和,後有奔馳發布「雄心2039」計劃實現「碳中和」。那麼「碳中和」到底是什麼意思?要實現「碳中和」就意味著什麼?為什麼奔馳、大眾等所有的車企都爭相邁向「碳中和」呢?
  • 五菱再造神車,2.88萬的宏光MINI EV給特斯拉上了一課
    以2018年作為分水嶺——根據當年6月出臺的新補貼政策,續航裡程150公裡以下的純電動車型取消補貼,當時佔據60%市場份額的A00級電動車遭遇重挫。包括眾泰E系列、北汽EC系列都陷入了困境,知豆等知名品牌更是因此一蹶不振。
  • 特斯拉今晨股價創歷史新高395.22美元 新石器時代遺址共享「棄」車...
    但也有造車新勢力人意味深長地提點,何小鵬發這條微博背後,是為了給造車新勢力說話,因為與傳統車企相比,造車新勢力的新能源車幾乎都賣給C端的消費者。在對電動車銷量爭議的背後,更是業內對國內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憂慮。2020年,新能源汽車補貼將完全退坡,電動車將進入完全市場化競爭。很多跨國車企對此已有充分準備。
  • 公交第一時間給予新能源車「補電」,新車型經得起寒流考驗!
    新一波寒流來到了。一波又一波的寒潮天氣給公共運輸帶來巨大挑戰。昨夜今晨,上海久事公交巴士公司的員工們奮戰一線,全力以赴保障市民安全出行。針對極端低溫下新能源公交車的電池消耗量會明顯加快的情況,運營部門已經制定了應對措施,確保車輛正常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