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扶貧故事」敢闖敢幹 讓群眾的腰包鼓起來丨桐梓縣九壩鎮天池...

2021-01-09 天眼新聞

我叫黃承江,是桐梓縣九壩鎮天池村村支書。過去,天池村的產業小、散、弱,沒有成規模發展,村裡缺乏支柱性產業發展。

但要想帶領群眾增收致富,就必須發展好產業。

根據我對全村地域分布的情況了解,加上自然條件等綜合因素的考慮,我心裡盤算著天池村以發展鄉村旅遊,中部和兩山發展蜂糖李,平壩區域發展蔬菜,盤活全村的資源。

2017年,我毅然決然帶領村支「兩委」、村民代表、黨員代表、種植大戶和部分群眾多次到安順考察學習蜂糖李種植、培育、銷售等技術,結合天池村的土壤、氣候、海拔等因素,發現天池村很適合種植蜂糖李。

走訪農戶,了解群眾想法

於是在鎮黨委、政府的統一安排部署下,我們成立了農民專業合作社,轄區建檔立卡貧困群眾全部入社,以致富帶頭人帶頭發展帶動周邊農戶增加收入。

「我種植的10畝蜂糖李今年部分掛果,果大、味甜如蜜,效果很不錯,預計明年將有5畝初掛果,我會繼續按照村裡面種養殖大戶培訓的技術知識,搞好蜂糖李的管理……」每次看到我,半坡組的貧困戶李美軍總會高興地向我說。

蜂糖李種植是一個技術活,重在管理,在我的努力下,聘請了多名專家多次到我村培訓蜂糖李種植管理技術,提高群眾的種植技術。

現在,全村共發展種植蜂糖李6000畝。

這些年來,通過黨建引領,天池村通過打造國家3A級自然風景區——上天池景區,發展旅遊產業解決部分群眾就業問題,增加了人們的收入。

群眾的人均年收入從2016年的9613元提升到2020年的15400,就業人數從2016年1785人發展到2020年的3670人。數據的背後是老百姓的生活發生翻天覆地變化的見證。

如今走進天池,滿山的蜂糖李、一棟棟靚麗的鄉村旅館、滿園子裡蔬菜、鄉村路上到處的遊客……路好了、路燈亮了、房子靚了、老百姓笑了,天池村早已舊貌換了新顏。

修剪蜂糖李丫枝

在天池村的脫貧路上,辛苦與收穫的交織。回想起在「兩居」改造、產業發展、鄉村旅遊發展、易地扶貧搬遷等工作中,當初一些群眾的不理解、不支持、不配合,通過大量召開黨員會、群眾會、院壩會等,最終獲得群眾認可,得到群眾支持,群眾滿意。看到老百姓開心的笑容,我的付出也就值了。

我作為鄉村振興縣級領軍人才,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定將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繼續永葆敢闖敢幹的精神,讓群眾的腰包鼓起來。

【人物小傳】

黃承江,在桐梓縣九壩鎮天池村擔任村支書。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婁勤麗 整理

編輯 黃昕蕊

編審 尹長東 李玲

相關焦點

  • 我的扶貧故事|黃承江:敢闖敢幹 讓群眾的腰包鼓起來
    我叫黃承江,是桐梓縣九壩鎮天池村村支書。過去,天池村的產業小、散、弱,沒有成規模發展,村裡缺乏支柱性產業發展。要想帶領群眾增收致富,就必須發展好產業。綜合因素的考慮,我心裡盤算著天池村以發展鄉村旅遊為主,中部和兩山發展蜂糖李,平壩區域發展蔬菜,這樣來盤活全村資源。
  • 「我的扶貧故事」群眾依然記得我這個「熊書記」丨關嶺自治縣永寧...
    我是熊嶺,關嶺自治縣檢察院工作員,2014年8月到永寧鎮五指山村駐村,群眾都親切地叫我「修路熊書記」。五指山村2014年以來建檔立卡精準扶貧戶有298戶1233人,屬於省級深度貧困村。一直以來,五指山村群眾觀念較為落後,受教育程度低。
  • 「我的扶貧故事」用心丈量扶貧路丨三穗縣武筆街道辦事處工作員吳...
    我幫扶的貧困戶分別是雪洞鎮巴仙村盤田組何林根等戶。作為網格員,除了要關注自己幫扶的貧困戶外,還要負責新州、稿茶組幾十戶群眾的走訪調查、解決群眾訴求和困難等工作,增進群眾對幫扶政策的了解和對幫扶工作的支持。
  • 「我的扶貧故事」讓貧困群眾的「錢袋子」鼓起來丨冊亨縣冗渡鎮...
    這是我常常對幹部們講的一句話。  推進壩區建設為群眾「找」錢  冊亨縣冗渡鎮共有壩區3個,總面積達2020.6畝。2019年10月接手壩區建設以來,我常常深入村組召開會議,通過群眾會、院壩會,入戶宣傳,大力推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宣傳,剛開始流轉土地的時候,大部分群眾都不願意將土地流轉出來。  「我們是農民,只會種田種地,離開了土地我們能吃什麼?」群眾常常這樣反映。
  • ...故事」群眾依然記得我這個「熊書記」丨關嶺自治縣永寧鎮五指山...
    我是熊嶺,關嶺自治縣檢察院工作員,2014年8月到永寧鎮五指山村駐村,群眾都親切地叫我「修路熊書記」。五指山村2014年以來建檔立卡精準扶貧戶有298戶1233人,屬於省級深度貧困村。一直以來,五指山村群眾觀念較為落後,受教育程度低。
  • 我的扶貧故事丨李尚友:村民過上好日子是我最大的幸福
    據桐梓縣人民政府網消息:1月7日,桐梓縣人民政府網發布《我的扶貧故事丨李尚友:村民過上好日子是我最大的幸福》。內容如下:我叫李尚友,今年53歲,2018年11月起,擔任堯龍山鎮箭頭村村支書。在脫貧攻堅中,我與鎮村幹部和村民一起,早出晚歸揮汗修公路。經過半年的努力,修建、硬化兩條通村出境公路、10條通組公路共32公裡,聯戶路4公裡,解決制約發展的交通瓶頸。 我又多方協調,對村裡電網進行提檔升級改造,增加變壓器到11臺,為村民生活生產用電提供保障。提檔升級後,現在的入戶電壓基本達到了220伏,生活用電完全沒問題了,許多村民家還拉上動力電,解決了加工電的問題。
  • 「我的脫貧故事」青春歲月不負使命丨正安縣格林鎮太平村村民湛喜
    我叫湛喜,是正安縣格林鎮太平村梨樹坪組人,我家共有5人,2016年,因病支出較大,家庭生活困難,我家被納入建檔立卡貧困戶。在太平村村支兩委和幫扶幹部的幫扶下,通過教育扶貧和產業扶貧,我家於2018年達到脫貧標準後主動申請脫貧。
  • 「我的扶貧故事」三年相守,我和村民一起戰貧戰困點滴事丨桐梓縣小...
    我叫蘭少尉,今年31歲,是桐梓縣民政局辦公室的一名普通幹部,目前在小水鄉石場村任第一書記。距2017年7月28日首次來到石場村參加脫貧攻堅,現在已是我到石場村的第三個年頭。  「延綿不絕的大山、坑窪不平的泥路、土砌石堆的房屋,全村通組硬化路不足5公裡,一條硬化連戶路都沒有,三四個村民組還沒通手機信號......」是石場村給我的第一印象;平均海拔800米,最高海拔1680米,全村貧困戶114戶381人,是擺在我面前的嚴峻現實;土小田少、山高坡陡,群眾小農思想嚴重、發展觀念落後、基礎設施缺位,沒有一個規模產業、沒有一個示範帶動,群眾勤勞卻致富無門,是我面對的最大困難。
  • 「我的扶貧故事」群眾的日子越過越紅火丨大方縣鼎新鄉長豐村第一...
    我叫彭睿,是畢節市大方縣民政局派駐到鼎新鄉長豐村任第一書記。2018年,根據組織安排,我被派駐到鼎新鄉長豐村開展駐村幫扶工作。  兩年來,通過實地走訪,摸透村情。根據扶貧政策,抓實黨建,服務群眾,發展產業,有效帶動當地群眾實現脫貧增收。
  • 「我的扶貧故事」苦幹實幹改宿命,一碑一瓜拔窮根丨丹寨縣揚武鎮幹...
    白天,田間地頭多了一群衣著與當地人不同的人,那是工作隊員與群眾在一起幹活;夜幕降臨,一束束手電筒光在閃亮,狗叫聲不斷,那是工作隊員在走村串寨;深夜了,村活動室的燈一直亮著,一群人聚在一起說著什麼,那是工作隊與村幹部在商量脫貧工作……這是我初到幹改村的情景。
  • 「我的扶貧故事」不當客人,只做群眾的知心人丨威寧自治縣小海鎮卯...
    我叫王文明,是威寧自治縣委黨校一級科員,2019年6月被組織選派到小海鎮卯家社區參與幫扶工作。到村後,我迅速進入角色,入戶開展摸底調查,每走訪一戶就詳細記錄每一戶的具體情況,聽取困難群眾的心聲,記錄下他們存在的困難,主動詢問困難群眾家庭成員信息、身體健康狀況、致貧原因、收入情況以及扶貧政策落實情況,經過一個月的走訪,我的筆記本就已經寫了厚厚的一沓,我詳實記錄了走訪農戶的情況,掌握了卯家社區10個村民小組的基本情況和67戶建檔立卡貧困戶的第一手資料。
  • 「我的扶貧故事」堅守扶貧一線,是我對黨最大的忠誠 丨沿河自治縣...
    我叫付強,是淇灘政府一名普通的幹部,是一名平普通的黨員。2019年10月,我來到白果村,開始了平淡卻不平凡的駐村幫扶工作。雖然以前也來過白果村,但從沒有像今天一樣仔細打量她:「秀美」是白果村給我最深刻的印象,穿過臘園村曲折狹窄的通村路,眼前豁然開朗,秀美又可愛的白果村呈現在眼前。
  • 「我的扶貧故事」對每戶群眾都認真負責|織金縣桂果鎮興平村第一...
    我叫王可剛,是貴州省畢節市織金縣桂果鎮興平村的第一書記。在興平村兩年多的駐村經歷,讓我越來越感到第一書記不只是一個簡單的稱謂,而是一份厚重的責任。   駐村以來, 針對興平村各戶致貧原因實際問題,我堅持深入田間地頭,摸清村情民意,科學合理制定村發展計劃。
  • 「我的扶貧故事」卯足幹勁真抓實幹丨鎮寧自治縣沙子鄉黨委書記...
    我叫楊興旺,現任鎮寧自治縣沙子鄉黨委書記。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我始終牢記宗旨,把脫貧攻堅責任扛在肩上,堅持幹字當頭,卯足幹勁,下定決心啃下沙子鄉脫貧攻堅這塊「硬骨頭」。到任以來,我時刻把「沙子鄉的貧困戶脫貧任務清單」記在心上,深入田間地頭,走村串戶和群眾「擺白」,了解群眾面臨的現實困難及想法。通過深入走訪,我掌握了全鄉產業發展、基礎設施、群眾願望等第一手基礎資料,經過進一步分析研判,班子一致認為沙子鄉要擺脫窮困的面貌,就要因地制宜,大力發展特色產業,讓群眾的「荷包」鼓起來。
  • 缺啥補啥 宜賓珙縣3.6萬人口腰包鼓起來!
    記者 何東 攝2020年,珙縣羅渡苗族鄉王武寨村的貧困戶劉付華靠易地扶貧搬遷項目,告別了20多年的老房子帶來的「外面下大雨、屋裡下小雨」的窘迫,為公司代養20頭牛,獲得了兩萬元的收入。近年來,在珙縣生活發生變化的不止劉付華一家,還有近3.6萬貧困人口。
  • 敢闖敢幹,做什麼事兒都很有自信的星座男
    這三大星座往往是比較有野心的,也正是因為有野心,所以大家都說他們做什麼都能夠成功(私下吃的苦一般人沒有看到)跟著星座洞君一起來看看都有哪些星座吧水瓶座敢闖的人,往往是可以從一行當中積累無數的經驗,再去另外的一個等級,一點點的晉升,提升自我的空間,水瓶座的衝勁來自於生活,更來自於所有的壓力,野心十足,也能夠將野心化身為正能量化身為實力,成為佼佼者的狀態,也正是因為如此,才可以更全面的有價值感,水瓶座越來越有自信
  • 「我的扶貧故事」「六個一」工作法推動易地扶貧搬遷斬窮根丨獨山...
    到村後,與駐村工作隊員、村「兩委」一起深入村組走訪調研,我才真正了解到旗山村高山峻岭、地形複雜,田地稀少,產出有限,是典型的「一方水土富不起一方人」的地方。脫貧路徑找到了,真正操作起來十分不易。需要易地扶貧搬遷的量大,566戶2218人,每一家都需要反覆上門溝通、做工作。不過任務雖然艱難,我還是堅持和村幹部們一起,走訪了所有貧困戶。
  • 「我的扶貧故事」從剛來時的「愣頭青」變成了現在的「書記哥」丨...
    我叫李永春,2017年9月,組織安排我到貴州黔南州甕安縣中坪鎮水耳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1000多個日日夜夜,我從對鄉村基層的事一無所知,到現在的得心應手;也從剛來時的「愣頭青」,變成了現在群眾的「書記哥」。2018年春節前,為了讓水耳村的困難群眾過一個祥和的春節。
  • 「我的扶貧故事」扶貧工作需要下一番繡花功夫丨貞豐縣豐茂街道...
    我和單位的劉關張老師一道,被安排到豐茂街道辦事處對家寨村工作。駐村扶貧是一項細心的工作,需要下一番繡花功夫,不然,群眾的困苦就會在不經意間被忽略。沈壽翔(右一)走訪貧困戶記得有一天,村主任胡洪美的手機收到一條簡訊:「主任奶奶,能申請貧困戶嗎?」胡洪美主任把這條簡訊拿給我看,我馬上撥打電話過去。
  • 「我的脫貧故事」只要勤勞肯幹,就能過上好日子丨桐梓縣風水鎮泡通...
    我一直都相信只要勤勞肯幹,就能過上好日子。我叫謝代剛,家住在桐梓縣風水鎮泡通村,家有7口人,2014年識別為建檔立卡貧困戶,2016年順利脫貧。2014年,年邁又殘疾的父親患上了高血壓,妻子也生病了,光是醫藥費一年也要花不少錢,再加上3個孩子上學需要花錢,沉重的負擔落在了我一個人身上,我一個人掙的錢完全不足以支撐家庭的支出。最難的時候,我賣掉了家裡6000斤稻穀,連電費都是借的。在我最困難、最無助的時候,駐村工作隊找到了我,了解了我的家庭情況,我也得到了很多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