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上架|翻開這套「西南聯大三部曲」 看陳寅恪馮友蘭朱自清怎麼...

2021-01-09 封面新聞

封面新聞記者 張杰

西南聯大在艱難的時代條件下,辦學八年,培養了楊振寧、鄧稼先、汪曾祺等多個領域內的精英人才,成為中國教育史上的一段佳話,一段傳奇。這樣的一所大學,從創立之初時,東奔西走,輾轉多地,且物資短缺,沒有教室、宿舍、辦公樓,只有核心靈魂一大批由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和南開大學的大師雲集,用他們富足的精神、自由的靈魂、獨特的人格魅力以及深厚的學識修養製作出一堂堂精彩內容照亮了莘莘學子求學之路。

西南聯大的教授到底是怎麼上課的?比如陳寅恪是怎麼講歷史的?馮友蘭是怎麼講中國哲學的?朱自強是怎麼講文學的?很多人並不清楚。翻看天地出版社出版的這套名為「西南聯大三部曲」(《西南聯大文學課》《西南聯大國史課》《西南聯大哲學課》)的書系,則有利於幫助你了解不少。該書系收入了在西南聯大任教過的13位名師的講義和優質文章,分文學、歷史、哲學三類。文學類的代表名師是朱自清。歷史類的代表名師是陳寅恪,哲學類的代表名師是馮友蘭。這些文章都是大師們在各自擅長領域寫下的文章,從中不但能看到大師們對於學問的認真,對於教育的堅持,還可以在這些文字後面看到大師們在艱難時世中,屹立不倒的身影。

在《西南聯大國史課》中,以時間為軸,由遠及近,收錄了張蔭麟、陳寅恪、雷海宗、吳晗四位西南聯大教授、歷史學家的代表著作,以多個維度探尋中國歷史的發展,如漢武帝的新經濟政策、唐代政治制度的演變、明教與明朝的關係,等等。在哲學課上,他們講述先秦時代的百家爭鳴,傳入與玄學的奇妙融合,「餓死事小,失節事大」的辯論……都在本書中呈現,中國哲學的脈絡源遠流長,直到今天還在深刻地影響國人,理解中國哲學,才能理解當下。

《西南聯大文學課》則收錄了朱自清、遊國恩、蕭滌非、羅庸、聞一多、浦江清等六位先生的文章,並按朝代分為了五個部分,將先秦到清朝期間一些重要的文學作品、作者及其思想層層羅列、細細分析,通過文學來展現各位先生的思想及西南聯大的學術風採。精編西南聯大教授的學術經典,如張蔭麟講夏至秦漢,陳寅恪講唐代政治制度,雷海宗講宋元,吳晗講明朝,等等。

在《西南聯大文學課》中,收錄馮友蘭、湯用彤、賀麟等先生圍繞中國哲學不同時期和人物流派、歷史事件按照年代從古至今進行排序,以便讀者更好得了解中國哲學的發展脈絡。共計6個章講述哲學前初期到中國哲學經學時代結束。三位老師的文風風格各不相同,如馮友蘭老師是細膩,將信息揉碎了一點點講給你聽;湯用彤老師是深度,對於歷史背景、人物、流派、作品分析等深度寬泛;賀麟老師是反觀,用現代思維反思過去行為。畫風不同其對角度各有千秋。其中馮友蘭和賀麟老師會聯合中西歷史橫向對比,而湯用彤老師則專注中國哲學和歷史的厚度。

相關焦點

  • 馮友蘭、聞一多、朱自清……一首嵌名詩包含西南聯大9位名教授
    詩云:二排左起:浦江清、朱自清、馮友蘭、聞一多、唐蘭、遊國恩、羅庸、許駿齋、餘冠英、王力、沈從文馮蘭雅趣竟如何(馮友蘭),聞一由來未見多(聞一多)。性緩佩弦猶可急(朱自清,字佩弦),願公超上莫蹉跎(葉公超)。鼎沈洛水是耶非(沈有鼎),秉壁猶能完瑩歸(鄧秉壁)。養士三千江上浦(浦江清),無忌何時破趙圍(柳無忌)。
  • 1938年4月4日 國立西南聯大在抗日戰火中組建
    國立西南聯合大學 中國抗日戰爭期間設於昆明的一所綜合性大學。盧溝橋事變後,日本帝國主義全國發動侵華戰爭。為保存中華民族教育精華免遭毀滅,華北及沿海許多大城市的高等學校紛紛內遷。抗戰八年間,遷入雲南的高校有10餘所,其中最著名的是國立西南聯合大學。 西南聯大是由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和南開大學聯合而成。
  • 也相倚靠也相難:陳寅恪與傅斯年的友誼
    西南聯大又遷昆明,陳先生8月13日赴昆明任教。1939年春,英國牛津大學聘陳先生為漢學教授,授予英國皇家學會研究員。6月1日陳寅恪致梅貽琦函分析「漢學教授」四字云:「牛津近日注意中國之宗教及哲學,而弟近年興趣卻移向歷史與文學方面。離家萬裡而作不甚感興趣之工作……」(《年譜長編》193頁)夫子自道比學者所歸納之「史學三變」更為直截明白。
  • 大師培養學生:西南聯大時期北大文科研究生的「書院式生活」
    「七七事變」後,北大西遷,與清華、南開聯合組建西南聯合大學。文科研究所中斷業務。根據《鄭天挺西南聯大日記》記載,1939年5月27日,傅斯年(孟真)到北京大學,決定恢復文科研究所,自任主任,並請鄭天挺出任副主任。之所以設副主任,是因為傅斯年主要工作是在史語所,鄭天挺之副主任,也就是今日所謂之常務副主任也。
  • 癸亥年拜見馮友蘭
    癸亥年拜見馮友蘭   癸亥年歲尾的一天,我同徐盈先生去看望馮友蘭先生。推開北京大學燕南園一處院落的門扉,院中三棵挺拔的青松映入眼帘……   走進工作室,八十八歲的馮友蘭先生正埋在書山之中。四壁是書,桌上是書,椅子上也是書。老先生鬚髮皆白,思維清晰,談興甚濃。
  • 吳宓和西南聯大弟子們的趣聞:狗也進教室聽課
    4月的北京冷暖宜人,威斯汀大酒店味餐廳燈火輝煌,西南聯大的臺灣校友李俊清在這裡過90歲生日。兩條長案坐滿前來祝賀的親友。壽星和當年的同窗許淵衝、沈師光老人耳朵都有點背,坐得很近,說話卻很大聲。許淵衝愛說笑:「聾字(子)去耳,我們是三條龍!」大伙兒祝酒,笑說李俊清到底是學外國文學的,連生日都趕在跟莎士比亞同一天!
  • 「朱自清的文化自信與文學意義」學術研討會揚州舉行
    崔佳明 攝   中新網揚州10月13日電 (記者 崔佳明)今年是朱自清誕辰120周年,13日,揚州召開「朱自清的文化自信與文學意義」學術研討會,紀念朱自清先生誕辰120周年。當日,來自全國20多所高校科研院所逾60名專家學者相聚在朱自清先生的故鄉揚州,共同探討朱自清先生在中國現代文化史、文學史、學術史上的地位及貢獻。
  • 朱自清:寧廉潔正直以自清嚴
    朱自清兒時上揚州梅花嶺,在史可法衣冠家前雪地上用小樹枝寫下文天祥名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朱為林庚《中國文學史》作序稱:「文學史之研究,得有別的許多學科做根據,主要是史學,廣義的史學。朱自清原名「朱自華」。1917年報考北大,為勉勵自己在困境中不喪志不灰心、保持清白,他便取屈原《楚辭·ト居》「寧廉潔正直以自清嚴」中「自清」二字,改名「朱自清」。
  • 錢鍾書、朱自清、楊振寧青年時用的英文課本,影響無數人
    《西南聯大英文課》大一&大二教本▼點擊圖片即刻購買2018年5月,一條生活館曾重磅推薦過《西南聯大英文課》大一讀本,反響特別好,成為我們的年度爆品。自推出後,不少讀者都在後臺詢問什麼時候可以讀到西南聯大的大二英文課本。經過一年多的籌備,今天,《西南聯大英文課·大二英文讀本》終於可以和大家見面。
  • 1月8日起點上架新書首訂一覽:破千僅有十本,最高3700
    新年第二期的起點上架新書首訂成績已經出來了,相比於元旦時候的新書成績,這一期要更加平庸了一些。廢話不多說,還是先上圖:數據來源:起點數據網,僅供參考本期上架新書總共有122本,其中女頻25本,男頻97本,全部都是起點首發,還是非常少見的。畢竟以往還是會有一些其它站的新書一起上架的。
  • 清華校友:朱自清 文章氣節如同他的《背影》
    朱自清的民族氣節為國人所敬仰,毛澤東同志給予了極高的評價。而朱自清的革命性,或者說追求革命的軌跡卻不是很明顯。其實應該說,朱自清追求革命的思想,一起伴隨著他文學的成長而成長,並體現在他樸實的行動中。朱自清1925年已到清華園任教,而朱家住在安樂巷27號是在1930—1946年間。我們看到的朱自清的臥室,也稱客座。這裡只是朱自清寒暑假回來所居之處。
  • 3月6日起點上架新書首訂一覽:二十二刀流回歸,表現不佳,只有360
    2020年起點第十周的上架新書首訂成績出來了,一如既往的涼涼。男頻123本新書,首訂最高的卻只是2100,1000以上的也只是五本,看來今年網文市場也不太景氣。下面帶大家具體看看這一期的上架新書情況。01、科幻天王二十二刀流回歸,新書首訂360二十二刀流,2016年起點第一屆十二天王裡的科幻天王獲得者,女作者,代表作是已經404的《末世大回爐》。這幾年由於身體等諸多方面的原因,網文創作陷入停滯好長一段時間。去年回歸起點,寫了本新書,但17萬字就太監了。目前這本新書《我戰寵腦子有坑》開書於1月11日,書名變更過。
  • 陳寅恪晚年以自己的孤懷遺恨、不屈不撓為國人立一典型
    歷來有一種說法,認為陳寅恪是一個「文化遺民」,胡適即主此說。其實光就王國維紀念碑銘看,陳寅恪竭力引進自由、獨立的精神,而且竭力要使之接上中國文化的傳統,就可以否定此說。何況,陳寅恪到晚年著書表彰陳端生、柳如是,主要的就是表彰她們的自由獨立精神。更何況,陳端生與柳如是是在中國傳統文化中處於底層的婦女,而且一為罪婦,一為妓女,更是底層之底層。
  • 《陳寅恪家史》講述陳寅恪的前世今生,看完這本書,你就更了解他
    文/姚崢華廣州與陳寅恪有密切的關係。廣州不單是陳寅恪晚年生活的地方,也活躍著一大批陳寅恪的研究者,出了一批關於陳寅恪的研究成果,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學子。在廣州的陳寅恪研究者,我有幸聆聽過幾位老師的真知灼見。比如陸鍵東老師,他寫的《陳寅恪的最後二十年》影響至今。還有胡文輝老師,他的《箋釋陳寅恪詩》令人嘆絕。
  • 追尋朱自清先生的那片荷塘……
    因為今年的觀荷節與朱自清先生的忌日僅相差一天。朱自清先生朱自清先生於1948年8月12日與世長辭。朱自清先生與荷花,在人們的印象中是難以分割的。先生的名篇《荷塘月色》膾炙人口,先生的荷塘也令無數人心馳神往。跟隨朱自清先生的腳步,觀賞清華園的荷花,自有一番特別的意義。
  • 西南聯大戰火空襲中的春節是什麼滋味?
    1938年4月,改稱國立西南聯合大學。1938年的春節,是南遷教師度過的第一個新年。鄭先生說:「餘自有生以來,未嘗在客中度歲。」今者不僅是客,更是漂泊之客。但還因為有遷校之事,且鄭先生司遷滇總務,這一年的春節,大都是在準備遷徙的狀態下度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