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講壇》講「典故」古為今用 李苦禪如何評價秦檜和嚴嵩?

2021-01-09 北晚新視覺網

中華五千多年的文明歷史中,留下了大量的「典故」。古人云:「前人之勤,後人之樂。」妙用古典服務於當今,何樂而不為?近期央視播出了大型節目《百家講壇》,為如何將「典故」正確地古為今用樹立了典範。

李燕

 資料圖 攝:饒強

節目中談到了治國之人應當德才兼備的問題,還引用了司馬光之言「德勝才者謂之君子,才勝德者謂之小人」。這讓我想起諸葛孔明在外遠徵時,曾奏囑後主劉禪宜「近君子遠小人」。如何分辨「君子」與「小人」?魯迅先生曾言,自稱君子者必是小人。皆因小人有才,善於偽裝。

記得先父苦禪老人對我講過:「自古大奸若忠,頗有文採,最善曲意逢迎,如秦檜、嚴嵩之流即是。」隨手拿出一本著意記錄典故的古書,翻開專談「君子」與「小人」的一段,一位皇帝問講官(即為皇家講經書的官):「今日說何書?」對曰:「《論語》君子小人和同章。」皇帝問:「何以君子難進易退,小人則易進難退?」對曰:「小人逞才而無恥,君子守道而無欲。」皇帝問:「何以小人之勢常勝?」對曰:「此系上之人好惡,如明主在上,必君子勝矣。」皇帝又問:「明主在上,都不用小人乎?」對曰:「小人果有才不可棄者,須常警飭之,不使有過可也。」

本人對此段的理解是君子恪守道德,無私慾,所以不去爭位奪祿,在名利場中便能退守道德底線。但小人迷信自己有才,毫無道德約束,善於巧偽鑽營,以圖祿位,可一旦發現「此路不通」,悔之晚矣,又有何路可退?《石頭記》中有副對聯:「身後有餘忘縮手,眼前無路想回頭。」南方某寺有一尊倒坐觀音像,觀音像左右有對聯「問菩薩為何倒坐,嘆眾生不肯回頭」,皆系針對「易進難退」者而言。只是歷史上多有「小人之勢常勝」的教訓,例如和珅善於溜須拍馬,乾隆好之,儘管群臣多次上奏彈劾和珅,但乾隆將奏摺「留中不發」,所以直到乾隆駕崩,嘉慶才查抄和珅家財,據說富可敵國!在處置和珅的問題上,嘉慶可謂「明主」。方才典故中的那位皇帝對明主的作用很敏感,急問如果明主在上,必然不用小人嗎?此時講官的回答很「辯證」,他認為小人果然很有才也可以用,但必須時常警惕並約束他,令其不能趁虛越位。

關於「恥」,先秦的管子曾說國有「四維」,禮、義、廉、恥,「一維絕則傾,二維絕則危,三維絕則覆,四維絕則滅。傾可正也,危可安也,覆可起也,滅不可復錯也!」其中「恥」是道德的底線,古人講「知恥近乎勇」,要勇於承認並且克服自己的缺點和錯誤。魯迅說「知恥近乎通」,通達是非才能做到廉正,廉正上升到原則性則是「義」,大義凜然——大原則是絕不能以情枉法的。如此形成正義的治世習慣,即上升為儒家思想中的「禮治」,或曰「德治」,顧炎武講「蓋不廉則無所不取,不恥則無所不為」,又講「悖禮犯義,其原皆生於無恥也。故士大夫之無恥,是謂國恥」。

孔子曰:「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我理解此話之意是僅僅依靠政令和法律來引導民眾不犯法,就會有人不知恥地去鑽空子、「打擦邊球」,圖謀私利;如果引導人們自覺遵守道德和禮義,人們就會明白道德的底線,做到行為自律。朱熹講過「恥便是羞恥之心,人有恥,則能有所不為」,古人還講過「治國如治水」,應因勢利導,這導流的第一道堤壩是「德治」,第二道堤壩是「法治」,法治是道德決堤後不得已才用的戰略性防備;絕不能幻想「德治」之堤不出「管湧」,應知古人所言「千裡之堤,潰於蟻穴,不可不防」。法治之堤必須常備而永固之,方可長治久安。

(原標題:古典今用聯想錄)

 

來源:北京晚報編輯:TF017

相關焦點

  • 從《百家講壇》發現一個真相:從古至今,各領域佼佼者喜歡讀歷史
    《百家講壇》是中央電視臺科教頻道2001年7月9日開播的講座式欄目,陪伴我們很多年。這個欄目選材廣泛,曾涉及文化、生物、醫學、經濟、軍事等各個方面,現多以文化題材為主,並較多涉及中國歷史、中國文化,具有科普歷史知識及深入點評講解的作用。其中有很多著名的主持人像易中天、閻崇年、魏新、王立群等主講人都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酷我音樂《百家講壇》最新上線《黃帝內經》解鎖中醫養生長壽觀
    從古至今,人們在追求健康、養生的道路上不斷探索,希望能夠身強體健、益壽延年。帶著這些疑問,快來到在酷我音樂《百家講壇》中尋找答案吧!據悉,本次酷我音樂《百家講壇》邀請北京中醫藥大學翟雙慶教授,再次登臨百家講壇與您共讀《黃帝內經》(第五部),從古典醫藥經典中找尋解決現代人健康問題的中華醫方,與大家一同探尋中醫養生長壽之道!
  • 民間學者曹昇批央視學者一知半解要《百家講壇》向李斯大人道歉...
    「獨立書評」就這樣做起了書和讀者的媒婆,眼下時興自由戀愛,媒婆介紹成功率不高,可就像許多人通過快報「好男好女」找到了家一樣,也有許多讀者把「獨立書評」,尤其是快報圖書排行榜當作買書的參考,一旦上了榜,又重點推薦的書,接下來兩三周,就要好賣許多了。  兩本雜誌型的圖書《讀庫》和《溫故》也在本期攜手上榜。
  • 「和合文化百家講壇」走進上海,解碼浙東唐詩之路文化魅力
    11月19日,「『和合文化百場講壇』走進上海——解碼台州:浙東唐詩之路目的地的文化魅力」活動在上海舉行,在滬知名浙江台州籍學者、文化界名人等參加。  中國唐代文學學會會長、復旦大學教授、中國唐詩之路研究會顧問陳尚君以詩為線索作了演講。
  • 臺灣著名國學大師曾仕強去世,曾在《百家講壇》主講易經、胡雪巖
    曾仕強教授於1934年生於福建,祖籍漳州,長於臺灣,後遊學歐美等國,先後獲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學士、美國杜魯門大學行政管理碩士、英國萊斯特大學管理哲學博士和牛津大學管理哲學榮譽博士他認為中國的人文習俗與西方有很大差異,不能一味模仿和追隨西方的管理模式,而應該用中國人自己的方法來化解中國人的問題,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1990年4月,他還曾預言,21世紀必將是中國人的世紀。2007年以來,曾教授受中央電視臺10套《百家講壇》欄目邀請,主講了《胡雪巖的啟示》、《易經的奧秘》、《道德經的玄妙》等系列講座。
  • 陝西學者上百家講壇講述"小資女人"楊貴妃
    3月4日起,被稱為 「最萌教授」的陝西學者、陝西師範大學教授於賡哲在《百家講壇》開講「大唐巾幗傳奇」。明日他要講的是唐帝國的悲歌楊貴妃。於賡哲表示,作為中國古代四大美人之一的楊貴妃,但其實並不見得是唐王朝最美麗的女子。
  • 如何看待曾仕強,他是反科學者還是得道高人?
    廣泛宣傳中國(易經的智慧),被中央電視臺邀請百家講壇講師。 本人曾經親自聆聽曾仕強老師的講座。每次聽到總有一種積極向上的情緒。還有對人生境界的提升,曾仕強老師總能以一種紳士風度,打扮著知識理性溫文爾雅,遇到學生提問,就是反對意見也能仔細聽清問明白後,再做解答。這種以學者與學員式交流讓人倍感親切。仿佛是老師又是長者還象親人。
  • 餘秋雨水平到底如何?易中天、金庸分別這樣評價
    餘秋雨有一顆不隨波逐流的心,他向來知道自己追求的是什麼,在大家忙著走向農村、社會的時候餘秋雨選擇走向圖書館,拿出和錢鍾書先生那十年默默專研的精神來撰寫戲劇學、戲劇史等。後來出版了《世界戲劇學》、《中國戲劇史》等權威性著作,致使他成為上戲最年輕的教授,全國高校中最年輕的校長。
  • 於丹講《莊子》被指用錯成語 虛心接受網友批評
    於丹講《   作為央視「百家講壇
  • 死心眼的嶽飛,會辦事的秦檜
    即便論殘害忠良,大秦的掘墓人,直接害死扶蘇、蒙恬、蒙毅、李斯、秦二世以致秦始皇所有兒女和一幹大臣,逼反了大秦帝國最後救星章邯的秦朝相國趙高更是當仁不讓。和他相比,秦檜的破壞力要小得多。這當然不是說秦檜是一個好人,只是說他是一個很普通的奸臣。那麼究竟是什麼讓秦檜足以登頂眾奸臣之首呢?其實提起秦檜,人們首先能想到的也是很多人唯一能想到的罪名,便是害死了嶽飛。
  • 秦檜---財官印身遞生而富貴逼人
    秦檜----財官印身遞生而富貴逼人 1957年6月毛澤東在一次談話中說,主和的責任不全在秦檜,起決定作用的是幕後的宋高宗,秦檜不過是執行皇帝的旨意
  • 猴年到了,有關猴的成語、典故和歇後語
    今年是猴年,關於猴的典故和民間俗語煞有趣味。  毛澤東生前對猴子頗有好感,他曾以猴自況「深山無老虎,猴子稱大王」,自稱「有點猴氣,也有點虎氣」。有關猴子的成語典故、俗語諺語和歇後語源遠流長、舉不勝舉。如:  沐猴而冠《史記·項羽本紀》:「韓生勸項羽都關中,羽曰:『吾聞富貴不還鄉,如衣錦夜行。』乃燒宮室都彭城。韓生曰:『人言楚人沐猴而冠,果然。』」  朝三暮四《莊子·齊物論》:『狙公賦芋,曰:『朝三暮四。』眾狙皆怒。曰:『然則朝三而暮四。』眾狙皆悅。  心猿意馬此為佛教用語。
  • 看過一身正氣的陸遊,來看看秦檜的詩,只有兩句,老師們的口頭禪
    提及抗金名將嶽飛,那絕對是無人不知,而說到他的仇人秦檜,作為一個反派,他的名氣可能比嶽飛還要大,當然秦檜的名氣是臭名。在史料的記載中,他對金國獻媚取寵,迫害南宋的忠義之士,是個十惡不赦的歷史罪人,很多人對他恨得咬牙切齒,在孩童時代閱讀《嶽飛傳》時總會在心裡對秦檜咒罵幾句。
  • 秦檜測字算命,算命先生準確預測了秦檜的未來,原因令人嘆服!
    後來宋高宗在杭州站穩腳跟,國勢越來越穩定,宋高宗安於享樂,不但沒有收復失地的雄心壯志,反而打起了和金朝議和的注意。為此朝中的兩個大臣趙鼎和秦檜,因為政見不同而鬧起了矛盾。趙鼎是個正直的大臣,反對和金國和議,而秦檜卻附和宋高宗力主議和。兩人都是位高權重的大臣,卻為此鬧得不可開交,一氣之下,兩人都決定引退回家,離開朝廷(當然實際上只是做做樣子,想讓宋高宗來挽留他們)。
  • 一代奸臣秦檜死前淚流滿面,還造偽證陷害人,最終連累子孫
    秦檜在臨死那天被加封為建康郡王,養子秦熺(秦檜妻兄王喚的私生子)被封為少師,但這些只是個名號,受封過後,趙構就讓他們父子二人全部退休了,就連秦檜名義上的孫子秦壎和秦堪也被一擼到底。當天夜裡,66歲的秦檜懷著滿腔的遺憾和不甘心氣憤而死,此時嶽飛去世已有十三年。普天同慶,「天下酌酒相慶,不約而同,下至田夫野老,莫不以手加額。」——張浚的奏章。
  • 楊願:被嚇死的秦檜黨羽
    一、奴顏婢膝 諂事秦檜 位卑職低的楊願,善於曲意逢迎、溜須拍馬,秦檜獨相後,他更是不擇手段地巴結、討好,甚至模仿起秦檜平常的舉止動作。 在一次宴會上,秦檜不小心打了個噴嚏,在飯桌上打噴嚏是一件很不禮貌也很不衛生的事,自知失態的秦檜自嘲地笑了笑,楊願目睹秦檜受窘,立即噴飯而笑,將眾人關注的焦點引到自己身上,替秦檜解了圍。
  • 「網紅」教授戴建業:因普通話不好,曾被《百家講壇》放棄
    他還記得,第一天他講了一上午的課,整個教室裡沒有發出一點聲音,到了第二次講課的時候,學校中文系的領導都來聽他講課。「我一開始還以為是因為我課講得好,殊不知講完後我才知道,那些幹部說他們一句話都沒聽懂,不知道我講得什麼名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