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人的一妻一妾:從「私我」、「畏我」,看妻妾在齊國的不同地位

2021-01-08 網易

  妻妾是古代的專有名詞,從表面上看,二者都屬於丈夫一個人,但是實際上,在家庭中的地位存在很大區別。比如後人盛傳的齊人有一妻一妾,看似很和諧的畫面,實際兩者恪守著一定的規矩,也正是因為特有的制度約束,才能讓這樣的制度存在很長時間。

  

  齊國的妻妾地位不同,從兩者對夫君的態度來看,雖然是出自側面,卻能直白地表明兩者地位上的差異

  妻子受丈夫尊敬,夫妻成一體

  1.不論妾有多少,正妻地位無法撼動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這句話由齊人鄒忌說出。他對自己的美貌有清醒的認知,特別是對身邊人的讚美,他有著自我分辨能力,知道別人的讚譽有一定的自身原因,遠遠偏離客觀判斷。

  他聲稱妻子對他的讚美,是出於對自己的偏袒。一個人為什麼會深深地私向於一方呢?這大多是出於偏愛,作為一家人,如果兩者具有直接血緣關係,女子自然要偏向於自家人。

  而此時兩者是夫妻關係,出於對丈夫的偏愛,自然要說出好聽的話,不管真假與否。妻子之所以對丈夫有這樣的態度,不管一切為丈夫考慮,不僅是因為對丈夫深沉的愛,更是因為自己在家中得到應有的地位。

  如果自己平日裡不被丈夫尊重,內心早已經憤恨不已,在面對這樣的評論時,會發洩出心中的惱怒。妻子在家裡得到足夠的寵愛之後,她的內心才能變得溫暖,會盡力維護家中的一切,對自己的丈夫更是充滿著崇拜。一個健康的家庭裡,夫妻兩人的人格是平等的,互敬互愛才能擁有這麼和諧的關係。齊人的妻子能在丈夫面前面部紅耳不赤地表達對男方的喜愛,可見平日裡兩人關係是和諧的。

  

  在我們現代看來,一個人在特定的情況下,只能有一個配偶,如果出現其他對象,純屬違法行為。對古人來說,他們也是把一個妻子作為最 重要原則的。

  後來王室出於子嗣的需要,會大力地招攬更多的女子組建家庭。從特有的傳承制度來看,一位妻子在複雜的因素麵前,很難完成傳承的任務,而當時的女性整體地位很低,所以就誕生了妾這個定義。這是一個重禮節的社會,一切事物都需要遵循一定的社會標準。

  大家既然接受了妾的存在,那麼妾一定要按照自身的地位來進行,其中最重要的標準就是,妻子永遠要高於妾。不管兩者在外在和內在條件下有何區別,妻子是最早進入家庭的女性,她是經過一系列繁瑣的禮節到另外一個新的家庭裡面的。

  2.正妻掌握日常權威

  組建了新的家庭之後,妻子對家裡的一切事物有重要的發言權。雖然她出門的機會比較少,但是家裡內部的任何事情,都需要經過她的認可,其中包括回家的丈夫。

  一旦兩人關起門來說話,兩人的地位就是平等的,兩人對家庭負著同樣的責任,分工不同,但是最終的導向是一樣的。琴瑟和諧是當時人們重要的追求,妻子有權利評判家裡的大事小事。

  丈夫在做出重要決定的時候,需要向自己的妻子如實告知。這當然包括妾的信息。很多時候是否要納妾,需要經過妻子的最終定奪。納什麼樣的人,納幾個人自然也要經過妻的同意。有時候丈夫根本不管這些事情,全靠妻子一個人張羅

  

  第二個女人進入了家門的時候,她並不能威脅前者的地位,她始終處於從屬依附的關係,一切行動要聽從前者的安排。

  妾地位極低,難以得到平等對待

  1.妾處於被控制一方

  「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如果一個人始終在一段關係中處於屈服的地位,那麼他的一言一行必須經過深思熟慮,並不能隨意發表見解。即使是出於讚美的話語,很大部分的原因是出於恐懼,為了刻意討好,讓自己可以過上更好的生活。

  徐公很清楚地知道妾的處境,知道她的話語只是出於內心的害怕,並沒有把她的話語當真。從妻和妾的認知和態度中,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妾處於弱勢的一方。在這段關係中,她不能擁有和妻一樣獨立的人格,她是不自由的,是牢牢被控制的,自己的生死全部交由男方的手中,像是一個傀儡一樣任他擺布。其實這樣的人物不僅會害怕男主人,對女主人同樣是這種態度。

  她是兩人的附屬品,只要任何一方有要求和安排,她必須立刻做出回應,平時兩人的生活起居,她要操很大的心。除了生育的責任之外,她就像一個家庭的保姆一樣,需要做很多的體力活,並且要到處小心翼翼。女主人只有一個,她像家裡的其他僕人一樣,要隨時聽從女主的命令。

  從這反差的地位中,我們可以看到妻妾一詞雖然是同時出現的,但是地位卻有著極大的差別。

  2.妻妾出身存極大不同

  古人在創作出妾這樣的人物時,就已經知道了她的悲慘命運,她自一開始就帶有灰暗的色彩,屬於被欺負的一方。普通家庭不會讓自己的女兒受這樣的欺負,大家庭因為面子問題,也不會讓女兒有這樣的待遇。

  有正常出身的女子,一般都是做妻,有著合法的,受人尊敬的地位。而那些甘願做妾的人,往往有不好的出身,在走投無路,但是又要活下去的時候,不得不選擇這樣的生活。到了新家庭之後她要處處看人臉色,在齊國時,這種身份的人地位是非常低的,她有時候等同於丫鬟的地位。

  

  社會是不允許這樣的人有體面生活的,在輿論和倫理的影響下,此時的妾雖然存在,但是想做的人並不多,有的人完全是被迫做的。當時的社會人與人有著明顯的界限,地位有著明確的劃分,一些人從出生就註定了不公平的命運。

  妾之地位固定貫穿歷史始終

  1.開始等同結束

  妾從一開始就帶有不一樣的色彩,在幾千年的發展過程中,這個身份雖然一直存在,但是整體基調沒有發生很大的變化。到後來的朝代,有的人擁有不止一個妾,但是她們的整體力量是十分弱小的,還要聽從男女主人的話。

  當封建社會進入新的階段之後,男權的力量進一步加強。在選取妾方面,男方逐漸有了更多的自由,他們有時候不經過家人的同意就把妾帶入家中。隨著等級層次的進一步分化,夫妻兩人在搭配之時更加講究門當戶對。

  在兩方的勢力均衡,甚至女方的原生家庭地位更高時,她在新的家庭裡的地位也就比較高。但是有的男性被欲望衝擊,仕途上有了好的發展之後,會滿足一己私慾,出於喜愛,把妾的地位抬到很高。妻子面對這樣的行為,雖然做不出太多的阻止,但是在社會輿論上面,大眾還是偏向於妻子一方的。

  

  因為她的整體地位是沒有改變的,不管妾私下裡多麼受男主的寵愛,得到的財物有多少,在明面上還是必須要服從妻子管理的。就拿皇家來說,這裡的妃子有很多,但是永遠佔據正宮地位的只有一個人,她是重要的女主人 對後宮裡的諸多人有著統領的作用。

  2.社會對妾壓制不減

  其他妃子雖然也有不錯的家世,娘家的地位很高,但是在面對皇后的時候,依然要做到應有的禮節。在歷史上,出現過很多妃子得到太多寵愛的事件,她們有的本身已經具備實力,有的出身並不是很高,全部都是出於男方一個人的審美和偏好。對於獨一無二的人來說,他想做什麼事情,天下人不敢做過多幹預。

  

  但是長期下去,對社會帶來的負面影響就很大,民憤還是會慢慢地表現出來的。江山是最重要的,經過抉擇之後,帝王還是會把禮數教義放在第一位,這樣做雖然不是內心真正的需求,但是可以做到安撫天下人心的效果。

  結語:

  從妻妾不同態度中,可以認識到她們心中的真實想法,在如今看來,這是證明兩人在丈夫心中地位的最好方式。只有地位不平等,才會給弱勢一方帶來壓迫感。

  妾正是出於這樣的偏移地位,從出現之時,就像一個工具一樣,其主要功能不是為了完成家庭的統一,而是對家庭起輔助作用,可有可無。而正妻則對家庭是必不可少,是一個家庭的開始和興起,對於這一點,古人有非常深刻的認識。

  參考資料:

  《鄒忌諷齊王納諫》

  《古代妻妾制》

  《左傳》

  《管子學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齊人有一妻一妾》是《孟子》很有特色的一篇,深刻揭示了人性
    《齊人有一妻一妾》是《孟子》很有特色的一篇。孟子善用形象說理,但多為生動事例,較少寓言。此篇不僅是寓言體,而且可視作中國小品文的濫筋。故事簡單而生動,寓意深刻而雋永。讓我們感到熟悉的是孟子一貫的犀利,寥寥數語,刻畫人物的神態、動態和心態如在眼前,由寓言深刻揭示人性的可惡、可憐和可悲。
  • 五國伐齊後,齊國和燕國兩敗俱傷,真正的贏家到底是誰?
    但是,讓齊國沒有想到的是,隨之而來的五國伐齊,會讓自己跌入谷底。公元前284年,燕昭王以樂毅為上將軍,合燕、秦、韓、趙、魏攻齊,攻入臨淄,連下七十三城,齊城不下者只有莒和即墨。齊湣王逃入莒,被淖齒殺死。王孫賈與莒人殺淖齒,立齊湣王子法章為齊襄王。 雖然齊襄王在位時,齊國成功復國。但是,自五國伐齊後,齊國一蹶不振,徹底從戰國霸主的舞臺上離去。
  • 他一箭差點要了齊桓公的命,卻當了齊國宰相,你的伯樂在哪裡?
    他一箭差點要了齊桓公的命,卻因此當了齊國宰相,你的伯樂在哪裡?我以前在部隊服役的時候,是武警,看守監獄的,我們監獄關押都是重刑犯,基本上都是十五年以上的犯人,我記得我們隊長跟我們說過,千萬不要小看了這些在監獄裡的這些犯人,沒有一點本事,你可能還進不去。
  • 人類多數婚姻制度,男人可以妻妾成群,女人為什麼不能一妻多夫?
    今天我們來聊一聊人類歷史上的婚姻制度,現代人類社會,普遍存在的婚姻制度是單偶制形式,也就是一夫一妻制,只有在極少數的地方,仍然存在一夫多妻制和一妻多夫制,一夫多妻制、一夫一妻多妾制以及一妻多夫制,都是屬於多偶制婚姻制,我們回顧人類婚姻制度的歷史的時候,會發現一個規律,在多偶制形式的婚姻制度中,很少看見一妻多夫制。
  • 同的婚配不同的進化 破解動物一妻多夫之謎
    動物王國罕見「一妻多夫」,不同的婚配方式源於環境因素   近日《動物行為學》雜誌上來自瑞典的動物生態學家揭示了「一妻多夫」制存在著的三個條件,為這個罕見的婚配方式找到了科學依據。  「一妻多夫」制多存在於魚類和鳥類世界以及少數哺乳動物中。其中,鳥類世界中佔90%以上的絕大多數種類的婚配都是「一夫一妻」制,也有大約2%的種類過著「一夫多妻」制的父系群聚生活,但還有0.4%左右的種類為罕見的「一妻多夫」制。   中科院動物所的宋延齡研究員給記者介紹,獸類中極少「一妻多夫」的現象,尤其是大型獸類根本沒有。
  • 從田單復國到齊國滅亡有58年,為何齊國在戰國晚期毫無存在感?
    即便在戰國時期,田齊取代了姜齊,齊國仍是戰國七雄中實力最強的國家,論國力,齊國可排在戰國七雄之首,魏國也是戰國七雄中實力最強的國家,在桂陵之戰和馬陵之戰中,魏國被齊國擊敗,國力衰弱,走向衰落。齊愍王在位期間,齊國四面楚歌,不但聯合秦國、韓國、魏國,在垂沙之戰中打敗了楚國,還聯合魏國、韓國,共同攻破了被秦國視為天險的函谷關,這是秦國自商鞅變法後,第一次攻破函谷關,這場戰爭也是齊人領導、齊將匡章創設的。
  • 崔慶之亂,這兩件事情經歷了十年,齊國的實力能不被削弱嗎
    當國之後,不恤政務,把事情都交給兒子慶捨去處理,自己把寶物妻妾都搬到盧蒲嫛家裡,天天飲酒作樂。可他仍負當國之名。所以沒過幾天國朝遷到了盧蒲整家。諸大夫辦事,都得到盧蒲整家裡來慶封下令,以前為避崔杼之禍而逃亡在外的人,能得崔氏之黨者,告於慶氏,以功除罪,可以返國。逃亡在外的盧蒲癸因此回到齊國,當了慶舍的家臣。慶舍對盧蒲癸非常寵信還把女兒許給盧蒲癸為妻。其他的家臣不理解,問慶舍:
  • 那個搞重商主義的齊國,最後混成什麼樣子了?
    就講戰國時期沒什麼存在感的齊國,以及如今被網絡地域黑攻擊的山東。全文兩千字,讀完需要5分鐘。一、秦滅六國,最不費吹灰之力的就是滅齊,秦軍在臨淄城外駐紮,齊國君臣一起開了個會,決定投降。估計當時的將領有點懵逼,這可是天下前三的強國啊,打楚國死傷慘重,這齊國也太弱不禁風了吧!
  • 【漫話五千年】第190話:拉幫結派,暴打天子,齊國強勢崛起
    此外,齊國的地理位置,也限制了它的戰略思維。 咱們看春秋初期的地圖,齊國的西邊是晉國,南邊是與鄭國實力不相上下的魯國,西南方向是衛國,衛國和魯國的南邊夾著實力也與鄭國相近的宋國。 齊國想要稱霸中原,肯定要與衛國、宋國掐架。剛好,衛國和宋國都與鄭國不對付。
  • 古代不是「一妻多妾」嗎,為啥總說「三妻四妾」,三妻四妾指的啥
    導言「一夫多妾制「自母系中心社會進入父系中心社會以後,名義上是「一夫一妻」,實是嬪妾成群。從天子,諸侯,以至大夫、士庶皆然。《曲禮》上說周天子是:「天子有後有夫人有世婦有嬪有妻有安。」三妻四妾這個詞,源於一位皇帝的隨口之說,而當初他想表達的意思實際上指的是一個男人的妻室很多,皇上能有三宮六院,而平常人就只有是三妻四妾了。所以說,三妻四妾並非指一定會有那麼多的妻室,只是當初的女人地位特別太低,沒有其他維持生計的實力,因而只有藉助一個男人來生活,因此 才會變成一個男人的身外之物。
  • 她獨具慧眼,選了支績優股做老公,還為齊國爭取了幾十年的和平
    「對,說到點子上了,這就得看各人的眼力勁兒……」「什麼眼力勁兒,我看得像姐姐這樣閱人無數才行吧……」又是一陣鬨笑。近日讀戰國史,讀到齊國的君王后的事跡之時,突然想起了曾經同事的調侃。這君王后便是我同事眼中非常有眼力勁兒的一位女子。
  • 妻妾相妒,妾妾相爭,頭大呀,可為何男人還喜歡多佔?
    佛啊,我貴為天子,為何如此不自由啊。對著天空狂吼的,乃是大隋皇帝楊堅。在還沒有當皇帝的時候,17歲那年,他與14歲的獨孤伽羅吹滅紅燭,躲在錦被裡,山盟海誓,這輩子,只要你一人……說起來,皇家貴戚大戶人家,不管像楊堅那樣一妻,還是妻妾成群,都難得安寧。楚懷王因魏國來的美人而疏遠了夫人鄭袖,鄭袖不爽啊,聽人奸計,假裝跟魏美人做好姐妹,告訴她,你呀,哪裡都好,就是鼻子有點不好看,楚王不喜歡。為讓自己在大王面前完美無暇,魏美人一被召見,就掩起鼻子,楚王覺得奇怪,也沒當面問,而是跟鄭袖說了這事。
  • 齊桓公與管鮑,從明君賢相的配合到「企業管理團隊」的構成
    春秋時期,齊國的公子糾與公子小白爭奪君位,管仲和鮑叔分別輔佐他們。管仲帶兵阻擊小白,用箭射中他的衣帶鉤,小白裝死逃脫。後來小白即位為君,史稱齊桓公。鮑叔對桓公說,要想成就霸王之業,非管仲不可。於是桓公重用管仲,鮑叔甘居其下,終成一代霸業。後人稱頌齊桓公九合諸侯、一匡天下,為「春秋五霸」之首。孔子說:「桓公九合諸侯,不以兵車,管仲之力也。」司馬遷說:「天下不多(稱讚)管仲之賢而多鮑叔能知人也。」
  • 齊桓公和管仲:這對野心勃勃的君臣,都幹過哪些搞笑的「缺德事」
    齊僖公死後,大兒子公子諸兒當了國君,為齊襄公。因為和妹妹文姜的感情亂倫問題搞得內政外交烏煙瘴氣。齊襄公對國內看不順眼的人,動不動就開殺。齊國一片紛亂。當時,鮑叔牙是輔佐公子小白的老師,管仲是公子糾的老師。鮑叔牙和管仲又私下是比高山流水知音更靠譜的老交情。兩個眼光老辣,一瞄齊國這會亂套,趕緊躲!
  • 從復國到滅亡,齊有著五十八年的時間,為何不能再次逆天改命
    齊國作為周朝最古老的諸侯國之一,即便失去「春秋五霸」的榮光,經歷了田代了姜齊,可齊國仍然是戰國七雄中強盛的國家,論國力,齊國仍可以在戰國七雄中排名穩居前三,戰國前期最強大的國家是魏國,然桂陵之戰和馬陵之戰中齊國大敗魏國,魏國從此國力衰弱走向沒落的。
  • 張作霖有一妻五妾,個個貌美如花,為什麼他們的命運如此不同?
    ——歌德(德)文章類型|歷史文化字數|1950,閱讀約4分鐘民國時期,奉系軍閥頭目張作霖雖在53歲時被日本人殺害,但他生前有一妻五妾,且個個美貌,盡享全民之福。他的原配夫人姓趙,是甲午戰爭後張作霖最初挑選的,從北洋義軍回到鎮安的黑山小地主趙佔元的二女兒。趙為人溫和善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