妻妾是古代的專有名詞,從表面上看,二者都屬於丈夫一個人,但是實際上,在家庭中的地位存在很大區別。比如後人盛傳的齊人有一妻一妾,看似很和諧的畫面,實際兩者恪守著一定的規矩,也正是因為特有的制度約束,才能讓這樣的制度存在很長時間。
齊國的妻妾地位不同,從兩者對夫君的態度來看,雖然是出自側面,卻能直白地表明兩者地位上的差異。
妻子受丈夫尊敬,夫妻成一體
1.不論妾有多少,正妻地位無法撼動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這句話由齊人鄒忌說出。他對自己的美貌有清醒的認知,特別是對身邊人的讚美,他有著自我分辨能力,知道別人的讚譽有一定的自身原因,遠遠偏離客觀判斷。
他聲稱妻子對他的讚美,是出於對自己的偏袒。一個人為什麼會深深地私向於一方呢?這大多是出於偏愛,作為一家人,如果兩者具有直接血緣關係,女子自然要偏向於自家人。
而此時兩者是夫妻關係,出於對丈夫的偏愛,自然要說出好聽的話,不管真假與否。妻子之所以對丈夫有這樣的態度,不管一切為丈夫考慮,不僅是因為對丈夫深沉的愛,更是因為自己在家中得到應有的地位。
如果自己平日裡不被丈夫尊重,內心早已經憤恨不已,在面對這樣的評論時,會發洩出心中的惱怒。妻子在家裡得到足夠的寵愛之後,她的內心才能變得溫暖,會盡力維護家中的一切,對自己的丈夫更是充滿著崇拜。一個健康的家庭裡,夫妻兩人的人格是平等的,互敬互愛才能擁有這麼和諧的關係。齊人的妻子能在丈夫面前面部紅耳不赤地表達對男方的喜愛,可見平日裡兩人關係是和諧的。
在我們現代看來,一個人在特定的情況下,只能有一個配偶,如果出現其他對象,純屬違法行為。對古人來說,他們也是把一個妻子作為最 重要原則的。
後來王室出於子嗣的需要,會大力地招攬更多的女子組建家庭。從特有的傳承制度來看,一位妻子在複雜的因素麵前,很難完成傳承的任務,而當時的女性整體地位很低,所以就誕生了妾這個定義。這是一個重禮節的社會,一切事物都需要遵循一定的社會標準。
大家既然接受了妾的存在,那麼妾一定要按照自身的地位來進行,其中最重要的標準就是,妻子永遠要高於妾。不管兩者在外在和內在條件下有何區別,妻子是最早進入家庭的女性,她是經過一系列繁瑣的禮節到另外一個新的家庭裡面的。
2.正妻掌握日常權威
組建了新的家庭之後,妻子對家裡的一切事物有重要的發言權。雖然她出門的機會比較少,但是家裡內部的任何事情,都需要經過她的認可,其中包括回家的丈夫。
一旦兩人關起門來說話,兩人的地位就是平等的,兩人對家庭負著同樣的責任,分工不同,但是最終的導向是一樣的。琴瑟和諧是當時人們重要的追求,妻子有權利評判家裡的大事小事。
丈夫在做出重要決定的時候,需要向自己的妻子如實告知。這當然包括妾的信息。很多時候是否要納妾,需要經過妻子的最終定奪。納什麼樣的人,納幾個人自然也要經過妻的同意。有時候丈夫根本不管這些事情,全靠妻子一個人張羅。
第二個女人進入了家門的時候,她並不能威脅前者的地位,她始終處於從屬依附的關係,一切行動要聽從前者的安排。
妾地位極低,難以得到平等對待
1.妾處於被控制一方
「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如果一個人始終在一段關係中處於屈服的地位,那麼他的一言一行必須經過深思熟慮,並不能隨意發表見解。即使是出於讚美的話語,很大部分的原因是出於恐懼,為了刻意討好,讓自己可以過上更好的生活。
徐公很清楚地知道妾的處境,知道她的話語只是出於內心的害怕,並沒有把她的話語當真。從妻和妾的認知和態度中,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妾處於弱勢的一方。在這段關係中,她不能擁有和妻一樣獨立的人格,她是不自由的,是牢牢被控制的,自己的生死全部交由男方的手中,像是一個傀儡一樣任他擺布。其實這樣的人物不僅會害怕男主人,對女主人同樣是這種態度。
她是兩人的附屬品,只要任何一方有要求和安排,她必須立刻做出回應,平時兩人的生活起居,她要操很大的心。除了生育的責任之外,她就像一個家庭的保姆一樣,需要做很多的體力活,並且要到處小心翼翼。女主人只有一個,她像家裡的其他僕人一樣,要隨時聽從女主的命令。
從這反差的地位中,我們可以看到妻妾一詞雖然是同時出現的,但是地位卻有著極大的差別。
2.妻妾出身存極大不同
古人在創作出妾這樣的人物時,就已經知道了她的悲慘命運,她自一開始就帶有灰暗的色彩,屬於被欺負的一方。普通家庭不會讓自己的女兒受這樣的欺負,大家庭因為面子問題,也不會讓女兒有這樣的待遇。
有正常出身的女子,一般都是做妻,有著合法的,受人尊敬的地位。而那些甘願做妾的人,往往有不好的出身,在走投無路,但是又要活下去的時候,不得不選擇這樣的生活。到了新家庭之後她要處處看人臉色,在齊國時,這種身份的人地位是非常低的,她有時候等同於丫鬟的地位。
社會是不允許這樣的人有體面生活的,在輿論和倫理的影響下,此時的妾雖然存在,但是想做的人並不多,有的人完全是被迫做的。當時的社會人與人有著明顯的界限,地位有著明確的劃分,一些人從出生就註定了不公平的命運。
妾之地位固定貫穿歷史始終
1.開始等同結束
妾從一開始就帶有不一樣的色彩,在幾千年的發展過程中,這個身份雖然一直存在,但是整體基調沒有發生很大的變化。到後來的朝代,有的人擁有不止一個妾,但是她們的整體力量是十分弱小的,還要聽從男女主人的話。
當封建社會進入新的階段之後,男權的力量進一步加強。在選取妾方面,男方逐漸有了更多的自由,他們有時候不經過家人的同意就把妾帶入家中。隨著等級層次的進一步分化,夫妻兩人在搭配之時更加講究門當戶對。
在兩方的勢力均衡,甚至女方的原生家庭地位更高時,她在新的家庭裡的地位也就比較高。但是有的男性被欲望衝擊,仕途上有了好的發展之後,會滿足一己私慾,出於喜愛,把妾的地位抬到很高。妻子面對這樣的行為,雖然做不出太多的阻止,但是在社會輿論上面,大眾還是偏向於妻子一方的。
因為她的整體地位是沒有改變的,不管妾私下裡多麼受男主的寵愛,得到的財物有多少,在明面上還是必須要服從妻子管理的。就拿皇家來說,這裡的妃子有很多,但是永遠佔據正宮地位的只有一個人,她是重要的女主人 對後宮裡的諸多人有著統領的作用。
2.社會對妾壓制不減
其他妃子雖然也有不錯的家世,娘家的地位很高,但是在面對皇后的時候,依然要做到應有的禮節。在歷史上,出現過很多妃子得到太多寵愛的事件,她們有的本身已經具備實力,有的出身並不是很高,全部都是出於男方一個人的審美和偏好。對於獨一無二的人來說,他想做什麼事情,天下人不敢做過多幹預。
但是長期下去,對社會帶來的負面影響就很大,民憤還是會慢慢地表現出來的。江山是最重要的,經過抉擇之後,帝王還是會把禮數教義放在第一位,這樣做雖然不是內心真正的需求,但是可以做到安撫天下人心的效果。
結語:
從妻妾不同態度中,可以認識到她們心中的真實想法,在如今看來,這是證明兩人在丈夫心中地位的最好方式。只有地位不平等,才會給弱勢一方帶來壓迫感。
妾正是出於這樣的偏移地位,從出現之時,就像一個工具一樣,其主要功能不是為了完成家庭的統一,而是對家庭起輔助作用,可有可無。而正妻則對家庭是必不可少,是一個家庭的開始和興起,對於這一點,古人有非常深刻的認識。
參考資料:
《鄒忌諷齊王納諫》
《古代妻妾制》
《左傳》
《管子學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