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維一首送別詩基調明快,原本愁苦一掃而光,第2句2個字不多見

2021-01-16 老張侃詩詞

古典詩詞當中,送別古詩佔了非常大一部分內容。畢竟詩人基本上是那個時代的天之驕子,他們很少都是一個人的孤單,而是更多地採取抱團的方式。

而他們最有可能面對的就是離別。每個人的路不同,每個人的命運不同,每個人的機遇不同。也就會造成他們比一般人有更多離別的機會。

而他們本身又都是非常有才華的。所以在很多的場景當中,他們必須運用自身的才華表達離別。

楊柳渡頭行客稀,罟師蕩槳向臨圻。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歸。

這一首唐詩就是唐代王維的《送沈子歸江東》,我們對王維的送別古詩已經有了相當的了解。「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就是王維的經典詩句,「山中相送罷,日暮掩柴扉」也是他經典送別場景的描繪。

不過相對那兩首古詩當中的悽涼,今天我們談到的這首唐詩當中,卻有更多的平淡和坦然。

古典詩詞當中談到離別。寫到楊柳意象的詩句有太多。因為在古人看來,折柳送別是一種送別的習俗,而且「柳」就是「留」,有諧音之美,更體現出了詩人對於送別的情感表達。

唐詩一開始就是送別的場景,「楊柳渡頭行客稀」,楊柳輕拂整個渡口,送別的人群稀稀疏疏,看上去還有幾分悽涼。「罟師蕩槳向臨圻」,這一句當中有兩個字並不多見。「罟(gǔ)師」這個指的就是船夫,也就是行船客運的掌舵者。

「臨圻」就是王維的朋友將要到達的地點,在今天的江蘇省南京市東北。王維在襄陽送別好友下江東,最後兩句情意悠悠,卻沒有了送別的那一份傷感。

「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歸」,看到對方的船隻越去越遠,漸漸消失在視線之外,想起之前生活的點點滴滴,又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再一次相逢,王維的心中難免有幾分惆悵。但是看到這大江南北,春滿人間,楊柳依依,桃紅柳綠,芳草悽悽,詩人的心中又是豁然開朗:自己心中的惜別之情不就和眼前春色的一樣嗎?

所以他把這種感觸也帶到了詩句當中,就讓我心中的相思、不舍、離別之情,就像這無處不在的春色一樣,從江南江北一起跟著你回到家鄉去吧。

古詩表達的意義也非常的簡單,我的牽掛友誼就和漫天的春色一樣,時時刻刻包圍著你。所以到這裡,離愁別緒的被情已經全然不在,而變得更加的輕盈,而變得更加的基調明快。

相關焦點

  • 王維的這首送別詩,只有短短28個字,最後兩句很難被超越
    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聚散離別總讓人感傷,現代交通工具非常便捷,如果想跟朋友聚一下,買張機票或坐上高鐵,很快就可以到達,距離不再是友情或愛情的阻礙。但是,古人最快的方式莫過於騎馬,若相隔千裡,一個月都未必能到地方,所以古人經常說:今日一別,不知何時才能相見!
  • 歐陽修想起揚州的平山堂,寫下了一首有名的送別詞,讀來很感人
    歐陽修書影題跋像古人送友赴任,通常以詩文相贈,熟悉詩詞的同學可以隨口說出很多,如王勃送別好友時寫下的名詩《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李白送別孟浩然時寫下的《送孟浩然之廣陵》,王維的《送元二使安西》等都是蜚聲詩壇的送別名詩。
  • 王維山水詩有多強?20個字有情有景、有靜有動,最後5字無人超越
    讀王維的詩,是一種享受。初識字的兒童讀他的詩,總能找到其中不凡的樂趣;飽讀詩書的文人墨客,也總能沉醉在那如詩如畫的意境中。王維的山水詩到底有多強?讀一讀今天小編要和大家分享的這首《竹裡館》就能清楚一二。這首20字的七絕,讓我們見識了中華文字到底有多強!僅20個字,就是一幅有情有景、有聲有色、有山有水、有靜有動、有虛有實的山水畫。
  • 王維年輕時的詩作,盡顯狀元才華,最後10個字,更是意氣風發
    可是彈指間,幾十個春秋悄然無聲便隨風而逝。辛棄疾褪去了尖銳,王安石也淡泊了名利。上饒的瓢泉經常有一位白髮老翁與漁樵相伴,江寧的鐘山腳下更是不時聽見有人輕吟笑談。下面介紹王維年輕時的詩作,盡顯狀元才華,最後10個字,更是意氣風發,與晚年隱居的摩詰居士判若兩人。送趙都督赴代州得青字唐代:王維天官動將星,漢上柳條青。萬裡鳴刁鬥,三軍出井陘。忘身辭鳳闕,報國取龍庭。豈學書生輩,窗間老一經。
  • 王維的三首詩,孤獨的三個境界
    王維這原本跟朝政沒什麼瓜葛的工作,卻因為在彩排獅子舞的時候,私自看伶人舞黃獅子而獲罪,因為「黃」,是皇家專用。 在王維臨近三十歲的時候,頃刻間,孑然一人,他的孤獨,是失去。 不像旁的文人那樣,會將悵然的愛恨融入詩詞,在王維流傳的名句中,似乎也難尋關於他感情的蹤跡,但他有一首名詩,叫《相思》: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願君多採擷,此物最相思。」
  • 李白很瀟灑的一首詩,第2句俗不可耐,最後14字卻狂放到極致
    文/顧無【引觴漫談】今天更新的文章是李白專場,選的也都是一些比較有代表性,有趣的詩歌,有興趣的可以多看看。很多時候我們想問,距離李白的時代已經過去了1000多年,這1000多年裡出現了太多太多的文人、文學家和詩人,但是為什麼,偏偏只有李白?
  • 王安石最經典的一首詩,4句有2句是至理名言,值得一讀再讀!
    王安石,字介甫,號半山,是北宋著名的文學家。王安石在詩、詞、文等領域均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散文與韓愈、柳宗元、蘇軾等人名列「唐宋八大家」。而他的詩,則以擅長說理與修辭著稱,並且以丰神遠韻的風格在北宋詩壇自成一家,世稱「王荊公體」。
  • 王維最經典的一首唐詩,短短20字寫出林中的美景,令人陶醉!
    本期為「詩詞歌賦匯」原創賞析連載第442期,每天定時更新文章,喜歡的朋友們請關注我,感謝!本期筆者要給大家推薦的是詩佛王維晚年的一首佳作。一說到王維,大家對其也都不陌生。與詩仙李白生活在同時代的王維也倍受盛唐詩風的影響,一生所作佳作也是不少。
  • 宋代冷門詩人的一首絕美小詩,僅憑詩尾7字,就驚豔了世人千百年
    可是,作為文學中一類具有強烈抒情性質的文體,詩歌不一定非要「載道」,非要講什麼大道理。一首詩,只要它有一種感發的生命力,能讓讀者內心產生一種感動和啟發,那它就是一首好詩。比如陶淵明的《飲酒 其五》、王維的《鳥鳴澗》、杜甫的《春夜喜雨》、李商隱的《無題》等。
  • 王維哭孟浩然:借問襄陽老,江山空蔡洲
    因為襄陽有他的老朋友孟浩然在,他要利用這一次公務出行的機會來見見自己好多年沒見的老朋友。大概到了第二年的春天,就到了襄陽。因為王維公務在身,所以當地的官員當然就出來接待他了。王維看到其中有一位頭髮花白的長者,在王維的詩歌裡面他用了三個字來形容這位長者叫「襄陽老」。
  • 王維的一首名作,詩中有畫,最後10個字畫龍點睛
    下面介紹王維的一首名作,詩中有畫,最後10個字畫龍點睛。渭川田家唐代:王維斜陽照墟落,窮巷牛羊歸。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荊扉。雉雊麥苗秀,蠶眠桑葉稀。田夫荷鋤至,相見語依依。即此羨閒逸,悵然吟式微。每當夕陽西下、夜幕將臨時,飛禽走獸匆匆歸巢,觀察者思歸之情也油然而生,有時甚至不能自已。
  • 李白標題最長的一首詩,全文長達1000字,但許多人卻只知其中2句
    李白還有一首非常特別的詩,就是這首《經亂離後天恩流夜郎憶舊遊書懷贈江夏韋太守良宰》,不僅標題非常長,有22個字,全詩也是長達一千字。經亂離後天恩流夜郎憶舊遊書懷贈江夏韋太守良宰唐 李白天上白玉京,十二樓五城。仙人撫我頂,結髮受長生。誤逐世間樂,頗窮理亂情。九十六聖君,浮雲掛空名。天地賭一擲,未能忘戰爭。試涉霸王略,將期軒冕榮。時命乃大謬,棄之海上行。
  • 勸君更盡一杯酒——歷史上最著名的送別詩
    花開花謝,人來人往,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每當分別時刻,走的人不舍,送的人傷心。現在科技發達,「天涯若比鄰」,但在遙遠的古代,這一別就有可能是「生死兩茫茫」了。於是送別時候就有了很多名詩名句,古往今來最有名氣的當屬這首:《城曲·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 駱賓王的《詠鵝》第一句只有三個字,卻是一首五言古詩?
    不遵守平仄格律的,排除近體詩,即為古體詩;長短不一者,排除近體詩,即為古體詩;押韻不合規者,排除近體詩,即為古體詩;對仗不合格者,排除近體詩,即為古體詩。 這首詩起句只有三個字,在詩歌分類中屬於雜言詩(句子長短不一,沒有規律性),再加上律句之間互相獨立,所以毫無爭議地歸入古體詩。 為什麼說它是律古呢?因為它的單句都使用了律句。
  • 此人僅一首詩傳世,是求職的自薦信,只有2句14字,如今家喻戶曉
    文人做事的方式與眾不同,他們腹中有才,手中有筆,心裡有情,即使想謀一份工作,別人可能會寫一封自薦信,文人則會奉上一首幹謁詩,求人辦事方式也有文藝範兒。文人也要吃飯,也想當官,還想做大官,但文人的骨子裡有一種清高,辦事方式很含蓄。
  • 王維的這首詩很冷門,卻寫出了絕美的田園風光,美得讓人念念不忘
    譬如,陶淵明的《飲酒》:「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孟浩然的《過故人莊》:「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王維的《山居秋暝》:「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等,都是田園詩中的千古名篇。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春園即事》,便是唐代詩人王維筆下的一首田園詩。雖然它相較於王維的《山居秋暝》等詩來說要冷門很多,但是依然寫出了絕美的田園風光,美得讓人念念不忘。
  • 「林深時見鹿」這句話,竟化用了李白的一首詩,原文美得讓人心醉
    但是很多人會好奇地尋找這句話的出處,如果尋根問底,其實這句話是化用了李白的一首詩。李白,唐朝時期最傑出的詩人,他的詩風格俊朗豪邁,影響了詩歌文壇幾千年的歷史走向,開闢了詩詞的新天地。根據清代的黃錫珪《李太白年譜》記載,李白在十八、九歲的時候,還在戴天山讀書學習,在此期間,李白訪問戴天山的道士,卻並未見到,於是他曾寫下一首詩,名曰《訪戴天山道士不遇》,詩中的第三句正是此句的源出處,下面我們一起來欣賞這首詩:犬吠水聲中,桃花帶雨濃。樹深時見鹿,溪午不聞鍾。野竹分青靄,飛泉掛碧峰。無人知所去,愁倚兩三松。
  • 都說王維是山水田園派,一首經典邊塞詩,大氣磅礴,不輸王高岑
    王維和孟浩然,被譽為盛唐山水田園詩的代表;而王昌齡、高適、岑參、李頎則是邊塞詩派的旗幟人物。但是,從某種意義上說,王維也稱得上是一位出色的邊塞詩人。王昌齡現存邊塞詩只有二十多首,李頎亦不過十首,而王維卻留有三十多首,不但數量上佔優勢,就是質量上,王維也絕對可以和這些邊塞詩大咖們一較高低。
  • 李商隱的一首夢境詩,亦真亦幻妙不可言,最後2句成為千古名句
    李商隱是晚唐的大詩人,在歷代文壇上也是久負盛名,其名聲和白居易、孟浩然、王維一樣,並和杜牧合成「小李杜」。晚唐時期,詩壇沒有了李白的瀟灑奔放,也沒有了杜甫的憂國憂民,但是卻有李商隱追求美的眼光。李商隱的詩,構思巧妙,用句華麗,風格清新,語言優美,尤其在愛情詩上,更是寫出了很多傳世的名篇。
  • 李商隱「最大方」的一首詩,開篇5字下筆不凡,其中一句千古名句
    「有一種詩,你說不出它哪裡好,但就是會被它的美不自覺地吸引」,這話不是誇張,這就是李商隱的詩帶給世人的感受。在那群星璀璨的唐朝,再也找不到像李商隱這樣將「朦朧」用得如此得心應手之人。當不少人為「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不斷爭議,到底這是說夕陽的美還是夕陽的落寞時;那句「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託杜鵑」卻早已成為詩壇千年難解之謎。「解不開就解不開吧!夠美就好!」這是世人掙扎後的無奈之語。然而在這一首首朦朧的詩背後,李義山的一生不得志卻那麼明顯、令人惋惜。隱入「牛李之爭「讓他半生漂泊,始終難以施展抱負,窮困潦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