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健康頻道9.2日訊(通訊員秦偉)近期濟南六一兒童醫院門診來了一位七歲的小患者,孩子的媽媽張女士告訴記者,「孩子這陣子眼睛老是不舒服,經常不自覺的頻繁眨眼睛,之前也說過他幾次,以為孩子調皮搗蛋故意的,就沒理會。後來孩子眨眼越來越頻繁,孩子還說眼睛不得勁,以為孩子患上結膜炎了,就去藥店買了點眼藥。」
「給孩子用了兩個月眼藥水,發現情況並沒有改善,並且還新出現了聳肩、甩頭等奇怪動作。我們覺得不對勁了,趕緊帶孩子來到濟南六一兒童醫院,做了檢查後醫生說孩子不是結膜炎,是患上抽動症了,我當時就慌了。如今看著孩子要花更多時間來治療,心裡總覺得對不起孩子。」張女士說。
「孩子現在不止是眨眼睛,全身抽動的症狀越來越嚴重,張女士後悔不已,如果早點知道結膜炎和抽動症的區別,也不必耽誤這麼多時間。」
濟南六一兒童醫院兒科醫生代傑介紹,兒童生長發育類疾病的確很容易被忽視,而且再加上我國對這方面知識普及也不夠,所以類似張女士孩子出現的這種情況也是存在的,會出現這種失誤也是可以理解的。而且目前孩子現在年齡尚小,好好配合醫生幹預,孩子也是可以得到很好的改善的!
孩子愛眨眼睛,怎麼判斷是眼部疾病還是抽動症?
結膜炎:是由於兒童不注意衛生,用髒手髒毛巾擦眼睛之後,細菌和病毒感染引起的,由於發炎刺激,兒童會覺得不適和疼痛,所以就會不停眨眼,同時伴有結膜充血、水腫,有時會分泌黃色分泌物。
抽動症:是由於大腦前額葉發育不全,下丘腦分泌多巴胺過多,錐體外系的運動神經子神經發生了失調而導致的一種神經性疾病,經常伴有眨眼、甩頭、聳肩等一系列 反常動作。可以分為:
1、面部肌肉抽動:例如眨眼、翻眼、斜眼、揚眉、皺眉、撅嘴、咧嘴、歪嘴、張嘴、伸舌、舔嘴唇、縮鼻、皺鼻、做怪相等。
2、頭頸部肌肉抽動:例如點頭、搖頭、仰頭、扭頭、挺脖子、聳肩等。
3、軀幹部肌肉抽動:例如挺胸、扭腰、腹肌抽動、鼓肚子、吸肚子等。
4、上肢抽動:例如搓手指、握拳、甩手、舉臂、扭臂。
5、下肢抽動:例如抖腿、踢腿、踮腳、跺腳、伸膝、屈膝,甚至步態異常。
6、喉部肌肉抽動:表現為異常發音,如乾咳聲、吼叫聲、吭吭聲、或隨地吐唾沫,長出氣,或發音時重音不當,或有時不自主罵人等。
代傑醫生指出,有些抽動症患兒前期病情比較輕,只有眨眼症狀,此時就比較容易被誤診為結膜炎,其實抽動症的病理和結膜炎完全不一樣,抽動症是神經性疾病,並不會出現結膜炎的紅腫、發炎症狀,也不會分泌黃色的分泌物。
抽動症對於孩子會產生哪些危害?
1、影響孩子的性格
孩子的抽動症一般在5歲到10歲發病,如果不治療讓他自然好轉,就有可能會延續到青春期。孩子得了抽動症他會有一種表現,這種表現比較典型,就是會出現反覆的多個部位運動性抽動,比如說聳肩,比如說擠眼,比如說皺眉等等。這種表現會影響孩子的性格,使得孩子患得患失,特別的自卑。甚至會走進相反的極端,非常的暴躁,情緒控制不住,很在意別人的看法,這種影響是伴隨孩子一生的。
2、孩子容易出現心理問題
如果孩子記事了就發現自己和別人不一樣,必然會產生一些心理方面的問題。輕則會出現一些負面情緒,而重則就會引發抑鬱症,躁鬱症等心理疾病。而且因為和別的孩子不一樣,別的孩子會孤立得抽動症的兒童,這樣時間長時間的被孤立也會影響心理健康。
3、影響生活
一些嚴重的得抽動症的孩子,他們連生活自理都會變得比較困難,自己沒有辦法照顧自己。如果家長到了這時候再不給孩子治療,恐怕耽誤的就是孩子的一輩子了。照顧孩子並不能照顧孩子一生,並不能認為我每天照顧他就能剝奪他治療的權利,不管怎樣都要盡全力去救治孩子。
4、讓孩子產生社交障礙
抽動症患兒是沒有辦法和家長建立一個穩定的關係,因為他們會有一種被害心理,認為自己是這種情況,全是父母導致的。和家人的關係處不好,會影響一個人的人格速成,會產生溝通的障礙,抗拒別人的交流和身體接觸。即使後期治好了,這種溝通障礙也有可能延續很長時間,非常影響孩子的前途。
5、影響孩子學習
有一部分抽動症兒童,他們沒有辦法控制自己的注意力,上課的時候也會因為不停的抽動而不好好聽講。而且有的時候抽動也會影響別人,老師不可避免會產生區別對待,孩子的成績會越來越差。孩子的成績不好,影響的是一輩子的事,所以家長不能在孩子打基礎的時間段放任孩子的疾病不管。不能一味的要求孩子,對孩子非常嚴厲,讓他好好學習,有抽動症必須加以解決,不然家長的期望是沒辦法實現的。
代傑醫生提醒大家:眼部抽動因為其症狀表現單一,一般難以發現,所以很容易被忽視。還有人會將此與其他眼部疾病相混淆。
其實,兒童眼部抽動與其他眼部疾病有明顯的區別,家長要注意及早檢查。如果家長發現孩子在不停地眨眼,一定要仔細分辨,千萬不要病急亂投醫,萬一被誤診,反而錯過了最佳的治療時機,抽動症的治療幹預,越早越好。
醫生介紹:代傑
濟南六一兒童醫院主任醫師,從事小兒神經系統疾病的臨床、教學和科研工作30餘年,長期專注於兒童發育行為疾病的研究和臨床診治,在兒童多動症、抽動症、自閉症等疾病的評估和幹預上造詣深厚。
壹點號六一兒童健康
本文內容由壹點號作者發布,不代表齊魯壹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