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內固定物一定要取出來嗎?

2021-01-10 騰訊網

隨著人們對傷後肢體功能恢復的要求越來越高,很多骨折都採用切開復位內固定手術治療。手術後,體內常留下鋼板、髓內釘,克氏針、螺絲釘等固定物。骨折癒合後,很多人就會有疑問,這些固定物是取還是不取?

隨著醫學技術的不斷進步,過去幾十年來, 內固定物逐漸從不鏽鋼材料更換為鈦合金材料以及鈷鉻鉬合金材料 ,排異性很小,理論上講可以不取。但很多老百姓總覺得身體裡多個異物是個心病,所以很多人最終還是想取出內固定。那麼,內固定物到底取不取?什麼情況應該取?什麼情況下不必取?什麼情況下不能取?筆者查閱文獻,總結如下!

一、哪些內固定必須要取?

1、出現骨髓炎等感染、皮膚竇道形成、鋼板外露的。

為了控制感染,必須取出內固定。因為此時細菌可能附著於內固定上,或者在內固定表面形成假膜,如果不取出內固定就難以徹底根除感染。

2、青少年、兒童或者年輕人體內的內固定物

青少年及兒童由於年齡太小,骨骼系統未發育成熟,放在體內的鋼板因為有可能會影響到骨的發育和形態,所以我們建議骨折癒合後最好儘快取出。此外,年輕人由於預期壽命還有幾十年,且未來從事的職業等有很多不確定性,為了避免以後不必要的麻煩,還是取出為好。

3、明確內固定導致疼痛不適症狀的

有些患者會在天氣改變等情況下,如陰天下雨、天氣變冷時明顯出現有內固定的肢體疼痛不適。還有些部位皮包骨頭,比如肘關節、鎖骨、踝關節、膝關節前方等,這裡的骨折,放上鋼板之後,皮膚下面就是鋼板,時間久了,可能會出現內固定頂到皮膚或軟組織引起疼痛,或者不能耐摩擦,比如膝蓋前方髕骨的內固定可能會影響到跪地的動作,而尺骨鷹嘴部位的鋼板可能會在彎曲胳膊肘時頂到皮膚。所以這些皮包骨頭部位的鋼板如果已經產生了疼痛的症狀,就需要取出。

4、因內固定存在影響到關節活動的

常見的關節部位內固定鋼板或者髓內釘,如股骨下段鋼板內固定後出現膝關節僵硬,股骨倒打髓內釘等內固定後膝關節活動受限。或者有時候不得已,為了維持骨折復位或者關節復位而使用關節內的固定物等情況,如肘關節脫位後克氏針內固定。明確由於內固定存在影響關節的活動,就必須儘早取出。否則時間久了,關節僵硬、增生、退變都會隨之而來。

二、哪些內固定最好取出來?

1、材質為不鏽鋼等磁性金屬的

這種情況多見於克氏針內固定、早期的不鏽鋼鋼板螺絲釘、或者不鏽鋼絲內固定等情況。特別是那種未達到消磁標準的內固定。有些患者到了老年之後,很多病情需要查核磁來評估。但是如果體內有帶有磁性的金屬,是無法做核磁共振檢查的,所以如果體內是這些材料的內固定物,最好趁年輕身體好時取出來。

2、下肢長骨如股骨或者脛骨的長鋼板

脛骨、股骨均為下肢最重要的負重骨,骨折癒合後最好把內固定鋼板取出來,特別是那種長的鋼板螺絲釘內固定的。如果不取出,由於內固定的長期存在,極可能會由於應力遮擋,易出現鋼板下骨質疏鬆情況,可能會造成再骨折或者內固定鬆動甚至斷裂等情況發生。我們知道,正常骨骼是有生命力的活器官,在日常活動或者運動中,下肢負重骨是在不斷地受著應力刺激的,正是這種應力刺激有利於骨細胞的生長,維持了骨骼的強度。而股骨或脛骨的內固定長鋼板如果不取出,鋼板替你的骨骼擋住了大部分應力,導致骨骼不能正常受力,所以即使骨折癒合了,但其強度仍不能達到正常骨質的標準。

3、影響美觀的內固定

對於很多愛美人士來說,香肩、美腿、纖纖玉指是會影響自信心或者維持異性吸引力的重要因素。因此鎖骨,手掌骨、指骨, 踝關節等部位,如果放上鋼板後會凸出鋼板的形狀,影響美觀,所以即使沒什麼疼痛症狀,不妨取之。

三、哪些內固定可取可不取?

1、有較多軟組織覆蓋的鋼板

比如腰椎、頸椎,大腿股骨幹、小腿脛腓骨的短鋼板、肱骨近端鋼板等,這些地方的鋼板表面有厚厚的軟組織覆蓋保護,既不容易產生疼痛的症狀,也不太影響外觀,屬於可取可不取的範疇。

2、髓內釘

脛骨幹、股骨幹、肱骨幹等部位的骨折經常會使用髓內釘技術。有時候髓內釘還挺難取的,而且釘子在骨頭內部也不影響啥,可取可不取。

四、哪些鋼板最好不要取?

1、老年人

70歲以上的老年人,尤其是合併很多內科疾病、身體不怎麼好的老年人,別為了取鋼板再去承擔一次手術風險了。

2、取出風險比較大的情況

有些部位深,比鄰血管神經多的部位,如骨盆的鋼板、肱骨幹鋼板、肘關節前路內固定如尺骨冠狀突螺絲釘。這些部位的內固定大多緊鄰血管神經,解剖複雜,再加上已經手術過一次,骨折部位周圍的肌肉軟組織滿是瘢痕,解剖層次還不如剛骨折時候清晰。手術損傷血管神經的風險比放鋼板時候還要大,所以儘量不要取。臨床上因取肱骨鋼板損傷橈神經的例子不少見。還有一種情況就是取了內固定有可能增加再骨折風險的,比如說那些經過艱難手術後好不容易長上的粉碎骨折,內固定的存在是維持正常功能的關鍵因素,一旦取出了內固定,極有可能又再出現骨折。

3、在體內放置時間過久的內固定物

鋼板或者髓內釘在體內放置時間越長,金屬鋼板和螺釘之間越容易出現問題,加上十幾年前上鋼板所用的配套器械早已更新換代,這種鋼板取起來特別容易出現滑絲、斷釘和取釘困難的情況。而且除非逼不得已,否則不要取。

4、為了修復肌腱起止點損傷使用的內固定物

如骨錨釘、絆鋼板、擠壓釘等。這些內固定大都設計較小,而且深埋於骨質內,取出困難。再一方面它們是創傷修復或重建時把肌腱固定於骨骼上的重要固定物,取出後可能肌腱又撕脫了,修復或重建手術就白做了。

近年對內固定取出術的手術指徵也有所變化 , 隨著對生物力學研究的認識 ,多數骨科醫生認同對於股骨或脛骨的內固定儘量取出 , 而單枚螺釘或年老患者的下肢內固定以及髖臼內固定可以不取出的觀點。

股骨頸骨折的內固定物,一般建議儘量晚取,因為內固定物對股骨頸骨折有支撐作用,就像置入鉭棒一樣,降低股骨頭壞死的發生。

金屬內植物的存在對於上肢骨骼的生物力學無明顯不良影響 , 有報導尺橈骨骨折內固定物可以不取,防止再發骨折。 因此影響廣泛的AO組織認為「上肢內固定既沒有必要也不建議取出」 。當然患者強烈要求取時也是可以取的。

相關焦點

  • 身體內的鋼板或內固定需要取出嗎
    相信很多人對骨科內固定材料不陌生,骨科患者在接受手術後,很多人會問關於鋼板的一些問題。下面7個問答,解除您的疑惑。1、鋼板一定要取出嗎?現在內固定物多為鈦合金材料,排異性很小,理論上講可以不取。老外是一般不取的,一是因為醫保不報銷,二是老外認為這不是個事。
  • 骨折手術後的內固定取還是留?判斷方法都在這了!
    骨科手術(包括骨折、脊柱退變、腫瘤等)後,體內的內固定物取還是不取?幾乎所有人都認為必須取出來。那麼,內固定物到底取不取?什麼時候取?其實,在骨科界目前仍然存在爭議。Matthew L.
  • 骨折手術的內固定物,如果不取有什麼危害嗎?今天來告訴各位答案
    骨折手術之後,內固定的鋼釘和鋼板究竟需不需要取出來哪?手術之後的鋼釘、鋼板等內固定物,取出來的時間是不確定的。主要是根據是骨折的生長情況。究竟是不是一定要需要取出來?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吧,患者自己的要求才是關鍵的因素。
  • 這種骨科外固定方法已傳承2000年 四肢骨折特適合!
    交匯點訊 你聽說過60年代和80年代較流行的骨科外固定方法「中醫正骨小夾板固定」嗎?因不用開刀手術且注重功能恢復,這種骨科外固定方法正被越來越多的患者認可。江蘇省中醫院骨傷科魏成建主任醫師告訴交匯點記者,雖然當下各種現代骨科手術技術日新月異,但中醫正骨保守療法仍具有明顯的優勢,四肢骨折通過我們拔伸、折頂等手法進行閉合復位,再用小夾板外固定,既減少患者的損傷與痛苦,又方便調整鬆緊、外敷膏藥、早期功能練習,臨床效果非常好。
  • 傷筋動骨真的要100天?骨科醫生告訴你真實答案
    受訪專家北京協和醫院骨科副教授 劉勇骨折後躺出一身病前不久,64歲的田奶奶在買菜路上不慎踩空摔倒,導致右側小腿骨折,去醫院做了石膏固定。回家後,田奶奶嚴格遵守自己理解的「傷筋動骨100天」的古訓,臥床休息,幾乎腳不離地、足不出戶,天天躺著。
  • 手腕舟骨骨折一年多未愈 仁慈骨科機器人讓手術「如虎添翼」
    中國江蘇網5月29日徐州訊 相較於傳統石膏固定腕舟骨骨折或橈骨遠端骨折,近年來腕關節鏡手術得到更多患者的青睞,再加上天璣骨科機器人的協助,手外科手術可謂如虎添翼。騎電瓶車不慎摔倒,左手腕舟骨骨折一年多未癒合家住徐州周邊的小劉(化名)今年28歲,一年半前騎電瓶車時不慎摔倒,致左腕腫脹、疼痛,傷後於當地醫院拍片顯示左舟骨骨折,予石膏外固定治療,傷後一年多次複查示左舟骨骨折依然沒有變化,手腕疼痛越來越重,活動也不靈活。
  • 手把手教程:股骨頸骨折內固定選擇
    有經驗的臨床醫生對不同類型的股骨頸骨折內固定物選擇有一定的講究,這些講究有沒有道理,看看 Michalis Panteli 教授等總結的相關研究闡述其中的道道髖關節為一球窩關節,有股骨頭和髖臼窩組成,人體重量通過髖關節傳遞到下肢,在股骨頸部位有非常大的應力作用。股骨頸和股骨幹正常有一個頸幹角,在 130±5°的範圍內。
  • 重慶市東南醫院骨科譚雲:談骨論筋,「以人為本」詮釋醫者溫度
    擅長四肢骨折MIPO微創技術、骨盆骨折內外固定術、微創髖、膝關節置換術及關節鏡下韌帶重建及半月板損傷修復手術。他用「匠人」精神詮釋醫者仁心,用滿心赤誠溫暖每一位患者。(骨科副主任譚雲正在做手術)初心起步,走仁醫救「人」之路70年代,譚雲父親是石柱鄉裡的一名村醫,譚雲常看著父親上山採草藥為鄉親們治病。
  • 骨科專家|身體好不好,看鞋底可知曉~
    鞋跟內側磨損的人要警惕佝僂病、脛骨發育不全;而鞋底外側磨損較多,則表明小腿脛骨向內翻,有形成O形腿或「內八字」的風險。醫生的這一說法引發3萬名網友競相「曬」鞋底。骨科醫生表示,如果左右腳磨損程度對稱,也不必太在意。家住南京的張女士因為大腿內側疼和腳趾疼到南京市鼓樓醫院就診。
  • 骨科和腦外科聯合,成功治療南京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江蘇省第...
    李教授立即為患者預約了頸椎核磁共振檢查,結果顯示,第五頸椎水平有個椎管內的腫瘤,腫瘤約2cm,橢圓形,有部分鈣化,擠壓脊髓向左側移位。這樣,終於找到了疾病的真兇。聯合手術除腫瘤診斷明確後,李志偉教授團隊認真分析病情,發現腫瘤部分鈣化,與周圍脊髓神經有粘連,完整剝離有難度。
  • 「透視眼」「穩定手」「靈活腦」三合一,骨科機器人亮相健博會
    武漢市第四醫院國產骨科機器人亮相健博會。記者李麗 通訊員楊京 攝長江網11月11日訊(記者李麗 通訊員楊京)11月11日上午11時,在第二屆世界大健康博覽會B2展區,武漢市第四醫院國產骨科機器人亮相健博會,專家現場向市民展示機器人手術的全過程。
  • 術後兩年內固定鋼板斷裂,責任由誰承擔?丨醫法匯醫療律師
    作者:醫法匯案情簡介患者李先生因摔傷致「左股骨中段骨及左股骨髁碎折」,在甲醫院處進行「切開復位內固定手術」,治癒出院。7個月後因腿腳不便,扭傷左膝部,以「左股骨髁上骨折術後內固定斷裂、左股骨中段骨折術後、左膝關節韌帶損傷待查」入住乙醫院,住院期間做了「左股骨髁上骨折術後內固定斷裂內固定物取出術取骨植骨術」,術後第9天李先生自動要求出院。兩年後李先生因「左股骨遠端骨折術後不癒合;左股骨遠端內固定物斷裂;左股骨幹內固定術後骨性癒合」再次入住乙醫院進行手術治療,植入新的內固定物。
  • 超實用的護腰小竅門,骨科醫生都在用!
    昆明骨科醫院的脊柱專家指出,保護及治療腰椎疾病的首要原則,就是要在日常生活中正確、合理地使用腰部,減少腰部過勞、受傷的機會。 以下是骨科醫生在生活中的一些護腰小竅門,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 恆星是固定不變的嗎?
    恆星是固定不變的嗎?什麼是變星?人們長期觀測星空,發現有的恆星的亮度會在一個不十分長的時期內發生變化,或變亮,或變暗;有的有規律可循,有的卻變幻莫測,發生變化的原因也是多種多樣的。它達到最亮後,一般要亮上幾個星期才逐漸變暗。在當時,人們解釋不清它變化的原因,於是給它取了個"Mira"的名字,意思是「變幻莫測、不可思議的星」。現在人們已經知道了這顆恆星變化的原因,是它周期性膨脹和收縮的結果,這是一顆「脈動變星」。其實,「食雙星」也是變星,它們又叫「食變星」。
  • 入宅搬家當天一定要準備這樣一件東西 聽我的準沒錯!
    2、電視機先用棉被捆邦於螢幕上保護;再用膠帶將電視插頭綁好固定。3、電腦把你的所有文檔都存入軟盤或壓縮文件,用電腦專用的箱子和保護材料裝好,要注意遠離電視、音響和其他一些可能產生磁場的電器;若沒有,要用泡沫塊裝好並放入紙箱裡(比如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毯子、折皺的紙等),在外面註明電腦,這樣可確保將您的電腦安全快捷的送到目的地,也能讓您更放心更安心。
  • ...從天而降的一億顆星星》彈幕為什麼刷骨科 網絡詞骨科是什麼意思
    不過在這部劇中,一直有網友在刷「骨科」,相信大家都十分好奇,這部劇中的骨科是什麼意思?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下吧。骨科是什麼意思 骨科在這裡其實是指的網絡詞,而並非醫院中的骨科。這個梗是來源於一個人跟自己的親生妹妹曖昧,被父親發現以後打斷了腿,去德國骨科養傷。後來呢,網上的網友就用「德國骨科」來形容調侃一些兄妹之間有些逾越的感情。
  • 工傷患者椎體骨折術後內固定螺釘斷裂,起訴醫院索賠20萬丨醫法匯
    醫院給單先生全身麻醉下行脊柱內固定物取出術(斷裂的螺釘仍有部分殘留在單先生身體內),後經鑑定單先生傷殘等級為九級。單先生認為其椎弓根螺釘斷裂與醫院的診療行為有關,為此,向法院提起賠償之訴,要求縣醫院賠償其各項損失共計20萬餘元。
  • 一半多的腳病 竟是穿鞋穿出來的……
    足踝關節的結構非常嚴謹,既要滿足行走、工作的活動範圍,又要保持在活動中的穩定,其周圍韌帶發揮重要的作用。韌帶損傷後,如果沒有得到很好的恢復,會產生外踝疼痛綜合症、距骨骨軟骨損傷、踝關節慢性滑膜炎、跗骨竇症候群甚至踝關節功能性不穩定。「崴腳」的治療立即制動,應用冰敷防止腫脹,如用毛巾包裹冰袋,環繞在受傷部位。
  • 一定要避開
    等10秒之後遮瑕牢牢的扒在你的臉上,用筆桿把邊界處的遮瑕慢慢暈開,這樣遮出來的瑕疵又完美又不會卡粉。好物推薦:完美日記遮瑕液第三點:定妝新手直接用刷子蘸取定妝粉,直接用散粉刷以打圈的方式底妝,這樣刷毛會刮壞原本的底妝,造成卡粉斑駁的現象!正確方法:使用散粉刷輕拍定妝,臉頰毛孔出油比較多的部位,使用粉撲輕輕按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