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歲半的小心還在上幼兒園,可他的作業內容甚至有數學分式,一到放假,還要寫12頁的拼音。媽媽擔心這會給孩子造成負擔,可又覺得不學會「輸在起跑線上」。而小心對於完成作業的初衷非常明朗,就是能多得幾個小紅花。聊城家庭教育高級指導師劉平易說,幼兒園課程小學化較普遍,但過多學習壓力會造成孩子的負面心理,甚至影響今後的學習興趣。
五歲半娃娃作業裡有數學分式
小心媽媽是建築公司行政人員,有大學本科雙學位的她,在眾多媽媽中也算得上「見多識廣」,可當面對孩子作業,她也會大吃一驚。「兒子作業裡居然還有數學分式,就是幾加幾等於幾,有時做的題我都要考慮很長時間,一時還答不上來。」小心媽媽說,孩子作業不僅難,還非常多,每天都有卷子寫,到了放假要寫十二頁的拼音作業。
而小心很喜歡寫作業,每天都能按時完成。這麼省心的孩子,別人一般會非常羨慕,但小心媽媽覺得問題很大,「這不是一種功利教育嗎?孩子寫作業不是為了獲得知識,而是為了得到誇獎,這對學習有什麼好處?」
有些幼兒園開設珠心算課程
採訪中記者了解到,不少幼兒園都開設了文化課,教材也是多種多樣。有些從大班開始就要學拼音,20以內加減法,有的已提高到100以內的加減法,認識大量的字。有的還開設英語,甚至珠心算等高難度的課程。為此,一些幼兒園負責人表示,國家沒有規範性統一教材,他們對於開設什麼課程都是根據家長意見和自身考慮。「有的家長喜歡孩子多學點東西,我們就會開設相應課程,不然我們有可能就喪失生員。」
而一些家長對於孩子在幼兒園是否該留作業,也有不同意見,但大部分家長持支持態度。「孩子多學點知識總沒什麼壞處,現在小學課程就很難,要是不提前學習,到時跟不上怎麼辦。」而一部分家長也覺得幼兒園留作業對於孩子壓力太大,「幼兒園的孩子玩為主,學那麼多東西負擔太大。」
過多學習壓力會造成負面心理
劉平易表示,幼兒園課程小學化非常普遍,幾乎沒有一個幼兒園不開設文化課程。這裡面有利益驅使的原因。民辦幼兒園為爭生源,鼓吹一些教育方式,公辦幼兒園考慮適應小學學習過程,而家長則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實際上,過多的學習壓力對孩子會產生負面心理,時間久了不但不會促進學習,還會影響他們今後學習的興趣。
「6歲前的孩子接受知識以直觀為主,但現在幼兒園在教學上更多是邏輯思維,已超出了這個年齡段孩子的認知能力。這會造成負擔,反而影響孩子興趣愛好。」劉平易說,這個年齡段,家長的陪伴才是最好的愛,是最好的教育方式,這種情感上的教育比文化知識更重要。孩子完全可以通過日常生活中學習,學習只能從課本上來,是一種極大的誤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