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得饒人處且饒人」?它背後有個道家文化故事

2021-01-15 騰訊網

成語文化有「得饒人處且饒人」的說法,它指要寬容、體諒別人,儘量寬恕別人還指做事不要做絕,須留有餘地。「得饒人處且饒人」這句話來源於道家高人。

根據宋·姚寬《西溪叢語》記載:嘗有道人善棋,凡對局,率饒人一先,後死於褒信,託後事於一村叟,數年後,叟為改葬,但空棺衣衾而已。道人有詩云:"爛柯真訣妙通神,一局曾經幾度春。自出洞來無敵手,得饒人處且饒人。"

這段話的意思是說,曾經有個道士會下棋,凡是與他人下棋,總是「饒人一先」,也就是讓人家先走一步,這個道士後來在褒信縣去世,褒信縣位置大約在今天的息縣包信鎮。逝世前他曾對一個村裡的老頭託付後事。幾年後,這個老頭遵照囑託為道士改葬,打開墳墓後看到了神奇的一幕:墓穴裡只有空空的棺材和衣服。

「饒人一先」佔據棋盤上的先手優勢。「饒」字除了饒恕之意外,在古代的圍棋界語境中還有讓先、讓子的意思。「爛柯」是圍棋的別稱。

「屍解成仙」,道家認為修道之人得道後,假託如衣物、竹杖、劍等物,化作遺體障人耳目,而真正的本人升天解脫的方式,謂之屍解。

民間認為該道士已修道成仙,所以他的的故事流傳了開來,他詩句中的「得饒人處且饒人」,也就被單獨提出來,以表示對別人的寬容、理解、體諒,對別人的錯誤寬恕、饒恕之意。

現如今,很多人在使用「得饒人處且饒人」這句話時,都不會想到其竟來源於道家高人。中華文化中的許多內容其實都是來自於神、來自於修煉者、虔誠信神者。中華文化的的確確是一個偉大的神傳文化。

往期文章

貼吧:道教第一洞天吧

微信號:JYSyangtaigong

新浪微博:@濟源市陽臺宮

相關焦點

  • 「得饒人處且饒人」上一句為何很少人提?只因太犀利
    我們經常會聽到這樣一句勸世名言:得饒人處且饒人。意思就是能寬恕別人的地方就儘量寬恕,做事要留有餘地,不要趕盡殺絕。這句話也成了中華文化的一種標誌,和我們的求同存異、包容文化一脈相承。是啊,如果不是「得饒人處且饒人」,中華大地哪來的民族融合、四海皆兄弟?或許早已是一盤散沙。人類文明的最終走向不正是這樣嗎?多元發展、和諧共生,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
  • 許可馨事件3個疑點如有結果,網友定會「得饒人處且饒人」
    或許是因為時間長了,輿論竟出現反彈,有少部分人在網上呼籲大家不要再堅持打卡了,說她還是個孩子,讓網友們理性對待,不要死抓著不放,給孩子一條活路,得饒人處且饒人。其實網友們堅持打卡「許可馨」事件的背後,無非是想獲得這3個問題的答案,只要這三個問題有結果,做到了公平正義的處理,網友們定會得饒人處且饒人!
  • 要明白「得饒人處且饒人」的道理
    要明白「得饒人處且饒人」的道理,給人一條生路,也是給自己留條後路。先來看一個寓意深長的寓言故事:天空中的一隻老鷹,盯上了一隻兔子,窮追不捨,想要將它吃掉。兔子眼看就要命喪鷹爪之下,這時,它突然看到一隻屎殼郎。兔子也是「病急亂求醫」,竟然求屎殼郎幫忙,並承諾如果能活下來,就做它的僕人,而屎殼郎竟然也「不自量力」地答應了。
  • 「得饒人處且饒人」告訴我們的不是寬容,更多的是不要強求
    出門在外,家中的長輩常常告訴我們「得饒人處且饒人」,出門在外不比在家中,什麼事都能遷就你,更多的是禮多人不怪,為什麼長輩們會用這句話來告訴我們這些道理呢。其實,長輩們想告訴我們的不是寬容待人,而是凡事不要過於追求。
  • 「得饒人處且饒人」用英文該怎麼說?單詞組合非常簡單,你都會!
    之前大白介紹了「一竅不通」、「開門見山」等英文表達,今天呢我們來說一個難的表達,你知道「得饒人處且饒人」用英語怎麼說嗎?得饒人處且饒人這個表達的中文意思是,儘量去寬恕別人,別太為難人家,做事不要太絕情,要留有餘地,英文表達我們可以用「live and let live」。live and let live字面意思就是自己活的時候也讓別人活下去,也就是相互寬容,忍讓等意思,用這麼表達很貼切。
  • 「得饒人處且饒人」,下半句更體現古人的處世準則
    在眾多的俗語中,有一句關於為人處世的俗語:「得饒人處且饒人。」意思就是與人相處,能寬恕別人的地方,就不要太過追究。 自出洞來無敵手, 得饒人處且饒人。 這是一種強者的姿態,誰有點兒能耐不顯擺?關鍵是人家一下子又將鋒芒藏了起來,這其實是一種很高的境界。
  • 古人云「得饒人處且饒人」,精華在下半句,做人切忌「死心眼」
    即使自己在各方面都在理,也要做到「得饒人處且饒人」。隨著人們的閱歷逐漸豐富,慢慢地知道這句話的真正精髓所在,「饒人處且饒人」也體現了做人的原則。一、得饒人處且饒人在日常生活中,總會遇到形形色色的人,有的人心胸狹窄、有的人樂觀向上,也有的貪婪善妒、無所不為。而在和別人相處的過程中,也要本著一顆善良、友愛之心,面對對方犯下的錯誤不要總揪著不放,要給他一個自我反省的機會。
  • 增廣賢文:得饒人處且饒人,講的全是人生哲學,說的都是處世之道
    增廣賢文:得饒人處且饒人,講的全是人生哲學,說的都是處世之道在古代,聖賢常常會留下一些話、道理來闡述一些觀點,一些事情的本質。用話流傳於世的,經常是朗朗上口的,《增廣賢文》就是一本收錄聖賢們智慧的書籍。增廣賢文:講的全是人生哲學,說的都是處世之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下面的這3句原文與翻譯。
  • 得饒人處且饒人,話到嘴邊留三分!
    人生在世,誰都有需要搭把手的時候。誰也不可能輝煌永久,誰也不可能落魄到頭。有能力時,多助人一臂之力;有困難時,必有人解燃眉之急。給別人希望,也就是給自己希望;給別人留退路,也就是給自己留後路。為人,不可太傲;相處,不可太毒;做事,不可太絕;說話,不可太滿。
  • 為人處世盡顯「城府」的星座,卻有慈悲心腸,得饒人處且饒人
    我們不得不承認,這個世界上,有人在人際交往方面就是比一般人做得好,遊刃有餘,為人處世盡顯城府。但是,他們卻不見得就很壞,反而心中還懷有慈悲心腸,只要不被觸及底線,通常都不會過分較真,得饒人處且饒人。有些星座也是這樣的,一起來看看吧。
  • 勞榮枝被捕後心態一變化,就感化了相當一部分人:得饒人處且饒人
    勞榮枝被捕後心態一變化,就感化了相當一部分人:得饒人處且饒人 按理說,一起案子審判結束,總要有一段時間的沉寂期,留給人們足夠思考反思的時段。
  • 「得饒人處且饒人」,但是這幾種人不值得寬容
    做人,得饒人處且饒人,凡事要留餘地,你讓我讓天地寬。做人,懂得包容別人,是善良,體現一個人很有修養。如果心眼太小,那麼越計較,越痛苦。得罪一兩個同事,並不是壞事,被你得罪的人,彼此就越來越少交往了,你反而會活得輕鬆。2.借錢裝孫子,還錢裝大爺的人。這個社會,你常常會遇到「老賴」,借錢的時候,說話的口氣很好,還信誓旦旦地告訴你:「放心,等我賺了錢,馬上還給你;放心,下一個月發了工資,就還給你。」可是,你左等右等,就是不放心,就是等不到還錢的消息。
  • 空姐含淚蹲地請求乘客原諒,網友:得饒人處且饒人
    於是得名奉獻航@鬽曦:當然是擺拍。百分之一百。檢驗智商的玩意兒  @歐文是個陀螺:很大可能不是,飛機最怕投訴,有一個投訴冒死就要罰很多  @hfdhdfdd:高鐵動車上面行李架不是封閉的,飛機封閉的,高鐵的各個車廂之間是有門,這個明顯不一樣  @清湯骨頭面:金卡銀卡都是爸爸?
  • 用了外籍裁判,魯能反而輸了國安,所以還是得饒人處且饒人
    老實說,國安這場踢得不如上一場比賽好,球隊整體發緊,機會也沒打出來。而魯能呢,鬧了半天,為什麼還是輸了?原因就是三個字:鬧過了。首先,需要明確一個事情,現在誰最希望魯能「滾蛋」(此處沒有不敬,而是用此詞表達一種語氣)。答案,當然是裁判。而且不只是一個裁判,是中國所有從事足球裁判的人。為什麼不是國安?
  • 雙魚座5月21日運勢:不要太糾結,得饒人處且饒人
    感情方面運勢普通,你和另一半相處時別故意隱瞞一些事情為宜,有什麼打算的話最好提前告知對方。事業方面運勢平平,工作時要提高效率,做事儘量往前趕,拖拖拉拉的影響項目就不好了。財運方面運勢普通,投資理財方面要找準機會再下手,過早過晚都是不合適的。健康方面運勢一般,小心過敏、發炎之類的問題。
  • 維諾拉星座運勢|1月第2周:凡事不可鑽牛角尖,得饒人處且饒人
    凡事不要鑽牛角尖,得饒人處且饒人。關注健康、出行安全
  • 得饒人處且饒人,袁盎饒犯錯手下一命,身陷絕境時被手下所救!
    袁盎雖然吃驚,頭腦還算清醒,急聲問:「好漢,你是何人,為什麼要救我?如果我能逃出去,不會忘記你的大恩大德。」來人說道:「大人,還記得當年那個對不起您的相府從史嗎?」袁盎恍然大悟,原來是你!這人是誰呢?袁盎過去的老部下。原來,幾年前袁盎曾經為吳王劉濞的丞相,這個人是袁盎手下的一個從史。小夥子長得不錯,膽也挺肥,竟然幹出了一件令人不齒的事。
  • 穿越歷史種田文:女主重生農家女本性屬貓,人若犯我絕不輕饒
    穿越歷史種田文:女主重生農家女本性屬貓,人若犯我絕不輕饒大家好呀!大家平時空閒的時候喜歡做什麼呢,小編最喜歡的就是看小說啦,今天小編就給大家推薦3本穿越種田小說,小說是各種人和故事,不可能個個都是真善美,也不可能個個都是渣極品。女主重生農家女本性屬貓,人若犯我絕不輕饒。
  • 「放不下」的饒隊長 用心用情用力 託起馬王村村民「穩穩的幸福」
    三年來,憑著他的默默堅守與奉獻,馬王村也從2017年的全村共有貧困戶32戶87人到如今全部脫貧。「饒隊長,饒隊長」,村民們這樣親切的叫他,也喊出了馬王村村集體發展壯大、村民早日脫貧的希望。村民脫貧、致富了,可沒有集體經濟支撐,饒秦嶺擔心會出現返貧現象。然而怎樣讓村民、村集體有穩定收入?究竟發展什麼產業?成了他心中的一個大難題。
  • 學佛修行四種人不能傷害,人在做天在看,因果報應饒過誰
    學佛修行四種人不能傷害,人在做天在看,因果報應饒過誰。佛教主張因果,所謂「萬法皆空,因果不空」,這也是自然規律。種什麼因,得什麼果。就如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今生的一切遭遇,不是無緣無故的。一切法都是因緣和合而生,緣聚則起,緣盡則滅,故名無常,不可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