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是我們生活中常聽到的句子,朗朗上口,簡單易懂。這是老祖宗的人生智慧,口口相傳留給了我們。
在眾多的俗語中,有一句關於為人處世的俗語:「得饒人處且饒人。」意思就是與人相處,能寬恕別人的地方,就不要太過追究。
01、
來源
這一句最初是出自《唾玉集》,記載了一個精通棋藝的老道說的話:
爛柯真訣妙通神,
一局曾經幾度春。
自出洞來無敵手,
得饒人處且饒人。
這是一種強者的姿態,誰有點兒能耐不顯擺?關鍵是人家一下子又將鋒芒藏了起來,這其實是一種很高的境界。
02、
得饒人處且饒人
人生在世,我們難免與人打交道。每個人的價值觀、生活背景都不相同,因此生活中出現分歧在所難免。遇事總是咄咄逼人的話,如果對方不記仇還好,若是個記仇的人,一定會找機會報復。
即使對方表面上不計較,可內心裡也一定對你有了意見。有朝一日你有事相求時,他也一定不會點頭。給對方一個臺階下,不僅是給別人一條生路,更是給自己留一條退路。
有一年,著名作家馮驥才在美國訪問時,一位美國朋友帶著兒子拜訪他。
他們談話間,朋友的孩子,爬上馮驥才的床,站在上面拼命蹦跳。這時,如果馮驥才直截了當地請孩子下來,勢必會使他的父親感到尷尬,也顯得自己不夠熱情。
於是,馮驥才便說了一句幽默的話:「請你的兒子回到地球上來吧!」
那位朋友說:「好,我和他商量商量。」結果既達到了目的,又顯得風趣。
真正聰明的人,在對方有錯的情況下,善於用幽默調侃的方式化解尷尬,給對方一個體面的臺階,而自己也會贏得對方的好感。
03、
得放手時須放手
俗語的下半句更加經典,意思是,自己不該問的事,不該管的人,就不要管得那麼嚴。
有些不屬於自己的東西,無論怎麼努力,都不可能得到的,就是要明白「捨得」的道理。
古語說:「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有時候狠心丟掉我們求而不得的東西後,會發現這個世界別有一番景象。因此追不到的夢想就永遠藏在心裡;得不到的人或者事,也不要去留戀。
面對日漸長大的孩子,我們也要做到「得放手時須放手」,一個遲遲不放手的家長,只會培養出一個不懂自立的「成年兒童」。
總結
對於每個人來說,把握當下的每一分每一秒,才是不負韶華的真理,這正是舍與得的魅力。「得饒人處且饒人,得放手時須放手」,這是老祖宗給我們最真誠的忠告,的確是耐人尋味,值得我們去學習領悟。
作為指導人們為人處世的至理名言,這句話在現代仍然具有重要意義。時代是不斷發展的,跟不上時代的觀念要及時拋棄,值得學習的,我們就潛心研究。
(圖片源於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