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私塾書法
提這個筆畫差一點忘寫了,考慮筆畫簡單把它安置在一個容易遺忘的角落。
好在梳理文件夾時,發現還有文件夾是空的。
如果沒被發現,或者說沒被重視,它就會一直沉浸在那兒睡覺!
上周末,陪孩子上寫作課。
課前,聽到旁邊幾個家長一邊刷著手機一邊閒聊:
你看,我們家孩子這個課都上一年了,作文怎麼還寫成這樣啊?!……
是啊!我們家的也是!
……
閒聊中透露出焦慮和不安。
是不是這個班的老師講的不好?
這個班在所在城市挺有名氣,開始我反對給孩子報這個培訓班,離家遠還不說學費還挺貴,陪著孩子上一節課後,同意了。
後來才知道,這個班的名額挺緊張的,需要至少提前一年進行申請,中間有學員退出才能補進來——老師的能力沒問題。
問題出在哪兒?
估計應該出在學員或家長身上。
不必晦言,在有的家長看來,只要把孩子送到培訓班,有好的老師施教講解,孩子學習就會觸類旁通、如魚得水、自然而然地享受學習的樂趣、徜徉在知識的海洋,成為佼佼者,成為令人佩服的「別人家的孩子」。
不然,為什麼這些家長在課堂上專心致志的逛淘寶、刷朋友圈、微信聊天,而其他家長在專心的做筆記!
筆記一定是為孩子準備的,回家後帶孩子每天複習一點,可能每天只需要10、20分鐘,日積月累,聚沙成塔,積累到一定程度後就有了質變的可能:孩子從父母要求學到自動自發學,逐漸也從普通到優秀,進而蛻變成「別人家的孩子」。
其實,任何課程僅憑孩子的興趣是很難達到家長想要的結果,除非把標準定的很低。
寫作很難,寫字也一樣。
都沒有捷徑可走,但有方法可循。
我的方法就是分解:
把寫作分解成段落、句子、詞組,即使不能一下子寫出一篇好文,但可以每天積累一個詞組;
把寫字分解成結構、部首、筆畫,即使不能一下子寫出一個好字,但可以每天練寫一個筆畫。
即使困難如山,天天坐著吃一點,也終會「坐吃山空」。
與孩子打交道多了,會發現:孩子的天分資質相差並不大,但差別卻在逐漸拉開,在孩子還不知道怎樣努力的時候,需要家長幫他一把。
孩子的天分在那裡靜靜地躺著,就像開頭提到的文件夾一樣,需要有人發現、打開並為它填上內容。
(正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