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條大河,流域面積大過長江,水量是黃河7倍,卻鮮有人知

2020-11-29 騰訊網

眾所周知,我國境內最大的兩條淡水河無疑是長江與黃河了,幾千年來,這兩條大河一直靜靜流淌在華夏大地上,哺育了無數中華兒女,乃是中國當之無愧的母親河。

值得一提的是,兩條母親河之一的長江,還是亞洲第一長河,世界水能第一大河。也是得以於長江巨大的水能,我國建立起了三峽大壩,源源不斷地為全國各地輸送著電能。

初中地理告訴我們,中國境內流域面積最廣的河流也是長江。其發源於「世界屋脊」,位於青藏高原上的唐古拉山脈。途徑青海、西藏、滇川渝、鄂湘贛、皖蘇和上海一共11個省級行政區,流域面積高達181萬平方公裡,當之無愧的中國第一河。

不過,這個排名僅是指整條水道都在國內的河流。事實上,我國還有許多跨境的河流,這些河流的長度和流域面積也並不算低。譬如我國西南部的那條瀾滄江,其全長和黃河其實不相上下,只是在我國境內的部分並不長而已,而這條河出了國後,就是我們熟知的中南半島第一河湄公河。

在我國東北,同樣也有一條跨境河流,這條河在國內同樣不算長。但倘若算上國外的那部分,其流域面積甚至比長江還大,而且水量更是黃河的7倍。究竟是怎樣一條大河,在國人眼裡竟如此鮮為人知呢?

這條河叫黑龍江,聽到這個名字,很多人或許會發愣,黑龍江不是我國的省級行政區嗎?怎麼就成了河名了。其實不然,我國東北還真有一條河叫黑龍江,這條河也是如今世界第一國際界河,一共流經中國、朝鮮、蒙古和俄羅斯4個國家,共計15個一級行政區,跨度比長江黃河要大多了。

黑龍江的名字最早誕生於遼代,該地地方志曾記載「黑龍江水黑,蜿如蛟龍,故名為黑龍江。」為啥黑龍江的黑水是黑的呢?其實江水只是看起來發黑,因為河中含有較多的腐殖質,在陽光映射下顯得發黑而已。但一旦舀上來之後,還是跟普通江水無異的。

而這條河其實原本是屬於我國的,但由於近代清政府的軟弱無能,我國跟沙俄籤訂了《璦琿條約》,將該河的中上遊劃為中俄兩國界河。於是,這條我國的內陸河便成了這樣一條跨國界河。

有意思的是,黑龍江和長江黃河還不一樣,它有南北兩個源頭,南邊的源頭是額爾古納河,這條河發源於我國內蒙古自治區。倘若黑龍江的總長度從額爾古納河開始算,其總長度便達到了5498公裡,比長江還多了34公裡,可見這條河的驚人龐大。

據說,黑龍江當年沿岸蘊含各種沙金,前來開採的人眾多。在上個世紀初,該地還是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尤其在新中國成立後,這裡還曾是我國和蘇聯經濟往來的重要航道。

因此從上個世紀以來,這裡的來往船隻絡繹不絕,相當繁華。我國黑龍江省有個著名的地級市叫黑河,其便是因坐落在黑河附近,境內有個黑龍江上著名的港口而得名。足見當年的盛景。

如今,蘇聯已不存在了,兩岸的沙金也被悉數淘光。又回到往日寂靜的黑龍江依然奔騰不息,千百年來,似乎這裡經歷了無數風雨,又似乎什麼都沒發生。

相關焦點

  • 長江流域平均降雨量超1998年同期
    長江、黃河上遊、珠江流域的西江和北江、太湖都發生1號洪水。從6月2日至7月12日6時,中央氣象臺連續40天發布暴雨預警,成為2007年開展暴雨預警業務以來歷時最長的一次。  今年受災情況怎麼樣?汛情與1998年相比有何特點?7月13日,國新辦舉行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國家減災委員會秘書長、應急管理部副部長鄭國光,水利部副部長葉建春等有關部委負責人介紹防汛抗旱相關情況,並答記者問。
  • 長江流域平均降雨量超98年同期 未來3天仍有強降雨
    長江、黃河上遊、珠江流域的西江和北江、太湖都發生1號洪水。從6月2日至7月12日6時,中央氣象臺連續40天發布暴雨預警,成為2007年開展暴雨預警業務以來歷時最長的一次。今年受災情況怎麼樣?汛情與1998年相比有何特點?7月13日,國新辦舉行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國家減災委員會秘書長、應急管理部副部長鄭國光,水利部副部長葉建春等有關部委負責人介紹防汛抗旱相關情況,並答記者問。
  • 中國「最長」的內流河,起源於喀喇崑崙山,不是長江黃河
    一直有記日記的習慣,可是,旅行回來,都懶得寫日記來記錄,可見內心底對旅行是多麼的淡漠!河流是民族生機和生死存亡的根本,看世界,許多文明的胚胎都是靠江河而來的,我們中華的歷史也不例外,在我們漫長的文明發展過程中,黃河,長江無疑是一條舉世聞名的大河,孕育著生命和文明,長江就是橫跨中國一半的河流。
  • 四川省全面完成跨縣區主要江河流域水量分配
    截至2020年底,四川省全面完成跨縣區主要江河流域水量分配,共確定158條河流、550餘個水量分配管控單元、190餘個斷面最小下洩流量目標。四川省按照水利部的統一部署,按照「應分盡分、再難也得分」的要求,在積極配合長江委完成了岷江等8條跨省江河流域水量分配工作基礎上,在充分考慮省委「一幹多支、五區協同」戰略部署對水資源的需求前提下,2019年底印發實施四川省跨市(州)主要江河流域水量分配方案,確定62個省級水量分配管控單元和30個斷面最小下洩流量目標。
  • 致敬黃河|大河上下 - 西部網(陝西新聞網)
    沙莎「黃河之水天上來」。在中國,再沒有一條大河是這樣以溝通天地的姿態奔湧而來,卻最終以母親的柔情溫暖了最美的中國。2019年9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指出,保護黃河是事關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千秋大計。
  • 黃河,中華民族一首讀不完的詩篇——讀葛劍雄先生《黃河與中華文明》
    《漢書·溝洫志》雲「中國川原以百數,莫著於四瀆,而河為宗」,「四瀆」即黃河、長江、淮河和濟水四條古代獨流入海的大河;在古人心目中,黃河尤為神聖,故被列為「四瀆」之宗、百水之首。但黃河對於華夏民族與中華文明意義何在?我們該從什麼角度去全面理解黃河與中華文明的關係呢?最近讀葛劍雄先生新著《黃河與中華文明》,對黃河與中華文明的關係有了更為全面的理解。
  • 中國歷代對「四瀆」的敬畏,看長江流域的洪澇.
    黃河下遊四瀆與中國歷代對河流的敬畏7月12日,江西省鄱陽縣昌洲鄉中洲圩決口處,圩堤出現了長約170
  • 黃河變清調查:每年泥沙減少7億噸 大洪水機率增加
    在驚嘆這一巨變的同時,專家提醒,對減少黃河來沙而言,生態水保措施並不是萬能的,要警惕被綠色掩藏的風險。流經南泥灣的汾川河,流域植被覆蓋率達85%。2013年7月,汾川河發生超過多年均值3.9倍的高強度降雨,徑流量和輸沙量分別為多年均值的17倍和15.5倍。流域內建於1958年的勝利水庫,之前55年淤積了300多萬立方米泥沙,可暴雨後淤沙陡增200多萬立方米。
  • 地名文化|大河遠上白雲間,盡顯風骨柔情
    黃河、塔裡木河、嘉陵江、漢江等江河所形成的流域,不僅是五千年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也是境內外遊客心目中的旅遊勝地。大河遠上白雲間,盡顯風骨柔情——西北江河地名故事當你走進西北的每一條江河,看兩岸樹綠花紅,客舍青青,聽一段悠揚悅耳的花兒、信天遊或慷慨激昂的秦腔,就會被眼前這美色與韻律陶醉,心中溢出一段漣漪,一股柔情;而每一條大河背後鮮為人知的故事,總讓人浮想聯翩,難以忘懷。
  • 中國4大河流之首,曾力壓長江黃河,後來斷流消失,如今鮮有人知
    說起我國境內的著名河流,相信很多人,最先想到的便是長江黃河,然而在實際上,曾經也有一條著名的河流,可以說是位列四大河流之首,力壓長江黃河,後來斷流消失,如今鮮有人知,這便是濟水。
  • 中華文明的主幹,在黃河|黃土高原|汾河|渭河_網易訂閱
    7次大規模改道  ——每一次黃河決溢改道  都有無數人喪失家園、顛沛流離  造成嚴重的饑荒、經濟破壞:  「人或相食,方二三千裡」(《漢書》)    由於旱、汛期不均  夏秋汛期有大量黃河水  「白白」流入渤海  旱季則降雨大減、水量下降  再加上黃河的「產水區」主要在上遊  從蘭州往下,多是「用水區」  歷經層層汲取  黃河來到河南、山東時
  • 中國四大河流之首,曾力壓長江、黃河,如今已消失不見
    中華大地遼闊無邊,各種物產層出不窮,名山大川更是數不勝數,五嶽作為中國名山的代表廣為人知,但是大川的感覺有點不足,除了長江和黃河這條中國母親的河以外,沒有和它並列的大河。其實不然,在古代可以發現與長江、黃河並列的河流,四個背信棄義的人,源注海者,除了五嶽之外,我們還有四個背水,這四條河有各自的發祥地,直接注入大海,其中的江是今天的長江,河是黃河,淮是指今天的南北邊界線淮河,我不知道很多人指的是哪條河,這條河今天已經看不見了,濟水已經消失在歷史中了,留下濟源、濟寧、濟南等城市的地名,作為自己存在的證明。
  • 清代黃河流域的河神崇拜
    迨至清代,圍繞黃河之神的祭拜活動更為頻繁和豐富,河神祭拜成為我們了解封建社會晚期信仰文化的重要內容,也是透視此時期黃河流域民眾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政府組織下的河神祭祀  「國家大事,在祀與戎」,祭祀是封建統治者彰顯國家統一和皇權至上的重要儀式。
  • 傳承黃河文化 建設黃河未來
    四瀆之宗,古老文明的孕育者  「中國川原以百數,莫著於四瀆,而河為宗。」在《漢書·溝洫志》中,東漢史學家班固如是尊崇黃河。所謂「四瀆」,據《爾雅》的記載為「江、河、淮、濟」,即長江、黃河、淮水(淮河)、濟水。周禮中,天子祭祀的名山大川,便是「五嶽」「四瀆」。
  • 古代有「四瀆」,長江、黃河、淮河居其三,另一條今何在?
    天上有四瀆(星官名,屬井宿,共四星),地上也有四瀆,即長江、黃河、淮河和濟河。     為什麼以江、河、淮、濟為四瀆,是因為這四條河流均為大河,均向東注入大海,而且是獨流入海。遙遠的東方,壯闊的大海,原本就是神秘所在,讓人崇拜和嚮往,催人追尋和探究,故與大海相接的江、河、淮、濟四瀆被一個個披上神秘的面紗。古代皇帝祭祀名山大川,除了祭祀五嶽,還要祭祀四瀆。
  • 精打細算,用好黃河水(大江大河·黃河治理這一年①)
    去年,滑縣引黃河水14098萬立方米,目前縣裡農業生產可節水47.2萬立方米,年新增糧食生產能力39.44萬公斤。沿黃河溯流至上遊,在甘肅景泰縣,黃河劈山斬嶺,縈迴婉轉。景泰川電力提灌工程讓黃河水躍高山、穿沙漠,潤澤120多萬畝耕地。20公裡外的甘肅農墾條山集團的農場裡,正在進行一場節水試驗。
  • 長江保護法3月1日起施行 生態優先將推動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
    ——董戰峰 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研究員  歷經三次審議,2020年12月26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四次會議表決通過了長江保護法。  作為我國第一部流域法律,長江保護法將於2021年3月1日起施行。長江是我國第一大河,水系支流眾多、生態系統獨特,也是我國生物多樣性最為典型的區域。
  • 四瀆之宗、中華民族母親河——黃河
    黃河,是中國第二長河,全長大約5464公裡。其發源於青藏高原的約古宗列盆地,自西向東分別流經青海、四川、甘肅、寧夏、內蒙古、陝西、山西、河南、山東九地,最後而流入渤海。
  • 中國暴雨100年,我們真的無法阻止洪災嗎?
    湖北、四川、江西、廣西等27省受災,長江、松花江等277條河流超警戒水位,好在近日南方雨勢趨穩,逐漸北移。 桂林陽朔 印度、孟加拉國、中國是受洪災最嚴重的國家之一。論洪水淹沒面積,中國不及印度,但GDP是印度6倍,人口又遠超孟加拉,因此中國成了全球洪災風險最高的國家之一。 亞洲洪泛流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