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瀆之宗、中華民族母親河——黃河

2020-11-27 騰訊網

黃河,是中國第二長河,全長大約5464公裡。其發源於青藏高原的約古宗列盆地,自西向東分別流經青海、四川、甘肅、寧夏、內蒙古、陝西、山西、河南、山東九地,最後而流入渤海。

黃河,是中華民族最為主要的發源地,被親切的稱之為「母親河」。

早在遠古時期,遠古先民就在黃河流域中原地區生活。後來經過了夏商周三代和秦漢、魏晉、南北朝、隋唐等王朝,不管朝代如何的更替,其政治經濟活動核心卻都在黃河中下遊一代,而古代的文明、科學技術創造等都在這裡產生。

黃河孕育了中華文明,哺育了中華兒女,所以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搖籃,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

在石器時代,我國就有了最早的新石器文明,比如藍田文明、半坡文明,就是出現在黃河支流渭河。

四千多年前,流域內形成了一些血緣氏族部落,最為強大的比如黃帝部落和炎帝部落。後來炎帝、黃帝相爭。黃帝取得最終的勝利,從而融合其他部落,形成了華夏族。

炎黃後人把黃河稱為母親河,是「四瀆之宗」,把黃土地視為自己的根。

據古籍記載,黃河,古稱濁河,也稱中國河。至於黃河的源頭河源,一為扎曲,二為約古宗列曲,三是卡日曲。

扎曲,河長70千米,河道窄,支流少,水量有限,一年內多數時間會斷流。

卡日曲是最長、流域面積也是最大,在旱季也不會幹涸,可謂是黃河的正源。

約古宗列曲,相對來說也要窄,水量相對卡日曲甚小。

相關焦點

  • 黃河,中華民族一首讀不完的詩篇——讀葛劍雄先生《黃河與中華文明》
    「四瀆」之宗、百水之首,是中華民族、中華文明的符號化象徵,具有重要的歷史地位。長水當歌,黃河就是中華民族一代代人讀不完的詩篇。    黃河流域是我國古代文化的重要發祥地,擁有燦爛的歷史文化,被譽為中華民族的搖籃;黃河是中華民族、中華文明的符號化象徵,具有重要的歷史地位。《漢書·溝洫志》雲「中國川原以百數,莫著於四瀆,而河為宗」,「四瀆」即黃河、長江、淮河和濟水四條古代獨流入海的大河;在古人心目中,黃河尤為神聖,故被列為「四瀆」之宗、百水之首。但黃河對於華夏民族與中華文明意義何在?
  • 古代有「四瀆」,長江、黃河、淮河居其三,另一條今何在?
    天上有四瀆(星官名,屬井宿,共四星),地上也有四瀆,即長江、黃河、淮河和濟河。     為什麼以江、河、淮、濟為四瀆,是因為這四條河流均為大河,均向東注入大海,而且是獨流入海。遙遠的東方,壯闊的大海,原本就是神秘所在,讓人崇拜和嚮往,催人追尋和探究,故與大海相接的江、河、淮、濟四瀆被一個個披上神秘的面紗。古代皇帝祭祀名山大川,除了祭祀五嶽,還要祭祀四瀆。
  • 自古「五嶽四瀆」並稱,「五嶽」家喻戶曉,那麼「四瀆」呢?
    古時候,有「五嶽四瀆」並稱,人們對於「五嶽」了解甚多,但是「四瀆」卻很少出現,那麼「四瀆」究竟指的是什麼呢?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吧。一提到我國的名山,第一想到的就是「五嶽」,這象徵著中華民族的高大形象。「五嶽」是以中原為中心,按東、西、南、北、中的方位來命名,分別是東嶽泰山、西嶽華山、南嶽衡山、北嶽恆山、中嶽嵩山。五嶽總古至今,都在人們心目中佔據著重要地位。
  • 「五嶽四瀆」中的「四瀆」具體是指哪四條河,你知道嗎?
    「四瀆」是我國古代對四條獨流入海的四條大河(江、河、淮、濟)的統稱,是我國古代河流神的代表,據《爾雅·釋水》載:「江、河、淮、濟為四瀆,四瀆者發源注海也。」「江」指長江,是我國第一大河,發源於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自西向東橫貫我國中部,流經我國青海、西藏、雲南、四川、重慶、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蘇、上海等11個省份,流域人口達4億以上。
  • 傳承黃河文化 建設黃河未來
    四瀆之宗,古老文明的孕育者  「中國川原以百數,莫著於四瀆,而河為宗。」在《漢書·溝洫志》中,東漢史學家班固如是尊崇黃河。所謂「四瀆」,據《爾雅》的記載為「江、河、淮、濟」,即長江、黃河、淮水(淮河)、濟水。周禮中,天子祭祀的名山大川,便是「五嶽」「四瀆」。
  • 五嶽你一定不陌生,那「五嶽四瀆」中的「四瀆」,你了解嗎?
    大家都知道中國五嶽,五嶽為五大名山的總稱,分別指中嶽嵩山,東嶽泰山,西嶽華山,南嶽衡山,北嶽恆山,對於五嶽大家都有著一定的了解,可是你知道人們常說的五嶽四瀆中,四瀆指的是什麼嗎?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了解一下吧!
  • 濟水與長江、黃河、淮河齊名,為何斷流千年仍被尊「四瀆之首」?
    引語  濟水是中國古代四瀆之一,曾與長江、黃河、淮河齊名,夏王朝將它作為貢道,自春秋戰國起便受到地方百姓的祭拜。因為僻處中原地帶,歷代帝王對濟水都心懷敬畏之心,將其列為水神祭祀。數千年時光流逝,滄海桑田,濟水已經淡出了今人的視野,唯獨在因濟水源頭而得名的「濟源市」中,一座濟瀆廟巍然矗立向世俗訴說著濟水曾經的恢弘。
  • 中國歷代對「四瀆」的敬畏,看長江流域的洪澇.
    黃河文化的特殊性,由此上升到了「百川之首」「四瀆之宗」的歷史地位。《晉書·天文志》:「東井南垣之東四星曰四瀆,江、河、淮、濟之精也。」《爾雅·釋水》記載:"四瀆"是我國古代對四條獨流入海的大河的稱呼,即「江、河、淮、濟」,(長江、黃河、淮河、濟水)。其中淮河、濟水古時候也獨流入海,故得與江河並列。(淮河、濟水先後被黃河改道所奪,淮河下遊淤塞後改注入長江,而濟水故道即今之黃河下遊)。
  • 和長江黃河齊名的四瀆之一,三隱三現,流入黃河也清濁分明!
    我國有五嶽,其相對應的還有四瀆,一條河流能被稱作為瀆,也可見其地位之高,這四瀆便分別為長江,黃河,淮河和濟水。前三者如今都還在,獨獨濟水雖美名還在,但已然消逝,這條傳說中的河流到底是什麼樣的呢?像我們現在經常教導的濟源,濟南,濟陽,都是和這條汲水有關。
  • 「五嶽」「四瀆」
    五嶽的說法始見於《周禮·春官·大宗伯》:「以血祭祭社稷、五祀、五嶽。」從上古文獻來看,五嶽是糅合夏代、商代以來的四方神和戰國初期的五行觀念而形成的山嶽崇拜。歷代帝王帝王對五嶽不斷加封,更加深了人們對它們的敬仰。古代帝王們為了「報天之功」,常以雄偉險峻的大山為祥瑞,在峰頂上設壇祭祀,舉行封禪大典。這些帶有信仰色彩的名山由此就成為人們為之傾倒的聖地。「五嶽」是天下名山。
  • 道教信仰|四瀆聖王和龍王|五嶽和五鎮
    山嶽以五嶽為尊,水域則以四瀆為長,經道教的宣傳,山水都衍化為神聖的載體。四瀆者,指中國古代四條獨流入海的大河,即長江、黃河、淮河、濟水。四瀆神源於中國古代對河流的崇拜,古人認為河流給人們豐富的水源,有可供人們食用的各種魚類,但也有威脅人類生命的各種怪物,於是對之產生敬畏之情,立廟祀之。從周朝開始,四瀆神就作為河川神的代表,由君王來祭祀,並在全國各地修廟祭祀。西漢宣帝正式列四瀆神入國家祀典,以禮為歲事,祈為天下豐年。至唐天寶六年,封江瀆為「廣源公」,河瀆為「靈源公」,濟瀆為「清源公」,淮瀆為「長源公」。
  • 我們需要了解奔騰不息的黃河文化|書評人讀車
    黃河文化的本質是「龍」文化。作為黃河文化圖騰標誌的「龍」,以青銅器物上主要部件或圖飾的形式,表達著身份的象徵。在充滿著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齊家文化、龍山文化之沛然底氣的土壤裡,夏文化、商文化、周文化……承前啟後,—路走來,最後止足於黃河下遊的齊魯之地,構築完成了黃河文化的軸心,一個稱名「儒家」的知識群體,在這片軸心之地上應運而生。
  • 我國古代的「四瀆」包括現在那些河流?
    我國古代對四條獨流入海的大河的稱呼,即「江、河、淮、濟」,(長江、黃河、淮河、濟水)。其中淮河、濟水古時候也獨流入海,故得與江河並列。(淮河、濟水先後被黃河改道所奪,淮河下遊淤塞後改注入長江,而濟水故道即今之黃河下遊)。現有的記載首見於《爾雅·釋水》。 據《禮記·王制》,古代的天子祭天下名山大川,即五嶽與四瀆。
  • 江河淮濟為四瀆,濟水哪裡去了?
    長江、黃河、淮河、濟水在古代稱為「四瀆」,是我國非常重要的四條由西向東、獨流入海的河流。如今長江、黃河、淮河仍在,但濟水卻不見了蹤影,只能在史籍資料中才能找到和它有關的紀載,濟水哪裡去了?
  • 和田玉守護神之四瀆龍神
    《禮記.王制》:「天子祭天下名山大川,五嶽視三公,四瀆視諸侯。」自古以來人們就對河流山川充滿崇拜之情,敬畏之心,其中五嶽人人皆知,那何謂「四瀆」,今天咱龍木閣帶大伙兒認識一番。古時候人們把源頭獨立並能流入大海的河流稱之為「瀆」,「四瀆」則是古代人們對中國長江、黃河、淮河、濟水四大河流的統稱,前三者大伙兒肯定都熟知,至於濟水就稍顯陌生了,據記載,濟水曾有過「三隱三現」的神秘故事,能與長江黃河齊名,可見其地位之顯赫,山東濟南、濟陽、濟寧都是因濟水而得名,而如今中國地圖上已經找不到它的蹤跡,據說是後來黃河變道所致,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查查文獻深入了解一番。
  • 四瀆之神
    上接《河神》這一篇~黃河、濟水、長江、淮河就是四瀆,水中各有神靈。
  • 何處望神州——四瀆
    四瀆是我國古代對四條獨流入海的大河的稱呼,即「江、河、淮、濟」,(長江、黃河、淮河、濟水)。《爾雅·釋水》載:「江、河、淮、濟為四瀆,四瀆者發源注海也。」按《水經注》:「自河入濟,自濟入淮,自淮達江,水徑周通。」故有四瀆之名。
  • 自古「五嶽四瀆」並稱,如果你不知道「四瀆」,那就貽笑大方了
    「東嶽泰山之雄,西嶽華山之險,中嶽嵩山之峻,北嶽恆山之幽,南嶽衡山之秀」天下聞名。自古以來,「五嶽四瀆」並稱。「五嶽」我們都知道了,那麼你知道「四瀆」是什麼嗎?作為一個基本的常識,如如果你不知道,可就貽笑大方了!
  • 四瀆龍王
    四瀆龍神,中國民間傳說中掌管長江、黃河、淮河、濟水四大水脈的水神,居住於鄱陽湖中。
  • 曹州那些年之上古四瀆--濟水
    然而,濟水在中國歷史上佔據著很重要的位置,不但是中國歷史上的四大河流之一,而且它是最著特點的河流,可以說在中國沒有任何一條河流有它特別,它最著名的特徵就是「三隱三現」,穿越黃河而不與黃河混淆,一直獨立成河,頑強的獨立入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