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是中國第二長河,全長大約5464公裡。其發源於青藏高原的約古宗列盆地,自西向東分別流經青海、四川、甘肅、寧夏、內蒙古、陝西、山西、河南、山東九地,最後而流入渤海。
黃河,是中華民族最為主要的發源地,被親切的稱之為「母親河」。
早在遠古時期,遠古先民就在黃河流域中原地區生活。後來經過了夏商周三代和秦漢、魏晉、南北朝、隋唐等王朝,不管朝代如何的更替,其政治經濟活動核心卻都在黃河中下遊一代,而古代的文明、科學技術創造等都在這裡產生。
黃河孕育了中華文明,哺育了中華兒女,所以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搖籃,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
在石器時代,我國就有了最早的新石器文明,比如藍田文明、半坡文明,就是出現在黃河支流渭河。
四千多年前,流域內形成了一些血緣氏族部落,最為強大的比如黃帝部落和炎帝部落。後來炎帝、黃帝相爭。黃帝取得最終的勝利,從而融合其他部落,形成了華夏族。
炎黃後人把黃河稱為母親河,是「四瀆之宗」,把黃土地視為自己的根。
據古籍記載,黃河,古稱濁河,也稱中國河。至於黃河的源頭河源,一為扎曲,二為約古宗列曲,三是卡日曲。
扎曲,河長70千米,河道窄,支流少,水量有限,一年內多數時間會斷流。
卡日曲是最長、流域面積也是最大,在旱季也不會幹涸,可謂是黃河的正源。
約古宗列曲,相對來說也要窄,水量相對卡日曲甚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