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記.王制》:「天子祭天下名山大川,五嶽視三公,四瀆視諸侯。」自古以來人們就對河流山川充滿崇拜之情,敬畏之心,其中五嶽人人皆知,那何謂「四瀆」,今天咱龍木閣帶大伙兒認識一番。
古時候人們把源頭獨立並能流入大海的河流稱之為「瀆」,「四瀆」則是古代人們對中國長江、黃河、淮河、濟水四大河流的統稱,前三者大伙兒肯定都熟知,至於濟水就稍顯陌生了,據記載,濟水曾有過「三隱三現」的神秘故事,能與長江黃河齊名,可見其地位之顯赫,山東濟南、濟陽、濟寧都是因濟水而得名,而如今中國地圖上已經找不到它的蹤跡,據說是後來黃河變道所致,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查查文獻深入了解一番。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盛名四瀆,怎麼能少得了龍神護佑?這咱還得從一段傳說講起。
相傳是大禹治水之時,有水怪在鄱陽湖作亂,蓄意堵塞湖水,淹沒百姓田地家園,長期洪水泛濫,無辜百姓淹的淹死、餓的餓死,慘不忍睹。大禹身為治水將領,豈能任由他放肆,於是率領民眾與之抗衡鬥爭,並請來天將相助。不久,長江堵塞之處終於疏通,洪水退去,百姓生活恢復平靜。
(道教四瀆龍神畫像)
可哪知多年之後,這水怪死灰復燃,又開始禍害當地百姓,鄱陽湖妖風四起,整日整夜大風大浪,難以平靜,以漁業為生計的百姓根本沒辦法下湖捕魚,民不聊生。東海龍王得知此事之後,當機立斷派自己最為青睞的太子前去降妖,小龍王不負眾望,將水怪降服,並還得一方百姓安寧。自此之後,龍王太子開始治理各方水怪,功績顯著,天庭眾神有目共睹,於是將長江、黃河、淮河、濟水四瀆交由其掌管,並封之為「四瀆龍神」。
故事咱講完了,拋「傳說」引「真玉」才是重點!
和田玉籽料,蘇工玉雕大師彭彭擁光作品——《四瀆龍神》
97.2*39*21.4mm 116.7g
屢見不鮮的常規玉雕題材總讓人審美疲勞,此件玉雕作品可謂是玉雕界的一股清流,讓人眼前一亮,勾起你我好奇之心,忍不住想去了解這作品背後的神話傳說,充滿東方奇幻色彩。
正面龍神人身之像刻畫飽滿,雙眼炯炯有神,翹眉瞪目不怒自威,氣勢逼人,盡顯神威,妖魔鬼怪見之心驚膽戰。頂部故意保留豔麗金皮,巧雕為太極之印,猶如熊熊火焰,使得龍神氣勢更加凜然,絕對是錦上添花之妙筆。底部龍首彰顯龍之本色,龍角、龍鬚刻畫細膩到位,躍然「玉」上。
背面「長淮黃濟」映入眼帘,「四瀆」點睛之筆,祥雲回紋點綴左右,別看這簡單四字,卻將中國大好河川囊括其中,發揮想像之力,一副川流不息之圖浮於腦海,指點江山,無不磅礴大氣!
就玉雕整體而言,個頭不小,立體感十足,人龍合一,造型霸氣,刻畫形態展現的淋漓盡致,深入人心。玉質溫潤,結構細膩,好工遇到好籽料,難能可貴的收藏級手把件。
《四瀆龍神》,作者把對生活的美好意願一刀刀刻入這玉石之中,是風調雨順,是安居樂業,是幸福美滿,是伴您左右的守護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