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瀆之神

2021-01-21 本源玄普


上接《河神》這一篇~

黃河、濟水、長江、淮河就是四瀆,水中各有神靈。


河神起源

二十億年前,喜馬拉雅山那邊還是一片汪洋,由於地殼發生了一次強烈的造山運動,使喜馬拉雅山慢慢升起。幾千萬年前,喜馬拉雅露出海面,它的升起,也帶動了青藏高原。

距今三百萬年前,準格爾、塔裡木、吐魯番、柴達木和青海連成一片,造成古大陸最大內海一一青海。

地殼運動增強,瘋狂的提升著青藏地區。

喜馬拉雅山脈一年升高八毫米,而青藏高原升高八釐米。隨著青藏高原的提升,使得青海分裂成五個大湖,其中四個形成了我們今天的準格爾、塔裡木、吐魯番和柴達木這四大盆地,還有一個就是今天的青海湖。

由於青海之水慢慢覆出,形成五條徑流,分別是黃水、玄水、赤水、青水、白水。

那時候,處於舊石器時代的人類已經遍及大陸,但是人類主要還是生活在高處,因為洪水太可怕了!

直到新石器時代,人們才隨著河流遷徙下來。

可怕的洪水,在巫覡文化的影響下,祭祀河流開始,河神這個概念就產生了。


四大盆地連青海湖成海



四瀆形成

那時候人們的活動區域以黃水為主。

黃水又稱河水,就是我們今天的黃河,其神黃色。

白水第二,又稱江水,就是長江,其神白色。

玄水第三,又稱濟水,其神黑色。

赤水第四,神紅色。

青水第五,神青色。

由於數萬年來的氣候變化,赤水和青水流量暴增,洪水泛濫之後成了雲夢大澤,雲夢大澤最終逐漸乾枯,只留下淮河一條。因為赤水的消失,白水流量增加,逐漸成為第一大江。

五水化為四瀆,最終慢慢又變成我們今天這個樣子。


四瀆八流已經形成


黃河

上一篇說到黃河有很多水族,最厲害的就是金龍和鯀。

在我們的意識中,可能會覺得龍是最神秘最強大的物種,其實不然。萬物相生相剋,即便是強大的龍,也有天敵,如狻猊、犼、大鵬鳥。

當然,成年老虎比成年豹子強,但幼小老虎也怕成年豹子。

神獸也一樣,神獸生存的時間極長。五百年的龍和五百年的狻猊比,肯定是弱的,但一千年的龍,又未必會怕五百年的狻猊。

世上還有各種修煉法門,也是關鍵之處。

有些修煉法力,本體。有些修煉智慧,神通。


那金龍由蛟龍順黃河入海化龍,修為不過數百年,自然比不過修行數千年的黃河河主大鯀了。即便是金龍能修成人形,智慧神通略多,這本體和法力,也大鯀無法相比。

黃河河主大鯀揍了正牌水神金龍,又害死那麼多人,有沒有受到上天的懲罰呢?

有肯定是有,但是鯀的修行已經超凡入聖,三災九劫都早就渡過了,除非昊天上帝發兵攻打,否則天劫對它來說,已經沒有威脅性了。

如果天帝發兵,這個層次的戰鬥,造成的波及傷害性更大,可以將黃河流域的陸地生靈都滅絕了,那麼大的代價,又是上天不敢付出的。

畢竟上天有好生之德。


神話裡還有另一個角度,但只能當做故事。

大鯀有個很硬的後臺,昊天上帝。

神話中,軒轅黃帝飛升之後,成為昊天上帝。而禹皇去世後飛升,繼任昊天上帝。大禹曾拜大鯀為父,這層關係在,還說啥懲罰,那是不可能的。


黃河



濟水

早在禹王分九州時期,濟水和黃河之間,就挖通了。濟水是九州向冀州夏王都進獻貢品的主要水路通道。

因為龍脈的靈氣關係,大鯀喜歡在黃河上遊潛修。所以濟水基本穩固在水族正神的統領之下,濟水的水神是黑龍龍王。

黃河改道前後,濟水一直保持著比較穩定的狀態,這種情況下,濟水不斷被人類改動和填鎮,逐漸名存實亡,黑龍龍王則退到東海而居。

雖然黑龍龍王走了,但是它的子孫後代無數。不肯走的就興風作浪,搬運洪水害人,壞了天和,自然又被天道歸為妖邪一類,在歷代治水高人的手段下,逐漸銷聲匿跡。


黑龍



長江、淮河

長江和淮河也是連在一起的。

長江的水神是白龍一族,而淮河的水神是青龍一族。

這邊的雲夢大澤裡還住著一個重量級大神一一應龍。

所以長江和淮河的水神統治非常穩定。

直到這淮河裡,出了一個著名的妖怪一一巫支祁!


巫支祁居住之地



巫支祁原本是堯舜禹時期的巫族人士,並非妖怪。

在他娶了共工氏族族長的女兒以後,根據共工氏族的治水方法在淮河實踐,多次消除淮河水患,所以他在淮河一帶影響力大增,終於成為巫族領袖。

大禹治水就是採用了巫支祁的方案,原先治水都是用水來土擋的方法,因此一直治不了水患。後來大禹請教巫支祁,巫支祁傳授疏鑿之法,並告訴禹各條河流的地質情況其要害地方,開鑿的路線圖,大禹按照巫支祁的方案做才治好了多年的水患。

巫支祁有三個兒子:長子巫鴟脾、次子巫桓胡、三子巫奔雲,都非常了得,武藝高強、神通廣大,又非常霸道。所有千裡之內,各個部落都聽他的命令、受他的節制,佔據了整個淮水流域和長江中下遊地區,自桐柏山以南直至雲夢大澤,更通到湘水之源。

由於巫支祈父子過於霸道,舜帝派禹進行徵討,禹不能敵。後來,禹召集鴻蒙氏 、 章商氏 、 兜盧氏 、 犁婁氏等幾大部落共戰巫支祁,終於殺死巫支祁的三個兒子,連巫支祁也被俘虜,囚禁在淮河下遊的龜山腳下的水牢裡。

巫支祈雖然霸道,卻也很受淮河一帶人們的擁戴。在禹的徵討之下,巫支祁敗亡後,就被人們所神話了。



神話

巫支祁是堯舜禹時期的奇妖,也是我國有史以來最有神通也是最有影響的第一奇妖。

巫支祁出生在豫南桐柏山中的花果山,為天生神猴。後娶龍女為妻,生了三個兒子,都是神通廣大的魔頭。他自為淮渦水神,在淮河中建有龍宮,其勢力波及黃河中下遊和長江中下遊。

分別在河南省的光山縣北,安徽省的霍邱縣西和懷遠縣東建了三座宮殿,讓三個兒子各鎮守一方水域。「他又竭力擴張勢力,振起洪水,將淮水下流與長江下流合二為一」。「自桐柏山以南,直至雲夢大澤,更通到湘水之源,到處都有他的黨羽。所以千裡之內,木魅、水靈、山妖、石怪,莫不聽他的命令,受他的節制。」

舜帝聽聞巫支祁在為患江淮,禍害百姓。

於是派禹王徵討,巫支祁率十幾萬山精水怪在淮源大戰禹王,後被庚辰降服,囚在淮河下遊的龜山下。


留個圖渲染氣氛




相關焦點

  • 什麼是四瀆?中國神話中的四瀆神都是誰?
    據《左傳》記載,國之大事,在祀與戎。所謂祀就是祭祀等活動,戎就是軍隊,軍事方面的活動。古人認為,祭祀和軍事,是一個國家最重要的東西。其中軍事的重要性大家都很好理解,為什麼祭祀也算是國家大事呢?比如中國古代的四瀆神,所謂四瀆,即長江、黃河、淮河和濟水四條河流。古人把有獨立源頭,並能流入大海的河流稱為瀆。古人認為,四瀆各有其神,掌管著行雲布雨等職責,對於農業生產等非常重要。所以古代天子把四瀆神作為天下河流的代表,來進行國家祭祀。那麼四瀆神都是誰呢?據《三教源流搜神大全》記載,江瀆,楚屈原大夫也。
  • 四瀆之神:江瀆屈原,河瀆陳平,濟瀆伍子胥,淮瀆唐裴說
    「四瀆」之名始見於《禮記·王制》:天子祭天下名山大川,五嶽視公,四瀆視諸侯。據《史記·封禪書》說,夏、商、周三代,皆居於河洛之間,而「四讀」全在東方。而且古時天子雖有四瀆之祭,也並沒有後世之定名。有人咬住《史記》「五嶽、四瀆皆在東方」這句話,認為四瀆既在「東方」,自然不包括黃河了。明人江應曉《對問編》解釋「四瀆」說:「瀆,獨也。
  • 何處望神州——四瀆
    四瀆是我國古代對四條獨流入海的大河的稱呼,即「江、河、淮、濟」,(長江、黃河、淮河、濟水)。《爾雅·釋水》載:「江、河、淮、濟為四瀆,四瀆者發源注海也。」按《水經注》:「自河入濟,自濟入淮,自淮達江,水徑周通。」故有四瀆之名。
  • 「五嶽」「四瀆」
    「五嶽」是中國地理文化中是五大名山的總稱,「五嶽」是古代民間山神崇敬古代帝王們為了「報天之功」,常以雄偉險峻的大山為祥瑞,在峰頂上設壇祭祀,舉行封禪大典。這些帶有信仰色彩的名山由此就成為人們為之傾倒的聖地。「五嶽」是天下名山。論景觀,又各具特色,泰山雄、衡山秀、華山險,恆山奇,嵩山奧。「四瀆」,即「江」「河」「淮」「濟」四水,也就是長江、黃河、淮河、濟水。《爾雅·釋水》:「江、河、淮、濟為『四瀆』,『四瀆』者發源注海也。」
  • 「五嶽四瀆」中的「四瀆」具體是指哪四條河,你知道嗎?
    「五嶽四瀆」在古代為天子祭祀的對象,現在泛指天下的名山大川。「五嶽」指東嶽泰山、西嶽華山、南嶽衡山、北嶽恆山、中嶽嵩山,「四瀆」具體是指哪四條大河呢?「四瀆」是我國古代對四條獨流入海的四條大河(江、河、淮、濟)的統稱,是我國古代河流神的代表,據《爾雅·釋水》載:「江、河、淮、濟為四瀆,四瀆者發源注海也。」「江」指長江,是我國第一大河,發源於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自西向東橫貫我國中部,流經我國青海、西藏、雲南、四川、重慶、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蘇、上海等11個省份,流域人口達4億以上。
  • 四瀆龍王
    四瀆,即長江、黃河、淮河、濟水,古代都是獨流入海的大河,成為河流崇拜的象徵。《爾雅.釋水》:「江、河、淮、濟為四瀆。四瀆者,發源注海者也。」《禮記.王制》:「天子祭天下名山大川,五嶽視三公,四瀆視諸侯。」對河流山嶽的崇拜,起源很早。漢宣帝時始正式以五嶽 四瀆為國家禮典中山川神的代表。
  • 道教神祇——四瀆龍神
    「四瀆」者:江,河,淮,濟,也,即長江,黃河,淮水,濟水。《爾雅.釋水》:「江、河、淮、濟為四瀆。四瀆者,發源注海者也。」 《禮記.王制》:「天子祭天下名山大川,五嶽視三公,四瀆視諸侯。」對河流山嶽的崇拜,起源很早。漢宣帝時始正式以五嶽 四瀆為國家禮典中山川神的代表。
  • 和田玉守護神之四瀆龍神
    《禮記.王制》:「天子祭天下名山大川,五嶽視三公,四瀆視諸侯。」自古以來人們就對河流山川充滿崇拜之情,敬畏之心,其中五嶽人人皆知,那何謂「四瀆」,今天咱龍木閣帶大伙兒認識一番。自此之後,龍王太子開始治理各方水怪,功績顯著,天庭眾神有目共睹,於是將長江、黃河、淮河、濟水四瀆交由其掌管,並封之為「四瀆龍神」。故事咱講完了,拋「傳說」引「真玉」才是重點!
  • 中國歷代對「四瀆」的敬畏,看長江流域的洪澇.
    黃河文化的特殊性,由此上升到了「百川之首」「四瀆之宗」的歷史地位。《晉書·天文志》:「東井南垣之東四星曰四瀆,江、河、淮、濟之精也。」《爾雅·釋水》記載:"四瀆"是我國古代對四條獨流入海的大河的稱呼,即「江、河、淮、濟」,(長江、黃河、淮河、濟水)。其中淮河、濟水古時候也獨流入海,故得與江河並列。(淮河、濟水先後被黃河改道所奪,淮河下遊淤塞後改注入長江,而濟水故道即今之黃河下遊)。
  • 五嶽你一定不陌生,那「五嶽四瀆」中的「四瀆」,你了解嗎?
    大家都知道中國五嶽,五嶽為五大名山的總稱,分別指中嶽嵩山,東嶽泰山,西嶽華山,南嶽衡山,北嶽恆山,對於五嶽大家都有著一定的了解,可是你知道人們常說的五嶽四瀆中,四瀆指的是什麼嗎?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了解一下吧!
  • 關於四瀆的確立及封祀,據傳肇始於周代
    關於「四瀆」的確立及封祀,據傳肇始於周代,但似乎還並未形成一套完備的制度。後來,秦始皇、漢武帝均極重視對「四瀆」的封祀,曾下詔修河海之祀,但也沒有形成定型不改的制度。漢宣帝神爵元年,制詔太常:「夫江海,百川之大者也,今闕焉無祠。其令祠官以禮為歲事,以四時祀江海洛水,祈為天下豐年焉。」
  • 道教中四瀆聖王和四海龍王分別是哪幾位尊神?掌管人間的什麼禍福
    四瀆龍神,中國道教和民間信仰中掌管長江、黃河、淮河、濟水四大水脈的水神,居住於鄱陽湖中。山嶽以五嶽為尊,水域則以四瀆為長為神聖的載體。四瀆者,指中國古代四條獨流入海的大河,即長江、黃河、淮河、濟水。四瀆神源於中國古代對河流的崇拜,古人認為河流給人們豐富的水源,有可供人們食用的各種魚類,但也有威脅人類生命的各種怪物,於是對之產生敬畏之情,立廟祀之。
  • 當四瀆遭遇人工運河,祭祀還管不管用?
    在拜物教初期,將自然體,如火、雷、水、太陽等直接加以人格化,認為它們本身是具有意志和生命的,其後甚至對動物、植物也加以神化,這些在宗教學上被稱為自然神。隨著人們抽象能力的增強,神靈獨立於自然物體的觀念才逐漸萌生。
  • 五嶽四瀆的祭祀是不可僭越的
    難道說泰山神還不如林放知禮嗎?」人類的起源離不開山川大地的滋養,世界上早期先民們的原始崇拜對象中幾乎都有高山河流,中國也不例外。在距今六千年的山東大汶口文化遺址中,就出現了「日月山」的陶文符號,從中可以判斷中國原始社會時期已經有了對山的崇拜,山的功能就是可以溝通天地。據《尚書》記載,古代帝王巡狩四方也必須到四嶽名山下匯集諸侯祭祀山川上帝。
  • 道教四瀆龍神指的哪位神仙,與四海龍王有何區別?
    道教四瀆龍神指的哪位神仙,與四海龍王有何區別?中華神仙文化當中,江有江神,海有海神,河有河神。水族以龍為尊,有著呼風喚雨的本領,所以上天就賜封龍為水中尊神,掌管水族生靈,負責興雲降雨,所以掌管四瀆的神靈,就是龍啦,固稱四瀆之神,即四瀆龍神。
  • 中原有三山五嶽,眾所周知,南詔國五嶽四瀆,知之甚少
    《史記集解》載,「天高不可及,於泰山上封禪祭之,翼近神靈也。」帝王視雄偉險峻的大山為祥瑞,常在山頂設壇祭祀,舉行各種封禪大典。 夏商以來的「四方神」形成了山神崇拜,戰國初期又有五行觀念,加之歷代帝王的封禪活動,「五嶽」之說由此產生。 中國名山何其多,五嶽始終尊為首。
  • 自古「五嶽四瀆」並稱,如果你不知道「四瀆」,那就貽笑大方了
    「東嶽泰山之雄,西嶽華山之險,中嶽嵩山之峻,北嶽恆山之幽,南嶽衡山之秀」天下聞名。自古以來,「五嶽四瀆」並稱。「五嶽」我們都知道了,那麼你知道「四瀆」是什麼嗎?作為一個基本的常識,如如果你不知道,可就貽笑大方了!
  • 古代有「四瀆」,長江、黃河、淮河居其三,另一條今何在?
    天上有四瀆(星官名,屬井宿,共四星),地上也有四瀆,即長江、黃河、淮河和濟河。     為什麼以江、河、淮、濟為四瀆,是因為這四條河流均為大河,均向東注入大海,而且是獨流入海。遙遠的東方,壯闊的大海,原本就是神秘所在,讓人崇拜和嚮往,催人追尋和探究,故與大海相接的江、河、淮、濟四瀆被一個個披上神秘的面紗。古代皇帝祭祀名山大川,除了祭祀五嶽,還要祭祀四瀆。
  • 曹州那些年之上古四瀆--濟水
    濟水,古代四瀆之一。古濟水的流向在《禹貢》中這樣記載:「導水東流為濟,入於河,溢為滎,東出於陶丘北,又東至於菏(菏澤,古澤名),又東北會於汶,又北東入於海。」《爾雅》中提到的四瀆:江、河、淮、濟,就是古代四條獨流入海的河流,「濟」指的就是濟水。古皇帝祭祀名山大川,即指五嶽和四瀆。唐代以大淮為東瀆,大江為南瀆,大河為西瀆,大濟為北瀆。今在濟源市城北的濟瀆廟,就坐落於濟水東源上,是為祭祀濟瀆神「清源王」而建築的,佔地120餘畝,建設規模宏偉,它不僅是河南省現存規模最大的建築群之一,而且是現今四瀆中惟一保存較好的祭祀廟宇。
  • 自古「五嶽四瀆」並稱,「五嶽」家喻戶曉,那麼「四瀆」呢?
    自古「五嶽四瀆」並稱,「五嶽」家喻戶曉,那麼「四瀆」呢?文/旅者心心哈嘍,大家好,我是旅者心心,歡迎閱讀本篇文章。古時候,有「五嶽四瀆」並稱,人們對於「五嶽」了解甚多,但是「四瀆」卻很少出現,那麼「四瀆」究竟指的是什麼呢?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吧。一提到我國的名山,第一想到的就是「五嶽」,這象徵著中華民族的高大形象。「五嶽」是以中原為中心,按東、西、南、北、中的方位來命名,分別是東嶽泰山、西嶽華山、南嶽衡山、北嶽恆山、中嶽嵩山。五嶽總古至今,都在人們心目中佔據著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