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四瀆遭遇人工運河,祭祀還管不管用?

2020-11-27 騰訊網

一般認為,古人將不可駕馭的自然體、自然力演化為神。在拜物教初期,將自然體,如火、雷、水、太陽等直接加以人格化,認為它們本身是具有意志和生命的,其後甚至對動物、植物也加以神化,這些在宗教學上被稱為自然神。隨著人們抽象能力的增強,神靈獨立於自然物體的觀念才逐漸萌生。

在我國古代,五嶽和四瀆,是人們對山河大地自然神崇拜最為典型的代表。五嶽、四瀆在古代知名度極高,甚至於相面算卦的人也把人的五官與五嶽、四瀆附會起來,「五嶽者,額為南嶽衡山,鼻為中嶽嵩山,顏為北嶽恆山,左顴為東嶽泰山,右顴為西嶽華山」。「四瀆者,耳為江、口為河、眼為淮、鼻為濟。」由於近年來旅遊業的興旺發達,五嶽作為5個著名的風景遊覽區,已經被大家所熟知。這裡單獨介紹一下「四瀆」。

瀆,是大河。能夠被稱為瀆,要有兩個標準,一是要「獨流入海」,另一個是要「源遠流長」,即最終要流入大海。「江、河、淮、濟」(長江、黃河、淮河、濟水)在古時被視為四瀆。由於黃河多次改道,現在濟水已經消失,但在我國山東還保留了濟南、濟寧這樣的古地名;淮水現在也注入長江,不再獨流入海了。

古人將河視為神,四瀆更是要祭祀的大神。而且只有帝王才有資格祭祀五嶽、四瀆。公元前486年,吳王夫差開鑿了溝通江、淮二水之間的運河,史稱邗溝,南起長江北岸的邗城,北達今江蘇淮安城北。此後又開鑿了溝通濟水與泗水的運河——荷水,即從今定陶縣東北的古荷澤引水東流,至今魚臺縣北注入泗水。

在今天看來,開鑿運河,工程再浩大,也不過是一項水利工程。但在古時,吳王夫差開鑿運河,溝通四瀆,卻是極其轟動的一件大事。因為四瀆是只有天子才能祭祀的大河神明,敢於溝通四瀆,便是要問鼎中原了。可惜吳王夫差稱霸不久,便被臥薪嘗膽的越王打敗了。傳說吳王夫差美麗的妻子西施,也被越國大夫範蠡「扁舟帶美」拐跑了。不過吳王夫差修建的運河,卻頗有經濟價值。如荷水的起點「陶」,一下子便成為了當時重要的商貿中心,範蠡坐船跑到那裡,做生意發了大財,被稱為「陶朱公」,還被後世商人供奉為財神。

吳王夫差與西施

吳王夫差開鑿運河,在我國有首創之功。其後不久,公元前360年,魏惠王又開鑿了一條我國歷史上著名的運河「鴻溝」,在軍事、經濟等各方面都發揮了重要的作用。當時魏國的首都叫梁,地理位置大概就在今天的河南開封,所以開封又叫汴梁。魏惠王就是《孟子》裡面那個「梁惠王」,孟子他老人家苦口婆心勸梁惠王不要講利,要講仁義,顯然不符合開鑿運河、致力於強國富民的梁惠王的口味。孟子自然是無功而返了。

由於古代科技欠發達等原因的限制,古代的運河經常被泥沙淤積,航路不暢。例如我們耳熟能詳的京杭大運河,一般人以為自隋煬帝開通後,便是我國南北交通運輸的主幹道,其實不然,甚至到了元代,往元大都(今北京)運輸糧食,主要還是要繞道海運。這正是在南宋還不怎麼出名的海神天后媽祖,到元代以後神威赫赫的重要原因。因為海路運糧經常出危險,因此官民都需要天后媽祖的「保佑」。

古人以天河大地、各種自然現象為崇拜對象(自然神)。但隨著人類改造自然能力的加強,許多自然事物已經不再神秘。雖然自然界有四瀆,但人們仍可以開鑿運河「改天換地」。自然神在人工運河面前,便顯然有些「力不從心」了。

相關焦點

  • 五嶽四瀆的祭祀是不可僭越的
    祭祀山川為旅。當時,只有天子和諸侯才有祭祀名山大川的資格。季孫氏去祭祀泰山顯然是不合禮法的。孔子對他的弟子冉有說:「你難道不能勸阻他嗎?」冉有說:「不能。」孔子說:「唉!難道說泰山神還不如林放知禮嗎?」人類的起源離不開山川大地的滋養,世界上早期先民們的原始崇拜對象中幾乎都有高山河流,中國也不例外。
  • 你知道世界上最長的「人工運河」是什麼運河嗎?
    根據河流是否最終注入海洋,可以分為外流河和內流河;根據河流是否常年流動,可以分為季節性河流和非季節性河流(常年性河流);根據河流是否是自然形成的,可以分為自然河流和人工運河。運河是指人工開鑿的水道,通常與自然河流相連接,可以發揮多方面的作用,包括灌溉、供水、排澇、分洪等作用。
  • 世界上最強勢的國家,用一條人工運河,把一個發達國家變成島國
    自古以來,交通在人們的生活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得益於交通的發展,促進了全國各地以及世界各地的貿易往來和文化交流,交通分為陸海空三部分,今天說水路交通,在我國,最著名的人工運河非京杭大運河莫屬,它交通運輸極為便利,沿途風景也令人讚嘆,但是運河的建設有人高興,有人擔心,例如,薩瓦運河可能會成為卡達最不愉快的存在
  • 什麼是四瀆?中國神話中的四瀆神都是誰?
    所謂祀就是祭祀等活動,戎就是軍隊,軍事方面的活動。古人認為,祭祀和軍事,是一個國家最重要的東西。其中軍事的重要性大家都很好理解,為什麼祭祀也算是國家大事呢?其實人與動物最大的區別就在於,人有很複雜的想像力,人們會為了一個虛擬的目標而團結在一起,努力奮鬥,從而創造出了燦爛的文明。這個虛擬的目標就是古代所謂的神話、祭祀等等內容。
  • 道教神祇——四瀆龍神
    「四瀆」者:江,河,淮,濟,也,即長江,黃河,淮水,濟水。《爾雅.釋水》:「江、河、淮、濟為四瀆。四瀆者,發源注海者也。」 帝王在遊覽名山大川的時候,為了彰顯自己的功績,同時也處於對華夏名山大川的敬畏,往往會,對一些名山,大川進行封賜,而且還會讓國家專門掌管祭祀的部門,歲時,對自己所封的名山,大川進行祭祀。以彰顯自己的功德和敬畏!
  • 道教信仰|四瀆聖王和龍王|五嶽和五鎮
    四瀆神源於中國古代對河流的崇拜,古人認為河流給人們豐富的水源,有可供人們食用的各種魚類,但也有威脅人類生命的各種怪物,於是對之產生敬畏之情,立廟祀之。從周朝開始,四瀆神就作為河川神的代表,由君王來祭祀,並在全國各地修廟祭祀。西漢宣帝正式列四瀆神入國家祀典,以禮為歲事,祈為天下豐年。至唐天寶六年,封江瀆為「廣源公」,河瀆為「靈源公」,濟瀆為「清源公」,淮瀆為「長源公」。
  • 自古「五嶽四瀆」並稱,如果你不知道「四瀆」,那就貽笑大方了
    三山五嶽風景各異,俗話說「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嶽」。五嶽劈地摩天,氣冠群倫。「東嶽泰山之雄,西嶽華山之險,中嶽嵩山之峻,北嶽恆山之幽,南嶽衡山之秀」天下聞名。自古以來,「五嶽四瀆」並稱。「五嶽」我們都知道了,那麼你知道「四瀆」是什麼嗎?作為一個基本的常識,如如果你不知道,可就貽笑大方了!
  • 「五嶽」「四瀆」
    古代帝王們為了「報天之功」,常以雄偉險峻的大山為祥瑞,在峰頂上設壇祭祀,舉行封禪大典。這些帶有信仰色彩的名山由此就成為人們為之傾倒的聖地。「五嶽」是天下名山。論景觀,又各具特色,泰山雄、衡山秀、華山險,恆山奇,嵩山奧。「四瀆」,即「江」「河」「淮」「濟」四水,也就是長江、黃河、淮河、濟水。《爾雅·釋水》:「江、河、淮、濟為『四瀆』,『四瀆』者發源注海也。」
  • 中國歷代對「四瀆」的敬畏,看長江流域的洪澇.
    「祀」,即「祭祀」,意為敬天神、求地祗(zh)和拜祖先,其中也包括「祭河」神。「祭河」,最早產生於華夏先民的自然崇拜,其風俗在中原已延續了數千年。《史記·殷本紀》:「東為江,北為濟,西為河,南為淮,四瀆已修,萬民乃有居。」夏商時期諸王「祭河」,均指中原地區的「四河」「四瀆」,尤以「西河」為突出代表。從周朝開始,四瀆神就作為河川神的代表,由君王來祭祀。《禮記·祭法》曰:「天子祭天下名山大川,五嶽視三公,四瀆視諸侯。」
  • 古代有「四瀆」,長江、黃河、淮河居其三,另一條今何在?
    天上有四瀆(星官名,屬井宿,共四星),地上也有四瀆,即長江、黃河、淮河和濟河。     為什麼以江、河、淮、濟為四瀆,是因為這四條河流均為大河,均向東注入大海,而且是獨流入海。遙遠的東方,壯闊的大海,原本就是神秘所在,讓人崇拜和嚮往,催人追尋和探究,故與大海相接的江、河、淮、濟四瀆被一個個披上神秘的面紗。古代皇帝祭祀名山大川,除了祭祀五嶽,還要祭祀四瀆。
  • 「五嶽四瀆」中的「四瀆」具體是指哪四條河,你知道嗎?
    「五嶽四瀆」在古代為天子祭祀的對象,現在泛指天下的名山大川。「五嶽」指東嶽泰山、西嶽華山、南嶽衡山、北嶽恆山、中嶽嵩山,「四瀆」具體是指哪四條大河呢?「四瀆」是我國古代對四條獨流入海的四條大河(江、河、淮、濟)的統稱,是我國古代河流神的代表,據《爾雅·釋水》載:「江、河、淮、濟為四瀆,四瀆者發源注海也。」「江」指長江,是我國第一大河,發源於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自西向東橫貫我國中部,流經我國青海、西藏、雲南、四川、重慶、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蘇、上海等11個省份,流域人口達4億以上。
  • 自古「五嶽四瀆」並稱,「五嶽」家喻戶曉,那麼「四瀆」呢?
    自古「五嶽四瀆」並稱,「五嶽」家喻戶曉,那麼「四瀆」呢?文/旅者心心哈嘍,大家好,我是旅者心心,歡迎閱讀本篇文章。古時候,有「五嶽四瀆」並稱,人們對於「五嶽」了解甚多,但是「四瀆」卻很少出現,那麼「四瀆」究竟指的是什麼呢?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吧。一提到我國的名山,第一想到的就是「五嶽」,這象徵著中華民族的高大形象。「五嶽」是以中原為中心,按東、西、南、北、中的方位來命名,分別是東嶽泰山、西嶽華山、南嶽衡山、北嶽恆山、中嶽嵩山。五嶽總古至今,都在人們心目中佔據著重要地位。
  • 道教中四瀆聖王和四海龍王分別是哪幾位尊神?掌管人間的什麼禍福
    從周朝開始,四瀆神就作為河川神的代表,由君王來祭祀,並在全國各地修廟祭祀。龍王,道教尊為天衣玄皇辰極靈威壬癸龍王伺辰真君甘露流潤天尊,居天一紫皇宮、水晶宮。另外,東海水府仙官淵聖廣德王居青華宮,南海水府仙宮洪聖廣利王居丹靈宮,西海水府仙官通聖廣潤王居素靈宮,北海水府仙官衝聖廣澤王居玄冥宮。
  • 廣西除了靈渠,還有一條重要但鮮為人知的千年運河
    古柳運河遺址提起興安靈渠,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它全長34公裡,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運河之一,溝通了湘江和灕江,解決了秦軍南徵的軍餉運輸難題,最終秦軍才打敗了西甌的武裝力量,統一了嶺南。下面要說的這條運河是古柳運河,又名相思埭運河(埭就是壩,意思是築壩阻遏相思水,使之向東西兩邊流,成為人工運河。)。古柳運河開鑿於唐朝長壽元年,距今已有1300多年歷史,因連接桂林和柳州而得名。
  • 濟水與長江、黃河、淮河齊名,為何斷流千年仍被尊「四瀆之首」?
    有關濟水祭祀的文獻記載要追溯到漢朝的《禮記》《史記》等古籍,其中《禮記·王制》中寫道:  天子祭天地,祭天下名山大川,主要是祭祀五嶽四瀆。  足證在先秦時期,人皇和天子主要祭祀的就是九州的名山大川,名山就是五嶽,而大川就是黃河、長江、淮河、濟水四瀆。
  • 曹州那些年之上古四瀆--濟水
    但是,淮河整體上變化還不是最大的,變化最大的應該算是濟水了,現在,我們或許能夠找到濟水的上遊,可它卻以黃河支流的面貌出現在我們眼前,並且已找不到它的中遊和下遊了,濟水作為一條完整的河流在我們的印象中已經消失了,在中國大江大河中已經沒有它的位置了。
  • 武則天命人在南方開鑿運河,1300年後仍是傳奇……
    在至少10米、最寬達30米的運河河道上,幾乎每天都有各地商船載滿稻米、木材、藥材、食鹽等物資,往來不絕。 陡工就是專門負責運河管理維護的人員。在清朝時期,守陡的工作主要由當地一個劉氏家族負責,他們拿著清政府發的工資,還可以世襲。
  • 中原有三山五嶽,眾所周知,南詔國五嶽四瀆,知之甚少
    帝王視雄偉險峻的大山為祥瑞,常在山頂設壇祭祀,舉行各種封禪大典。 夏商以來的「四方神」形成了山神崇拜,戰國初期又有五行觀念,加之歷代帝王的封禪活動,「五嶽」之說由此產生。 中國名山何其多,五嶽始終尊為首。他們是東嶽泰山、西嶽華山、南嶽衡山、北嶽恆山、中嶽嵩山,分別以雄、險、秀、幽、峻聞名。
  • 五嶽你一定不陌生,那「五嶽四瀆」中的「四瀆」,你了解嗎?
    大家都知道中國五嶽,五嶽為五大名山的總稱,分別指中嶽嵩山,東嶽泰山,西嶽華山,南嶽衡山,北嶽恆山,對於五嶽大家都有著一定的了解,可是你知道人們常說的五嶽四瀆中,四瀆指的是什麼嗎?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了解一下吧!
  • 關於四瀆的確立及封祀,據傳肇始於周代
    關於「四瀆」的確立及封祀,據傳肇始於周代,但似乎還並未形成一套完備的制度。後來,秦始皇、漢武帝均極重視對「四瀆」的封祀,曾下詔修河海之祀,但也沒有形成定型不改的制度。漢宣帝神爵元年,制詔太常:「夫江海,百川之大者也,今闕焉無祠。其令祠官以禮為歲事,以四時祀江海洛水,祈為天下豐年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