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瀆是我國古代對四條獨流入海的大河的稱呼,即「江、河、淮、濟」,(長江、黃河、淮河、濟水)。《爾雅·釋水》載:「江、河、淮、濟為四瀆,四瀆者發源注海也。」按《水經注》:「自河入濟,自濟入淮,自淮達江,水徑周通。」故有四瀆之名。
長江是中國第一大河,發源於青海省唐古拉山的沱沱河,曲折流向東南。上遊稱為通天河。由通天河直達到四川省宜賓市間,稱為金沙江。從宜賓市到江蘇省揚州市之間,才正式稱為長江。揚州以下,又稱為揚子江。
《宿甘露寺僧舍》
[宋]曾公亮
枕中雲氣千峰近,床底松聲萬壑哀。
要看銀山拍天浪,開窗放入大江來。
道教信仰的長江之神,即四瀆水帝之一的「江瀆廣源王」。此外,長江的某一段亦由某江神主之,如奇相、湘君、湘夫人、屈原等。
江瀆廟駐地:湖北省秭歸縣
黃河是中國第二大河,發源於青海巴顏喀拉山北麓,流經青海、西藏、內蒙古、陝西、山西、河北、山東等省市。
《渡黃河》
[明]宋琬
倒瀉銀河事有無,掀天濁浪只須臾。
人間更有風濤險,翻說黃河是畏途。
人們信奉的河神通常稱為河伯,即四瀆水帝之一的「河瀆靈源王」。此外,道教信仰的河神還有河侯、河陰聖后等,神明有陳平、泰逢氏、金龍四大王等。
河瀆廟駐地:河南省鄭州市鞏義市
淮河古稱淮水,發源於河南省桐柏山,經安徽、江蘇入洪澤湖。其下遊經淮陰、漣水入海。
《淮河水》
[宋] 趙崇嶓
秋風淮水白蒼茫,中有英雄淚幾行。
流到海門流不去,會隨潮汐過錢塘。
道教崇拜的淮水神有兩個,一是上古神話傳說中的淮水之神,神名無支祁;一是秦漢以後崇拜的四瀆水帝之一的「淮瀆長源王」,又稱「長源廣濟王」,神名唐裴說。
淮瀆廟駐地:河南省南陽市桐柏縣
濟水又稱渡河、泅水,發源於河南省濟源市王屋山,其故道本過黃河而南,東流至山東,下遊為黃河所並,與黃河一齊入海,只有河北發源處還存在。
《濟河雜詠》
[明]盧龍雲
野色連長薄,河流劃大荒。
東南仰芻粟,由此達艅艎。
道教崇奉的濟神在秦時就被列入祀典,神名楚伍大夫,號「清源漢濟王」。
濟瀆廟駐地:河南省濟源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