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曾經擔任周總理秘書的紀東在回憶錄《難忘的八年》裡,記敘了這樣一個細節。
1969年的冬天來得早些,中南海裡也早早地燒起了暖氣。那些受到衝擊的老同志,雖然有總理的保護和照顧,但對他們來說,這個冬天仍然顯得格外寒冷。 一天下午,我接到李富春同志辦公室的電話:「李富春同志和蔡暢大姐要你們向總理報告:家裡溫度低,身體又不好,有些冷。請總理給有關單位說一下,能不能把暖氣燒好些?」放下電話,我急忙向總理報告此事。他聽了之後,雙眉緊皺,氣呼呼地說出了三個字:「勢利眼!」總理接著對我說:「做人啊,不能做勢利小人,特別是在人家倒黴的時候!……
周總理在這裡所說得 「勢利眼」、「勢利小人」就是不看歷史、不顧將來的。有句俗話「看人下菜碟」,也是說的這個意思。
不過,周總理所說得 「勢利眼」、「勢利小人」雖然是說在「文革」時期,但是,現實生活中,類似於這種「看人下菜碟」、落井下石的「勢利小人」也並不鮮見。不僅普通人群當中有,幹部隊伍當中也有。只是表現不同而已。
普通人群當中的「勢利小人」,可能赤裸裸地表現出對權勢的巴結和對財利的追逐。如唯勢是攀,趨炎附勢、狗仗人勢,仗勢欺人,落井下石,唯利是圖,見利忘義,鼠目寸光,在他們心目中,沒有人情,沒有人義,只有勢、利。「勢利小人」也有自己的圈子,但都是相互利用的利益關係,一旦利用完了,圈子也就散了。你有勢有利,就拼命去巴結你,一旦你沒有勢沒有利了,就一腳把你踢開。現實生活中,往往有這樣的情況,當一個人得勢時,門庭若市,車水馬龍,眾人趨之若鶩;一旦失勢,便「樹倒猢猻散」,甚至「牆倒眾人推」。
與普通人群當中的「勢利小人」相比,幹部隊伍當中的「勢利小人」,除了具有普通 「勢利小人」的這些特點外,還表現為,當自己沒有得勢時,往往還有那麼點人情味,而一旦自己得了志,有了勢,一夜之間就會變成另一副面孔。置「人情法則」於不顧,一點人情也不講,一點面子也不顧。對困難群體、弱勢群體的正當的、合情合理的要求,置若罔聞,表現為盛氣凌人,霸氣沖天,老子天下第一,甚至連自己「姓」啥「名」誰也不知道了,正所謂「一朝有了權,就把令來行」,儼然一副「小人得志」的嘴臉。
「勢利小人」是極其有害的。無論是一個單位還是一個地方,一旦小人當道,老百姓就沒有安寧的日子過了。諸葛亮在《出師表》中曾對君王建議,一定要「親賢臣,遠小人」。
「勢利小人」的表現形式雖然各異,但他們的本質都是相同的。那就是唯「勢」是用,唯利是圖,落井下石,無情無義,一切以「勢利」為基本處世準則。對這樣的「勢利小人」,大多數人對此是極其鄙視和深惡痛絕的。因為,人生而平等,只有貧富之別、職位之別,而無高低貴賤之分。 古人說得好,「以勢交者,勢傾則絕;以利交者,利窮則散,故君子不與也。」 因此,無論是什麼人,最重要的,不要有一種以勢利衡量人的習氣。而應該以義為重,以情為重,講誠信、仁愛、正義、謙恭,而絕不可勢利。這是做人為官所必須具備的道德素質。
在這方面,周恩來總理為我們樹立了光輝的典範。他從小就厭惡那種家業興隆時,賓客如雲,趨之若鶩;家道衰落時,則惟恐避之而不及的勢利小人。痛恨那種「好伸手,走後門;一人做官,全家享福,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的醜惡現象,參加革命以後,無論在動蕩不安的戰爭年代,還是在當了共和國的總理後,他重親情卻從不為親人謀私,重情義卻從不拿原則作交易。衝破了狹隘的世俗範疇,融入了廣闊無垠的愛的海洋。他把超凡、無私、博大的愛,無遺地播灑給了他熱愛的黨、祖國、人民,而唯獨沒有他自己。他一生視人民如天,視自己是人民的兒子,對人民的感情熱烈而深沉,他不能容忍一點點的坑民害民之事,人民的任何一點疾苦都引起他的重視。
1971年「九一三」事件後,總理抓住機遇,在徵得毛主席的同意後,排除「四人幫」的種種幹擾,「解放」了一大批靠邊站、受審查的幹部,其中包括國務院的不少老部長、省裡的負責人和部隊的領導。就是在1972年,他身患癌症,又正處在「文化大革命」的處境維艱之中,但為了減少黨和國家事業的損失,他也不顧病情嚴重,仍然堅守自己的崗位,承擔著超負荷的工作量,保護了大批的老幹部、知識分子和社會精英,苦心維護著國家生活的正常運轉。
為保護領導幹部和各界人士的身體健康,總理指示有關部門,對在京及疏散到各地的副部長以上的高級幹部普遍進行身體檢查,並改善他們的就醫條件。總理並要政協機關調查上層愛國人士的醫療、生活狀況,了解、掌握他們的健康情況。為了給解放出來的老幹部們安排工作,總理也是費盡了心機,多方運籌,尋找機會,創造條件,具體落實。用自己超越親情,大愛無邊,正直無私的高尚美德,受到了全黨和全國種族人民的崇敬和愛戴……
《論語》裡說得好,「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願我們每一個人都能從周總理正直無私、身體力行的做人美德中,從周總理「做人啊,不能做勢利小人」的告誡中,得到有益的啟示。
(本文只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責編:居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