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於周總理說「做人啊,不能做勢利小人」

2021-01-10 央視網

    人民網

    曾經擔任周總理秘書的紀東在回憶錄《難忘的八年》裡,記敘了這樣一個細節。

    1969年的冬天來得早些,中南海裡也早早地燒起了暖氣。那些受到衝擊的老同志,雖然有總理的保護和照顧,但對他們來說,這個冬天仍然顯得格外寒冷。 一天下午,我接到李富春同志辦公室的電話:「李富春同志和蔡暢大姐要你們向總理報告:家裡溫度低,身體又不好,有些冷。請總理給有關單位說一下,能不能把暖氣燒好些?」放下電話,我急忙向總理報告此事。他聽了之後,雙眉緊皺,氣呼呼地說出了三個字:「勢利眼!」總理接著對我說:「做人啊,不能做勢利小人,特別是在人家倒黴的時候!……

    周總理在這裡所說得 「勢利眼」、「勢利小人」就是不看歷史、不顧將來的。有句俗話「看人下菜碟」,也是說的這個意思。

    不過,周總理所說得 「勢利眼」、「勢利小人」雖然是說在「文革」時期,但是,現實生活中,類似於這種「看人下菜碟」、落井下石的「勢利小人」也並不鮮見。不僅普通人群當中有,幹部隊伍當中也有。只是表現不同而已。

    普通人群當中的「勢利小人」,可能赤裸裸地表現出對權勢的巴結和對財利的追逐。如唯勢是攀,趨炎附勢、狗仗人勢,仗勢欺人,落井下石,唯利是圖,見利忘義,鼠目寸光,在他們心目中,沒有人情,沒有人義,只有勢、利。「勢利小人」也有自己的圈子,但都是相互利用的利益關係,一旦利用完了,圈子也就散了。你有勢有利,就拼命去巴結你,一旦你沒有勢沒有利了,就一腳把你踢開。現實生活中,往往有這樣的情況,當一個人得勢時,門庭若市,車水馬龍,眾人趨之若鶩;一旦失勢,便「樹倒猢猻散」,甚至「牆倒眾人推」。

    與普通人群當中的「勢利小人」相比,幹部隊伍當中的「勢利小人」,除了具有普通 「勢利小人」的這些特點外,還表現為,當自己沒有得勢時,往往還有那麼點人情味,而一旦自己得了志,有了勢,一夜之間就會變成另一副面孔。置「人情法則」於不顧,一點人情也不講,一點面子也不顧。對困難群體、弱勢群體的正當的、合情合理的要求,置若罔聞,表現為盛氣凌人,霸氣沖天,老子天下第一,甚至連自己「姓」啥「名」誰也不知道了,正所謂「一朝有了權,就把令來行」,儼然一副「小人得志」的嘴臉。

    「勢利小人」是極其有害的。無論是一個單位還是一個地方,一旦小人當道,老百姓就沒有安寧的日子過了。諸葛亮在《出師表》中曾對君王建議,一定要「親賢臣,遠小人」。

    「勢利小人」的表現形式雖然各異,但他們的本質都是相同的。那就是唯「勢」是用,唯利是圖,落井下石,無情無義,一切以「勢利」為基本處世準則。對這樣的「勢利小人」,大多數人對此是極其鄙視和深惡痛絕的。因為,人生而平等,只有貧富之別、職位之別,而無高低貴賤之分。 古人說得好,「以勢交者,勢傾則絕;以利交者,利窮則散,故君子不與也。」 因此,無論是什麼人,最重要的,不要有一種以勢利衡量人的習氣。而應該以義為重,以情為重,講誠信、仁愛、正義、謙恭,而絕不可勢利。這是做人為官所必須具備的道德素質。

    在這方面,周恩來總理為我們樹立了光輝的典範。他從小就厭惡那種家業興隆時,賓客如雲,趨之若鶩;家道衰落時,則惟恐避之而不及的勢利小人。痛恨那種「好伸手,走後門;一人做官,全家享福,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的醜惡現象,參加革命以後,無論在動蕩不安的戰爭年代,還是在當了共和國的總理後,他重親情卻從不為親人謀私,重情義卻從不拿原則作交易。衝破了狹隘的世俗範疇,融入了廣闊無垠的愛的海洋。他把超凡、無私、博大的愛,無遺地播灑給了他熱愛的黨、祖國、人民,而唯獨沒有他自己。他一生視人民如天,視自己是人民的兒子,對人民的感情熱烈而深沉,他不能容忍一點點的坑民害民之事,人民的任何一點疾苦都引起他的重視。

    1971年「九一三」事件後,總理抓住機遇,在徵得毛主席的同意後,排除「四人幫」的種種幹擾,「解放」了一大批靠邊站、受審查的幹部,其中包括國務院的不少老部長、省裡的負責人和部隊的領導。就是在1972年,他身患癌症,又正處在「文化大革命」的處境維艱之中,但為了減少黨和國家事業的損失,他也不顧病情嚴重,仍然堅守自己的崗位,承擔著超負荷的工作量,保護了大批的老幹部、知識分子和社會精英,苦心維護著國家生活的正常運轉。

    為保護領導幹部和各界人士的身體健康,總理指示有關部門,對在京及疏散到各地的副部長以上的高級幹部普遍進行身體檢查,並改善他們的就醫條件。總理並要政協機關調查上層愛國人士的醫療、生活狀況,了解、掌握他們的健康情況。為了給解放出來的老幹部們安排工作,總理也是費盡了心機,多方運籌,尋找機會,創造條件,具體落實。用自己超越親情,大愛無邊,正直無私的高尚美德,受到了全黨和全國種族人民的崇敬和愛戴……

    《論語》裡說得好,「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願我們每一個人都能從周總理正直無私、身體力行的做人美德中,從周總理「做人啊,不能做勢利小人」的告誡中,得到有益的啟示。

    (本文只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責編:居福

相關焦點

  • 周總理翻譯:因懂的多被啟用
    我很震驚,我說我絕對不能學日本語,我是日本侵略的受害者啊!我父親在南京的磚瓦廠當卡車司機,死於南京大屠殺,母親是蘇北的農民,也死於日軍刀下,我那時還不到5歲。總支書記和副書記做我的思想工作,我回答說:「我什麼都可以聽黨的話,就是不能學日語!來東語系,不學數理化,我聽黨的。但是這事,總得尊重我的選擇吧!」我想通過訴苦改變領導的決定,但是沒有用。
  • 緬懷敬愛的周總理:倡導說真話鼓真勁
    因為,周總理在全國人民的心中,是那麼崇高和親切。然而,激動之餘我也感到幾分緊張——見到總理以後,我該說什麼好呢?我準備的材料總理能夠滿意嗎?我懷著這樣忐忑不安的心情走進了總理辦公室。當我把材料送到總理面前時,他親切和藹地與我談話,還仔細詢問我一些問題。總理叫著我的名字,告訴我,我寫的一些有關物價問題的文章他看過,並鼓勵我以後還要多做些這方面的宣傳解釋工作。
  • 中日建交談判時日本首相說了一句什麼話,遭到周總理嚴肅回答
    1972年7月16日,周總理在會見日本社會黨前委員長佐佐木更三時表示:「如果日本現任首相、外相或其他大臣來談恢復邦交問題,北京機場準備向他們開放,歡迎田中本人來。」並隨後派遣了孫平化、蕭向前到日本去做準備工作。1972年8月15日,田中角榮在東京的帝國飯店接見了孫平化和蕭向前,表示十分感謝周總理的邀請,他決定近日進行訪華。
  • 1976年:楊振寧代表在美國的所有僑胞回國祭拜周總理
    【 文 | 獅子 】1976年,可以說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最為舉國悲痛的一年,這一年裡,我們同時失去了三位新中國的締造者——周恩來、朱德、毛澤東。從1975年底,周總理的身體就因勞累過度開始衰竭,他已做過了6次大手術,遺憾的是沒能出現人民期待的那種術後病除的喜人奇蹟。
  • 得知周總理逝世,許世友:總理那麼好的人都走了,我還活著幹嘛?
    許世友和周總理許世友愛喝酒,和許多人都喝過酒。最後幾年,許世友常常回憶起以前的人和事,也總是想起周總理。周總理去世時,許世友非常傷心痛苦,他說:「周總理那麼好的人都走了,我還活著幹什麼啊!」一個星期他都把自己關在房間沒有出去。
  • 75年賀龍逝世6周年後,舉行骨灰安放儀式,周總理說:我來晚了
    賀龍的孩子們走過來,安慰著周總理,懂事的說道:"伯伯,請你也要多多保重身體啊!"在場的人也被這悲傷的氣氛感染,後輩們感念賀龍的隨和慈祥,同輩的都捨不得賀龍的離去,想起了那並肩作戰的時光。儀式開始,鄧小平安放好骨灰,周總理緩緩地走到話筒前,拿出悼詞,深情的誦讀著:"賀龍同志是一個好同志。在毛主席、黨中央的領導下,幾十年來為黨、為人民的革命事業曾作出重大的貢獻。
  • 周總理病逝,主席流淚,朱德敬軍禮!鄧穎超花圈寫:小超哀獻
    張醫生的心仍然一沉,他認為不能存僥倖心理,三天以後,他又給周總理做了一次尿檢,發現紅血球增加到8個。短短三天,紅血球增加一倍。張醫生的心一下子提到嗓子眼兒,他順著報告單往下看,看到了他最怕看到的一行字:膀胱移行上皮細胞癌。張醫生的眼睛模糊了,幾個工作人員已經哭起來。
  • 日課練習,習字有感
    習字日課有感,有人說有名的書家,每天都要堅持臨池或創作十多小時以上,不知是否屬實。但古有王羲之池水盡墨,智永有退筆冢之說。恐怕這幾樣一樣也做不到,一來自己無如此恆心,二來工作任務也很繁重,人不能不食人間煙火,須為稻梁謀才生存。
  • 緬懷周總理丨臨終仍心繫祖國統一大業的周恩來總理
    醫療組直接請示了中央值班的鄧小平副主席,他動情而堅定地說「總理都病成這個樣子了,他要見誰,就見誰,還請示什麼!」。 我父親趕到醫院時,總理正陷於昏迷狀態,高燒38度7。看到自己敬愛的老首長身上插滿了管子,病體虛弱,我父親心痛地掉下了眼淚。總理微微睜開雙眼說:「青長同志,沒想到我一病就病成這個樣子,我的時間不長,咱們抓緊時間談工作吧。」
  • 那一年,周總理在江門新會田間點讚了這位農民水稻專家!
    周總理讓工作人員搬來一張小板凳,放在兩排縱向座位之間,自己笑呵呵地坐了上去。大家要讓座,總理不答應,就這樣人民的總理在擁擠的吉普車上坐著小板凳,一路顛簸直往五和二社奔馳而去。  從縣城到五和二社,會經過五和農場。農場黨支部書記陳述、場長李龍、副場長陳炳源、五和二社社主任鍾丁財在場門口迎接,由於當天天氣太熱了,屋裡沒有風扇,所以請周總理在門口的大樹下聽匯報。周總理說:「樹蔭下很好啊!」
  • 周總理為啥至死都不回故鄉,就連骨灰也不撒家鄉?原因只有兩個字
    在演說中,他提到「母親冷落的墳地還在日佔區,自己多麼希望能回家鄉去清掃墳上的落葉啊」!抗戰勝利後的1946年5月,國民政府由重慶還都南京,周恩來也率領中共代表團從重慶遷到南京的梅園新村。在重慶的送別會上,他對記者說:「36年了,我沒有回家,母親墓前想來已白楊蕭蕭,而我卻痛悔著親恩未報。」「直到今天,我還得感謝母親的啟發。沒有她的愛護,我不會走上好學的道路。」
  • 周總理為什麼至死都不回故鄉,就連骨灰也不撒家鄉?原因只有兩個字
    在演說中,他提到「母親冷落的墳地還在日佔區,自己多麼希望能回家鄉去清掃墳上的落葉啊」!抗戰勝利後的1946年5月,國民政府由重慶還都南京,周恩來也率領中共代表團從重慶遷到南京的梅園新村。在重慶的送別會上,他對記者說:「36年了,我沒有回家,母親墓前想來已白楊蕭蕭,而我卻痛悔著親恩未報。」「直到今天,我還得感謝母親的啟發。沒有她的愛護,我不會走上好學的道路。」
  • 一九六六年周總理去了大名縣的這個地方...
    總理忙起身攔住,說:「能喝,現在正抗旱,一碗水也能救活一棵苗。」說著端起就喝了下去。馬燈頭 太陽偏西了,西廂房裡的光線暗下來。由於沒有電,正向總理匯報的幹部示意點個燈。一個幹部出去,不大會兒提來盞馬燈。點著後,燈頭擰得大大的,掛在牆壁上。看燈頭兒太大,總理忙過去,邊往下捻邊說:「要節約,不要浪費。」
  • 做人不能太「冰清玉潔」?
    這兩天的網絡新詞真的是很多啊,不禁讓人感慨現在的年輕人真會玩,尤其是最近播出的《青春有你2》的綜藝節目中,也是顛覆了小編的很多三觀啊!前幾天非常火的「淡黃的裙子,蓬鬆的頭髮」讓大家直呼簡直魔性,在腦海裡揮之不去,而節目中四胞胎冰清玉潔也是讓人非常關注,但是最近如果有人對你說,「做人不能太冰清玉潔」,那你就要思考下他的內在含義了。到底冰清玉潔是什麼梗呢?
  • 西方貴族嘲笑中國生肖,周總理語出驚人,對方無言以對,滿口佩服
    西方貴族嘲笑中國生肖,周總理語出驚人,對方無言以對,滿口佩服周總理去過西方留學,有一次在和歐洲同學的聚餐中,一位喝多了的德國同學突然站了起來,一臉鄙夷地說道:「聽說你們中國人都屬什麼豬啊,狗啊,老鼠的!而我們呢,金牛座,獅子座,仙女座……真不知道你們祖先是怎麼想的?」
  • 組圖:1965年周總理視察新疆石河子
    在葡萄園裡,周總理邊看邊問,走到一處,總理問:「我能不能嘗一嘗?」技術員給總理摘下一串,總理品嘗後說了一句:「還不成熟。」陳毅副總理跟在其後也摘了一串,一嘗很酸。總理回過頭來說:「說過了還不成熟,浪費呀。」總理看到葡萄的長勢非常高興,就對陳毅副總理說:「你是詩人,是詩人就該作詩了。」隨後拿了個扇子拍著他,督促他作詩。
  • 周總理問溥儀想做什麼,他提出兩個職業被拒絕,如今被搶破頭
    周總理那時候很是照顧溥儀,便問溥儀想做什麼,他提出兩個職業都被拒絕了,如今成為了熱門職業。 第三次被拉下位的溥儀十分不甘心,在日本人的煽動下,溥儀以為日本人會幫助他恢復大清王朝,讓他重登帝位,然而到了日本人的陣營,發現日本人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好,只不過是將其當做日本侵略我國的傀儡,做任何事情都將會被日本人監視
  • 周總理曾經喝過一場價值3億斤糧食的酒,你知道是什麼原因嗎?
    周總理的酒量是非常好的,但是他為了節儉卻不經常喝酒,但周總理卻喝過一次價值3億斤糧食的酒,你知道是怎麼回事嗎? 在新中國剛剛成立的時候,國內一窮二白,國外很多國家也都敵視中國,所以很多地方吃飯都成了困難。
  • 周總理有個乾兒子,為人低調,基層工作幾十年從不提乾爹是誰
    提到周總理,大家會想到什麼形容詞?他的外表可以說是玉樹臨風,溫潤如玉,他的內在可以用智慧超群來形容,總的來說,周總理的人格魅力得到了全世界人的認可,可是唯一讓人感到遺憾的是周總理沒有自己的孩子。
  • 上世紀70年代,我在上海機場5次近距離看周總理
    若干年之後,我從媒體中得知,因為周總理病情日益加重,多次住院手術治療,已經不能陪同外賓到各地了。我看到的周總理,總是儀容嚴整,他大多穿著銀灰色中山裝,只有一次是身著藏青色中山裝,胸前總是戴一枚毛主席手書體的「為人民服務」胸章,風紀扣緊扣著,頭髮梳理得一絲不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