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從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WIPO)官網獲悉,WIPO將在其開發的基於人工智慧的神經機器翻譯工具率先用於在中文專利文獻翻譯成英文的服務上。WIPO總幹事弗朗西斯·高銳表示:「中國在智慧財產權和科學技術上的實力不斷增強,去年14%的通過《專利合作條約》(PCT)途徑提交的國際申請來自中國,我們預計今年的比例將達到17%或18%,甚至更高。伴隨從『中國製造』走向『中國創造』的戰略,中國的研發趨勢還將繼續。」
高銳表示,專利申請正在越來越多地以東亞語言提出,尤其是中文,這是一個全球趨勢。WIPO翻譯有助於確保以這些語言創造的先進知識能夠儘可能廣泛、迅速地共享。據了解,2015年,中國以約3萬件PCT國際申請排名全球第三位,僅次於美國和日本。因此,WIPO首先「訓練」了將中文、日文和韓文專利文獻翻譯為英文的新技術。此外,WIPO計劃將神經機器翻譯服務擴大至用法文提出的專利申請,其他語言緊隨其後。
據WIPO官網介紹,神經機器翻譯是一個新興技術。它建立在龐大的、能夠「學習」之前翻譯過的句子的神經網絡模型上。與此前「基於短語」的統計方法相比,神經機器翻譯的特點在於,它產生了更為自然的語序,並在所謂的差異性較大的語言對中,如日語-英文或中文-英文中有顯著的進步。(智慧財產權報 柳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