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識納蘭性德,還是因為那句「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清初帝王系列的電視小說看多了,納蘭明珠這一權臣大家肯定多少都有了解,可誰能想到這樣一位權傾朝野的弄權之人,卻有一位與之格格不入的兒子,權利與之如浮雲,不屑於官場的勾心鬥角,超脫,追求自我,憂鬱反而成了他的代名詞,有一種「一人飲酒醉,天下無人能識君」的孤獨感!
在二月河先生的清朝帝王系列改編的影視劇裡,納蘭明珠可謂耳熟能詳!因為納蘭家族與愛新覺羅皇室有親戚關係。後來納蘭明珠又娶了英親王阿濟格之女,論輩分還成為康熙皇帝的堂姑父。執政前期因支持康熙帝議撤三藩、統一臺灣、治理黃河、平定噶爾丹、抗禦外敵等重大事件中起到積極作用,所以位高權重,受到依賴。但在康熙二十七年,終因朋黨之罪被罷黜,至此不再受到重用!這樣一位肱骨大臣,可以說是權傾朝野,有納蘭性德這樣一個不隨波逐流的兒子,不知是該喜還是憂!
「不是人間富貴花」是納蘭性德對自己的評價,可命運多舛,別無選擇。父親是康熙時的重臣,母族是皇室,而他自己,又是康熙的御前侍衛。這與生俱來的榮華富貴、高貴的血統與身世閃著耀眼的光芒,「身世悠悠何足問,冷笑置之而已」,可見皇權富貴並不能給他帶來快樂,有時候反而是一把枷鎖。當代也好,古時候也罷,人們往往先關注的就是對方的家世背景,那些富二代總說多關注我的努力,可是脫離了你的家庭背景,誰又會去關注你呢?這是一個很殘酷的現實問題!
據說納蘭性德在正式娶妻之前,有一個青梅竹馬的心上人,就是他的表妹。這位表妹自幼父母雙亡,一直寄居在納蘭家。這位表妹冰清玉潔,才智過人,知書達禮,完全是大家閨秀風範。納蘭性德和表妹相知相愛,心心相印,但他們的愛情遭到了納蘭母親的激烈反對。在封建社會,三妻四妾的時代,女子是沒有什麼地位的。儘管她是自己的親外甥女,可他母親依舊固執地認為,一個父母雙亡的孩子,就是一個「喪門星」!再說「門不當戶不對」,也滿足不了位極人臣的父親政治聯姻需要!不管納蘭和表妹如何的苦苦哀求,父母終究都不為所動?
「正是轆轤金井,滿是落花紅冷。驀地一相逢,心事眼波難定」!
與表妹相識正是在自己情竇初開之時,撥動了納蘭的心弦。短暫美好的初戀過後便是表妹被召入宮,「一入宮門深似海,從此蕭郎是路人」了!可惜如此美妙青澀的邂逅卻猶如曇花一現,讓他陷入了憂鬱的愁緒裡。在別人看來他擁有金錢地位,是多麼的春風得意,但是他自己覺得連自己喜歡的人都留不住,要這一切又有什麼用呢?
一生一代一雙人,爭教兩處銷魂。
相思相望不相親,天為誰春。
納蘭在表妹入宮後不久因父母之命便結識了第一任妻子——盧氏,盧氏盧雨蟬是納蘭容若短暫的生命中的一抹彩虹,可以說是他人生中最重要的人。她治癒了情竇初開的納蘭容若的情感傷口!起初,納蘭是不喜歡盧氏的,她的父親盧興祖,漢軍鑲白旗人,任兩廣總督。對於納蘭來說,他們的婚姻只是政治產物。但二人婚後發現彼此卻有著驚人的相似:有文才,溫柔,純真,甚至有點孩子氣。一次大雨,容若在書房看書卻久久不見盧氏,四處遍尋不著,突然看見盧氏在後院撐著兩把傘,一把遮自己,一把遮著剛開好的荷花。可見其可愛之處!容若看書的時候,盧氏總是提前進書房幫他收拾桌子,並硯好墨汁,擺上容若喜歡瓜果。
容若文學底蘊深厚,而盧氏也不是尋常的女子所能比擬的。盧氏曾經問容若:你知道最悲傷的字是哪個嗎?容若不解,盧氏說:是「若」字,凡「若」出現,皆是因為對某人某事無能為力。盧氏的文學素養及才情由此可見一斑!容若後來的詩詞裡就出現過許多「若」字。最有名的莫過於:人生若只如初見。想想真是悲涼!
二人琴瑟相和,對吟詩詞歌賦,可唯心靈伴侶!「繡榻閒時,並吹紅雨,雕欄曲處,同椅斜陽」。然而這段愛情並沒有持久,盧氏紅顏薄命,婚後三年便離開了容若。盧氏死後,容若更加悲痛。「半月前頭扶病,剪刀聲,猶在銀缸。憶生來,小膽怯空房」。妻子的死並沒有被時間衝淡,反而令他更加的悲痛!「料得重圓密誓,難禁寸裂柔腸」!
容若愁緒滿懷,往往睹物思人。「此情已自成追憶,零落鴛鴦,雨歇微涼,十一年前夢一場」。在落花時節,他眼望殘紅,思念亡妻的好,「一生一代一雙人,爭教兩處銷魂。相思相望不相親,天為誰春?」可謂「西風一夜剪芭蕉,倦眼經秋耐寂寥」啊!
在整部《納蘭詞》中,描寫與其妻子夫妻生活甜蜜的詞章就有數十篇,可見納蘭與其妻愛情的甜蜜,當妻子離開人世之後納蘭又是多麼的傷心和孤獨。納蘭性德後又續娶官氏,並有側室顏氏。雖然也同樣恩愛纏綿,可是他依舊忘不了盧氏的好。
納蘭在正妻離世之後另結新歡,與官氏結為夫婦。納蘭容若這個生活在繁花似錦衣食無憂之中的公子哥,雖不以「人間富貴花」自居,可他確是人間富貴人。「彤雲久絕飛瓊宇,人在誰邊?人在誰邊,今夜玉清眠不眠對愛情,香消被冷殘燈滅,靜數秋天。靜數秋天,又誤心期到下弦」。
官氏對他而言或許只是情感上的過渡罷了,終難走進他的內心!「水翻樂府悽涼曲,風也蕭蕭,雨也蕭蕭,瘦盡燈花又一宵」時的「不知何事縈懷抱,醒也無聊,醉也無聊,夢也何曾到謝橋」。這種說不清道不明的情愫,是一種矛盾的心理。納蘭性德對顏氏的生活很少過問,早年也沒有過多在乎她的情感。而顏氏家中無人做大官,本人溫柔敦厚,雖在明珠家庭中地位不高,但篤情於相夫教子,精心撫育納蘭性德其子孫兩世遺孤,竟得長壽,享年79歲!
納蘭容若在續娶官氏為妻後,又娶了一位美貌女子顏氏為妾。
然而官氏與顏氏,在情感與精神交流方面都不及盧氏,納蘭容若30歲那年,由朋友顧貞觀牽線,又納了一位江南才女作妾,來了卻紅顏知己的心願。這位美女詞人名叫沈宛,著有《選夢詞》。可惜由於納蘭容若的特殊身份,沈宛未能進入納蘭府,不久,納蘭容若去世,沈宛產下了遺腹子,就被納蘭府「送回」了江南。那個叫富森的遺腹子,倒是得以堂而皇之地納入納蘭的族譜,在他70歲的時候,還被邀請參加乾隆所設的「千叟宴」。
納蘭容若三十一歲時五月的一天,與朋友聚會後舊疾寒病復發,「七日不汗」,然後撒手人寰。
納蘭性德一生至情至性。殊不知自古多情則命途多舛,因為多情,納蘭的一生承受了太多的痛苦!他超逸脫俗,不屑於仕途功名,這恰恰與他出身豪門,鐘鳴鼎食,入值宮禁,金階玉堂,平步宦海的前程,構成一種常人難以體察的矛盾感受和無形的心理壓抑。
納蘭傷的,是愛情的美好卻又短暫;納蘭悲的,是情愛的璀璨卻又悽涼!
這正是「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