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有一種智慧,叫做「變通」

2021-01-21 中學數學精準輔導

《周易》被譽為「大道之源」、「群經之始」。古往今來,眾多文人墨客,乃至思想大家,都對《周易》推崇備至。

孔子讀《周易》留下了「韋編三絕」的典故。《周易》之於古代的帝王將相,是治世之寶典;對於文人大家而言,是囊括各學科領域的「百科全書」;而對於普通人而言,《周易》則是教人修身養性的智慧典籍。

《易經》是一本講規律變化的古書。所謂:「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是以自天佑之,吉無不利。」

有的人雖然沒讀過《易經》,也不懂64卦,但是自己有悟性,能在實踐中找出規律,隨機應變,順勢而為,成為各行各業的高手。

人們喜歡安穩,厭惡變動,然而,規律在人的一生中,是不停變化的。所以,我們要學會變通,順應趨勢。

01

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

一般人做事,感到不順,就會認為是他人、環境的原因造成,或者認為自己的能力不足,還不夠努力。

他們沒想過,通過轉變思維,也能找到出路。

世界上,沒有什麼困難比山窮水盡,更讓人絕望的了。然而,規律永遠不會走向死胡同。山不轉水轉,水不轉人轉。一旦會轉動,變通,所有事情都可以轉變。

我們要改變頭腦,轉換思路:感到不順,受挫,並不是糟糕的事情,只是一種信號,告訴你應該變通了。

《易經》:「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龍蛇之蟄,以存身也。」

渺小的蟲子,懂得彎曲身體換來更強的伸展;騰空的巨龍,懂得利用冬眠來保全自身。

企鵝在上岸前,總要先扎入海中。

它們依靠海水的浮力躍出海面,潛得越深,躍得越高。

自然界的生靈都懂得以退為進的道理。

人也一樣,橫衝直撞是莽夫,能屈能伸才是大丈夫。

在法國,有一位叫瑪·迪梅普萊的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她在郊外擁有一個美麗的私人園林,一到周末,迪梅普萊就會和家人朋友一起到園林裡去郊遊,摘摘花,採採蘑菇,或者搭起帳篷,大家一起野餐。

不過,在平常時間,周圍一些居民也會進入園林玩耍,弄得園林常常是一片狼藉,髒亂不堪。為了阻止外人進入,管家曾讓人在園林四周插上籬笆,並豎起了「私人園林,禁止入內」的木牌,但這樣做並沒有什麼效果,人們照常進入,園林還是不斷地遭到踐踏和破壞。無奈之下,管家只得向迪梅普萊報告這件事。

迪梅普萊是如何做的呢?她讓管家拆掉禁止入內的牌子,挪走那些籬笆,儘量恢復園林的原始面貌,然後,在各個路口樹立起大牌子,牌子上寫著這樣一段話:假如在園林中被毒蛇猛獸咬傷,最近的醫院距此15公裡,開車大約半個小時才能到達。

從此以後,就很少有人敢進入迪梅普萊的園林了。園林還是一樣的園林,只是變通了一些思維,從阻止變成警告,就解決了外人闖入的難題,這位叫迪梅普萊的女高音高手可以說是非常聰明和厲害了。

當鑽石這一物品未在歐洲盛行時,沒有誰會意識到一個用來切玻璃的石頭會變成價值連城的珠寶,奧本海默家族便早早嗅到了其中的商業氣味,他們藉助戴比爾斯公司對市場的壟斷,採用攻心戰術,把鑽石與愛情捆綁,在消費觀念中植入「鑽石恆永遠,一顆永相傳」的概念,世人由此便對鑽石趨之若鶩,奧本海默家族也因此牟取了巨利。

知變通,方能靈活處世,識世間萬象,贏得最後的成功。

02

人們總是在同一個地方,跌倒多次,那是因為自己的固有認知,慣性行為在作怪。

只有轉變觀念,才會有行動去改變。

當你感到不順,受挫了,要停下來,反省自己,轉變思路。只有你的思想認知改變了,才會有行動去變通。

美國有個商人叫威爾遜,專門經銷香菸。幾年來,他的商品幾乎無人問津,一直虧本,瀕臨破產。

他經過苦苦思索,決定改變經營方法。一天,他在商店門口畫了一張大幅廣告,寫著:「請不要購買本店生產的捲菸,據估計,這種香菸的尼古丁、焦油含量比其他店的產品高1%。」另外還用紅色大字標明「有人曾因吸了此煙而死亡」。這一別具一格的廣告引起了電視臺記者的注意,通過新聞節目,人們知道了這家商店,紛紛來參觀和買煙。

有的人專程從外地趕來買這種煙,說:「買包抽抽,看看死不死人!」有人來買這種煙抽,是想表示一下自己的男子漢氣概。結果,這個店的生意日漸興隆,現在已成為擁有5個分廠和10家分店的大企業。

威爾遜的高明之處,就在於他利用了人們的一種「逆反心理」。正如有些小說,社會評論越多,特別是評論越差,人們越想看一看。

企業經營,莫不如此。通常情況下,經營者越是宣傳自己的商品的缺點,關注的人就會越多。聰明的經營者,也正是利用了消費者的這種心理,才不斷使自己走出困境,進而大獲利益。

看來,只要我們用心,就能從任何一件「壞事」中找到正面的因素,只要能夠變通地思考、變通地行動,就能夠達到趨利避害的目的。

走不出自己思維的誤區,就等於將自己束縛在思維的囚籠之中,就無法從更廣闊的視角去看問題,也無法用更新穎的方式探索問題,這樣是不可能靈活變通地解決問題的,也就不可能順利地走向成功。

又如數學解題中的變通策略,其實質就是當我們遇到問題且難以直接用所學到的公式定理去解決時,對原問題的相關要素或關係作等價或同構式的轉換,以實現解題的更好預見。

變通的思維不完全等同於化歸、類比等具體的數學思想方法,貫穿於變通思維其中的是開放、靈活、調適與機動,通過改變問題思考的方式去發現解決問題的方法。

許多問題難於入手,往往是我們不能很好地理解題意.需要我們通過調整角度重新審視問題的條件與結論,才能更準確地認識問題本質。

有一些問題,讀起來感覺並不難懂,但就是無從下手。這可能就是我們對題目本身的隱含條件認識和挖掘的還不到位。

有的題目冗長,讀了就過去;有的條件或待求結論本身藏著條件,但沒有突顯出來;有的題目藉助圖形不明說出條件;還有的題目創新或自定義概念等等。這就需要我們在解題的各個環節,注意對隱含條件的充分理解。

許多問題的編擬都有一些特定的背景,要麼是某個概念或數學公式,要麼是某個已經解決了的實際問題,要麼是一個基本思想的應用等。

在這其中,數學概念的背景,最值得重視和加強。任何一個數學問題的編擬與解決,數學概念不可或缺.一些特定的問題中,概念既是推導公式、定理的依據,也是解題常用的一把鑰匙。

所以對於一些特定的數學問題,如能回到數學概念所定義的形式中去,往往能獲得題設一些具有本質特徵的屬性,達 到合理運算、準確判斷、靈活解題的目的。因此,對概念的釐清和定義的把握,是對問題本質的一種最好的理解。

03

每一個人,認知不同,做事不同,造成不順的因素很多,而背後隱藏的原因只有一個:你當下的認知、意願和行動的方向,和規律的方向相逆,所以造成不順。

比如說:規律的趨勢,是向下運行的,如果你往上走,就會和規律相逆,從而造成不順。

曾經有兩個農夫,有一天,他們在幹完農活,回家途中拾到兩大包棉花。

他們各自背了一包回家,沒想到途中又拾到了上等麻布。

一個農夫建議丟下棉花,背麻布回家。

但是同伴不願意,他只好自己放下棉花背上麻布回家。

後來又在途中發現了數壇黃金,同伴建議丟下棉花和麻布,背黃金回家。

同伴仍然不願意放下棉花。

他只好自己背黃金,結果走到山下,下了一場大雨,棉花被雨水打溼過於沉重,

同伴背不動只好放棄了,空著手和拿金子的農夫回家了。

那個堅持背棉花的農夫如果懂得遵循規律,別一根筋,變通一下思想,就不會錯過了背麻布和黃金的機會,到最後只能一無所有的回家了。

正如法國作家大仲馬的一句名言:「人的腦袋是一所最壞的監獄。」這就是說,不善變通思維,太守規矩,最大危害就是使人思維束縛、心態消極。

04

生活中如果我們靈活變通的話,有些問題就會迎刃而解。

人生旅途中,有兩大制勝法寶,一個是前進,一個是轉彎。前進需要空前絕後的勇氣,而轉彎則需要清澈澄明的智慧。

人生處世如行路,常有山水阻身前,路走不通時,繞行即可;大腦想不通時,換個思路試試。

好事,順其自然,傾心而為;壞事,不鑽牛角尖,人也舒坦,心也舒坦。

常言道:直道可跑馬,曲徑能通幽。能激流勇進者,為強者;然後急流勇退者,亦有智者。

佛語曰:相由心生,境由心轉。路在腳下,更在心中,心隨路轉,路則常寬。

窮則變,變則通,通則達。世界五彩斑斕,年年均有四季交替,月月盡有花開花落。繽紛的世界一直處在變化之中,它不會給循規蹈矩的人留下退路,只有知曉事理、善於變通的人才能於其中求得發展。

已故的西爾斯公司董事長亞當斯·羅克爾說:「如果檸檬太酸,就做一杯檸檬水。」檸檬太酸,不能稱作美味。但是,只需稍稍變通一下思路,把酸檸檬做成檸檬水,卻可以使它比任何甘甜的果汁飲料都更有味道。

人生路漫漫,真正能阻礙你的,往往不是眼前的路,而是自己的心。做自己心靈的舵手,你有權選擇堅持,也可以選擇變通。

《增廣賢文》中說:「用心計較般般錯,退步思量事事寬。」

人生在世,進有進的歡喜,退也有退的天地。

不必太過固守原有的思維定勢,稍微轉換一下立場,一切新的契機立等可取。

當不曾被幸運女神眷顧時,我們不妨先放過自己,或退一步,或拐個彎,如此,才能走得天地皆寬。

因為,這種及時止損的人生態度,叫「來日再戰」。

相關焦點

  • 易經八卦-智慧中的智慧,知變通,制而用之
    「易之為書也不可遠,為道也屢遷,變動不居,周六劉旭,上下午場,剛柔相易,不可為點藥,唯變所適」----易經 此句意思為讀者定位了易經,是一部奇書,靈活運用生活之中,你會妙用無窮。常人會以為這是迷信之說,而細讀《易經》,越來越覺得這些瑰寶很是珍貴,因為它講的是萬事萬物的客觀規律,真正讀懂這本書的人,理解了這些規律,無論你在不同的條件、不同的環境、不同的情況下,都會遊刃有餘,通透變化的道理,避開不利的條件,追求有益的道理,把無用變作有用之條件,成功往往距離你不遠。因此,只有理解了「變化」二字,才算把握住了《易經》的精髓,趨利避害。
  • 讀懂易經這3句話,心境也就更加的光明,人生也會豁然開朗!
    但是易經雖然可以為我們解開人生的諸多難題,但是學起來並不是一件十分容易的事。學習易經要循序漸進,不可急於求成,首先要熟練的掌握和背誦易經的八卦和六十四卦,並且能夠快速的應用。舉個例子來說,易經的六十四卦其實就是八卦兩兩相重,上面的卦叫做上卦,下面的卦叫做下卦,上卦是八卦中的一種,下卦也是八卦中的一種,這樣排列組合,就形成了六十四卦。
  • 讀懂《易經》的人,擁有常人最缺少的三大智慧
    在現代的生活中,《易經》的作用絕對不僅僅是佔卜,而人處事的高級密碼,它教你看清本質、改變命運的易經思維。讀懂《易經》的人,擁有常人最缺少的三大大智慧!1、危機管理思維《易經·乾》雲「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意思就是君子整日勤勤懇懇,夜晚亦憂懼如危險之時,沒有過錯。企業管理者如深具危機管理意識而有「終日乾乾」之心,「夕惕若厲」,企業的發展一定會是一片陽光。
  • 《易經》:大富大貴的人,往往都有這5種特徵
    《易經》是中華文明的源頭,是群經之首,包含著大智慧。《易經》把人與自然看作是一個互相感應的有機整體,能夠對未來事態的發展進行預測,是一部預測人或事物發展規律的哲學理論書籍。對照《易經》中的內容,我們會發現:大富大貴的人,往往都有這5種特徵。一個人能否大吉大利,參照這5點就可以了。下面我們來一起看看!
  • 《圖解易經》中隱藏的三條人生智慧,值得收藏!
    提起《易經》,可以說是包羅萬象。古代人用它對國事、軍事還有祭祀進行預測;現代人用它來引導人生。之前了解到《易經》當中的三個字是時、位、命。「時」是要我們能夠把握時機;「位」是要我們擺正自己的位置,在不同平臺展現不一樣的自己;而命便是時與位的結合,是生命、天命和使命。
  • 當進退兩難時懂得「拐個彎」才是一種智慧
    我們在人生的道路上,總會有走不下去的時候,當我們走不下去的時候,可以換個方式在繼續前進。每件事情都有很多選擇性,在適當的時候,學會換一種想法。老和尚問小和尚:「如果你跨前一步是死,退後一步是亡,你怎麼辦?」小和尚毫不猶豫地說:「我往旁邊去。」人生,並非只能向前或向後;當進退兩難時,懂得「拐個彎」,才是一種智慧。
  • 從成語典故看《易經》生存的智慧
    《易經》在我國古代史上佔有特殊的地位。《易經》的誕生、發展伴隨著中華五千年文明的始終,《易經》是中國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兵家、陰陽家等百家學派的原典。歷朝歷代的大思想家們無不從《易經》中汲取智慧的營養。正是基於此,《周易》被尊稱為中華文化的「群經之首」。
  • 《易經》智慧對現代企業管理的啟示
    易經智慧對現代企業管理的啟示《易經》中蘊涵的豐富智慧已經滲透入中華文明的各個領域,其宇宙觀、生命觀和方法論對中國的政治、軍事、經濟、哲學、藝術等方方面面影響深遠。內觀己心《易經》中的系統論「生生之謂易。」《易經》的核心思想是「天人合一」,它把整個宇宙看作一個開放性的動態系統,天、地、人三要素囊括其中,並且在宇宙整體觀的參照之下,天地人三者之間不斷進行著信息的共享與互動,全息相應。
  • 金庸小說中「亢龍有悔」出自《易經》,蘊含深層智慧
    很多讀過金庸小說,或者看過武俠小說的人都知道降龍十八掌,其中有一個招式叫做「亢龍有悔」,其實這個詞語來源於《周易》,這個詞的含義為身居高位的人應當戒驕戒躁,否則會造成自己失敗而後悔。在乾卦中提到了「亢龍有悔」。
  • 這個世界的急功近利,能不能用《易經》的智慧來對治
    有條件出名自然是好的,年少成名的人,古今大有人在,對於有真才實學之人的出名,人們自然也是認可的,但如果是強扭的瓜而出的名,那我看就變成了這個社會急功近利的一種表現,而這種表現是這個社會病態的一種演繹。什麼叫做急功近利呢?急於求成,貪圖眼前的成效和利益,缺乏對於未來及自身條件的考量之意。
  • 做人留有餘地,做事懂得變通的星座,為人處世中蘊藏大智慧
    主筆:Miya很多人在走進一個死胡同的時候,會變得有些頑固,有些偏執,不太懂得變通。但這幾個星座就是相反的例子,他們做人留有餘地,做事懂得變通,為人處世中蘊藏大智慧。但實際上,雙子座的智慧可不僅僅限於小聰明,他們是一個具備大智慧的人。他們也很清楚,在這個世道中,萬事萬物都是千變萬化的,如果不懂得變化,不懂得變通的話,那麼就只剩下被淘汰這條路。
  • 曾仕強:《易經》解讀當代女權主義,做一個有智慧的東方女性。
    …… 我們只需低調地靜下心來,翻開祖先留給我們的千年智慧《易經》就好了。 我們就從《易經》卦象的角度,說說易經帶給我們東方女性的「女權」及智慧。 《易經》64卦分為上經講天道,有30卦;下經講人道,有34卦。
  • 《易經》頤卦六四爻:承上啟下的智慧解讀
    《易經》的智慧解讀,各人根據各自不同的理解,可以從自己的立場出發,有適應各種不同情景下的解讀,同樣的事件,同樣的爻辭卦辭,每個人的解讀都有所不同,套用一句很俗的話叫做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這也是許多人覺得《易經》有點像萬金油的地方,但也正是因為如此,《易經》所以才能異彩紛呈,才能「易與天地準
  • 《易經》智慧:先天的命、後天的運,學會廣結善緣,一生趨吉避兇
    眾所周知,《易經》被稱為「群經之首,大道之源」。因為近年來的部分曲解和一些「假大師」的信口開河,使易經的地位一度被歸為「迷信」。於是對於這樣一部經典的智慧之作,很多人都會選擇放棄去理解和應用。「假大師」不過,還有一部分人,他們選擇相信《易經》,相信易經可以幫助讓他們解決很多實用的問題,幫助他們「趨吉避兇」、「提升好運」。
  • 有一種深愛叫做「放手」,有一種深情叫做「一生守候」!
    作者:胡楊映月愛上一個人,愛到把自己的一顆心都給了這個人的程度,如果這份愛無奈因為種種原因走散了,放手了自己所愛的人,那麼有可能這種愛會延伸成為一種「一生精神的守候」。至於愛情的滋味,則已經是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感受了——痛並快樂著……我有一個當家子的哥哥,還很近,沒出五伏。我的這個當家子的哥哥今年已經快六十的人了,至今單身一人。聽老人們講,我的這個哥哥,年輕的時候一表人才,有很多的姑娘追他。然而哥哥都沒有看上,因為哥哥是一個有經濟實力並且有文化的人。他有自己有企業,大學中文畢業。
  • 《易經》「變革」的智慧
    之前我們說過,《易經》也是一種哲學思想,是從文化。普通人認知裡的吉兇,好的或壞的;從哲學角度來看是沒有絕對的,而是根據 人類本身的利害丟失來判斷。我們得到了就會覺得是吉,失去了就會覺得是兇,但哲學告訴我們,這未必是絕對的。比如,生病我們是得到了,但卻是兇的;又比如,我們在外面撿到了一個手機,但這是小偷的贓物,那你說這個得到是吉是兇呢?
  • 《易經》裡,與創業相關的十大人生智慧,悟透了不成功都難
    中國五千年的文明,閃爍著智慧的光輝,時刻引領著後人從一個成功走向另一個成功,你了解多少呢一、自強不息《易經》:「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易經》第一卦:乾卦。對《易經》不了解的人,經常把《易經》當成一種算命、佔卜的書。這種想法是片面的,其實《易經》揭示的是萬物的規律,是一部講規律變化的書。
  • 《易經》上經三十卦,下經三十四卦,是分錯了嗎?其實有大智慧
    上經綜述(一)暗含大智慧《易經》由上經與下經兩部分組成。表面上看上經有三十個卦,下經有三十四個卦。既然要分成兩部分為什麼不六十四除以二呢?如果向左依次是夬卦、大有卦、大壯卦、小畜卦、需卦等等。很顯然與《易經》的排序並不一樣。如果從右邊開始的話,依次有乾卦、姤卦、大過卦、鼎卦、恆卦、巽卦等等。好像也與《易經》不同。《易經》的排序是根據兩個卦相綜或者相錯這樣一對一對排下來的。我們整理一下就會發現上經有四個卦顛來倒去都是同一個卦。就是開頭的乾坤與結尾的坎離。
  • 《易經》洩露2個秘密:一個人拼到最後,從來不只是靠運氣和智商
    《易經》對於普通人來說,恰恰就是解決人生問題的答案之書,易經64卦,只要進行不同的排列組合,就能產生不同的人生密碼,每一種都對應著不同的選擇,每一種選擇都對應不同的人生。易經背後的秘密:人拼到最後, 並不是靠運氣和智商!而是靠這些。
  • 《易經》:睽卦求同存異的智慧解讀
    比如說:在《易經》的火澤暌卦中,古人就專門為人們開示了求同存異的智慧,認為只要不是原則性的問題,一般都是能夠可以調和的,所以說「小事吉」,就像人們所常說的「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是一個同樣的道理。火澤睽卦是《易經》六十四卦中的第三十八卦,其卦象為下兌上離,下為兌為澤,上為離為火,兌為澤,離為火,火性炎上,澤向下潤,上下相違而無相成之道,所以才叫睽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