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急救援整體聯動、立體響應,用行動踐行赴湯蹈火、竭誠為民,請聽山東壽光百姓怎麼說——
消防員是心中最深處、眼眶最淺處的存在
作為山東省壽光市稻田鎮東裡村的婦女主任,趙長珍現在有空就給村裡的婦女宣傳防火和安全知識。她說:「我們現在從心底裡重視消防安全了,消防員們太辛苦了,不想麻煩他們來滅火。」
去年8月的一場洪澇災害,讓壽光這個蔬菜之鄉成為全國人民牽掛的受災重地。數以千計消防員、352名安全生產應急救援隊員組成的「應急救援軍」為這片土地帶來了光明與希望。
3月31日至4月3日,記者來到壽光,看到了這裡恢復平靜後的樣子:60萬畝蔬菜大棚裡,種植著即將銷往全國的瓜果蔬菜,仿佛這裡不曾遭遇過不幸。但彌河邊轟隆作業的挖土機、工地上新建的高樓和老百姓感動的淚水,無不訴說著當初動人的救災故事。
從接到命令到出發只用了15分鐘
驅車從山東濟南沿青銀高速一路向東,當看到路兩邊一望無垠「波浪起伏」的蔬菜大棚時,無需多問,這裡就是華北的菜籃子——山東壽光。
2018年8月26日,應急管理部緊急調度,來自江蘇、河北、天津、山東的1萬多名消防員在壽光市蔬菜高科技示範園集結,趕在新一輪降雨來臨前火速增援壽光。這可忙壞了菜博會組委會辦公室副主任馬宗波。當日上午10時,他接到緊急電話,要求安排幾千名消防員當晚的住宿。
5個小時的時間,馬宗波把面積4萬平方米的博覽園一號館清空,把能找的床墊、被褥全找來。後來,他乾脆拿展板當床墊,儘量不讓消防員們睡在地板上。
「他們來得太急了,好多消防員就穿著一身衣服來了,換洗內衣、洗漱用品啥也沒帶,有的從接到命令到出發只用了15分鐘。」看到地板上、樓梯上和衣而睡的年輕人,馬宗波心中五味雜陳,感激、感動、心疼一股子化作淚水湧入眼眶,「他們穿上制服是消防員,脫了制服就是孩子,說實話,我們所有工作人員看到這個場景,沒有一個不掉淚的。」
「他們穿上制服是消防員,脫了制服就是孩子,說實話,我們所有工作人員看到這個場景,沒有一個不掉淚的。」
「大熱天的,毒蚊子一抓一大把,那些消防員不停地忙活,累了就躺在土路上睡,真讓人心疼。」
「想跟他們多說兩句感謝的話,但是他們實在太忙了,只說了句『應該的』,就轉身去幹活了。」
七天七夜不停地抽水,消防員們終於將洪水全部排淨,緊接著,消殺防疫和清理工作陸續結束,村民們終於能回到家中了。
壽光也變得更加柔軟了,在無情的洪水中,百姓和消防員們建立了魚水情誼,消防員永遠成為了他們心中最深處、眼眶最淺處的存在。
在館外,讓他感動、震撼的畫面不斷上演。從8月26日下午起,壽光老百姓的朋友圈瘋轉消防員要來的消息,市民們自發趕到集結點迎接。
「千餘人的現場,只有一名民警維持秩序。他畫了兩條線,讓道路兩邊的市民不要越線,怕影響消防隊伍集結。沒想到,直到第二天早晨,都沒有一人越線。我們壽光的老百姓,真的是好樣的!」馬宗波看到,市民們不僅帶著自製條幅,更是高喊「祖國萬歲、壽光加油」,來迎接疾馳而來的消防隊伍。「我活了40歲,從來沒有見過這樣震撼的場面。作為一名中國人,感到特別自豪!」
「他們堅決不拿老百姓一針一線」
提起給消防員做飯的事兒,趙長珍、馮秀英、劉雲和趙愛偉都不好意思地笑了。她們是稻田鎮東裡村的受災村民,在洪水來之前,該村351戶1067人緊急轉移到附近的安置點。
「俺們根本不知道該咋辦,一聽說消防員要來,就像要來大救星一樣,看到希望了!」趙長珍說。
在應急管理部的調度和當地政府的配合下,來自17個地市的消防隊伍根據各村需要,有序前往支援。
在安置點坐也坐不住、站也站不住,劉雲天天跑回家看抽水進展到什麼程度,然而,現場的情景讓她鼻子一酸。「大熱天的,毒蚊子一抓一大把,那些消防員不停地忙活,累了就躺在土路上睡,真讓人心疼。」一說起來,劉雲就激動地溼了眼眶,「你說人家大老遠來幫咱,年齡又那麼小,俺們從心底裡感謝他們。」
看著年輕的消防員們半個身子泡在水裡,趙長珍想起了自己的兒子。「俺兒子就是打撈局的,跟他們差不多大,也是和水打交道……」趙長珍頓了頓接著說,「俺看他們吃的很簡單,就想著給他們做點飯。」
想到這裡,趙長珍立刻開始張羅大家忙活,她負責煮雞蛋,馮秀英負責熬粥,劉雲和趙愛偉負責包包子,給在村裡幫忙的30多名消防員做了第一頓早飯。「特別充實,感覺俺終於能幫上忙了。」劉雲笑著說。其他群眾看到後,也紛紛開始給消防員們包水餃,還有人送西瓜、雪糕、蚊香、被子。然而,第二天,消防員們說什麼也不吃群眾做的飯了。「俺們把飯帶過去,一名消防員大老遠看見就迎上來,讓俺們把飯拿回去,說什麼也不吃。」趙愛偉的眼淚在眼眶裡打轉,「想跟他們多說兩句感謝的話,但是他們實在太忙了,只說了句『應該的』,就轉身去幹活了。」
紀臺鎮的陽光雅格麗家紡店老闆娘金麗梅「火」了。去年8月30日,消防員在她的店裡買了幾米窗簾布用來遮擋水泵等雜物,但是她堅決不要錢。她和3名消防員「像打架一樣」,一邊說不要錢,另一邊非要給,開展了3輪「拉鋸戰」。整個過程被拍下並發到了網上,有網友留言,「眼睛不爭氣,看得眼淚稀裡譁啦」。
這樣的情景,壽光各地都在上演,以致於好一段時間消防員們都「不敢上街買東西」,因為老闆們都不要錢。可是最後,消防員們還是想盡各種辦法把錢還了。當天下午,金麗梅就看到手機微信突然有了20元收款,下面還寫著「上午買窗簾錢,謝謝」。提起這事兒,她無奈地笑了:「這些孩子,還是沒爭過他們,他們堅決不拿老百姓一針一線!」
現在看電視,特別關注有關消防員的新聞
因地勢低洼,羊口鎮南宅科村是此次洪水中積水時間最長的受災點,也是損失最慘重的村莊之一——經檢測,全村350間房屋因泡水嚴重已成危房,不適合再居住。
當時的救援環境之惡劣,從如今退水後的村莊可以略知一二。這片佔地面積290畝、曾經的美麗鄉村示範點,如今已空無一人。村民家牆上的水漬顯示,當時的洪水有1.5米深。記者看到,家家戶戶的院子、房子都橫著被水泡爛的家具。一家院子裡遺留的玉米發出難聞的餿味。曾經的飼養小區裡,如今空空蕩蕩。
「當時我們村飼養的2萬隻鴨子、幾百頭豬全都淹死了,再加上老百姓家的食物、廁所的糞便……那種味道我這輩子都忘不了。我們幾個村幹部戴著口罩都吐了,那些消防員還一刻不停地幹著,實在忍不了就跑到角落裡偷偷地吐,真是太不容易了。」南宅科村黨支部書記王培利感慨道。七天七夜不停地抽水,消防員們終於將洪水全部排淨,緊接著,消殺防疫和清理工作陸續結束,村民們終於能回到家中了。
87歲的村民王志德回憶起當時消防員們忙碌的場景,遺憾地說:「他們大老遠來幫助俺們,趕上老百姓家裡都淹了,連一杯熱水都沒有,真是很對不起他們。」
如今,南宅科新村的10棟居民樓在舊村以西800米處的空地拔地而起,地勢高於舊村1.4米。綠色網布包裹著的10層高樓已有了模樣,預計村民們下半年就能入住。
和南宅科村一樣,東裡村等其他3個村也將根據土地掛鈎政策,整體搬遷到新建的樓房內,廣場、遊園、商業、公共服務設施等配套建設一應俱全。
經此一役,壽光更加堅強了,拓寬河道、興修水利、搬遷樓房,提高抗災能力。勤勞、樂觀的百姓打起精神,重新投入了種大棚的事業。
壽光也變得更加柔軟了。在無情的洪水中,百姓和消防員們建立了魚水情誼,消防員永遠成為了他們心中最深處、眼眶最淺處的存在。
以前,馮秀英只知道消防員是滅火的,如今,她對這個職業有了刻骨銘心的認識:「哪裡需要,他們就到哪裡去。現在俺看電視,特別關注有關消防員的新聞,看到有受傷的、犧牲的,就心疼得掉淚。」
營裡鎮道口小學學生李曉軒告訴記者,自己親眼看到了消防員叔叔睡在學校的樓道裡,幫自己家收拾糧食、清理街道。消防員叔叔臨走時,還給他和其他5名家庭困難的同學,各留下一份「禮物」,裡面有慰問金、榮譽證書和來自一位消防老兵的寄語。記者問他,想對消防員叔叔說什麼,他害羞地低著頭,小聲地說著「謝謝叔叔」。11歲的他還不太明白這些「禮物」的深刻含義,只知道這個職業「很偉大」,自己「以後也想當消防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