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構改革這一年| 難忘應急救援軍,這裡的老百姓刻骨銘心!

2020-11-30 新華網客戶端

  應急救援整體聯動、立體響應,用行動踐行赴湯蹈火、竭誠為民,請聽山東壽光百姓怎麼說——

消防員是心中最深處、眼眶最淺處的存在

  作為山東省壽光市稻田鎮東裡村的婦女主任,趙長珍現在有空就給村裡的婦女宣傳防火和安全知識。她說:「我們現在從心底裡重視消防安全了,消防員們太辛苦了,不想麻煩他們來滅火。」

  去年8月的一場洪澇災害,讓壽光這個蔬菜之鄉成為全國人民牽掛的受災重地。數以千計消防員、352名安全生產應急救援隊員組成的「應急救援軍」為這片土地帶來了光明與希望。

  3月31日至4月3日,記者來到壽光,看到了這裡恢復平靜後的樣子:60萬畝蔬菜大棚裡,種植著即將銷往全國的瓜果蔬菜,仿佛這裡不曾遭遇過不幸。但彌河邊轟隆作業的挖土機、工地上新建的高樓和老百姓感動的淚水,無不訴說著當初動人的救災故事。

  從接到命令到出發只用了15分鐘

  驅車從山東濟南沿青銀高速一路向東,當看到路兩邊一望無垠「波浪起伏」的蔬菜大棚時,無需多問,這裡就是華北的菜籃子——山東壽光。

  2018年8月26日,應急管理部緊急調度,來自江蘇、河北、天津、山東的1萬多名消防員在壽光市蔬菜高科技示範園集結,趕在新一輪降雨來臨前火速增援壽光。這可忙壞了菜博會組委會辦公室副主任馬宗波。當日上午10時,他接到緊急電話,要求安排幾千名消防員當晚的住宿。

  5個小時的時間,馬宗波把面積4萬平方米的博覽園一號館清空,把能找的床墊、被褥全找來。後來,他乾脆拿展板當床墊,儘量不讓消防員們睡在地板上。

  「他們來得太急了,好多消防員就穿著一身衣服來了,換洗內衣、洗漱用品啥也沒帶,有的從接到命令到出發只用了15分鐘。」看到地板上、樓梯上和衣而睡的年輕人,馬宗波心中五味雜陳,感激、感動、心疼一股子化作淚水湧入眼眶,「他們穿上制服是消防員,脫了制服就是孩子,說實話,我們所有工作人員看到這個場景,沒有一個不掉淚的。」

  「他們穿上制服是消防員,脫了制服就是孩子,說實話,我們所有工作人員看到這個場景,沒有一個不掉淚的。」

  「大熱天的,毒蚊子一抓一大把,那些消防員不停地忙活,累了就躺在土路上睡,真讓人心疼。」

  「想跟他們多說兩句感謝的話,但是他們實在太忙了,只說了句『應該的』,就轉身去幹活了。」

  七天七夜不停地抽水,消防員們終於將洪水全部排淨,緊接著,消殺防疫和清理工作陸續結束,村民們終於能回到家中了。

  壽光也變得更加柔軟了,在無情的洪水中,百姓和消防員們建立了魚水情誼,消防員永遠成為了他們心中最深處、眼眶最淺處的存在。

  在館外,讓他感動、震撼的畫面不斷上演。從8月26日下午起,壽光老百姓的朋友圈瘋轉消防員要來的消息,市民們自發趕到集結點迎接。

  「千餘人的現場,只有一名民警維持秩序。他畫了兩條線,讓道路兩邊的市民不要越線,怕影響消防隊伍集結。沒想到,直到第二天早晨,都沒有一人越線。我們壽光的老百姓,真的是好樣的!」馬宗波看到,市民們不僅帶著自製條幅,更是高喊「祖國萬歲、壽光加油」,來迎接疾馳而來的消防隊伍。「我活了40歲,從來沒有見過這樣震撼的場面。作為一名中國人,感到特別自豪!」

  「他們堅決不拿老百姓一針一線」

  提起給消防員做飯的事兒,趙長珍、馮秀英、劉雲和趙愛偉都不好意思地笑了。她們是稻田鎮東裡村的受災村民,在洪水來之前,該村351戶1067人緊急轉移到附近的安置點。

  「俺們根本不知道該咋辦,一聽說消防員要來,就像要來大救星一樣,看到希望了!」趙長珍說。

  在應急管理部的調度和當地政府的配合下,來自17個地市的消防隊伍根據各村需要,有序前往支援。

  在安置點坐也坐不住、站也站不住,劉雲天天跑回家看抽水進展到什麼程度,然而,現場的情景讓她鼻子一酸。「大熱天的,毒蚊子一抓一大把,那些消防員不停地忙活,累了就躺在土路上睡,真讓人心疼。」一說起來,劉雲就激動地溼了眼眶,「你說人家大老遠來幫咱,年齡又那麼小,俺們從心底裡感謝他們。」

  看著年輕的消防員們半個身子泡在水裡,趙長珍想起了自己的兒子。「俺兒子就是打撈局的,跟他們差不多大,也是和水打交道……」趙長珍頓了頓接著說,「俺看他們吃的很簡單,就想著給他們做點飯。」

  想到這裡,趙長珍立刻開始張羅大家忙活,她負責煮雞蛋,馮秀英負責熬粥,劉雲和趙愛偉負責包包子,給在村裡幫忙的30多名消防員做了第一頓早飯。「特別充實,感覺俺終於能幫上忙了。」劉雲笑著說。其他群眾看到後,也紛紛開始給消防員們包水餃,還有人送西瓜、雪糕、蚊香、被子。然而,第二天,消防員們說什麼也不吃群眾做的飯了。「俺們把飯帶過去,一名消防員大老遠看見就迎上來,讓俺們把飯拿回去,說什麼也不吃。」趙愛偉的眼淚在眼眶裡打轉,「想跟他們多說兩句感謝的話,但是他們實在太忙了,只說了句『應該的』,就轉身去幹活了。」

  紀臺鎮的陽光雅格麗家紡店老闆娘金麗梅「火」了。去年8月30日,消防員在她的店裡買了幾米窗簾布用來遮擋水泵等雜物,但是她堅決不要錢。她和3名消防員「像打架一樣」,一邊說不要錢,另一邊非要給,開展了3輪「拉鋸戰」。整個過程被拍下並發到了網上,有網友留言,「眼睛不爭氣,看得眼淚稀裡譁啦」。

  這樣的情景,壽光各地都在上演,以致於好一段時間消防員們都「不敢上街買東西」,因為老闆們都不要錢。可是最後,消防員們還是想盡各種辦法把錢還了。當天下午,金麗梅就看到手機微信突然有了20元收款,下面還寫著「上午買窗簾錢,謝謝」。提起這事兒,她無奈地笑了:「這些孩子,還是沒爭過他們,他們堅決不拿老百姓一針一線!」

  現在看電視,特別關注有關消防員的新聞

  因地勢低洼,羊口鎮南宅科村是此次洪水中積水時間最長的受災點,也是損失最慘重的村莊之一——經檢測,全村350間房屋因泡水嚴重已成危房,不適合再居住。

  當時的救援環境之惡劣,從如今退水後的村莊可以略知一二。這片佔地面積290畝、曾經的美麗鄉村示範點,如今已空無一人。村民家牆上的水漬顯示,當時的洪水有1.5米深。記者看到,家家戶戶的院子、房子都橫著被水泡爛的家具。一家院子裡遺留的玉米發出難聞的餿味。曾經的飼養小區裡,如今空空蕩蕩。

  「當時我們村飼養的2萬隻鴨子、幾百頭豬全都淹死了,再加上老百姓家的食物、廁所的糞便……那種味道我這輩子都忘不了。我們幾個村幹部戴著口罩都吐了,那些消防員還一刻不停地幹著,實在忍不了就跑到角落裡偷偷地吐,真是太不容易了。」南宅科村黨支部書記王培利感慨道。七天七夜不停地抽水,消防員們終於將洪水全部排淨,緊接著,消殺防疫和清理工作陸續結束,村民們終於能回到家中了。

  87歲的村民王志德回憶起當時消防員們忙碌的場景,遺憾地說:「他們大老遠來幫助俺們,趕上老百姓家裡都淹了,連一杯熱水都沒有,真是很對不起他們。」

  如今,南宅科新村的10棟居民樓在舊村以西800米處的空地拔地而起,地勢高於舊村1.4米。綠色網布包裹著的10層高樓已有了模樣,預計村民們下半年就能入住。

  和南宅科村一樣,東裡村等其他3個村也將根據土地掛鈎政策,整體搬遷到新建的樓房內,廣場、遊園、商業、公共服務設施等配套建設一應俱全。

  經此一役,壽光更加堅強了,拓寬河道、興修水利、搬遷樓房,提高抗災能力。勤勞、樂觀的百姓打起精神,重新投入了種大棚的事業。

  壽光也變得更加柔軟了。在無情的洪水中,百姓和消防員們建立了魚水情誼,消防員永遠成為了他們心中最深處、眼眶最淺處的存在。

  以前,馮秀英只知道消防員是滅火的,如今,她對這個職業有了刻骨銘心的認識:「哪裡需要,他們就到哪裡去。現在俺看電視,特別關注有關消防員的新聞,看到有受傷的、犧牲的,就心疼得掉淚。」

  營裡鎮道口小學學生李曉軒告訴記者,自己親眼看到了消防員叔叔睡在學校的樓道裡,幫自己家收拾糧食、清理街道。消防員叔叔臨走時,還給他和其他5名家庭困難的同學,各留下一份「禮物」,裡面有慰問金、榮譽證書和來自一位消防老兵的寄語。記者問他,想對消防員叔叔說什麼,他害羞地低著頭,小聲地說著「謝謝叔叔」。11歲的他還不太明白這些「禮物」的深刻含義,只知道這個職業「很偉大」,自己「以後也想當消防員」。

相關焦點

  • 黃石市機構改革方案公布
    近日,省委省政府批准了《黃石市機構改革方案》。2月18日,市委召開全市機構改革動員大會,對全面推進改革作了安排部署。市縣兩級機構改革均要求於2019年3月底前基本完成。  機構改革後,市本級共設置黨政機構47個。市委機構15個(其中紀檢監察機關1個,工作機關14個),市政府工作部門32個。同時,改革方案還對黨政直屬事業單位實施了限額管理,並進一步規範了黨政派出機構設置。
  • 2018年機構改革方案:方向和原則至關重要
    堅持什麼樣的改革方向、遵循什麼樣的改革原則,決定著改革的性質和最終成敗。  黨的十九屆三中全會明確了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的指導思想和目標,強調改革必須貫徹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優化協同高效、堅持全面依法治國的原則。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三中全會精神,就要牢牢把握深化機構改革的四個原則,增強推進改革的自覺性和堅定性。
  • 應急管理部:深化體制機制改革 推出綜合應急能力多項舉措
    央視網消息:針對深層次矛盾和問題,今年應急管理部將出臺深入推進應急管理事業改革發展意見措施,推出綜合應急能力的多項舉措。
  • 2018機構改革最新消息 黨政、事業單位機構改革穩步推進
    至誠網(www.zhicheng.com)12月3日訊  全國黨政機構和事業單位改革工作分步推進,省級《黨政機構改革方案》10月份陸續獲批執行,市縣機構改革方案由省機構改革領導小組批准執行,並報國家備案。2019年3月底前市縣機構改革完成 ,鄉鎮同步推進。2020年底前事業單位分類改革結束,黨政、事業單位機構改革全面完成 。
  • 中共延川縣委 關於印發《延川縣機構改革實施方案》的通知
    一、機構改革實施總體要求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中省市關於深化地方機構改革的決策部署,在縣委的領導下,以加強黨的全面領導為統領,以推進縣級黨政機構職能優化協同高效為著力點,改革縣級機構設置,優化職能配置,主要機構設置同中省市保持基本對應,確保上下貫通、執行有力。
  • 安徽公布機構改革方案 省級黨政機構共設置60個
    「這次機構改革,是對機構職能體系的一次系統性、整體性、重構性改革,是一次全方位、大力度、深層次的重大改革,對我省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的發展將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省委推進機構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省編辦主任郭本純當日在新聞通氣會上說。方案要求,省級機構改革今年年底前要基本落實到位。
  • 昌江黎族自治縣機構改革方案出爐 共設置黨政機關34個
    南海網、南海網客戶端昌江2月26日消息(南海網記者 劉子榕)2月26日上午,昌江黎族自治縣機構改革動員會召開。南海網記者從會上獲悉,機構改革後,共設置黨政機構34個,黨委機構9個,其中紀檢監察機關1個,工作機關8個;政府工作部門25個。
  • 中共中央關於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的決定
    )   為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關於深化機構改革的決策部署,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研究了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問題,作出如下決定。必須堅持改革和法治相統一、相促進,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依法依規完善黨和國家機構職能,依法履行職責,依法管理機構和編制,既發揮法治規範和保障改革的作用,在法治下推進改革,做到重大改革於法有據,又通過改革加強法治工作,做到在改革中完善和強化法治。
  • 杭州桐廬縣機構改革方案公布 設置黨政機構37個
    ,標誌著桐廬縣機構改革正式全面實施。桐廬縣機構改革這樣改機構改革後,共設置黨政機構37個。黨委機構11個,其中,紀檢監察機關1個,工作機關10個。政府辦公室和工作部門26個。市級部門派出機構1個,市生態環境局桐廬分局不計機構限額。
  • 事業單位改革何時開始?改革後縣區機構要精簡90%以上?
    至誠網(www.zhicheng.com)12月13日訊  事業單位分類改革工作從2011年就開始試點,目前已經確定的主要信息有四個:  1、2017年《事業單位分類改革方案》已經確定並頒布實施,各地依據方案要求,進行事業單位分類,並逐步推進部分單位試點改革,比如公證律師改企、不動產登記整合、高校和公立醫院編製備案制等。
  • 縣區|藍山縣藉機構改革「東風」同步推進事業單位改革 增強人民...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7月18日訊(通訊員 鄧從軍)在本次機構改革中,藍山縣藉機構改革「東風」,將承擔行政職能事業單位改革與黨政機構改革同步推進,以人民為中心來定位,不斷提高事業單位公益服務水平,完善便民惠民服務機制,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 在事業機構實現瘦身。
  • 國務院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還留有餘地
    政府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在不少代表委員的提案議案中都有所體現,3月10日,改革開放後國務院第七次機構改革方案公布,國務院正部級機構減少4個;撤銷鐵道部,鐵路行政管理職能併入交通運輸部;
  • 又一市級事業單位機構改革方案出爐!
    哈爾濱市深化事業單位機構改革實施方案      要解決的問題      切實解決哈爾濱市事業單位機構編制總體規模偏大      改革目標      市直事業單位機構總數原則上至少精簡20%,      事業單位內部機構總數原則上至少精簡20%,      事業編制總數原則上至少精簡20%;      區、縣(市)事業單位機構總數原則上至少精簡
  • 他們,是人民安全的最美「守夜人」——二零二零年「最美應急管理...
    多年來,吳迪對特種車輛進行了20多項技術革新,極大提升了車輛維修效率和滅火作戰效能;改革轉制後,對特種車輛進行改裝,破解了舊裝備發揮新作用、新裝備形成戰鬥力的現實課題。吳迪不僅是一個專業過硬的特種車維修員,也是一個英勇無畏的森林消防衛士。
  • 《哈爾濱市深化事業單位機構改革實施方案》下發
    日前,哈爾濱市委、市政府聯合下發《哈爾濱市深化事業單位機構改革實施方案》,方案將著力解決我市事業單位機構編制總體規模偏大,公益與市場不分、事業市場「兩頭佔」等問題。通過改革,全面壓縮現有事業單位機構編制規模,精簡事業單位機構數量,壓縮事業編制數量,推進公益類事業單位去市場化,推進開展競爭性生產經營活動或具有較強生產經營能力的公益類事業單位市場化改革,使市直事業單位機構總數、事業單位內部機構總數、事業編制總數以及區、縣(市)事業單位機構總數、事業編制總數原則上至少精簡20%。
  • 改革2018
    2018年10月9日10時,公安消防部隊移交應急管理部交接儀式舉行,全國有17萬現役消防官兵,成建制劃歸應急管理部。這一刻,實行53年的消防現役成為歷史。人們永遠記得衡陽大火、汶川地震、天津港特大爆炸事故,在無數危急的現場,一代代消防官兵曾用生命上演最美的逆行。  陳三喜:我們就是非常支持改革、投身改革,而且是參與改革的。
  • 關於機構改革,監察部部長楊曉渡把職能體系問題說明白了
    黨和國家機構是黨執政的重要載體,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健全黨和國家機構職能體系有利於從制度上保證黨長期執政和國家長治久安。這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大舉措。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直接關係到國家治理體系的完善和治理能力的提升,只有與時俱進改革機構設置,優化職能配置,才能廣泛調動各方面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提高黨和國家治理效能。
  • 1960~1965年國務院機構改革
    1960年到1964年,為了貫徹國民經濟調整的方針,進行了建國後的第三次較大機構改革。  一是先後在中央和地方各級機關進行了兩次比較集中的幹部精簡運動。第一次是1960年7月至1961年9月,主要集中在中央一級機關。這次幹部精簡以事業單位為重點,對行政部門和事業單位同時進行精簡。
  • 1973年到2000年的老掛曆,勾起多少老百姓的回憶
    掛曆是上世紀末開始在全國風靡起來的一種物品,八九十年代的老百姓到了年關的時候,除了置辦年貨,幾乎家家戶戶都要買上一本掛曆。而掛曆最初的用途是「討債本」,也可以說它是經過帳本演變而來。筆者拍攝了1973-2000年期間這23年的老掛曆,看看能勾起你多少的回憶。
  • 【改革攻堅在行動】六場發布會介紹聊城九大領域改革攻堅工作
    今年是省委確定的「重點工作攻堅年」,為進一步營造改革攻堅濃厚氛圍,市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行「改革攻堅在行動」系列新聞發布會,從人才制度、公共衛生應急管理、科教、流程再造和優化法治環境、財稅金融、資源環境、企業和對外開放等九大領域介紹了我市改革攻堅工作情況,並就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回答記者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