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厲害的人,往往都是「君子不器」

2021-01-10 國學新導航

《論語-為政篇》中說:君子不器!

字面意思是:君子不像器具那樣,只有一種用途。

其實,「器」不僅有器皿的意思,還有其他更為深刻的意思。

《易經·繫辭》云:「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形而上是無形的道體,形而下是萬物各自的相。人若是被萬物各自的形象與用途束縛,就不能領悟、回歸到無形的道體之中。

《禮記-學記》也說:「大道不器」,(大道)普遍的規律,不僅僅適用於那一件事物。

由此可見,器是和道相對的,君子不器就是說君子思想通化,能夠遵循無形的大道,變化起來可以如龍如虎,也可以像莊子夢蝴蝶一樣。這就好比是一個很好的演員,演什麼角色,就是什麼角色;一個好的工人,幹一行愛一行專一行精一行。

武術家李小龍解釋功夫的一段話,與「君子不器」的思想核心相似:

一個好的武術家就像水一樣。為什麼?因為水是無形的。因此,你抓不住它,也無法用拳頭擊傷它,所以像水一樣柔軟靈活吧。清空你的思想。無形無式,如水一般。將水倒入杯中,它變成杯的形狀。將水倒入瓶中,它變成瓶的形狀。將水倒入茶壺中,它變成茶壺的形狀。水可靜靜流淌,亦可猛烈衝擊。像水一樣,我的朋友!

其實,「器」就是被外物控制的意思。比如說,一塊泥土可以做成任何形狀,可一旦做成了杯子,它的價值和作用就被控制住了,它就不能做成碗,或者其他器皿了。

真正的君子,思想不偏激、不傲慢,努力追求成為泥土最原始的樣子,讓自己具備成為任何事物,做成任何事情的可能性,而不是被外物所控制住。

真正厲害的人或者動物,往往就是具備「君子不器」的特徵:他們很低調,讓人一眼看不清摸不著。就像鷹和老虎那樣——「老鷹站立時雙目半睜半閉,仿佛處於睡態;老虎行走時慵懶無力,仿佛處於病態」;也如武俠小說中的掃地僧一樣,他們是絕頂的武林高手,但深藏不露。

真正成熟的人,不會鋒芒畢露,因為一旦顯露了,就成為「器皿」,而不能達到「道」的境界。

所以,我們看一個人,不知道對方學什麼專業,不知道他從什麼地方來的,身上的地域特徵越少,這也說明此人心智越成熟,其思想境界和能量就會越大,因為他越接近「道」,而不是「器」。

晚清中興名臣曾國藩就是屬於「不器」的代表人物,而且我們通過他人之口,也可以知道曾國藩「不器」到了何種程度。

鹹豐二年臘月廿一傍晚,曾國藩與湖南巡撫張亮基及其幕友左宗棠首次見面,三人促膝長談,商量組建湖南團練的事宜。曾國藩作為二品大員,絲毫沒有一點官架子,一副儒生相,衣著簡樸,神態謙遜。

左宗棠在給朋友的信中談到對曾國藩的第一印象是「為人正派,肯任事,但是才能和膽略平庸」。左宗棠認為曾國藩「眼中缺乏精悍之氣,面上沒有果決之容」,不像個帶兵打仗的將領。

殊不知,曾國藩30幾歲的時候也是意氣風發、驕傲自大,但是經過10幾年的克己修身功夫,已經徹底脫胎換骨,變得為人真誠、仁恕、謙虛,所以被左宗棠誤以為是一副笨頭笨腦的樣子。或許,此時的曾國藩已經接近於「大智若愚」了。

其實,許多人初見曾國藩,都覺得有點失望,而這都是因為曾國藩已經修煉成了「君子不器」,他氣場和功名地位不匹配,身上少有驕狂之氣,多了謙虛低調之氣。

清代學者方宗誠第一次見到晚年的曾國藩,覺得他不像一位總督和將領,而像一位土裡土氣的鄉村老教師。

英國人戈登見到曾國藩時,也是頗感失望,他說:「曾國藩舉止行動表現出優柔寡斷的樣子——這與他過去的歷史是不相符的;他的穿著陳舊,衣服打皺,上面還有斑斑的油跡。」

所以說,真人不露相,露相非真人!越是厲害的人,越讓人看不出他有什麼本事,因為他們懂得學「潛龍」那樣,不輕易顯露自己,反而喜歡用笨拙來掩蓋自己的鋒芒。

曾國藩能夠在晚清亂世「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以打笨仗的方法徹底消滅太平軍,在晚清政壇屹立不倒,官至極品,足以證明他智商和情商都是一流的,只是他擅長「大巧若拙」罷了。

胡適有句名言叫:「有絕頂聰明而肯做笨功夫的人才有大成就」,這句話非常適合曾國藩。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天底下最完滿的東西,似乎也有殘缺,但它的作用永遠不會衰竭。天底下最充盈的東西,好似也很空虛,但是它的作用是不會窮盡的。真正厲害的人,往往都是「君子不器」!「不器」的人,真人不露相,更有大出息!

朋友們,您是怎麼看「君子不器」呢?歡迎在文章下方留言互動!文中圖片來自網絡,版權屬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 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君子不器,左右逢源
    平常人是很難做到文質彬彬的,孔子自己也是到了七十歲才能「從心所欲不逾矩」,如何達到呢?最關鍵的是:君子不器。宋代大儒朱熹對「器」的解釋是:」器者,各適其用而不能相通。成德之士,體無不具,故用無不周,非特為一才一藝而已。」因此器就是有固定用途不能通用的東西。器代表著僵化,與仁相對立,儒家認為,仁是具有真正生命的一種活氣,始終充滿朝氣,生機物物。器卻是暮氣沉沉,僵化陳舊的。
  • 重讀《論語》:為何說孔子的「君子不器」是多餘的謬論?
    導讀:君子是一種人格,一種高尚的人格,而非某類仕的專屬。教育也應該有教無類,目的是讓每個人都成為有用之人。「不器不君子」,先成為有用之人,成為某一領域的領頭人,然後才有資格謀道。一、何為君子?君子,其實只是一種人格,一種高尚的人格。
  • 《論語》「君子不器」,這句話什麼意思,其中的「器」是指什麼?
    那好,我們知道為政的意思,就好理解君子不器了。君子君子一詞,最先的意思是君王的兒子,但後來在詞彙的發展過程中,君子一詞被賦予了道德層面的含義。春秋時代,禮崩樂壞,社會混亂,諸子百家都覺得這樣不好,各自尋找為這個社會治病的良方,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提出了以仁復禮。他認為,禮的根本在於仁,那麼仁要怎樣體現呢?就出現了君子論。
  • 真正厲害的人,往往少言寡語!
    文/飛魚真正厲害的人,往往都是少言寡語,他們不會輕易顯露自己的才能,懂得低調和謙虛,不會在別人面前顯擺,而是每一步都走得很小心,這樣的人,有自己的主見,是一個成大事的人。而有一些人能力一般,卻總是想要在別人面前裝自己多厲害,然後班門弄虎去忽悠別人,一旦碰到一個真正比自己厲害的人,就會被人打臉,下不來臺。
  • 論語探本2.12:君子不器,言本末終始之道也
    2.12 子曰:「君子不器。」無論名實還是文質以及故新,其實都是講的本和用的問題,內和外的問題,或者說道和器的問題。本章則是從器上明道而已。易傳雲,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之為器。道和器,氣也物也,本也末也,內也外也。
  • 真正厲害的人,往往都有這三個特徵!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能力強大的人,往往都有這三個特徵!道家始祖老子在《道德經》中說到:「天之道,不爭而善勝。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意思就是說:真正的天道,就是在不爭不費中取得勝利,而當你不爭的時候,天下沒有人能與之相爭。老子所說的這種人,在我們普通人看來,境界高,格局大,屬於真正內心強大、實力強大的人!
  • 真正厲害的,往往是那些「沉默寡言」的人
    真正厲害的,往往是那些「沉默寡言」的人 真正厲害的,也往往是那些「沉默寡言」的人。 那些喋喋不休的人,跟習慣沉默的人在一起會覺得彼此是話不投機半句多;而那些習慣沉默的人,跟那些口若懸河的人在一起,也會覺得太過煩人,即使嘴上不說,心裡也就想著要遠離這樣的人。 因為,真正幸福和厲害的人,往往都很低調,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也不會隨意在旁人面前去炫耀自己所擁有的東西。
  • 孔子說「君子不器」,做到的人最接近智慧
    今天聊聊「君子不器」,我以前說過中國的漢字一字一境界,短短的四個字,道出了君子的處世哲學。那什麼叫君子不器呢?器指的是什麼?朱子注曰:「器者,各適其用而不能相通。成德之士,體無不具,故用無不周,非特為一才一藝而已。」朱子的解釋,我還是很認同的。
  • 是「君子不器」的境界太高,還是聖人錯了?孔子:我跟不上時代了
    今天要講的故事來自孔子的一句話,「君子不器」,器是什麼意思呢?網上有很多解釋,大概的就是說:君子應該心懷天下,不像器具那樣,作用僅僅限於某一方面。但是這個觀點可能在現代社會並不適用,或者君子的高度讓人難以企及。
  • 羅織經:真正厲害的人都是「兩面派」,老實人長嘆:太天真
    我們每個人在面對不同的事情和人時,都會帶上不同的面具,有真誠,自然也有虛偽。這個世界不是非黑即白,更多的是灰色地帶。所以越聰明的人越懂得隱藏自己,因為只有這樣,才能保護自己不受小人的傷害。《羅織經》是中國流傳已久的講述人性的書籍,裡面說到,真正厲害的人,往往都是一半君子,一半小人,既有金剛手段,也有菩薩心腸。如果表現得過於仁善,就會成為所有人欺負的對象;但如果表現的過於強硬,又會給人造成冷漠的印象,不利於人際交往。所以最好的方式就是外小人,內君子。
  • 「孔子箴言故事」修德正身——君子不器
    《論語·為政》中孔子說「君子不器」,是說君子不能像一個器皿似的,只有一個用處。這就是孔子主張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孔子教弟子,分「四科」。依據弟子不同的情況,教給他們不同的學問,掌握不同的本領。其中「德行」科學習仁政德治、治國的大學問。
  • 性格內向的人真的不好嗎?其實真正厲害的人,往往性格都比較內向
    導語:性格內向的人真的不好嗎?其實真正厲害的人,往往性格都比較內向很多人認為,外向的人才能更好的適應社會的變化,不被社會淘汰。因為內向的人往往也帶有一些悲觀主義,而且不善於社交,成功的機率也比較低。但其實不然,內向的人自有內向的人的優勢,例如這幾個優點常常會被人忽視。
  • 語文特級教師:「君子不器」,才能贏得未來
    2500年前孔子「君子不器」的智慧,將開啟青少年的未來之門。 孔子說,「君子不器」,意味著君子不局限於一才一藝。達文西、帕斯卡、祖衝之、孔子都是通才。愛因斯坦說:教育的價值,不在於記住許多事實,而是訓練大腦會思考。他沒有特殊的天賦,只是極度地好奇,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面對自然界的植物,人們不可能全部叫得出名字,但可以通過軟體來識別。「再偉大的教師,也沒有能力傾其所有,將普天下的知識教給學生,更何況老師本身也不可能是百科全書。」
  • 薇婭:真正厲害的人,做人往往有這四種智慧,有一種也不簡單
    真正厲害的人,做人往往有這四種智慧,人生之路越走越開闊。 他拿過捷報讀畢,便隨意地放在一邊,一點都沒有露出喜悅之色,好像什麼事也沒有發生,照舊下棋。 客人早就按耐不住了,問:「前方戰事怎麼樣了?」謝安不緊不慢地說:「打了個勝仗罷了。」 真正厲害的人,能做到容止若思,沉得住氣,胸有千層激,而面如平湖。
  • 沉默寡言的人都是真正厲害的人
    喜歡沉默的人,不是真的沒有話說了,是不想把真心話說出來,這些話他只想和懂自己的人說,如果沒有這個懂自己的人,他寧願藏在心底,沉默的人不是不懂得反駁你你對他的指責,他是相信沉默是金,他也是用沉默來澄清和證明自己,沉默的人內心有堅強的力量才能支撐他一個人向前走,你如果以為他是懦弱你就是大錯特錯了,
  • 真正厲害的人都是沉默的
    真正優秀的人,大多不動聲色。 如此才能靜水流深,蓄勢待發,成就大事。 01 沉默,是一場厚積薄發。不知你是否發現: 一個做事的聲調越高,越不會有太大的出息。反而是那種埋頭苦幹的人,更容易出成績。
  • 聖人不拘,君子不器
    孔子弟子三千,七十二賢,有的學生一輩子跟著孔子,有的祖孫三代都是孔子的學生,比較幸運的是,和孔子聊天的很多學生千古留名,我寫的東西也是聊天,能聊出什麼,我也不知道,反正開心就好。子夏問孔子說:「顏回學習好,他的為人修養如何?」我們不知道原因,可能是孔子經常誇顏回的緣故,子夏有些吃醋,孔子說:回之仁賢於丘也,顏回為人仁愛,比我都好。曰:「子貢之為人奚若?」
  • 曾國藩:真正「狠毒」的人,不兇不醜,但往往都有這3種特徵
    曾國藩:真正「狠毒」的人,不兇不醜,但往往都有這3種特徵其實在現實生活中,總會有一些小人圍繞身邊,他們品行不端,三觀不正,但是這些小人還不能算是「狠毒之人」。真正狠辣歹毒之人,雖然在生活中不常見,但是只要他們一出現,就會帶來很大的危害。如果身邊的人,有這三種特徵,一定要保持距離,儘量遠離。
  • 其實,真正厲害的女人,都不怎麼合群
    要想成為人上人,付出和承受的東西,自然是異於常人。古代時候,常常有巾幗英雄,巾幗不讓鬚眉這樣的讚美之詞,這些都是來形容有勇有謀的女人的。很明顯,這些女人,她們與那個時候的普通女性所做的事情是相悖的,甚至會被稱作是「異類」。然而,事實證明,越合群的女人越平庸,真正厲害的女人,反而不怎麼合群。
  • 真正厲害的人,是 「不動聲色」!
    不動聲色的人,是懂得控制自己情緒,學會沉默,保持優雅的表情。不動聲色的人,不是原地不動,是默默前行,忍辱負重;不動聲色的人,不是在沉默中消亡,是在養精蓄銳,蓄勢待發;不動聲色的人,不是無話可說,是在一旁觀察,往往「一語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