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有哪些「道貌岸然」的「偽君子」?
文|草莓很暖
魯迅先生曾經在《狂日日記》中,寫到過:我翻開歷史一查,這歷史沒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葉上都寫著「仁義道德」幾個字。我橫豎睡不著,仔細看了半夜,才從字縫裡看出字來,滿本都寫著兩個字是「吃人」!
自古以來,歷史上確實存在著不少「道貌岸然」的「偽君子」,下面我們就來說說這三個人。
宋之問
宋之問可能有的小夥伴不知道他,他是唐朝著名的一個帥哥,還是位詩人,不過別看他「道貌岸然」的君子模樣,實際上是一位「偽君子」。
當時是武則天在位,這位宋大詩人很是巴結武則天,各種明示暗示的,想做武則天的寵。此時的武則天已經是60歲的人了,對宋大詩人還是有些想法的,但是宋大詩人因為口臭,被武則天給拒絕了。見此不行,宋大詩人又去了張易之(武則天)這裡,拍他的馬屁,明明都已經有錢有勢了,還親手幫張易之捧尿壺。
朱熹
為了符合統治的需求,朱熹他老人家將理學朝著「僵化」邁進了一大步,搞出了許多泯滅人性的思想,讓人克制自己的欲望什麼的,特別是對女子,更是對其要求「餓死事小,失節事大」。
不過朱熹所謂的「去人慾」,明顯是讓別人去做的,自己顯然不在其列。朱熹曾經為了納妾,去通過強硬手段強娶了兩個尼姑,這也就算了,朱熹的兒子早亡,朱熹認為妻子一旦嫁了人,就要恪守婦道,即便是丈夫死了也不能改嫁,所以他的兒媳就留在了家中,然後他的兒媳就有了孩子。
朱熹給皇帝的罪己書中,從語氣中可以說是「供認不諱」,不然他一個「去人慾」的「聖人」,被「誣陷」了還不得口誅筆伐的去理論?
康有為
清末出現過一次維新運動,作為領袖之一的康有為,也不知道維新是維的什麼新,還很是自豪的說「中國人不拜天,不拜孔,留膝何為。」
戊戌變法失敗後,康有為閃現逃跑,傳送到外國當「保皇派」,各種遊說,稱自己是光緒的知己,為了變法怎麼怎麼的,然後還要提慈禧的壞話,各種說慈禧,騙來的錢大部分都成了自己的私人財產,供自己在外國花銷。光緒被囚禁,康有為還在外邊喊著保皇保皇的,生怕慈禧不知道光緒的名聲大,這不是典型的在賣隊友嗎?
得到的錢財,康有為自己逍遙快活,還自己稱自己是聖人,可笑提倡一夫一妻,自己娶了7個老婆,五六十歲了還要納二十不到的妾室,自己死了還讓人家不準改嫁。這是什麼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