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廣佛華嚴經或稱雜華經,其中,大為包含,方指規範,廣為普遍,也就是心法之界廣大無邊;而華的喻意是成就萬德圓備之修行,嚴則飾佛果之深義,意味著佛華嚴而經言教。
華嚴經是如來成道後的第二個七日,在菩提樹下為文殊普賢等大菩薩宣說自內證法門,它也是華嚴教法的根本法輪,屬頓教法門或稱初頓華嚴。華嚴三聖指的是自性法身遍一切處的毗盧遮那佛,體性周遍鄰於極聖的普賢菩薩,具足法身般若解脫三德不可思議的文殊妙德菩薩,其毗盧佛理智完備居中位,文殊主智門立於毗盧佛左,普賢主理門位於毗盧佛右。
據法藏華嚴經傳記,龍樹菩薩在龍宮發現本經有上中下三本,其上中本非凡力所能受持故隱而不傳,所傳下本即是華嚴經共有十萬多偈品。漢譯六十華嚴有七處八會之說,處即演說場所,會即演說回數。唐譯八十卷本品目較完備,其九會說在漢地廣為流傳,一會佛在菩提道場初成正覺,普賢菩薩承佛發威;二會佛在普光明殿蓮華座上顯現神變,文殊菩薩頌佛的無邊功德行願;三會佛升須彌山帝釋莊嚴宮殿,十方佛世界法慧等菩薩集會偈頌佛所修行的無量勝妙功德;四會佛升向夜摩天宮,功德林菩薩等十大菩薩偈頌佛周遍法界的行願功德;五會佛又升兜率天王莊嚴殿,金剛幢等十大菩薩和微塵數菩薩偈頌佛德,承佛力入智光三昧並摩頂;六會佛化自在天宮摩尼寶殿,金剛藏菩薩借佛力入大智慧光明三昧,向眾菩薩演說甚深的十地法門行相;七會佛在普光明殿,普賢借神力向眾廣說十大三昧高深法門和十種神通與法忍等十無量法;八會佛在普光明殿,普慧問菩薩依、行和涅槃等二百個問題,普賢分別演說了二千法門得到諸佛贊喜;九會講佛在逝多園林和文殊普賢等五百大菩薩,以及大聲聞和無量世主聚會,佛顯現種種神變、法門和三昧等相,文殊菩薩說頌稱讚,諸菩薩、比丘、善財童子和善知識,得到諸行願海證入法界。以上便是新譯經九會三十九品的內容梗概。
富貴的華嚴有很多美麗的佛句,如一花一世界和一葉一如來,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和初心易得始終難守等等。佛陀認為,一切有為法皆由心造無自性,往昔所造惡業皆由身口意三業不淨感召而來,佛陀倡導無緣大慈與同體大悲,眾生皆有佛性,應自度度人自覺覺他,要想成佛,就要放低姿態做佛的龍象坐騎,先學會做牛馬去普度眾生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