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們對於道家的傳統印象中,從前地上的皇帝有宰相輔佐,天界的三清尊神也同樣有天神輔佐,這就是「四御」。四御又稱「四輔」,共由四位天神組成,分別是:
昊天至尊金網玉皇上帝,住太微玉清宮,即洛劫天宮,又稱通明天宮,主持天道,總管天地人三界。
承天效法后土皇地衹,住承天效法宮,即蕊珠宮、雌一宮,執掌陰陽生育,大地山河萬物,是四御中唯一的女神。
紫微天皇上帝,亦稱「勾陳上宮南極天皇大帝」,住紫微上宮,即勾陳宮、南極降霄宮,主御群靈,執萬神圖。
中天紫微北極大帝,住高上紫微垣,即北極星宮、紫微天宮,執掌天經地緯,日月星辰,四時氣候。
從中國道教發展的歷史來看,道教的四御天神實際是由「六合」神演變而來的。中國古代稱上下、四方為六合,各有神靈主管,以後在道教神系中逐漸演變為「六御」。
宋代編成的《無上黃篆大齋立成儀》中,在「三清「神之後有六位天帝:統御萬天玉皇上帝、統御萬雷勾陳大帝、統御萬星紫微大帝、統御萬類青華大帝、統御萬靈長生大帝、統御萬地后土皇地以上六位天神,道經統稱為「吳天六御宸尊」。
大約在南宋時期,六御逐漸演變成四御,後形成定局。現在重慶大足保存有多處道教石刻,其中兩處是南宋紹興年間(公元1131-1162年)刻造的。
其中,舒成巖造像有玉皇上帝、紫微大帝、東嶽帝君、東嶽淑明皇后四位神仙;而南山的三清洞內在三清神像下麵塑有六位神,四位男像、兩位女像。這說明當時的「四御」尊神還沒有定型,還處在由「六御」向「四御」演變的過程之中。
為了符合道經「四輔」(即太清、太平、太玄、正一)的分類,去掉「青華大帝」和「長生大帝」,才形成明、清時期的「四御」格局。現在道教宮觀的四御殿中,四御尊神頭戴冕旎,身著朝服,雍容華貴,其形象完全相同於人間的帝王。
三清、四御作為道教尊神群體,常被合稱不大分提。《西遊記》中,玉皇大帝請如來降伏了孫大聖后,辦了個「安天大會」,請來各路高真聖仙,其中即有三消、四御,豈知這四御中就有玉帝自己,自己怎能邀請自己?好在圖個熱鬧,沒人較真兒,吳承恩也就含糊了事了。
好了,《道教的神仙體現:四御,主持天道,總管天地人三界》今天就為大家分享到此,若有不同意見歡迎補充!未來還會繼續分享道家神仙譜,感興趣的朋友請持續關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