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五大苦,生老病死殘

2021-01-07 墨非諮詢

人生在世,無非就是生老病死殘。生,就是生存,生活嘛。大大常說的,幸福是奮鬥出來的。咱雖然天天把韭菜掛在嘴邊,但其實大家的幸福感還是蠻高的。咱不說別的,國慶那段時間,微信頭像加國旗在朋友圈刷屏,足以說明一切。

人嘛,身強力壯的時候,啥都不叫事。可一旦老了,就容易招人嫌。古人云,老而不死是為賊。為啥?因為人老了,不僅幹不了活,還要吃要喝,這不就和小偷似的,「偷」社會的糧食吃嗎?但這話說得太絕對了。

咱年輕的時候努力攢錢,老了再拿出來花,怎麼就成賊了呢?這叫獨立自主自力更生。所以,靠自己積蓄生活的老人,絕不是偷社會糧食吃得賊。像這種專門為養老而攢下的錢,咱就稱之為養老金。

人生最大的痛苦是啥?錢還在,人沒了!

人生最最痛苦的是啥?人還在,錢沒了!

哎呀媽呀,這橫豎都痛苦,這可咋整呢?好辦,把攢下的養老金,丟養老保險裡去就成,這樣咱就不痛苦了嗎。活著,就按時領錢,自己的錢愛咋花咋花,自在。而且咱活得越久,領的就越多。靠自己的積蓄過活,誰敢說老人是賊?

咱再講講這病的事。看病難、看病貴也是咱中國特色,這大傢伙都心知肚明。但客觀的說,截至2018年底,社會基本醫療保險覆蓋超過13億人,咱們的基本醫療需求還是有保障的。但醫保最大的特點是「廣覆蓋,低層次」,顯然滿足不了我們對高品質醫療服務的嚮往。

治病這事吧,好的心態很多時候比好的藥物要管用。你說要是花咱自個的錢治療,哎呦,那叫一個心痛,捨不得啊。這一捨不得,就直接影響了咱治療的情緒了不是?

再來說說醫療水平的進步。隨著科技的發展,很多絕症也都有了治療對策。這不治之症是越來越少,這治不起的情況確實越來越多。

這要是看病的時候,不用咱自個掏錢,那豈不是美滋滋?想要美滋滋也挺簡單,搞個醫療保險加重大疾病保險的組合套餐就成。醫療險可以報銷醫療費用,重疾險則是只要達到重疾標準一次性給錢。

咱有社保了,還整這些個醫療險和重疾險,有必要嗎?這說白了,就是一個錢的問題。你說咱要真的窮得揭不開鍋,那有個國家福利性質的醫保就成,真遇上啥子高醫療費用的疾病,直接放棄治療就得了。

但咱知道,有些人嘴上說治不起就不治,但要真到那個份上,這人求生欲保準爆棚。不然,哪來那麼多患者「久病成醫」。求生欲這玩意,沒有最強只有更強。所以,只要還有餘錢恰飯,醫療險和重疾險那就是一個也不能省,必須全給滿上。除了生死,一切都是小事,你說是不?

小事說完,就輪到大事了。給自個買一個人壽保險,是一件很爺們的事。別的保險都是保自個兒,這人壽保險是保障家人的,是一個純粹利他的保險。

人壽保險裡邊,定期壽險的保險槓桿最高,用很低的保費,就能買到非常高的保額。壽險的保險責任也非常簡單,人沒了,就給錢。

中國人很忌諱這東西,但有意思的是,買了壽險的人的死亡率,比我國整體死亡率要低些。難不成買了壽險,還能降低咱的死亡概率不成?某種意義還真是如此,因為願意買保險的人,健康意識普遍要高於平均水平。

所以呀,咱還真沒必要忌諱這些東西。買保險能夠提高咱的風險意識,能降低一些不好的事情的發生概率。

這世上還有比死亡更可怕的事情嗎?或許,傷殘就是。傷殘這玩意,有輕有重。最輕的是10級傷殘,最嚴重的叫全殘(又稱1級傷殘)。

有個成語叫生不如死,就是說的全殘。例如四肢體缺失、咀嚼吞咽功能喪失、生活不能自理等,都屬於全殘範圍。在保險理賠中,全殘和身故的的保險責任是等同的。所以,全殘也在人壽保險的保障範圍內。

而比全殘輕的2-10級殘疾,則由意外險負責賠償。意外保險的價格非常低,同時日常生活中意外又特別的常見,所以意外險算是大傢伙接受程度最高的保險了。和重疾險類似,只要符合傷殘標準,意外險也是直接給付傷殘保險金。

咱平日總把「面對風險,未雨綢繆」這話掛嘴邊,其實咱這風險吧無非就是生、老、病、死、殘。所以咱對應的,準備養老保險、醫療保險、重疾保險、人壽保險以及意外保險,就能很好地覆蓋人生的風險。

咱在選擇保險的時候,按照【醫保-重疾-醫療-意外-人壽-養老】的順序來配置是最妥帖的。醫保,這個一定要參加。事實上,仍舊有數千萬人沒有加入國家醫保,這是非常不可取的。

其次,只要不影響到咱吃飯,就一定要把重疾險和醫療險給買上。這兩種保險價格有低有高,最低的每個月不過幾塊錢,咱大傢伙完全能夠承擔得起。

至於養老保險,在把前面基本的保障都做足之後,有餘力的人可以考慮給自己攢一點養老保險。這塊不屬於保障必須,可以視情況而定。

有讀者和咱反應,說社長的這幾篇文章實操性不強,讀完還是不知道該如何投保,希望咱給寫些個具體的可操作的文章。

咱其實也明白,但保障思路這幾篇文章不能不寫。這幾篇枯燥抽象的文章,和教員在井岡山寫《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麼能夠存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類似,都能夠為咱們提供正確的方向指導。沒有這幾篇文章打底,大傢伙很難多快好省地把自己和家人的保障搞好。好在,枯燥抽象的文章寫得也差不多了。

相關焦點

  • 生老病死苦
  • 佛說:生老病死,人生的苦,每一種,你都要苦中作樂
    佛說:生老病死。人生的過程,總有一個「苦」字相伴左右,活著就要把人生的「苦」,嘗遍嘗盡,你才會珍惜人生的「甜」,苦盡才能甘來,只有苦中作樂,人生才能成長蛻變。人生實苦,這個世界上每一個人都覺得自己活得不容易,每一個人活著都會有壓力,有煩惱,有種種的痛苦,可是每一個人都努力地活著,尋找著屬於自己的快樂和幸福。這世界上的每一種快樂和幸福,都要付出相應的一種「苦」,才會換得。天上不會掉餡餅,世上也沒有免費的午餐,任何一件事,你都要付出自己的精力時間辛勞和汗水,付出了努力,有時候,也未必一定會有好的結果。
  • '生老病死苦' 嘆念亡魂歌
    印象平江縣平江新媒體第一品牌平江最有趣、有用、接地氣的草根平臺資訊—美食—交友—策劃—推廣—活動QQ/微信號:66963352『生老病死苦』 嘆念亡魂歌大聖,堪嘆無常生死慈尊昔日鴻濛未判,三才列士分張,孔子仲尼,留下仁義禮智信;老子羲尼,留下金木水火土;釋迦牟尼,留下生老病死苦,今夜亡者棺槨臺前,正好嘆念亡者生時如何初生一尺長,全靠爺娘,猶如黑暗初投光。
  • 孝歌《生老病死苦》
    生苦可患身為患, 生將憂共生。心神恆獨苦,寵辱橫相驚。朝光非久照.夜燭幾時明,終成一聚土,強覓千年名。老苦少日欣日益。老至苦年侵。紅顏既罷豔。白髮寧久吟。階庭唯仰杖。朝府不勝簪。甘肥與妖麗。徒有壯時心。病苦拔劍平四海。橫戈卻萬夫。一朝床枕上。迴轉仰人扶。
  • 人都有生老病死苦
    比如說,人都有生老病死苦。  生苦:我們是伴著哭聲來到這個世界的。我們為什麼不笑著出生,而是哭著出生呢?這說明生是一種苦。我們出生的時候肯定遭受過痛苦,但幾乎很多人都忘了,不知道出生的時候遭受了何種苦。我們看剛出生的嬰兒,幾乎所有的孩子都是哭著出生的,若是生的自性不是苦,有些孩子應該會樂著、笑著出生。
  • 佛說,人生四苦並非「生老病死」,而是這四件事,很多人不懂裝懂
    在普通人眼裡,人生最痛苦的莫過於生、老、病、死。人一生下來,便是哭著來到這世上的,也註定了人這一生要經歷種種痛苦,才肯歸去。有的人無法釋懷,至死都不能明目,而有的人卻能從容應對,在快樂中死去。而對於修行之人來說,人生有八苦,分別是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愛別離苦、求不得苦、怨憎會苦、五陰熾盛苦等。對他們而言,「生老病死」已是平常,最關鍵的是後面四個,與相愛的人硬生生拆散是苦;用盡一切手段,依然得不到自己想要的東西是苦;與仇人、冤家天天碰面是苦;五陰集聚成身,如火般燃燒,前面七苦相應而生更苦。
  • 諸行無常,教你怎麼面對生老病死,修行不一樣的人生!
    諸行無常,人有生、老、病、死,愛別離,怨憎會,各種煩惱,我們學佛就是為了正確面對這些苦和惱的。今天末學就說怎樣面對人生的生老病死!死是生的開始,生是死的延續,生和死沒有界限;對於生死的解讀,一直是人類解決的終極問題之一。從我們生下來到一天天長大的事實,我們要接受生老病死,面的父母一天天變老的事實,我們要認清世事無常。
  • 生老病死苦,人生的各種苦,像河水一樣順流而下
    父親前年出了車禍要賠償一大筆錢……生、老、病、死,苦,人生的各種苦,我想,在他們身上都體現了。看著已經很苦了,真正生活其中,不知道有多苦。經濟上雖然有低保的補貼,但是精神和心理上的無助與絕望,才是最難過的坎。但是,又能怎麼樣呢?生活還是要繼續,就像河水一樣順流而下。
  • 人為什麼會有生老病死之苦,生命的本質是什麼
    佛說人有四苦:生老病死。當初,釋迦牟尼做王子的時候,就是看到老人、病人等人生苦相,才出家修行,力圖找到解脫痛苦之法。宇宙是分層次的,每一層空間都因頻率不同而呈現為不同的空間,這些空間彼此沒有物理接口,彼此互不幹涉。生命要想超越空間,只能改變自身的頻率。
  • 人的一生苦辣酸甜生老病死
    人生之大莫過於生死,人生之苦莫過於名利,人生之樂莫過於知足,人生之得莫過於放下。 在世時,對父母盡孝,對家盡責,對友盡誠,心無遺憾。了無牽掛,似水無痕。 都說生死亦為大,百年之後一荒墳。都羨皇家帝王好,興衰更替不由身。 都說名利最榮耀,轉瞬即逝皆浮雲。都說人生猶如夢,夢裡夢外不是真。
  • 宣化上人開示:生老病死苦
    這是在母親腹裡,就有這個冷熱的苦。還有,母親若是彎著腰時,胎兒就好像一下子被泰山壓頂,壓得那麼不舒服;如果這個母親扠著腰時,也覺得非常不舒服。等到生的時候,那是最苦了。在出生的時候,好像兩個山夾到一起,這叫夾山地獄,受這種的苦。所以每個小孩子一出世就喊起來了,他喊什麼?「苦呀!苦呀!苦呀!」他就喊苦了。他那個「哭」,其實就是從「苦」那兒來的。
  • 人生八苦:詩歌原創,生老病死之生苦
    《生苦之喜訊》作者:具見來源:全民修行(id:jujian-01)一個迷茫的靈魂入住母腹像逗號時已是萬中無一你是王,但沒有人給你佩戴王冠慢慢地,眼耳鼻舌身意已含苞待放你在狹窄的肚子中漆黑一片母腹是一口灌滿一切風的小房子有冷,有熱,有河流,有大山還有你的苦楚坐牢十月,母親的身子打開有人在外面念觀世音菩薩你倒懸而出小小身體,細嫩柔滑感受風,感受所有的碰觸和移動是針刺和焚燒你哇哇大哭,忘記了前生我微微輕笑暗藏輪迴的淚滴和慈愛人生八苦
  • 有幾個人能真正跳出生老病死苦的圈子? | 南懷瑾
    這一代青年沒有看過苦,更沒有吃過苦。請問臺北市郊有個麻瘋病院,幾個人去過?你去看看!那就可以看到痛苦。殘疾病院誰去過?有些學佛的人說不要去管他,那是業障,活該受苦,這是學佛人講的話?我聽了心裡就打顫,說這個話真是,果報不可思議啊!學佛的有幾個人去照顧這些地方?恐怕有人不服,說有啊!唔!當然有,坐在那裡觀想,玩手印,大慈大悲啊!一切眾生都好啊!
  • 正視生老病死,從人生必修課《人間生死書》開始
    如果你有幸還未經歷這樣的人生課程,那恭喜你還有慢慢適應的過程。生老病死是自然規律,沒有人能夠逃脫,作為普通人,要如何面對自己或親人的生死,也是個逃不開的話題。龍應臺曾在《目送》中有很形象的描述:「你們的緣分,就是在今生不斷地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而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畢竟有些路要一個人走,那麼到底如何面對生老病死這門人生必修課?
  • 七律藏頭詩寄良朋,探討生老病死的自然規律和人生哲理,值得深思
    如果你覺得人生迷茫,內心惘然,不妨打開涓涓雋語看看。這裡不僅僅有詩,還有詩情畫意的美景和人生,以及歲月積澱下來的人生哲理。今天的話題雖然嚴肅,但卻是我們一生中必須面對的人生課題,也是值得我們深思的重要話題。
  • 面對生老病死,胡可選擇讓沙溢先走:半路上留下的那個人,最苦!
    雖然這是個偽命題,但婚姻中避免不了面對這樣的生老病死。有人會說,死了男人,有什麼,重新找個男人嫁了,很快就忘了。那是你沒愛到深處,愛的越是相濡以沫,越是不能生離死別。02電影《只有芸知道》,男主隨東風和女主羅芸在紐西蘭的風情小鎮相遇了,他們一起租住在林太家裡。兩人從未謀面,卻一見傾心。
  • 學過哲學或佛法的人是如何對待」生老病死「的?
    生老病死這些宇宙的「大道」誰能更改,誰能規避呢?既然不能更改、規避,那就勇敢面對吧!畢竟我們作為人,還有很多需要我們去做、去實現的東西,我們有思想,有理想,有靈魂,可以在自己短短的幾十年裡做出些有意義的事,即使面對死亡,我們的命運依然可以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中,我們依然可以採取一種達觀、平和的態度去應對自己的人生。但如何去應對呢?
  • 南懷瑾老師:人類的一生,又有幾人能真正跳出生老病死苦的圈子?
    這一代青年沒有看過苦,更沒有吃過苦。請問臺北市郊有個麻瘋病院,幾個人去過?你去看看!那就可以看到痛苦。殘疾病院誰去過?有些學佛的人說不要去管他,那是業障,活該受苦,這是學佛人講的話?我聽了心裡就打顫,說這個話真是,果報不可思議啊!學佛的有幾個人去照顧這些地方?恐怕有人不服,說有啊!唔!當然有,坐在那裡觀想,玩手印,大慈大悲啊!一切眾生都好啊!
  • 生老病死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生老病死,佛教認為出生、衰老、疾病、死亡是人生的「四苦」;後指社會生活中生育、養老、醫療、殯葬等重大生活現象。出自:《敦煌變文集 八相變》:「生老病死相煎逼,積財千萬總成空。」近義詞有:衣食住行,生老病死是中性成語,聯合式成語;可作主語、賓語、定語;用於人。生老病死的詳細解釋:成語名稱:生老病死(shēng lǎo bìng sǐ)成語釋義:佛教認為出生、衰老、疾病、死亡是人生的「四苦」;後指社會生活中生育、養老、醫療、殯葬等重大生活現象。成語出處:《敦煌變文集 八相變》:「生老病死相煎逼,積財千萬總成空。」
  • 五天後,痴愛苦等,鍾情舊愛,想你的笑,舊愛蜜語的五大星座
    五天後,痴愛苦等,鍾情舊愛,想你的笑,舊愛蜜語的五大星座。02、《金牛座》金牛座的人性格很內斂踏實,很穩重可靠,很有主見,我不會因為別人的眼光而改變自己,也不愛交際,我只會勤勤懇懇地做好自己的事情,他們很看重自己的感情,所以一旦你陷入一段感情,你就會真誠地對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