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域寬廣,音色深沉,餘音悠遠,無數民族的精髓——古琴

2021-01-12 別樣的文化

如果只能選擇一門樂器的話,我選古琴!古琴的歷史悠久到可以和中華文明同步,傳說神話中有它,聖人治世時用它,文化昌盛的時候它毫不張揚,民族存亡的時候它堅挺脊梁,它是一門樂器,也是一種聖器。每位琴人都希望手中能擁有一張形、音、色俱佳的古琴,如果有機緣得到一張真正的唐宋古琴,那一定會視其如生命般珍貴。

古琴的身長,一般都是三尺六寸五分,比喻一年的光陰;古琴的身寬,一般都是四寸,比喻一年的四季;一年共有十二個月,若是加上閏月,便會有十三個月份;而這個數目,又恰好是一張古琴上作為音階的「徽」數的總合。古琴有標誌音律的13個徽,亦為禮器和樂律法器。

屬於八音中的絲。古琴音域寬廣,音色深沉,餘音悠遠。古琴是中華文化中地位最崇高的樂器,自古「琴」為其特指,20世紀20年代為與鋼琴區分改稱古琴。琴有「士無故不撤琴瑟」和「左琴右書」之說。位列中國傳統文化四藝「琴棋書畫」之首,被視為高雅的代表,亦為文人吟唱時的伴奏樂器,自古以來一直是許多文人必備的知識和必修的科目。

周朝時,韓國著名歌手韓娥去齊國,路過雍門時斷了錢糧,無奈只得賣唱求食。她那悽婉的歌聲在空中迴旋,如孤雁長鳴。韓娥離去三天後,其歌聲仍纏在屋梁之間,令人難以忘懷。司馬相如用古琴彈奏<>向卓文君求愛,也被傳為千古佳話。

它的弦音打通你的五臟六腑,它的意蘊帶你邁入出世的仙境,它那神似道化的繚繞玄音,讓無數中華先哲頓悟而世,創造了無數民族精髓的迷藏玄經。它是中華文化的沉澱——古琴。

相關焦點

  • 關於古琴的音色你了解多少?看看這裡你就知道~
    關於古琴的內容,我們在前面已經介紹了很多,有古琴曲的故事,有古琴的歷史,也有古琴的琴譜及相關知識,雖然說古琴的靈魂在於它的指法的變化,除此之外古琴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特點在於它的音色,我們今天就主要說一說古琴的音色。古琴作為中國傳統的撥弦樂器,是屬於八音中的絲。
  • 中國古琴樣式你知道多少?
    中國古琴樣式你知道多少?古琴已經有三千多年的歷史,是中國古樂文化的精髓,古琴音域寬廣,音色深沉,餘音悠遠。古代造琴基本分為三類,一是聖人造琴,二是文人造琴,三是帝王造琴。每一種琴的式樣都反映出它自身的思想語言。
  • 好玩│踢毽子、聽古琴,這樣的「修身養性」你動心了嗎?
    在秋日的陽光下踢踢毽子、舒活筋骨,放下生活工作的壓力、聽聽古琴享受「知音」之樂,這樣的「修身養性」,你動心了嗎?◆ 心手相傳│「堂前燕毽子製作技藝」免費體驗活動招募「堂前燕」毽子的製作已有百年歷史,有記載稱始於民國。
  • 為什麼會有古琴流派之分?
    古琴,又稱瑤琴、玉琴、絲桐和七弦琴,是中國的傳統樂器,至少有三千五百年以上的歷史。古籍記載伏羲作琴,又有神農作琴、黃帝造琴、唐堯造琴等傳說;舜定琴為五弦,文王增一弦,武王伐紂又增一弦為七弦 ;可見古琴文化的源遠流長,博大精深。
  • 彈給自己聽的古琴
    伏羲乃華夏民族人文始祖,《琴操》載「伏羲作琴」,說明那個年代已有此物。 而關於琴的最早文字記載,當數《詩經》等典籍。《詩經·周南·關雎》:「窈窕淑女,琴瑟友之」;《詩經·小雅·鹿鳴》:「我有嘉賓,鼓瑟鼓琴」;《詩經·小雅·常棣》:「妻子好合,如鼓瑟琴」。這說明古琴至少在周朝,就是一件非常大眾化的樂器。
  • 中國古琴知多少?伏羲式、仲尼式
    古琴,又稱瑤琴、玉琴、七弦琴,是中國傳統撥弦樂器,有三千年以上歷史,屬於八音中的絲。古琴音域寬廣,音色深沉,餘音悠遠起源:古籍記載琴的創製與中華文明之初的帝王有關,《琴操》載:「伏羲作琴。」 [《琴當序》中記載:「伏羲之琴,一弦,長七尺二寸。」
  • 古琴樣式-仲尼式
    古琴仲尼式,「仲尼式」又稱「夫子式」,相傳為中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孔子所創製。孔子曾學琴於師襄,後以自己理想研製琴式,規劃制度,雖然沒有歷史文獻表明古琴的仲尼式是否是孔子設計,但以「仲尼」命名的確很恰當,因為它是在所有琴裡最簡潔的一種,只在琴體的腰部和頭部有兩個凹進的線條,通體沒有任何其他的修飾,它的簡捷而流暢、含蓄而大方的造型最能體現儒家思想的中庸內斂的風格。
  • 古琴怎麼彈(方法)
    古琴的音域有四個八度零兩個音,有散音七個、泛音九十一個、按音一百四十七個。演奏技法繁多,左手遊吟、猱、綽、注、撞、進復、退復、起等;右手有託、擘、抹、挑、勾、剔、打、摘、輪、撥刺、撮、滾拂等。這裡要對照古琴減字譜熟悉,百度搜索「古琴減字譜對照表」。
  • 鋼琴的音域和音區
    一、鋼琴的音域和特點由88個琴鍵包括7個白鍵和5個黑鍵構成,構成了7個完整的音組,鋼琴屬於一種定律樂器,音域寬廣,音律準確,採用十二平均律作為定律標準,是最為理想的多聲部樂器,當今彈奏的鋼琴大多數是88個鍵,幾乎包含了現代音樂中所使用的全部樂音,可以實現多種形式的和聲組合、多聲旋律組合
  • 你知道這些常見樂器的音域是怎樣的嗎?
    中提琴的常用音域為c~c3。其音色與一些木管樂器的音色比較相近,音域也和單簧管相近。中提琴的不足之處就在於其高音比較局限,不過這也符合其在樂團中的定位。大提琴的常用音域為C~a2,其高音華麗而富有吟唱性,低音深沉浸入人心。並且,大提琴也是提琴家族裡除了小提琴之外作曲家最偏愛的一件主奏樂器,不像中提琴那樣都沒多少作曲家願意給它寫曲子。
  • 濟南80後斫琴師愛好「鋸木頭」 製作一把古琴至少...
    白天在這條胡同中走過,常會聽到陣陣深沉悠遠的古琴聲。越靠近8號院,聲音越清晰。走進略顯老舊和狹窄的8號院,推開離琴聲最近的門,一間堆放有些雜亂的屋子映入眼帘。 斫,本意是用刀斧砍削木頭,而「斫琴」一詞專指製作古琴。 五年前,他開始專職製作和修復古琴。
  • 史上最全的古琴知識,建議收藏
    而從古琴形制命名所借用的社會秩序、等級的名稱來著,可見其製作形制即寓有教化人倫的深意。 定弦 古琴調式有35種,按五聲音階定弦,音域有四個八度零一個大二度。 在彈弦樂器中,古琴是一種較獨特的樂器,琴面為指板,沒有柱和品。
  • 「音緣際會」音域廣泛、節奏強烈,充滿異域風情的奧斯曼宮廷音樂
    卡農琴音色明淨,餘音嫋嫋,音域 寬廣,相當於「阿拉伯樂器中的鋼琴」。第三是bodhrán寶思蘭鼓,這是源於愛爾蘭的框架鼓,鼓面為山羊 皮,鼓背面是開放的,可以將一隻手放在鼓的內部,以控制音高和音色。這是音緣際會第430期音樂音響視頻。請欣賞充滿異域風情的奧斯曼宮廷音樂《非常》。
  • 古琴藝術,從博物館走向復興
    圖為大都會博物館藏古琴古琴音樂概分為琴曲和琴歌兩類。琴曲者,即為純以古琴獨奏的樂曲。其音樂是屬單音音樂,且以旋律線性的呈現為其特色,可說是一種聲音層面、聽覺上的線型運動。因古琴獨有特殊彈奏的指法與音色,故於彈奏與聆聽琴樂時,往往會發覺其旋律及音韻若隱若現、或有或無,而此種所謂「希聲」的美學,正是琴樂的神韻與風格所在。
  • 徜徉實驗高中古琴館 宮商角徵羽喚醒太古之音(組圖)
    」青島古琴協會的屈同盛作為特聘老師,負責古琴課的教授,他告訴記者,這樣一周一次、一次120分鐘的古琴課,在這個教室裡已經持續了一年多的時間。  看似簡單的七根琴弦,在學生們的手指撥弄間,音色縹緲多變,宮商角徵羽的變換,營造出安靜悠遠之意。記者注意到,儘管學生們輕撫琴弦的手法或嫻熟或生疏,但每個人的臉上都是嚴肅恭敬之色。
  • 小提琴的四根琴弦的音色以及發音
    小提琴是一件最接近人聲的樂器,良好的發音的基本特點是音色圓潤,富有共鳴,純淨、均勻。演奏要富有感染力和藝術情感,必須掌握聲音強弱變化——即音樂力度變化。音樂力度變化範圍是廣泛的,有音響上的強弱、緊張度的不同、聲音的尖柔等。小提琴有幾根琴弦構成這是不懂提琴的初學者會問的問題。
  • 學會做一把中州派古琴
    王棟是中州派斫琴師石振中先生外孫,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古琴斫制技藝傳承人,鄭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髤(xiū)漆技藝傳承人,也是鄭州工程技術學院古琴製作與漆藝專業特崗教授。2018年底拿到這一項目後,他將中州派斫琴技藝重新梳理整合,設計了三個模塊,分三期共30天進行。「三個模塊完成後,學員會全面掌握斫琴技藝,能夠獨立完成一把古琴的製作。」
  • 小提琴四根弦的音色
    在小提琴被演奏者施加能量發出聲音時,不同直徑不同重量不同拉力的四根弦發出類似調和的音質,即所謂的四弦音色平均,在未曾潤色(調整)的四弦G,D,A,E)其本來面貌為何?  E弦在低音域(低把位)表情較為豐富,尤其與其它樂器一起演奏時可感受出來,在高音域有非常明亮即細緻精巧的聲音,如果柔軟的控制震動,聲音的清明性就會較凸顯。以上的特質容易產生音質單薄,刺耳,在高音(高把位)不容易發聲的窘況,尤其在泛音的表現上更為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