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古今律歷考》看邢雲路的曆法思想

2021-01-12 綜合快報青稞

《古今律歷考》72卷,其主要內容是對古代經籍中的曆法知識以及各部正史律曆志或者勵志中的問題進行總結和評議,重點內容是對《授時曆》和《大統歷》進行研究和評判,「頗具曆法史研究的屬性」。通過考察《古今律歷考》的內容,我們將邢雲路的曆法思想歸納為以下幾點:

第一,曆法應不斷進行改革的思想。邢雲路在奏請改歷遭受挫折以後,不斷從回顧曆法 發展 過程的角度來闡發自己主張進行曆法改革的重要性。他借用《周易》中《革》卦的《象》辭所言「澤中有火,革,君子以治歷明時」來論述曆法改革的緣由: 君子觀革之象,知天地乃革之大者也,所以治歷明時。蓋天地革,斯四時成,而其數最難明也。自羲和曆象授時之後,二官失次,七元無紀,春秋有食晦之譏,漢世昧歲差之理,唐宋以來,其法漸密,至元太史郭守敬,乃臻其妙焉。然自元辛巳至今三百餘年,消息之法頓亡,歷理之原盡失。斯時也,正澤火當革之時也。昔漢歷凡五變,唐歷凡八改,宋歷凡十六改,使歷可仍舊,何樂改作?然而天運難齊,人力未至,不容不改作也。 這裡,《象》辭提出的「君子以治歷明時」的觀點經常被後世的曆法家作為自己改革曆法的依據。邢雲路對春秋以後曆法的發展描述,意在闡述曆法應該不斷進行改革的思想。至於他所認為的「天運難齊,人力未至」,則因為古歷採用的 計算 方法是利用有限觀測數據擬合計算公式以預報天象,所以在一定的時期有一定的精度,一般不能長期很好地與天象吻合,所以古歷應經常修正,「不容不改作也」。

第二,曆法數據應隨時實測的思想。中國古代歷家在描述天體運行 規律 時,逐漸形成了「先以密測,繼以數推」的治歷指導思想。邢雲路則結合《授時曆》和《大統歷》中存在的問題,對此思想進行了闡述。他指出,月亮和五星運行的有關常數應隨時實測:況諸事皆命於歲實,歲實既改,則月策、轉終、交終與五星周,俱亦隨日而改,可也,守敬乃諸事俱仍舊貫,一無所改,遂使後之疇人尋源不得,而愈遠愈差,以至於今也。 這裡,邢雲路所說《授時曆》月亮、五星計算常數「俱仍舊貫」,是指《授時曆》沿用了金《重修大明曆》中的數據。對於《授時曆》沒有精密測算五星運動的位置問題,梅文鼎也曾指出過,但就目前所知,邢雲路是最早指出《授時曆》五星運行周期「止錄舊章」者,對曆法的修正具有重要意義。邢雲路還指出了《大統歷》的諸應值未隨時測算的疏漏: 辛巳至今三百餘年,而《大統》止遵舊法,一無測改。元統且並其消長削去之,以至中節相差九刻有奇。兼以閏、轉、交三應,雖經元甲午一改,而猶未親密,所當在正。夫應一差,則諸事俱差,而以之步歷,無一可者。這些評判可以說切中要害,反映了邢雲路已經發現了《授時曆》和《大統歷》計算中存在的問題。在此基礎上,通過準確的實測和計算,應當能夠提高曆法計算的準確度。 1607-1608年,邢雲路在蘭州進行了立表測影工作以進行回歸年長度的推算,並使用了到當時為止最高的圭表。此外,他對候氣說提出了質疑,並無情抨擊了欽天監每年立春時差官赴順天府候氣時造假之事。這無疑反映了邢雲路主張曆法數據應當隨時進行實測的思想。第三,恢復《授時曆》立法原理的思想。 邢雲路在對正史中的各部曆法進行考證以後,進而闡述了明代的曆法狀況以及對《授時曆》的立法原理進行恢復的重要性: 自古及今,其推驗之精,未有出於此(按:指《授時曆》)者。後元順帝亡,並其歷官,歷術俱沒入沙漠中。我朝存其餘法,而失其本源。洪武初,遭元統改易,溷亂其術,遂使至今疇人布算,多所舛錯。餘乃因《元史》之舊編,稽前代之故實,繹其端緒,驗諸象緯,以詳著於篇。至其郭守敬之術所未備,並所差失者,餘悉補葺訂正。邢雲路首先說明元順帝以後《授時曆》歷術失傳,到明代則只有部分餘法流傳下來,而曆法的本源則已經失傳。這裡,邢雲路當指的是明代編纂的《元史歷志》中只記載了《授時曆經》和《授時曆議》兩個部分,而對其「本源」即《授時曆》的立法原理部分則未予收錄的情況。他對明初元統對《授時曆》的改編不滿,認為其「溷亂其術」,所以造成了明代「疇人布算,多 所舛錯」的局面。

雖然邢雲路同時指出了《授時曆》和《大統歷》的不足,但他仍然認為《授時曆》是古代曆法中精度最高的一部曆法,實際上他在很大的程度上把曆法復興的希望寄托在對《授時曆》的恢復上面。對於《元史歷志》中缺略的《授時曆》有關算法以及存在差錯的地方,則予以補充和訂正。第四,對曆法以易理為本並牽附律呂黃鐘之數及大衍之數的批評。 邢雲路所說的「歷理」與嘉靖年間的周述學在《神道大編歷宗通議》中的「歷理」是相通的,主要是指對日、月、五星和四餘中有關曆法計算中若干要素的含義和計算方法進行討論和解釋。而且,他贊同郭守敬的治歷思想,將其概括為「隨時觀象,依法推測;合則從,變則改」。這與《周易》象數學派所說的歷理原於易理的思想存在著顯著區別。他對這種以易理為歷理的做法提出了公開的批評。在《古今律歷考》卷一「律歷配六十四卦」中,邢雲路討論了六十四卦與音律、月分、節氣和八卦、節候的配合原則和源流問題,並指出,「此其術也,於曆法何預焉?」接著,他詳細介紹了古人以易數附會曆法的學說,他顯然不認為歷數出於易數:「夫是易也,顯道祐神,何物不有,歷故在其中矣。然謂之曰象四時象閏,閱當期之日,象者象其奇偶,當者當其成數也。至於氣朔之分秒,陟降消長,一而不一,則在人隨時測驗以更整之。正其數,即神乎易也。漢史不知,遂以大衍大率之數,牽強湊合,以步氣朔,而謂歷數諸率皆出於此,則非矣」

邢雲路還對五代北周王樸欽天曆牽附律呂黃鐘之數的做法進行了否定。宋代之後《周易》象數學盛行,相當一部分學者尤其是一些 理學 家都認為歷理原於易理。在這種情況下,邢雲路的批判顯得尤其重要。邢雲路應當是明代較早做出這種批判的學者。邢雲路之後,理學家黃道周曾當面向徐光啟闡「明易歷律之義」,但卻遭到了徐氏的反駁,答曰:「易自是易,律自是律,與歷何幹?」竟然與邢雲路的口氣相近,似乎不能排除徐光啟受到了邢雲路的影響。

第五,行星運動受太陽引力控制的思想。

對於日、月、五星在宇宙間的位置關係, 中國 古代通常將其比作國家的君、皇后和大臣的關係。邢雲路利用這種思想,同時結合對傳統曆法 計算 問題的討論,提出了行星運動受太陽引力控制的思想。他在《古今律歷考》卷七十二提出:月道交日道,出入於六度,而信不爽。五星去而復留,留而又退而伏,而期無失,何也?太陽為萬象之宗,居君父之位,掌發斂之權。星月借其光,辰宿宣其炁。故諸數壹稟於太陽,而星月之往來,皆太陽一氣之牽繫也。故日至一正,而月之閏、交、轉,五星之率皆由是出焉。此日為月與五星之原也。。 這裡,邢雲路不但將太陽置於宇宙的中心地位,而且更進一步提出了行星的往來周期運動是因為受到太陽之「氣」的牽引。事實上,在邢雲路之前,周述學即已對此思想進行過論述:「黃道既移,而五星只是隨黃道出入不過七八度,可見五星聽命於日也。五星經度疾遲晉(順)逆伏見隨日遠近,而緯度之出入亦隨乎日之遠近。蓋日,君也,五星,臣也,故其聽命有如此。月之晦朔弦望,固隨日之遠近。至於黃赤反覆,其道出入黃道相距六度,亦未嘗紊亂,是緯度之變亦隨乎日之南北也。但日為君,而月象後,其遲疾之行則自其有所專制,而不若五星之盡聽命於日耳」。我們看到,這種論述只是一種對位置關係的表述,停留在對日、月、五星運行中的運動學描述的層面,並不關心其中的物理機制問題。而邢雲路則在此基礎上有所突破,由曆法中日、月、五星位置計算問題進而思考行星運動的物理機制問題。

相關焦點

  • 張汝舟先生與他的500多頁天文曆法演算手稿
    作為章黃學派傳人,汝舟先生的自我評價看似謙虛,實則已很自負;而「天文曆法」,按儒家「重道輕藝」思想,屬於「技」的層面,當然要自貶了。 張汝舟(1899—1982),名渡,以字行,自號二毋居士,安徽全椒南張村人,貴州大學教授,暮歲受聘為安徽師範大學滁州分校(今滁州學院)顧問教授。
  • 中國傳統曆法「農曆」有多牛,不僅有陽曆、陰曆,還有陰陽合曆
    天文學家運用天文計算的方法,已經初步證明《夏小正》確是一部從夏代到周代都可以使用的曆法。由此可知,夏代至周代這一時期,我國曆法在觀象授時方面已經有了一定的經驗。從史料中看,夏代已出現天幹紀日法,即以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周而復始地記日,並與我國風水學理論在逐漸融合發展。
  • 曆法與樂律相交下的產物
    可見京房之六十律完全是籍律目之學以完成其易學及天文曆法研究為宗旨的。將十二律呂這些竹管按照方位置於室內案上。冬至日與氣相應的那一根就是黃鐘。冬至這一天陰氣到達極點,而一陽來復,為地雷復卦。對應黃鐘律管中的灰會飛出來,代表冬至日到了。冬至日本是自然界的客觀現象,地球位於近日點。通常觀測冬至日是看土圭影最長的一天,將其定為冬至日。
  • 幹支曆法的開始?這樣說就簡單了
    幹支歷是我國的一種傳統曆法,明清前的史料書籍很多都以幹支歷為時間軸來記載,一些用皇帝年號來記錄的內容也要通過幹支曆法來轉化,才能換算成現在的西曆時間。一些古代史學資料的查證,往往離不開跟幹支歷打交道。中國最早的幹支曆法起於什麼時候?這可能是一個謎了。
  • 從觀象授時到四分曆法
    張汝舟先生不僅還原了四分曆的使用歷史,同時構建了一套完整自洽並可以獨立運用的古代天文曆法體系。  張汝舟先生精研古代天文曆法,首先應用於西周年代學研究。1964年發表《西周考年》,得出武王克商在公元前1106年,西周總年數336年的確鑿結論。  《史記》年表起於共和元年(公元前841年),共和元年至今近三千年紀年,歷歷分明。共和之前西周各王年,向無定說。
  • 中國古代曆法:歲和年有什麼不同
    2020-11-25 15:39:51 來源: 老申來說裝修 舉報   歲和年在中國古代曆法中是兩個不同的概念
  • 現代人看日期,一般看西方陽曆多,其實中國農曆才是最科學的曆法
    我們現在說的幾月幾日都是公元紀年,使用的是西方的曆法,又被稱為陽曆,一般很多人都是看這個日期的。而我們中國也有自己的曆法,被稱為農曆和陰曆。對比陽曆來說,中國的農曆才是最科學的一種曆法。因為文明的不同,記載時間所用的系統也各不相同。
  • 從古代曆法看,瑪雅人與華夏民族的淵源
    提到瑪雅文明,相信很多朋友會想到瑪雅人複雜而精確的曆法。瑪雅人主要使用的曆法大概有四種,而且每一種都對應著不同的應用場景。首先說卓爾金歷。提到瑪雅文明的卓爾金歷,就不得不提一下咱們中國人使用的天幹地支。原因很簡單,兩者之間的設計思路是相同的。
  • 瑪雅曆法到底是外星曆法還是後世穿越的帶去的曆法??
    從巢居洞穴到建造數以百計的瑪雅城市,在沒有任何外來文化影響的情況下,瑪雅人幾乎在一夜之間建立起一座又一座城邦,創造出精緻的象形文字,修建起宏偉高大的金字塔和天文臺,最讓我驚嘆的是她的曆法,可以5000年無誤差!其曆法複雜而又完美,精確程度達到匪夷所思的地步!
  • 被「妖魔化」的瑪雅曆法
    崇尚科學 破除迷信④   「曆法不過就是人類用來記錄歷史併合理地『安排日子』,所得到的年、月、日的時間順序表。人們把瑪雅曆法的紀元轉換日當作『世界末日』,不是無知就是別有用心,顯然瑪雅曆法被『妖魔化』了」。
  • 天命和曆法是什麼關係?
    曆法而古中國人,只有在事關皇家國事時候,才會將天象之說拿出來應用。因為在中國人的思想裡,子歸父管,而皇上是天的兒子,所以由老天來指導順理成章。佔星在儒家思想裡邊,也有天命這一觀念,但它應用範疇是關於政事的,所以才有昊天有成名、天命歸於有德者這些說法。所謂天命,只對朝代興衰這種大事產生作用,並不直接管轄普通人的旦夕禍福。
  • 蔡伯勵:中國香港曆法專家
    讓李嘉誠改變最初想法的,是著名的風水大師、中國香港曆法專家—蔡伯勵。1922年,蔡伯勵出生於順德龍江世埠的一個天文世家中。他的祖父蔡最白曾任欽天監,精通天文曆法,並在清末創建了真步堂。小時候的蔡伯勵對曆法、風水之類並不感興趣,認為並不可信。抗日戰爭時期,蔡伯勵無法上學、賦閒在家,蔡父勸他嘗試學習一下曆法,就算不繼承家業,以後也可用來餬口。
  • 瑪雅曆法介紹
    寫給與宇宙13月亮曆法(瑪雅曆法)有緣的小夥伴:很多人覺得古瑪雅曆法太神奇,覺得離自己很遙遠,其實不然,隨著現在宇宙能量的提升加速
  • 陰曆曆法逐漸被人淡忘,南懷瑾:非把陰曆曆法變過來不可
    中國國學大師南懷瑾老師說:中國強盛起來,非把陰曆曆法變過來不可。這句話聽起來好像有點執拗,但所謂:中國歷史文化精神都在歷數。改變曆法不單單是改變人們的認知習慣,是對歷史文明的一種尊重,代表著一種尊嚴。曆法起源所謂「曆法」,是自古以來人們為了配合自身的生活所需,根據天象規律來制定的一種計算時間的方法。目前,用的最廣的是「陽曆」,即公曆。
  • 淺談司馬遷的孝道思想,看看你會不會有所感受!
    淺談司馬遷的孝道思想司馬遷出身名門,從小接受了良好的教育,汲取了儒家思想的精華「孝道」。他的孝道思想首先源於父親司馬談。在父親的啟蒙下,司馬遷「年十歲,則誦古文」。及壯,接觸了陰陽家、儒家、道家、墨家、名家、法家的思想。
  • 公曆、農曆閏月之別及與節氣關係 | 文化傳家·曆法
    今早打開萬年曆app,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怎麼從今天開始又是四月?難道我穿越了……其實心細的朋友們早就發現,今年我們碰上了幾年一遇的閏四月!那麼,閏月究竟是什麼?公曆和農曆有什麼區別?閏月和節氣之間有關係嗎?
  • 「陽曆」代替「陰曆」就是科學的勝利嗎:中國近代的曆法之爭
    此時,知識分子既對政府改歷總體表示認可,認為是「利浮於弊」之舉,又以一種理想主義姿態對陽曆之缺陷加以批評。改歷後,為了更好地推廣新曆,不但政府展開了相關宣傳工作,民間出版的各類書刊雜誌也予以積極響應,以各種形式向大眾推介現代曆法知識,掀起了一股曆法科普的知識風潮。
  • 公曆、農曆閏月之別及與節氣關係|文化傳家·曆法
    今早打開萬年曆app,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怎麼從今天開始又是四月?難道我穿越了……其實心細的朋友們早就發現,今年我們碰上了幾年一遇的閏四月!那麼,閏月究竟是什麼?公曆和農曆有什麼區別?閏月和節氣之間有關係嗎?別急別急,今天就帶你來盤點閏月那些事。
  • 神秘的瑪雅文明之--曆法、天文、數學和藝術
    瑪雅人主要使用兩個曆法,一個是太陽曆,他們計算出一年有365.212年日,這遠遠精確於歐洲人使用的凱撒歷;另一個是傳統的曆法,即每月20天,一年有13個月。瑪雅人的曆法知識和他們的宗教信仰關係非常密切。瑪雅宗教佔卜是祭祀的主要目的,也是瑪雅曆法的基礎。瑪雅曆法循環的基本周期是260天,這和我們通常認為的一年有365天的周期觀念相差甚遠。
  • 「寧可使中夏無好曆法,不可使中夏有西洋人」,閒聊康熙曆獄始末
    為了制定曆法進行天體觀測的總責任人是欽天監監正。 湯若望雖然意識到這一責任的重大,但因為他學習的是西方的科學,所以對把天體運行和人間兇吉聯繫起來的中國傳統思想持否定態度。